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案:小伙婚前送妻归家,两年后公公宣旨惊呆全村
发布时间:2025-09-29 19:37 浏览量:1
大明宣德三年,河南开封府陈留县有一户张姓人家,家主张老实是个本分庄稼人,其子张俊生年方二十,与邻村李秀才之女李玉娥自幼定有娃娃亲。
这年秋天,两家定下吉日,准备完婚。张老实倾尽家财,备足聘礼,只待良辰吉日迎娶儿媳过门。
婚期前三日,按照当地习俗,玉娥需回娘家待嫁。俊生一大早便套上家中唯一的驴车,亲自送未婚妻回李家。
“玉娥,这三日你好生在家歇着,等我风风光光娶你过门。”俊生望着未婚妻娇美的面庞,满心欢喜。
玉娥低头轻笑,脸上飞起红霞:“俊生哥,我等你。”
车行至半路,忽见前方尘土飞扬,一队官兵押解着数十名囚犯迤逦而行。为首军官见驴车挡道,厉声呵斥:“速速让开!刑部重犯,胆敢挡路者同罪!”
俊生慌忙将车赶到路边。囚队经过时,一名蓬头垢面的老囚忽然扑到车前,高呼:“冤枉啊!小兄弟救救我!”
官兵挥鞭便打,老囚倒地哀嚎。玉娥心善,不忍见老者受罪,从车内取出水囊和干粮递去。军官见是一弱女子,也未加阻拦。
谁料这一善举,竟招来弥天大祸。囚队中一名面目阴鸷的年轻囚犯死死盯住玉娥面容,眼中闪过诡异光芒。
三日后,迎亲队伍吹吹打打来到李家,却见李家门户紧闭,一片死寂。张老实上前叩门,半晌才见李秀才红着眼眶开门。
“亲家,玉娥她...她昨日暴病身亡了!”李秀才痛哭失声。
如晴天霹雳,张俊生几乎晕厥。他冲进李家,果见堂中停着一具棺木,李母抚棺痛哭,见俊生来,哭得更悲。
“不可能!三日前我送她回来还好好的!”俊生不信,欲开棺验看。
李秀才急忙阻拦:“贤婿,玉娥得的是瘟疫,开棺恐传染啊!现已入殓,就让她安息吧。”
张家父子悲痛欲绝,却也不好强求,只得含悲而归。俊生自此一蹶不振,终日借酒消愁,张老实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时光飞逝,转眼两年过去。张俊生始终未娶,每日除帮父亲耕种,便是对着玉娥生前所赠玉佩发呆。
这日黄昏,俊生从县城卖粮归来,行至黑风岗时,忽闻女子呼救声。他循声而去,见三名彪形大汉正围着一顶轿子,轿旁家仆已倒地不起。
“光天化日,竟敢强抢民女!”俊生虽非武林高手,但自幼打猎,身手矫健。他抄起扁担,冲上前去。
一番搏斗,俊生虽受伤,终将歹人打跑。掀开轿帘,见一白衣女子瑟瑟发抖,面蒙轻纱,只露出一双秋水般的明眸。
“多谢壮士相救。”女子声音柔美,俊生觉得莫名耳熟。
天色已晚,俊生恐歹人去而复返,遂护送女子回家。女子自称姓柳,家住县城,今日是去城外寺庙上香还愿。
行至县城柳府,俊生才知这柳家竟是当地豪绅。柳老爷重金酬谢,俊生坚辞不受:“路见不平,岂为钱财?”
柳老爷见俊生正直,留他住宿治伤。次日,俊生告辞时,蒙面女子亲自相送,临别递上一枚香囊:“恩公日后若遇困难,可持此物来柳府。”
俊生回家后,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谁知数日后,一顶八抬大轿停在张家破旧院前,柳老爷亲自来访,言明欲将独生女许配给俊生。
张老实又惊又喜,俊生却婉拒:“多谢柳老爷美意,然小人心中唯有亡妻,不敢误了小姐终身。”
柳老爷不怒反笑:“好个重情义的汉子!实不相瞒,小女那日见你英勇正直,已生爱慕。她言非君不嫁。”
正当僵持时,蒙面女子悄然走入,轻摘面纱。俊生一见之下,惊得目瞪口呆——这柳小姐容貌竟与亡故的玉娥有七分相似!
“俊生哥,当真不识得我了?”女子眼中含泪,声音颤抖。
俊生如遭雷击,这声音、这眉眼,分明就是两年前“暴病而亡”的玉娥!
