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地下党身中27枪牺牲,新婚妻子收到一个烟盒后泣不成声
发布时间:2025-07-10 21:50 浏览量:1
1949年10月,距离重庆解放的时间已经不远了,萧德琪的内心却十分不安。萧德琪是地下党员钟奇的妻子,钟奇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报《和平日报》社,担任采访室主任兼记者。钟奇利用这层身份做掩护,长期搜集情报,帮我军度过很多难关。
彼时,胜利的天平已经彻底倾向于我军,国民党反动派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二野在这个时间节点准备发起西南战役,给予国民党顽敌最后一击。钟奇听闻消息,立刻决定暗中给二野送去一部电台,帮助二野打赢这场战役。
萧德琪之所以内心不安,是因为钟奇这次出门之前与以往都不同。他临行前抓住萧德琪的手不断叮嘱,告诉她自己这一去如果回不来,让萧德琪一定好好生活下去,照顾好肚子里的孩子。萧德琪当场劝阻了他,让他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虽然这次外出以后回来了,但没等他进家门多久,一伙特务就闯了进来,将丈夫给抓走了。
钟奇告诉萧德琪不要怕,自己很快就会回来,但她如何心安呢?萧德琪当时与钟奇刚刚结婚四个月,本来以为马上就要过好日子了,却没想到黎明前的黑暗很快笼罩了钟奇。钟奇为了保护萧德琪,很少与妻子提及自己的任务,但她对钟奇的情况却十分了解,只是嘴上不说罢了。
钟奇的父亲叫钟伟续,早年间跟着红军上了井冈山,从此没了音讯。也正因为如此,钟奇母子饱受当地恶霸欺凌,不得已外出求生,用了三年时间来到湖北,这才算是暂时安顿下来。钟奇母亲给当地一家地主干活,住所旁边就是夫子的学堂,钟奇每天都坚持在窗外偷学。
钟奇17岁这一年,他虽然没有正式进过学堂,但凭借这些年窗外自学的积累,学问不比学堂里的任何学生差。钟奇的文化和文笔出众,进城后拿起笔杆子很快就赢得了文人们的欣赏,最终找到了一份在报社当记者的工作。
他的文笔本来就好,经过多年的磨炼愈发炉火纯青,再加上钟奇做事求真,出自他手的报道无不是真实报道,很快在业内积累了声望。抗日战争期间,钟奇对日寇的侵略行径口诛笔伐,激发了中国人的抗日热情,等到1945年时,更是吸引了周恩来的关注。
钟奇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便深深的被眼前的人所吸引,早就革命思想深种的钟奇,此后便决定潜伏在敌人阵营,为我党搜集情报。尤其是蒋介石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挑起了内战以后,钟奇对国民党的失望到了极点。
萧德琪爱慕钟奇,不仅仅因为他帅气的外表,更因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两人结婚以后,虽然时间不是特别长,但钟奇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萧德琪自然知晓丈夫的事业是什么,从不过多询问,即便因此涉险也没有过一句怨言。
这一次分别,月余的时间转瞬即逝,萧德琪每天度日如年,却始终没有丈夫的半点消息。直到12月份的一天,才终于有人带来了丈夫的消息,只不过带回的是丈夫的遗物,一个破旧的烟盒,上面沾满了血渍和汗渍,里面写的每一个字都歪歪扭扭,早已经不复钟奇本该有的笔锋。
在这个烟盒上,钟奇写下了自己生命最后留给妻子的话,他告诉妻子,子弹穿过自己身体的时候,他默默数着妻子给他织毛衣时的阵脚,这样就不会那么疼了。最后一个“了”字的笔锋,成为钟奇生前最后的倔强,这让萧德琪看了倍感心痛,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随后大声痛哭。
萧德琪不知道的是,这些天以来,她每天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对丈夫的安危担忧。但钟奇被敌人抓去以后,直接关在了重庆枣子岚垭136号看守所,几乎从进入看守所的那一刻起,每天都饱受着敌人的酷刑,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在重庆解放的前夕,黎明前的黑暗中,钟奇自然不希望就这样倒下去。但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却只能忍受,因为他当时唯一能摆脱这种酷刑折磨的办法,只有背叛革命。而这一点,钟奇宁死也不会去做,哪怕在最难以忍受的时候,钟奇始终都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吐露半个字。
而且,钟奇在监狱期间,还不忘为组织做贡献。他曾经假意告诉过敌人一些情报,但真正写在纸上的“口供”,却看上去十分混乱,实则在其中又藏满了暗语,只有我党的同志才能看懂。那些看不懂的特务见了,自然会十分恼怒,结果就是钟奇又要挨上一顿毒打。
当地下党潜伏的同志出现时,钟奇会故意高唱川剧,再利用川剧中的音律高低来传输摩斯密码,将自己没来得及传送出去的情况告诉同志。他偶尔也会高声大喊,自己要在牺牲之前去吃一顿火锅,敌人的看守只以为他是发疯的乱喊乱叫,实际上却是在告诉同志有情报藏在火锅店。
钟奇牺牲的时候,身上中了整整27枪,可见敌人对他多残忍,多么痛恨。钟奇身上的破烂血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了,他希望后人能记住这个日子,在衣角上用手抠出了一个“1127”。
钟奇牺牲以后,当时给钟奇收尸的人后来回忆,钟奇牺牲时手里还握着半块没吃完的桂花糕,虽然已经发霉了,他却还是很珍惜。后来他才知道,这块桂花糕是钟奇的妻子给他的,成为钟奇在狱中对妻子最后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