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婚俗开放度爆表,现代人都得脸红!
发布时间:2025-10-19 08:12 浏览量:2
一面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规矩,一面是女子择婿、协议离婚的开放现实——唐代女性的婚姻生活,远比我们想象中自由得多。
唐代婚姻的包容开放,首先体现在女孩有一定的选择权利。在上层社会的家庭中,女孩子的意愿颇受重视。
宰相李林甫特意在家中的厅事壁间开了一个“选婿窗”,让六个女儿躲在窗后偷偷观看前来拜谒的贵族子弟,自己挑选中意之人。
这种尊重女儿意愿的择婿方式,在讲究“父母之命”的封建社会中,实属罕见。
---
唐代的婚姻开放氛围,不仅体现在“选婿窗”这样的创意择偶方式上,还催生了“牵丝娶妇”的佳话。
相传唐代宰相张嘉贞想纳郭元振为婿,便让五个女儿各执一根丝线藏在幔幕后,由郭元振在幕前牵线选妻。
郭元振牵中一根红色丝线,结果娶到了才貌双全的第三女。
这种尊重男女双方意愿的婚配方式,在唐代并非个例。晚唐宰相郑畋的女儿因为爱慕诗人罗隐的才华,经常吟咏他的诗篇。
郑畋得知后,特意邀请罗隐来家中做客,让女儿在堂后偷看。虽然郑小姐因罗隐相貌丑陋而失望,但父亲尊重女儿意愿的态度却显而易见。
在民间,年轻男女的自由恋爱也时有发生。中唐名相张镐年轻时在酒家邂逅一美貌女子,心生爱慕邀其共饮,女子欣然应允。
次日,张镐天未亮就赶往酒家,发现女子已在等候。面对张镐的爱意,女子坦然回应:“君非常人,愿有所托。能终身,即所愿也。”两人遂结为夫妻。
唐代婚姻的开放性,在离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时的女性不仅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还能在离婚时获得美好的祝福。
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放妻书”即离婚证书,为我们揭示了唐代人离婚的独特态度。
这些放妻书中写道:“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
最令人惊叹的是放妻书中对前妻的祝福语:“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种“好合好散”的行文,生动体现了唐代很多家庭中的平等夫妻关系。
唐代妇女的离婚自由在史书中也有记载。贞观年间,夏侯碎金因父亲双目失明、无人照顾,便请求与丈夫刘寂离婚,回家伺候父亲,刘寂同意了妻子的要求。
中唐时期,青年书生杨志坚家贫,妻子王氏不甘清苦,坚决要求离婚。州长官颜真卿虽然认为王氏的行为“污辱乡闾,伤风败俗”,但仍准其改嫁。
唐代妇女离婚或丧偶后再嫁是普遍现象,不受社会歧视。唐太宗曾亲自下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需申以媒媾,令其好合”,鼓励寡妇再嫁。
这种开放的婚姻观念,与后世“从一而终”的贞洁观形成鲜明对比。
李唐皇室自身就是再嫁的典范。太宗纳李建成和李元吉年轻貌美未育的侧室为妃嫔;玄宗相中儿媳杨玉环,令其离婚披道服出家,然后纳为贵妃。
太平公主先嫁薛绍,后来武则天令其与薛绍离婚,改嫁给武攸暨。
名门大族中也有夺女改嫁者。初唐户部尚书裴矩的女儿嫁李德武为妻,结婚才一年,丈夫因罪被流放到岭南,裴矩不忍心女儿受苦便“奏请德武离婚”。
在唐代很多父母的眼中,女儿的幸福比所谓的贞操重要得多。
唐代婚姻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女婿入赘”和“丈夫惧内”的现象上。
根据《敦煌文书》记载:“近代之人多不亲迎入室,即是遂就妇家成礼”,男子不仅能去女家成礼,甚至在婚前可以约定入赘。
《敦煌变文集》中《下女夫词》记录了一位男子不远万里去女家成婚的过程,通篇以即将结婚的女性主动发问,男性依次回答。
这种女问男答的形式,本身就反映了当时两性关系的宽松氛围。
唐代的“惧内”现象也颇为常见。现代人说的“吃醋”,就源于房玄龄的妻子卢氏的故事。
相传唐太宗给宰相房玄龄赐了侍女,但房玄龄不敢往家带,太宗就用醋骗卢氏是毒酒以吓唬她,没想到卢氏声称宁愿死也不愿与妾共侍一夫,就将杯内液体吞入喉中。
在迎亲时,还有一种特别的习俗:夫家领百余人或数十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登车后,女家的亲戚妇女会各以杖打婿为戏乐,有的新郎甚至被打得狼狈不堪。
这显然是娘家人给新郎的“下马威”。
唐代作为开放型社会,民族融合程度高,胡汉通婚现象普遍。
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入侵游牧民族汉化刚刚完成的时期,作为皇族的杨、李二氏都是数代与胡姓通婚。
唐政府最高统治者李氏家族出身关陇军事贵族,流淌着鲜卑族的血液,是胡汉通婚的融合体。
唐王朝与少数民族正式和亲共二十三次,其中中唐前期就达十六次,超过半数之多。
根据《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记载:唐高祖期间,十九女中有七位被许配给民族首领;太宗二十一女中,有八位驸马非汉族人;玄宗三十女中,将近六分之一嫁给了胡族大臣。
在民间,由于民族交融首先开始于平民百姓的流亡,从塞外逃荒避难到内地的少民数不胜数,加之频繁的商贸往来和繁荣的市场经济,使得民间胡汉联姻早已屡见不鲜,有很多都是多民族的混血家庭。
---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唐代“放妻书”上那些洒脱的文字:“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至今仍让人感叹不已。
那些选择女婿的权贵小姐,那些再嫁三嫁的公主,那些“倒插门”的新郎官……共同描绘出一个多元开放、包容自由的大唐社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