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平南之四:失陷纯陽陣

发布时间:2025-08-04 03:22  浏览量:1

失陷纯陽陣

【简介】段龙从南国搬来了王禅师,与宋 军为敌。几番交战,王禅师被狄青所败,一怒之下摆下纯阳 大阵,引宋将来打。狄龙与焦廷贵自告奋勇去打阵,结果被 困于阵中。

段红玉径投芦台关而 来

段红玉被狄虎羞辱一场后,又气又急,径投芦台关而 来。离关还有十五里时,见前方有一员女将,带着一队女兵, 在山中打猎。

段红玉仔细一看,认出这女将就是王兰英,不禁心中大 悦,拍马上前,叫声:"贤妹,愚姐在此!"王兰英一听,把段红 玉打量一番,笑着问:"原来是段姐姐,为何单人匹马到此?"

段小姐见问,就讲了与狄龙私约婚事,失败受辱的经过。 王兰英很是同情,安慰道:"姐姐不要苦思此事,有伤身体。既然 来了,就多游玩几日,以遣愁绪。"说罢,就与段红玉并马进关。

再说起段龙奉父亲段洪之命,去往昆仑关搬救兵。他心 急如焚,离了蒙云关后,便不分昼夜,一路催马急行。

这一日,段龙在路上遇见一队人,共有男女数十名,很 像是做官的。段龙心想:这些人莫非是宋朝的奸细?于是打马 上前,喝声:"你等往哪里去?"

这伙人正是孙振一家,要去投奔南国。孙振见段龙南国装 扮,忙答道:"我名叫孙振,官拜襄阳总兵。因受狄青的排挤, 一怒之下反出襄阳,要去投奔南天国王。请问将军尊姓大名?"

段龙答道:"我乃蒙云关大帅之子段龙,特往南国都 城去搬救兵。"孙振一听,急忙下了马,深施一礼说:"小将 军,何不带上小弟同行,把我引荐给南王,自有退兵之策。"

段龙应允了,于是一同上马赶路。行了二十余日,终于 赶到了昆仑关。

段龙进殿见过南王,呈上求救的本章,说:"求我主速速 发兵,保全蒙云关。"南王看罢,忙与国师达摩道人商议对策。

达摩道人献计道:"要退宋军,除非派黄花洞王禅师 出马方可。"南王说:"国师言之有理。"就传下一道旨意, 交给段龙,命他去调王禅师出兵。

段龙临走时,又言明孙振来投奔。达摩道人向南王 说:"大王,须防敌人诈降,应该试探一番。"南王点头称 是,命兵丁带孙振进见。

少刻,兵丁将孙振推到阶下。只见武士手持利刃,分 列两旁,当中设一口滚烫的油锅。南王站在殿上,怒目圆睁, 喝道:"将大宋奸细扔进油锅中!"

孙振吓得魂飞天外

武士答应一声,走上前来。孙振吓得魂飞天外,连 呼:"大王,臣是带着家眷来投奔,绝无二心!"

南王又喝道:"你既然诚心来投,就说说宋朝的底 细!"孙振便讲道:"大王,宋仁宗是个昏庸之辈,宋朝所依 靠的,不过是包拯、范仲淹、狄青和杨家的几个寡妇。"

孙振接着说:"大王若肯收留臣,臣一定尽心竭力,想 出一条妙计,为大王取宋室江山!"南王这才相信了他,当即封孙 振为参谋之职,共议国事。孙振叩首谢恩,就在南国安顿下来。

再说段龙黄花洞调兵,他见过王禅师,宣读了南王的 圣旨。王禅师欣然领命,带上徒弟卜贵,率领十万僧兵,同段 龙赶奔蒙云关。

人马急行十余日,到了关下。段洪闻报,亲自出关迎接, 说:"有劳大师相助,荣幸之至。"王禅师说:"元帅放心,贫僧不 但要杀退宋兵,还要攻取汴梁,夺了大宋皇位,方显我法力高深!"

段洪大喜,吩咐摘下免战牌,将王禅师迎进关中,置 酒为他接风。

宋兵见蒙云关收了免战牌,急忙报知狄青。狄青说: "如此看来,定是南国救兵到了。"王怀女说:"元帅何不差 人去讨战,试探一番。"狄青便问:"何人出马?"

张忠应声道:"我愿往!"狄青便拨给他一支人马, 令他到关下叫骂挑战。

消息传入蒙云关,王禅师大怒,当即领一支僧兵,放 炮开关,冲过吊桥。张忠见来了一个和尚,问:"何处妖僧, 报上名来!"