“你...你是人是鬼?”俊生连退三步,面色惨白。
柳老爷长叹一声:“此事说来话长。”
原来,玉娥并未病死。两年前那个囚队中,有一重犯是当今国舅爷的独子赵元昊。赵元昊贪恋玉娥美色,暗中命人假传死讯,强掳玉娥入京。玉娥誓死不从,被囚于国舅府地牢。
恰逢柳老爷(实为锦衣卫密使)在京办案,偶然救出玉娥。为保护她安全,柳老爷认她为义女,改名柳如眉,带回陈留县安置。
“那日黑风岗遇险,实是我设计试探你的人品。”柳老爷坦言,“玉娥始终不忘与你之情,今日老夫是来完璧归赵的。”
俊生与玉娥相拥而泣,两年相思,尽化作泪雨。张老实闻知儿媳“死而复生”,喜极而泣,连忙张罗婚事。
婚事传出,全村哗然。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向贫寒的张家突然阔绰起来,婚礼排场之大,堪比官宦人家。
新婚之夜,玉娥却神色忧虑:“俊生哥,我总觉此事蹊跷。那柳老爷若真是锦衣卫,为何隐居小县城?他待我极好,却从不让我见外人...”
俊生安慰道:“许是你多心了。柳老爷是我们恩人,不可妄加猜疑。”
三朝回门,小夫妻备厚礼前往柳府。柳府深似海,仆从如云,规矩森严。柳老爷单独与俊生长谈,问及张家祖上情况,俊生据实相告:张家世代务农,并无显赫亲族。
谈话间,俊生无意瞥见柳老爷书房挂着一幅画像,画中将军竟与自家祖传画像极为相似。柳老爷见俊生注意画像,急忙转移话题。
回家后,俊生向父亲问起祖上之事。张老实支支吾吾,只说是普通农户,无甚特别。但俊生发现,父亲说话时眼神闪烁,显然有所隐瞒。
一月后,一队锦衣卫突然闯入张家,为首者高呼:“张老实接旨!”
张家老少跪地听旨,方知是当今圣上宣召张老实父子即刻进京。邻里议论纷纷,都猜张家惹上了大祸。
一路奔波至京城,张家父子被安置在一处豪华宅院。三日后,宫中太监前来宣旨,内容却惊得张老实昏厥过去——
原来,张老实本名朱瞻圻,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庶出兄长!宣德元年,宫中政变,时为皇子的朱瞻圻为避祸,携幼子隐姓埋名,藏身民间。
而今皇上病重,太子年幼,朝中奸佞当道。太皇太后(宣宗生母)临终道出真相,命人寻找流落民间的皇长子继位。
宣旨太监不是别人,正是柳老爷!他真实身份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柳怀恩,奉密旨寻访皇长子下落。
“国舅爷,老奴终于找到您了!”柳公公老泪纵横,向张老实叩拜。
张老实(朱瞻圻)颤声道:“不...我早已习惯布衣生活,求公公让我回归民间。”
柳公公正色道:“国舅爷,如今朝局动荡,江山需要您。更何况,您可知两年前掳走玉娥的赵元昊,正是当今国舅赵锐之子?赵家权势熏天,若他日登基,必会杀人灭口!”
俊生闻言震惊:“所以玉娥被掳,并非偶然?”
柳公公点头:“赵家早疑心皇长子流落陈留县,那日玉娥送水给囚犯,赵元昊见她气质不凡,疑是皇族家眷,故设计试探。”
真相大白,张老实为保全家安全,只得同意认祖归宗。次日朝堂之上,柳公公当众宣读先帝密诏,立皇长子朱瞻圻为帝,即明英宗。
张俊生一夜之间从农家子成为太子,恍如梦中。新帝登基,改元正统,大赦天下。
赵家图谋不轨,被革职查办。赵元昊强掳民女、欺君罔上,判斩立决。临刑前,他狂笑:“成王败寇,我赵家经营二十年,竟败给一个村夫!”
玉娥(现封为贵妃)与俊生(太子)历经磨难,终得团圆。然而宫廷生活拘束,远不如乡间自在。
这日,俊生微服出宫,在京郊遇一老道。老道凝视他面庞,忽然道:“公子虽富贵至极,然三年内必有大难,恐有性命之忧。”
俊生心惊,请教化解之法。老道曰:“真龙不应困于浅滩,真凤不当锁于金笼。世间富贵,皆如浮云。”言毕飘然而去。
俊生回宫后闷闷不乐,玉娥问明缘由,轻声道:“俊生哥,我亦怀念陈留的田园生活。如今父皇身体康健,何不...”
数月后,太子朱见深(俊生)上表,自请辞去太子之位,愿带妻儿回归民间。朝野哗然,英宗再三挽留,俊生坚辞。
英宗长叹:“皇儿淡泊名利,实为朱家之福。”遂准其所请,封为靖王,赐居陈留,永享太平。
俊生与玉娥重返故里,过着普通富贵人家的生活。每年朝廷俸禄丰厚,他们却仍亲自下田耕种,教子女知民间疾苦。
据说后来正统帝(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俊生一家因早已远离朝堂,未受波及。后人评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张俊生弃皇位而保平安,实乃大智慧。
而黑风岗上,至今留有一碑,上书“义士救美处”,记录着这段离奇姻缘。每逢月圆之夜,常见一对老夫妇携手赏月,情深意长,宛如神仙眷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