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女儿偏执型人格背后藏着什么?父母无意中做错了这3件事

发布时间:2025-08-13 15:40  浏览量:1

坐在我面前的这位清秀的女孩叫阿萍,高二学生。看她的表情,今天似乎要和我谈一个严肃的话题。

不过,她的问题来得很远,看得出她事前经过了认真思考和准备。

“您知道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吗?”

我微笑着点点头,等待着她往下讲。

“那您怎样看待师生态呢?”

她看着我,很想知道答案。

师生态,一个老套而又常新的话题,这应该是她今天咨询的主要内容。

“我能理解,但不好下结论,因为我不了解具体情况。”

我依旧微笑着,同时注视着她的眼睛,鼓励她继续。

阿萍沉默了一会儿,低下了眼帘,开始向我慢慢道来。

原来她喜欢上了她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谈吐儒雅、长相帅气,讲课风趣、幽默,班上很多同学都喜欢上他的课,阿萍刚开始也只是对语文课感兴趣,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和精力,时间久了,不想却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老师。

而且这种喜欢让阿萍觉得心里很慌乱、矛盾、痛苦。与其这样,还不如赌一把,终于在老师值班的某个晚自习,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说了,却被老师婉言地拒绝了。

阿萍眼睛变得红红的,“其实,我有想过,老师肯定会是这样,可真正被老师拒绝了,我心里很不舒服,也有些不甘心。”

阿萍依旧一如既往地对老师保留着那份神圣的感情,直到一次老师身体不舒服,阿萍去探望他,老师却有意暗示阿萍,他的女朋友在照顾他,多谢她的关心。

阿萍说:“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尴尬,也很失落。从那以后,我感觉和老师的关系不像原来那样自然了。我很后悔说出自己的心思,这样影响了曾经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我不说出来憋在心里又难受。”

说完这些,阿萍眼眶里已积满了泪水。

我抽了一张纸巾递给她,说:“阿萍,谢谢你的信任,我能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作为你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少男少女,有几个没有自己爱慕的对象,只是你喜欢的对象是你的老师。这种感情发自内心,纯洁真挚,无可指责。”

阿萍听我这样说,抬起眼睛看着我。

其实阿萍对老师的这种既像友情又像爱情的感情,在心理学上叫作牛犊恋。

在学生接触较多的年长者中,除家庭成员外,便是教师。

而一般说来,教师在德、才、识诸方面发展又较好,足以为学生所效法。

因此,教师容易成为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爱恋对象。

由于千百年来传统角色意识的影响,在女生身上至今还留存着较大的对男生的依赖。

因此,在少女学生身上更容易产生向往年长于自己的男老师的牛犊恋。

但是,老师并非没有缺点。

我们在学校里、课堂上所看到的老师的形象,是由于教育的需要使他们把自己比较优异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也是凡人,也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优劣短长以及不那么令我们倾慕的另一方面。

阿萍认真地听我分析,“是不是有不少人也有我这样的经历?”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很快,这种感觉会逐渐消失。只是现在,你无法一下子使自己走出来,应该耐心些,给自己一点时间。”

阿萍默默地听着,并没有发言,她在思考。

“阿萍,如果你一直放在心里,不说出来,会怎样?”我问。

“虽然心里会觉得憋得难受,但至少还会像过去一样,喜欢他的课,也许语文成绩会越来越好,我确实当时不那么冲动就好了,现在是覆水难收,也把老师弄得挺尴尬的。”阿萍叹了口气,一副后悔不迭的样子。

“也许,我们可以改变一下现状。”我说。

“改变现状?”阿萍显得很惊讶。

“是的,你今天来说明你能面对这个问题,也想解决这个问题。”

而场景重建干预,恰恰能针对这种状态快速发力。

它会为孩子搭建一个可控的虚拟场景,让那些在现实中不敢表达的感受有处安放。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阿萍沉思了许久,看得出她在权衡和思考。

“也许我可以给老师写封信,请他原谅我的冲动和不成熟,您看呢?”

我:“你是个领悟能力很强,很有主见的学生。我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不久之后,阿萍离开的时候,她显得很高兴,轻松,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久违的高兴和轻松。

她告诉我,她鼓起勇气给老师写了一封道歉信,接信后,老师便找她进行了沟通,还谈了自己中学时代的相关经历,表扬了她良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临走时,阿萍对我做了一个再见的手势。

我知道,她已经勇敢地走出了情感的沼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