王禅师叫道:"我乃黄花洞王禅师,法号净慈。你 若识相,就快快下马受绑!"张忠恼了,也不多说,提大刀便 砍。王禅师用铁杖相迎。

两人大战三十余合,难分胜负。王禅师心想:此将骁 勇,不如用法宝擒他。想到这里,拨马逃走。张忠大喝:"妖 僧休走!"催马赶上。

王禅师暗喜,从囊中取出一个金铃,口念真言,将铃 摇动,发出一声轰响。张忠一听到铃声,顿时昏迷过去,跌于 马下。

王禅师令僧兵捆了张忠

王禅师令僧兵捆了张忠,押回蒙云关,又到关前挑 战。败报传到宋营,狄青怒道:"原来妖僧用法术伤人,待本 帅亲自出战!"

刘庆呼声:"元帅乃三军之主,不可亲临险地,待末将出 战。"李义也走上前说:"末将愿与刘庆一同出战,不信妖僧能一次擒 住二人。"青应允,嘱咐说:"多加小心,妖僧败走时不可追赶。"

二将领令上马,飞奔出营。一见王禅师,也不问姓 名,挺枪抢斧招呼过去。王禅师又惊又怒,急用铁杖招架,心 想:这宋将好生勇猛,若不用法宝,必受其害。

王禅师想到这里,后退十步,取出金铃向李义一摇, 李义顿时跌于马下。

王禅师又提起金铃,对着刘庆一摇。刘庆早有防备, 不等王禅师摇铃,便弃了马,踏着席云帕逃了。

王禅师见了,吃惊地说:"宋营还有这等异人,不可 小看。"吩咐僧兵先将李义绑了,押回关去,自己继续在关前 讨战。

败报传入宋营,狄青大怒,亲率一万精兵冲到阵 前。王禅师见又有宋军出战,不禁心中暗喜,大呼:"来将通 名!"

狄青一马冲出,大喝:"我乃平南主帅狄青,你是佛 门弟子,不在庙里念经,为何贪恋红尘,助叛作乱?今日本帅 出马,你还不献上秃头,等本帅动手吗?"

王禅师勃然大怒,喝声:"狄青,你虽名镇四海,我 却不怕你!"说罢,抢手中铁杖打来。狄青用金刀架住,二人 战在一处。

战不到十余合,王禅师渐渐落于下风。他暗暗心惊, 便想寻机会施法取胜。

宋军中,王怀女看出王禅师的意图,心想:先下手为 强!就取出一面小红旗,口念真言,往空中挥舞。

忽然间,半空中刮起一阵狂风,涌出一群狼豺虎豹, 向僧兵队伍冲去。僧兵哪里抵挡得住,都四散奔逃。

王禅师情知难以挽回,只好催马逃走。狄青抓住机 会,挥兵追杀一番,宋军大获全胜。

王禅师败回关中

王禅师败回关中,恼怒地说:"贫僧若不报今日之 仇,就不算世外高人!"段洪安慰道:"禅师,你连擒两员宋 将,已足以使宋军丧胆了。"

王禅师说:"待贫僧明日摆下一座大阵,必定捉尽宋 将。"段洪闻言大喜,当即摆酒为王禅师庆功。

次日,王禅师便带领僧兵,来到离城十里的地方,搭起 一座法台,有三丈高下, 并在台中央立起一面"帅"字大旗。

王禅师立于台上,左手执令,右手持宝剑,开始操练 僧兵,排演阵法。

练好僧兵,王禅师又焚香祷告,请得许多天兵天将下 凡,协助守阵。数日之间,便摆成了一座纯阳大阵。

王禅师得意洋洋,便派段虎去下战书。段虎进了宋 营,将战书呈给狄青。

狄青看罢,说:"我且问你,前日王禅师拿住我二 将,至今下落如何?"段虎冷笑道:"军情之事,岂可泄露? 你要杀便杀,我若怕死,也不会来了。"

狄青赞叹道:"将门出虎子,这少年果然胆量非凡, 给我拿下重打四十!"两边军士答应一声,摁倒段虎,举起军 棍就打。

段虎性格虽硬,却从未受过这般苦,挨到二十军 棍时,早已禁受不起,摆手道:"我愿说了!"军士这才停 手。

段虎站起来,想要不说又怕再挨打,只得讲道:"王 禅师拿住二将,如今都监在城中,并未加害。"狄青听说二将 无事,心中暗喜,便在战书上批了次日出战,叫段虎带回。

次日,狄青率军出营,先命人搭起一道云梯,自己 同王怀女登梯观看。只见南军一座大阵,旌旗招展,变化无 穷。

狄青说:"此阵乃是纯阳大阵。"王怀女说:"元帅 说得不差,阵中冒出黑气,定有神人把守。若破此阵,得有两 个会法术之人。须派人回京去请穆桂英,方可破阵。"

狄青点头称是,又说:"但人马已经到此,不如先 派两将前去打阵,也好一探虚实。"当即下了云梯,问众将: "何人愿去打阵?"

