(完)嫂子上错花轿,等众人反应过来想换,原嫂子已经去入完洞房

发布时间:2025-09-22 23:09  浏览量:1

娘沉默了,我也沉默了,我们不知道大宅院的奴仆是怎么样的,可我们在乡下受过穷挨过苦,见过卖儿卖女的人家,若那些人能卖来我们府上,好像真的已经算不错的出路。

11

娘买了那对姐妹,也彻底想通了,由着嫂嫂按官宦人家那套,把家里热热闹闹地布置起来,光我院子里就塞了好几个丫鬟。

这么折腾一个多月,府里就完全变了样,什么都有规有矩了。

厨房里有十二个时辰的热汤热水,扫院子的就干扫院子,管衣服鞋袜的就操心衣服鞋袜,首饰放在最信任的大丫鬟那里,保管丢不了。

有天娘起床,看着那些井然有序在忙活的人,突然又叹着气念起爹:“老头子,孩子我替你们老宋家养大了,可你真是个没福气的,没过上如今的好日子。”

念叨完,她开始操心老宋家的下一代,她问我:“你说你哥跟你嫂子现在感情好不?我啥时候能抱上孙子啊?”

我嘿嘿笑了笑,整天跟在嫂子身边,我可太知道他们感情好不好了。

就说昨天在书房,嫂子要教我识字和习画,让我挑几本感兴趣的画册,我翻啊翻,翻出一本小册子。

上面的故事可真有趣,讲的是一个农村少年出门闯荡,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战场杀敌的故事。

嫂嫂的画风好,文字也简单,我看得不亦乐乎,就是越看,越觉得主角真像我哥。

我打趣地问她:“嫂嫂,你是不是觉得我哥很厉害,所以画起来才这么传神?”

嫂嫂本不好意思地要来抢册子,说这只是她一时游戏的作品,听了我的问话,脸虽红着,却忍不住点头道:“夫君自然厉害,他当初小小年纪就敢闯那么多地方,还能在战场那样的地方建功立业活下来,强过不知多少世家子弟。”

她替哥哥骄傲,那骄傲里,还有她深深的仰慕。

我跟娘本来还担心他们鸡同鸭讲,聊不到一起,但从这本少年历险游记来看,哥哥和嫂子倾诉的事,远比对我跟娘说得要多。

起码,我就不知道他是拿田鼠肉救的赵将军,更何况,我哥面对嫂嫂的时候,脑子和胆子好像常常跟失踪了一样。

那天,嫂嫂坐在院子里,边看他耍大刀,边给他做衣服,有根丝线太韧怎么也咬不断,嫂嫂想回屋拿把剪刀来剪。

我哥连这点看不见她的时间都不愿意,一着急,抓着丝线就拿大刀劈成了两段。

他窘得满头是汗,还要劳烦嫂嫂眉目含羞地帮他擦掉。

说到耍刀,有件事就更好笑了,哥哥身边都是小厮,只有耍刀的时候,会有丫鬟给他送茶水。

那次,有个漂亮丫头刚进府,使钱跟别的丫鬟买了这个差事,一个假摔就扑倒在他怀里。

正巧,我跟嫂嫂学做糕点拿给他尝尝,抓了个正着,高高大大的人,吓得一把推开丫鬟道:“她自己扑上来的,我就站着,我什么都没干。”

嫂嫂有意逗他,蹙着眉说:“你那么好的身手,哪会躲不开一个小女子,我都懂,作为妻子,这是我该为你操持的。”

效果太逼真,唬得哥哥立时大声喊道:“我不会,我没有,我现在就把全府的丫鬟都送走,以后府里只准用小厮。”

说着,就要去库房找身契,嫂嫂见玩过了火,才赶紧拉住他道:“胡说什么,你不要,小枝还得要呢,我们小枝以后嫁人没有陪嫁,你负责吗?”

也是那天我才知道,心安了的嫂子原来可以这么活泼,而她对我那么好,好到现在就在谋算,怎么让我嫁得最有底气。

大约她受过的苦,不想让我再受吧。

这么恩爱的夫妻,我的小侄子小侄女,肯定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12

但在孩子来之前,哥哥还有一些麻烦要解决,乔府对哥哥的攻讦还在继续,哥哥不想让我跟娘担心,只简单地说这件事已经扩散成文武之争,还得一些时日。

其实,乔老头有件事没说错,大昭朝的文武是不通婚的,没写进律法里,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传统。

因为开朝之初,有首辅和大将军靠联姻结盟,差点颠覆了萧氏王朝,从那以后,各代帝王就有意重文轻武,让文武成为相互对立的势力。

嫂嫂刚把这个传统教给我的时候,我很是担心,她跟哥哥要怎么办?

