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混不好的人,多数是回避型人格
发布时间:2025-09-14 11:52 浏览量:1
老一辈的人常常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可惜很多人做不到,偏要躲起来,避免惹火烧身。
殊不知,人在躲避祸端的时候,也把福气躲过去了。
毕竟,祸福相依。福、祸是一件事的两面,是一体的。
社会上,那些混不好的人,多数是回避型人格
01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总体表现,就是一个字:怕。
平时,他害怕抛头露面,害怕丢人,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做大家的领头人,害怕去见陌生人,害怕别人的拒绝......最后发现,这一类人,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穷。
就像诗人顾城在《避免》中写的:“你不愿意种花,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您避免了一切开始。”
因为怕,就没有了进军新领域、改变现状的过程,自然也就不能致富。
因为怕,在任何一个十字路口,会选择最容易、最保险的那一条路,哪怕是收入低很多,也愿意。保守的选择,让自己一次次错过一跃而起的机会。
因为怕,偶尔站在风口上,也不会奋力一搏,不敢大投资。
因为怕,他就变得很敏感,似乎外人的聊天,都是在说自己的不对;如果被批评,那就好几天都不舒服,没了生活的积极性。
因为怕,他把自己孤立起来,不去混群体,就是单位有应酬,能够不参加,就不参加。甚至去了,怕自己买单,或者签单,带来麻烦,也是悄悄溜走。
因为怕,遇到喜欢的人,都不敢表白。就是两个人都有爱慕之情,对方也表达了,他还是沉默,担心两个人走不到最后。他还会转移话题,努力让“爱”不要发生。
因为怕,对外人的信任度很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特别明显。什么合作,他都会拒绝。而单凭自己,又干不成什么大事。
到了一定的年纪,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又十分后悔。毕竟,让他害怕的因素之中,起码有一半以上是改变命运的机遇。
最不可思议的是,曾经错过的机会,忽然又回来了。他们又开始如以前一样,犹豫不决,惧怕失败,还是错过。
我的一个同事,在一次考察活动中,推举为小组长,他怕自己能力不够,写不出高质量的报告,拒绝了;过了一年,又来一次考察活动,又推举他,还是拒绝了。
同事五十多了,还是办公室普通工作人员。上司对他,也失去了信心,不再列入提拔的对象。
遇事的第一反应,藏着一个人的格局。
遇事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回避,就别谈什么格局了。这样的人,习惯是等靠要,天赋是打退堂鼓。
02
一个人不主动扛起事情,就会被事情推着走。
俗话说:“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反正都要千刀万剐,还不如走前一步,还体现自己的勇敢,让自己拥有主动权。
要知道,枪打出头鸟,没错。但不是所有的出头鸟,都会被枪打,多半会带着一群鸟,飞过山河,成为大家认可的领导。
秦朝末年,刘邦混了个亭长的小官。
他带着一群犯人,去骊山服劳役。半路上,遇到了大雨,导致无法按时抵达,还有很多人逃脱。
面对忽然变化的情况,刘邦索性把所有犯人都放走。这些人感激刘邦,反而跟随刘邦一起干事,就有了“斩白蛇起义”的传说。
北宋的苏轼,写了很多文章,也努力做好官,却陷入了“乌台诗案”。
他被押解去京城的路上,几次要投河自尽,被衙役拦住了。
几番折腾,他想明白了,反而能够从容进入牢狱,后来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终于成为了北宋的大红人,也被后人敬仰。
也许在某些时候,大家推举你为第一人,怀着害你的想法。让你挡枪。
但是你一旦想办法,挡住了枪,你就是群体之中第一个走大运的人。
无数的例子证明,一个人从回避,到主动扛起之后,出息会越来越大。
著名企业家郭台铭说过:“以成败论英雄,根本是在责任心。有责任感的人遇到困难,会主动去解决、设法去改变,就容易成功。”
主动的人,往往是逼着自己去做,并且做的目标,就是“成功”。
两个心生爱慕的人,遇到麻烦了,你第一时间站出来,那么对方会更加爱你;单位有困难,一份工作没有人认领,你站出来,你就是单位的贵人,第一个要提拔的人;自己犯错了,你没有辩解,而是承担后果,你就有了诚信的品格......
人在混社会,要混出名堂,就必须搞点什么事情,并且事情要大一点,关注度高一点。
当然,主动站出来,也是需要有一定把握的,而不是盲目自信。通常,有了40%的把握,就可以了。剩下的60%,都是在事中,逼出来的。
03
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钱人,有一个像样的家庭,有一定的名气。
想要希望成功,那就积极去行动,别回避了。
小学课堂上,问题来了,你一次都不敢回答,那么老师就不会再问你了,你也失去了进步的机会。
职场也是一样,并没有人一次次鼓励你,当对方失望的时候,你的希望也破裂了。
社会是一面镜子,你抬头,社会展示你昂扬的精彩。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