便有焦廷贵和狄龙应声:"我愿往!"狄青不由心中 一惊,暗骂:"好个不孝之子!你是个未逢大敌的少年,焦廷 贵又是鲁莽之人,你们进阵必然有失。"

狄青又不好阻止他们

但当着众将的面,狄青又不好阻止他们,只得强压怒 气,暗示他们说:"你二人并非大将,此阵厉害,只怕你们有去无 回。"谁知二人反而说:"若不打破此阵,我等愿受军法处置!"

狄青暗暗一声叹息,只好说:"你二人既然要去,必 须依我将令:在阵外略探消息即可,不得轻进阵内,一闻鸣金 声立刻回营,违者斩首。"二将领令。

二将来到纯阳阵前,但见阵中杀气腾腾。焦廷贵说: "公子,此阵果然厉害,你我一同杀入。"狄龙应声:"将军 所言极是。"于是狄龙挺枪,焦廷贵抢棍,一同飞马进阵。

王怀女在后看见,大惊道:"不好!此阵门不冲 自开,必有埋伏,若不及时赶回,就危险了。"急忙传令鸣 金。

此时焦廷贵、狄龙杀入阵中,一路枪挑棍打,杀得僧 兵纷纷后退。二人破阵心切,虽听见本营鸣金,但只做不闻, 继续向前闯去。

离阵中央不远时,忽听一片锣声响亮,四面八方尽是 旌旗,涌出许多天兵。二人这才惊觉,但已分不清方向,只得 勒马观看。

二将仔细一看,发现阵中央有一座法台,王禅师仗剑 立于台上,正在指挥人马移动。

狄龙对焦廷贵说:"你我被贼兵困住,料想不能逃脱, 索性冲上法台,杀死妖僧。我们即使死在阵中,也瞑目了。"焦廷 贵应声:"公子言之有理。"于是二将把马一拍,向法台冲去。

王禅师见二将来得凶猛,急忙取出坠魂铃,口念真 言,摇了两摇。二将顿时一阵晕眩,跌落马下。

王禅师大喜,吩咐手下僧兵:"将这二人收入囚车, 等拿住狄青,再一同押往昆仑关,交与我主发落。"

过了一会儿,狄龙、焦廷贵苏醒过来,睁眼一看,才 知已身陷囚车。他们心中懊恼,后悔不该逞强打阵,满口"秃 驴"骂声不绝。

再说狄青和王怀女,见焦、狄二将闻鸣金不退,不由 大惊道:"不好了,这二人怕有性命之忧!"果然阵内杀气冲 天,旗幡变动。过了半个时辰,方才重新归于平静。

狄青想起儿子狄龙暗暗垂泪

狄青想起儿子狄龙,犹如万箭穿心,暗暗垂泪,呼 声:"逆子,你不知深浅,才有今日之祸!"他一时没有破阵 之法,只得收兵回营,传令紧闭营门,严加防守。

当夜,狄青想起儿子被困阵中,不禁满腔愁绪。他闷 坐帐中,不觉伏案睡着了。

忽听外面脚步声响,走进两个青衣童子,笑着说: "狄元帅,武侯有请。"

狄青也不问姓名,就随着两个童子前往。三人一同上 了云端,耳旁只听风声响,不多时来到一座宫殿前。

狄青走进殿中,只见殿两旁坐定无数星官,都在演奏 乐器。乐声悠扬婉转,十分美妙动听。殿正中站立一人,手抢 羽扇。

那人见狄青来了,就走过来见礼说:"狄元帅,你 奉旨南征,蒙云关遇见妖僧,摆下恶阵,困住了狄龙。欲破此 阵,必须到武侯庙走一遭,方可遇见贵人。"

狄青问:"请问尊姓大名?"那人答道:"我乃后汉 诸葛是也。"说罢,吩咐二童子送狄青回营。狄青正要再问, 被童子将他一推,忽然惊醒,方知是一场大梦。

狄青回想梦中之事,越发觉得奇怪。天亮后,他便叫 军士去寻个当地百姓。军士出去多时,带回来两个老者,进帐 跪下。

狄青请老者起来,询问道:"此处可有诸葛武侯庙?"老 者禀道:"西南角有座富春山,山上有一座武侯庙。三国时期,诸葛 七擒孟获,不伤一个百姓。百姓感念他的恩德,所以建庙纪念他。"