她耐心地跟我解释,他们是沾了顾府的光,顾清的父亲已经是首辅,顾清也有大才,皇上肯定是要用的,相比让他娶个尚书的女儿,还不如娶个五品武官的。

毕竟赵将军不算小了,才五品,跟我哥这个年纪的五品武将重量可不一样。

所以,顾家敢将错就错娶了赵姑娘,并且,还能进宫过了皇上的明路,既然不追究顾家,自然也不会再追究哥哥嫂嫂。

我心里有些感激顾清大人,却没想到没隔几天,就亲眼见到了他。

他是来找哥哥和嫂子帮忙的,身边还带着差点做了我嫂子的赵小姐。

我悄悄打量了下,是比我哥白一点,可就相貌而言,也没比我哥俊嘛。

他颇有礼貌地拱手道:“关于乔家的案子,顾某有些事想请宋将军夫妇帮忙,还请找个安静的地方详谈。”

哥哥听完却动也不动,竖着他的刀,冷冷道:“顾大人难道没有其他话要先与我夫人说吗?”

嫂嫂拉了拉哥哥的衣袖:“现在的结果对大家都好,我不放在心里,你也别放在心里。”

可哥哥这下竟直接把刀对准了顾大人道:“那是老天保佑,万一当天出了岔子,你一个弱女子,他这是把你架在火上烤,不打他一顿,难消我心头之恨。”

说完,他一把扔了刀,拳头就冲顾大人去了。

我待要去拉,嫂嫂拽住了我:“让他去吧,那人的确该揍。”

我这才知道,原来当初那场错嫁,全是这位顾大公子的杰作,他爱慕赵小姐,但他的家世背景容不得他光明正大地求娶,他爹不会准,赵小姐的爹也不会应。

所以,他提前策划了这场错嫁,那个姻缘寺的画师,那条迎亲的路线,都是他一早布置好的,甚至,我娘千算万算求来的成亲日期,都是他精通天象算出的妖风之日。

哥哥一直觉得那天蹊跷,他怕是有人要害嫂嫂,追查了很久才查出来,顾清选中嫂嫂,不过因为嫂嫂虽有家世,却无家人庇护。

而哥哥愤怒的地方也在这里,那场错嫁万一生变,她继母还不知道要怎么折腾她,好在这个世上没有万一,嫂嫂是我嫂嫂了。

13

赵姑娘站在一旁捂着眼不敢看,可也不上前阻拦,她对嫂嫂说:“这顿打是他该得的,刚知道实情的时候,我也狠揍了他一顿。但我还是想替他解释下,他没有不顾你们,他考量过宋树大哥的人品,也知道你的为人处境,才最终下定决心。”

“我知道哪怕这样,也是他自私,但即便如此,我也舍不得把他还给你了。”

嫂嫂笑了笑,望着哥哥的方向回道:“便是你要还,我也是不要的,顾公子的做法不坦荡,可托他的福,我找到了一个真正坦荡之人。各人有各人的缘法,顾公子费心至此,愿你们也能一生相伴,得偿所愿。”

嫂嫂的话说完,哥哥也打完了,顾清的脸上没有伤,但身上,估计没有一个月好不了,他微微歪腰跟嫂子赔了礼。

却并不上前,只朝赵姑娘看了一眼,赵姑娘就上前扶着他,两个人慢慢走远了,看着,又是另一种幸福和默契。

打过这一顿,顾公子第二次上门的时候,哥哥就客气了些,到底算是他跟嫂嫂的月老,他还给备了军中常用的跌打损伤药。

他们在书房嘀嘀咕咕了很久,然后没几天,乔府倒了。

菜市口贴的罪名很多很长,我唯一听进耳朵里的就是通敌卖国,在我哥在战场上拼命的那几年,这个老浑蛋居然给敌国卖消息,那真是怎么死都不够。

行刑那天,嫂子没去,哥哥带着她去了城外的温泉庄子,那里有山有水,最适合让人疏散心情。

大概这种地方风水也好吧,回来没多久,嫂嫂怀孕了。

娘喜得每天给爹烧十炷香,让他在下面吃饱了,一定要保佑嫂嫂母子平安。

14

怀到八个月的时候,哥哥等来了他的军令,边关外敌再起,他得走了。

娘整宿整宿地睡不着,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她抱着哥说:“儿啊,这个官咱不做了,娘不要住大宅子,也不要睡在金子上,你跟我回村,我们种田也能过。”

