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美貌才女,6岁时作了一首诗,父亲听后:是祸害,送她出家

发布时间:2025-07-08 00:26  浏览量:1

这位才女的性格像个男子,诗作的却很放荡。高仲武曾记录过她跟刘长卿的一次谈话,刘长卿生了“阴重之疾”,也便是“疝气”,肠子下垂,肾囊肿大,用布兜托起肾囊,可减少痛楚。

李季兰深知刘长卿有这种病,却故意吟诵“山气日夕佳。”以山气打趣疝气。刘长卿也回到“众鸟欣有託。”

在6岁时,李季兰看到庭院中蔷薇徐徐盛开,就吟诵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同音,父亲听后深深皱起了眉头,认为女儿心思不净,日后只怕有失德行,所以在女儿年仅11岁时,便将她送玉清观。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纵使入了道观,李季兰的性格仍然一如往昔。正如她写的《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茶圣陆羽对她未尝没有情意,两人亦是相识在先,但陆羽容貌不美,又有口吃的毛病,虽然颇有才学,性格豪爽,李白,杜甫,颜真卿孟郊等都算是他的好友,很多名僧也常来找他饮茶赋诗。

算彼时名动一时的诗人,文学家了。而且陆羽身为茶圣对茶的见解极为独到,比如他茶经中曾写道《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食忌》篇中还曾有记录“苦荼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经常饮茶会使身体轻健,飘飘欲仙,茶和酒饮在一起,则会使身体沉重。

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纵使陆羽有心,可李季兰无意。或许是因陆羽面容不美,又有口吃。“美姿容,神情潇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的李季兰瞧不上。

又许是最初那一次相遇,两人之间高下立见,让李季兰对陆羽有赏识之情,却无爱慕之意。那日,李季兰向陆羽敬了一杯茶,然而陆羽仅看了一眼便说“久闻李道姑以诗才著称,没想到,竟然尚未摆脱庸俗之气。”

李季兰皱眉“既然我尚未开口,您如何断定我有庸俗之气?”

陆羽感叹说“从这一杯茶中便已可以断定了,吴兴,啄木岭茶名扬天下,顾渚山的紫笋茶更是历代的贡品,你泡的茶和俗人一样。”

李季兰虽并未生气,但起初对陆羽印象不佳。

陆羽本是一个弃婴,自己的身世他一无所知,在自传中也据此表示“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易经中有记载“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所以取了陆羽的名字,他常伴青灯古佛长大逐渐学会伺茶等事,后来离开龙盖寺,曾到各地流浪,以茶为重,考察茶事。

他曾前往巴山峡川等地,采茶品水,收集了不少资料。还曾一度隐居山间,专心著作茶经。葛巾短褐、竹杖藤鞋,在山野泉边勘察,日日落方归,时人称他为“楚狂接舆”。

但陆羽所留下的记录却不多。“虽水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襄王有心,神女无梦,陆羽恋慕李季兰,而李季兰的一片芳心给了陆羽的好友皎然。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

尝与诸贤集乌程开元寺,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乃谓之曰:“山气日夕佳。”长卿对曰:“众鸟欣有托。”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馀。不以迟暮,亦一俊妪也。”

李季兰从来都是无所顾忌的,比如某次,刘长卿有小肠肾气时,经常需要用布兜托起肾囊,减少痛楚,李季兰明知对方有这种病,却故意吟诵了一句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以山气打趣疝气。

结果刘长卿也同样用了陶渊明的诗来回答“众鸟欣有託。”“託”作“托”,表示自己已经托起肾囊了。

李季兰确实是难得的才女,是跟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立的女词人。

她所写的寄校书七兄,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馀。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巧用了典故,将“星”,“使”,二字分开了。

《后汉书·李郃传》曾有所记载,某次汉和帝派遣使者到各州县去查访时,小吏李郃懂得天文,见有二座使星在向益州移动,因此预测朝廷派使者来了,所以后世文学中曾几度把使者称之为星使,而李季兰却故意将2字拆开。

地上的星使驾驶着车行走,天上的星星也陪伴他同行。既在写景,又在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被称之为“五言之佳境”。

但纵使是才女,亦多情,她瞧上了皎然,写下了一首《结素鱼贻友人》,试探皎然心意。“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皎然看后回复到“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天女来挑动我皈依佛门的决心,用花沾染我的衣衫,然而我的佛心不改,天女便又捧着花回去了,此位天女指的便是李季兰。

宋玉《高唐赋序》中曾记录了楚襄王游览高唐地区,因为疲倦梦中梦到仙子,仙子愿意自荐枕席,恋慕楚襄王,愿与之交欢,离别时,仙子说“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可见,女追男隔层纱,面对才貌双全女子的真挚追求,做柳下惠者是少数,多数都能顺水吞舟的接受。

然而皎然拒绝了,“禅心竟不起”,表现了逍遥超脱态度,与“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有异曲同工之妙。

跟佛印拒绝美人也颇为类似,《坚瓠集》曾记载,东坡某日与佛印饮酒后,把对方灌得酩酊大醉,让美女与佛印同卧一床,自己前往别处下榻,第二日佛印醒来后拒绝了美女的挑逗,还表示“夜来酒醉上床眠,不觉琵琶在枕边。传语翰林苏学士,不曾拨动一条弦!”

虽然唐代对妇女的束缚并不严格,但“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如此胆大的表露情愫,也颇为罕见了。皎然将此事记录了诗中并公开发表,一代代传唱。既展现了皎然一心念佛,不为美色所动的坚定。

也让李季兰这一位放荡女词人的称号更加的深入人心了。

这位6岁吟诗惹父亲不快后,被送入道观,心绪乱纵横,难掩一片痴心的李季兰,到底是被盖上了放荡诗人的帽子。

皎然对陆羽的情谊

虽然李季兰被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亦有人将她同类似出身的鱼玄机相提并论,她们一个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一个自年少时便写下“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四大女诗人,除了刘彩春早早嫁人外,其他的三位女诗人,薛涛曾身着女冠服,有过孤独的日子。而鱼玄机因杀了婢女绿鞘,被判了死刑。

至于李季兰,晚年多病,曾隐居在小岛上,陆羽还专门乘船去探望。二人虽与爱情无缘,但亦算是难得的友人了。

毕竟李季兰也算唐朝时有名的道家茶人,一度与陆羽皎然在茗溪组织诗会。

但后来亦有说法称,在安史之乱时,有叛臣想趁乱自立为王,李季兰为叛臣诵过诗,所以唐德宗下令将其处死。

李季兰倾心于皎然,而皎然更重视与陆羽的感情。

皎然所写的400多首诗,大概有近100首诗写陆羽的,比如最简单的《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俗人般饮酒应酬,怎么能懂得友谊之茶的香呢?

某次,皎然又跟陆羽一起登妙喜寺,皎然又写下《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就连那次去寻访陆羽没找到,都专门记下《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皎然对陆羽的情谊由此可见一般。

陆羽这一位茶圣留下来的诗作很少,仅存的一首便是《会稽东小山》: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但他一生淡泊,不附权贵,而且交友甚多,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僧人道侣是无所不交。他与陆羽是难得的知己,是知音,这一份知己之情弥足珍贵,亦不会改变。

参考资料:

《中华好诗词》

《茶圣陆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