狄青大喜,重赏了两个老者,打发他们走了。他思索 道:这是天赐洪福,感动神明前来托梦。此事不可不信,何不 前去烧香,再探求消息。

狄青又把王怀女请来,商议此事。王怀女说:"这里 是南国的地界,若要去,必须改换服装,悄悄前往才好。"

狄青就叫大将石玉一同前往

狄青觉得有理,就叫大将石玉一同前往。两人换上南 国服饰,暗藏兵器,辞别众人,出了大营。

狄青走后,王怀女放心不下,又差孟庆国领兵在途中 埋伏,以防不测。

却说狄青与石玉边走边谈,不觉天色已晚。二人进了 一处饭店,用过晚饭,当夜就宿在店中。

次日,二人又行了二十里,才到了山前。富春山风光 秀丽,二人却无心欣赏,只管沿着道路上山。

二人到了山顶,看见了诸葛武侯庙。一进庙门,便有 蜀国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尊神位。

继续向里,走进大殿,见殿中供着诸葛神位,上面牌 匾写着"后汉诸葛武侯"。狄青看罢,与石玉低头行礼。

正要烧香时,只听庙中的道士喊道:"芦台关二位小 姐前来进香!"狄青一听,忙同石玉隐于殿后。

少时,走进数名侍女,排开礼物,焚起香烛。接着,走 进段红玉和王兰英,一同躬身下拜,并吩咐侍女退出去。原来段红 玉与王兰英四处游览散心,听说武侯庙灵验,特地赶来烧香许愿。

狄青躲在一旁,只听段红玉说:"弟子段红玉,爱慕大 宋小将狄龙,与之许下婚约。但两国为敌,父亲不准投降,婚姻蹉 跎至今。今生不能与狄龙成亲,我情愿孤独终身,誓不另嫁……"

段红玉说到激动处,不禁声音哽咽,流下泪来:"求 汉朝丞相保佑早成姻缘,情愿重修庙字,再度金身。"

狄青听到这里,沉默了片刻,就重新走上殿,说声: "段小姐,狄青有礼了。"段红玉一见,忙擦擦眼泪,还礼 道:"见过狄元帅。"

狄青说:"小姐既是真心归降,待本帅奏明圣上,加 封你的父兄。只是狄龙没有福分,怕要辜负了小姐,他阵前交 战,被王禅师困在阵中,生死不明。"

段红玉听说狄龙被俘

段红玉听说狄龙被俘,不由一惊,说:"千岁放心, 王禅师不足为惧,待奴家和御妹回去准备一下,便去打破纯阳 阵,救出狄公子。随后奴家再说通父亲,一同归宋。

临别时,狄青说:"狄龙生死不明,望小姐早日 赶来。"段红玉说:"千岁不须吩咐,奴三日之内便赶去破 阵。"说完拜别狄青,同王兰英退出庙外,坐轿而去。

段红玉走后,狄青对着诸葛神像深鞠一躬,说:"多 谢武侯神圣相助,方得蛮女投降。"拜完,也出庙下山,回宋 营去了。

却说姐妹二人回到芦台关,段红玉忽然想起一件事, 对王兰英说:"贤妹,破纯阳阵须用你的三颗阴沙,不知贤妹 肯否借与我?"

王兰英答应道:"这阴沙是镇关之宝,平素都在我父 王处保管。我与姐姐去见父王,借出神沙便是。"段红玉大喜 道:"多谢贤妹!"

次日早晨,王兰英领段红玉上殿,来见父亲王凡。王 凡五十多岁年纪,身材魁梧,使一柄九环大刀,勇猛过人。南 王封他为长胜王,命其镇守芦台关。

王凡见女儿领进一个年轻女子,问:"这位姑娘是 谁?"王兰英说:"父王,这是蒙云关段小姐,因关里被宋军攻 打,军情紧急,昨日到此求救。女儿想去相助,特来禀明父王。"

王兰英 拉着段红玉出殿而去

王凡信以为真,说:"女儿理当相助。为父挑选一万精 兵,随你前往,切记小心,早去早回。"王兰英领命,取了阴沙, 拉着段红玉出殿而去。欲知下文,请看下回。

本故事到此结束,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的,看客如果有啥想法,在评论区可以讨论起来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