哥哥低着头跪下,只说了一句话:“娘,可儿子心里不止有家,还有国,有那班兄弟。”

这名头太大了,娘说不了话,嫂子也没说,她甚至一直是带着笑的,带笑给哥哥收拾行李,从衣服到鞋袜,一件也不许翠环帮忙,全都亲手叠得整整齐齐。

那笑看得我心里真悲伤,我胡思乱想着,也许第一个提出不跟武将结亲的文官,根本不是怕皇帝,他只是疼女儿。

他知道武将上了战场,能不能活着回来就得看老天,他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提心吊胆地等,所以,才想出这么个借口。

我问嫂嫂后悔吗?

嫂嫂摇摇头:“跟了你哥我才知道军人是什么,若因为他们会死就后悔,那是一种亵渎,我担心,但我永远不会阻止他。”

哥哥大约也懂嫂嫂吧,他没说什么对不起之类的话,只抓紧一切时间,做了好多小木马和小木剑。

他说武艺这东西,男孩女孩练了都有好处,就当是他这个父亲陪在身边了。

他还给嫂子留了一本厚厚的书,字写得不好,但寓意很好,是他每次打了胜仗的心情,他在宽嫂嫂的心。

15

哥哥走的第二个月,嫂嫂生了,一个很可爱的小侄女,我们叫她远安,愿远方的人平安。

嫂嫂依旧很忙,忙着管家,忙着照顾远安,还忙着不停地开新铺子,她赚了很多很多的钱,比哥哥当初给的金子还要多。

每一次朝廷募捐军款,我们家都是捐得最多的,嫂嫂想,哪怕能让哥哥的盔甲厚一点,剑利一点,活下来的希望大一点,那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可战争真长啊,长到远安三岁了,哥哥还是没有回来。

我知道那一封封报平安的信,已经按不住嫂嫂的心,她在偷偷地练骑马,练得大腿鲜血淋漓了也不放弃。

她之所以还没走,是为了我跟娘,哥哥不在,她觉得照顾好我们是她的责任。

小远安生日那天,我把替嫂嫂收拾的行李递给她,骄傲地说:“嫂子,你走吧,我十七了,从你身上该学的都学会了,你放心,不管是家里还是生意,我都会顾好的。”

嫂嫂抓着行李,只犹豫了一会儿就亲了一口她睡熟的女儿,骑上马就潇洒地走了,可怜那晚的我还不知道,生意好做,找不到娘的小孩才是最难哄的。

但是还好,我放嫂嫂走了,我的好嫂嫂,还真是有一身好本领,她本是要去边关开铺子。

可她画画的工夫,比军营里专画人像的画师还要好,托她的本事,哥哥顺利抓住了一个很重要的敌人,为了换这个敌人回去,他的国家签署了向我朝纳贡的协议。

再回家那天,哥哥穿的是蟒袍,那是侯爷才能穿的衣服,我的哥哥娶了个好老婆。

让他这次的舍命,不仅赚到了官职,还赚到了能世代相传的荣阳侯爵位。

富贵没什么,娘只是松了一口气,就算再上战场,升了官有爵位的哥哥,总不至于再去做前锋吧?

阖家团圆的好日子,所有大人都笑得很开怀,只除了黏在我腿边的小远安。

她五岁了,可还是忘不了睡一觉,娘就不见了的那晚,睁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把嘴一翘,哼一声脸就转过去,就不给她爹娘瞧。

哥哥那么要强的人,对着一个小人儿红了眼,,走时他闺女还在肚子里,再回来,已经是个会跟他生气的活生生的小娃娃了。

哄孩子这方面,嫂嫂举手投了降,哥哥真是太稀罕小远安了。

要骑马舞就给伸脖子驼上,要月亮,就拎着她上屋顶,举得高高的,让她一边伸手够,一边笑得咯咯响。

月光洒在庭院里,我们老宋家,一定会永远这么团团圆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