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女道士爱慕一僧人,大胆表白被拒绝后,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发布时间:2025-05-17 14:56 浏览量:5
道士爱上和尚这种事,很像是武侠小说里出现的桥段,压根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女道士,爱上了隔壁寺庙里的僧人,并且壮着胆子向其表白。
不过她爱上的这个和尚,是个一心求佛的人,直接就拒绝了她……
整个唐朝出现了无数诗人,其中也不乏一些女诗人。
根据这些女诗人流传下来的作品,后人总结出了“唐代四大女诗人”,分别是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
这四位女诗人的诗写得极好,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后人的认可。
这四位女诗人中,又当属李冶最为厉害,她被称为“女中诗豪”。
李冶不光是诗写得好,她那精彩的一生,更是人们对她感兴趣的重要原因。
那位爱上和尚的女道士,说的就是李冶。
李冶一介女流,为什么会去当道士?难道她对于道教也很感兴趣?
其实李冶并不是主动去道观出家的,她是被她的亲生父亲强行送去的,而这一切的开始,还要从李冶写的一首诗说起。
李冶年幼之时,便展现出了堪称“恐怖”的写诗天赋。年仅六岁的李冶写下了一首《咏蔷薇》,这首诗便是“万恶之源”。
这首诗里有这么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养过蔷薇花的人都知道,养蔷薇花是要搭花架的,这样才能长得整齐好看,不然的话蔷薇花的藤会乱跑,看起来很杂乱。
而李冶这句诗就是在说这个事,在没有给蔷薇搭好花架的时候,蔷薇就像人的“心绪”一样“乱纵横”。
这本是一首写蔷薇花的诗,却被李冶的父亲误解了,他以为诗中的“架却”是“嫁却”。
于是这句诗的意思就成了一个还未出嫁的女子,心中思绪杂乱。
李冶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六岁,她哪里知道待嫁女子的心思?但是她的父亲却坚持认为李冶是故意这么写的。
李冶的父亲担心自己的女儿过于早熟,心怀春意,会做出什么丢脸的事情,于是便直接把她送到了山上的道观里,让她在这里修身养性,忘却红尘烦恼。
其实李冶被送进道观这件事,并不是这么简单,虽然她的父亲确实可能认为女儿有问题,但是出家并非最佳疗法。
李冶晚年的时候,遭遇了安史之乱,那时的她已经五十多岁了,而那时候的唐玄宗正好七十岁。
也就是说,李治小的时候,正好是唐玄宗年轻气盛的时候。
年轻时的唐玄宗沉迷于道教,真的是“沉迷”。
作为一个皇帝,他不认真处理政务,却跑去给《道德经》加注解。
唐玄宗不仅要写,而且还要让人看,他要求每家每户都得存上一本,而且在科举考试中,也加上了相关的科目。
皇帝的爱好就是天下人的爱好,全国各地的道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人们纷纷来到道观里学习道法。
为了迎合唐玄宗的喜好,当时的人们也想了很多办法。
著名诗人李白写过一篇《大猎赋》,其中引用了很多道家典故,就是为了讨好唐玄宗,然后被赏赐个一官半职。
除了李白这种靠才华求赏识的,还有一些用别的方式求赏识的。
当时,就连唐玄宗身边的妃子,也都纷纷学习道法,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宠幸。
还有一些人将那些在道观里长大的女子请下山,然后再送进皇宫,希望得到唐玄宗的关照。这一招还真的有效,不管唐玄宗的目的是什么,反正他是把这些女道士都留在皇宫里了。
有些人得知此事之后,马上就动了歪心思,他们也想通过这一招获得赏赐,李冶的父亲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李冶本来就是个作诗的天才,如果能再去道观里沉淀几年,出来之后肯定会被唐玄宗赏识,到时候她的一家人也就跟着沾了光,未来一片光明。
李冶父亲的想法挺好,但是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冶的想法。
她上山之后,完全不学习道法,只是寻欢作乐,一日作诗,一日作画,再有一日弹琴,玩得不亦乐乎。
李冶这位“不落凡尘”的女道士,很快便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李冶也因此结识了很多朋友。
中国茶道的始祖陆羽以及他的朋友皎然,都与李冶关系密切,还有朱放、韩揆等人也经常来拜访他。
李冶虽然在道观里待了很久,但是却根本没有“远离红尘”。几番交往过后,她看上了那位名叫“皎然”的僧人。
但是李冶也很清楚皎然的为人,他根本不可能接受自己的爱意,不过她还是想试一试。
为了显得不那么直接,李冶写了一首“情诗”,托人送给了皎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皎然拿到这首《结素鱼贻友人》之后,马上就看懂了其中含义,但是他一心向佛,早已跳出红尘,肯定不会接受的。
但是他还想与李冶保持朋友关系,于是就写了一首“绝情诗”。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李冶的诗中之意是“心有成双意”,但是皎然的诗中之意是“天花不沾身”。
李冶想和皎然结成一对,但是皎然却说天女都无法使我动摇,拒绝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而李治收到这首“绝情诗”之后,虽然有些伤心,但是并没有因此与皎然交恶,两人还是好朋友。
后来,李冶又喜欢上了朱放和阎伯钧,与他们二人都有过一段“热恋期”,而且有诗为证。虽然李冶与这些人情投意合,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因为这些人都是有着“雄心壮志”的男子汉,他们要是想在这个时代闯出名堂,就得找一个有权有势的妻子。
李白就娶了前任宰相的女儿,因此获得了不少好处。
对于这些人来说,李冶可能是个好朋友,是个好兄弟,也可能是个志同道合的好恋人,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合格的“结婚对象”。
在情场上大败而归之后,李冶也看破了红尘,写了那首著名的《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身边的朋友都走完了之后,李冶也已经年老色衰,不复当年了。
可就在这时,李冶收到了唐玄宗的邀请,请她到皇宫中一叙。
等她来到皇宫时,文武大臣早已在大殿内等候多时,有许多人都拜读过她的诗作,对她的才华给予了肯定,人们还尊称她为“俊媪”。
“俊媪”这个词虽然是人们对她的尊称,但是却触动了李冶心中最难过的地方,因为“媪”特指老妇人。
她感受着周围这些人敬仰的目光,她聆听着皇帝对她的称赞,她的心里居然有些后悔。如果当初她答应了父亲的请求,抛弃山上那些朋友,来皇宫里当妃子,会不会过得更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