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首位皇后郭圣通因政治需要被立为后也因此被废却得以安享晚年
发布时间:2025-07-22 08:20 浏览量:1
世人只闻阴丽华,无人知晓郭圣通(?——52年7月22日)。同样是光武帝刘秀的妻子,阴丽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而郭圣通却无人知晓,或者说更糟糕的是甚有污名留身后。同样是名门之后郭圣通,在帮刘秀打天下时的功劳远超阴丽华,何以比不过阴丽华,刀光剑影的陪伴为何还是输给了初恋的美好。是帝王本就无情还是新鲜感消磨后的无奈?
众所周知,郭圣通是东汉王朝的首位皇后,也是东汉王朝的首位废后,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也是历史上唯一没有被打入冷宫的废后。
汉光武帝刘秀凭借一己之力,重整汉家河山,延续汉室百余年,世人在称赞其雄才大略的同时,也为其痴情念旧而感慨不已。刘秀最爱之人,并非是他的皇后郭圣通,而是倾国倾城、温良贤淑的阴丽华,当初若不是阴丽华主动让步甚至耐心劝说刘秀,郭圣通永远也当不上皇后,因此骄横的郭圣通最终被刘秀所废,倒也在情理之中。
阴丽华天生就是美人坯子,少女之时就已声名远扬,南阳郡无人不知阴家娘子美貌贤淑,刘秀自然也不例外。不过那时的刘秀,还只是一个落魄穷小子,虽然也是汉高帝刘邦后裔,但与汉室正统血缘疏远,再加上其九岁丧亲成为孤儿,寄养于叔父刘良家中,人生更是没有一点儿出头的希望。
刘秀二十五岁那年,姐夫邓晨带着他前往新野望族阴家,拜访阴丽华兄长阴识,也就是在这次宴会中,刘秀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挚爱。他偶然瞥见庭院中有一绝世美人正给牡丹花浇水,刘秀立即被这个比自己小了近十岁的少女迷住,立下“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爱情誓言。然而身为一介布衣的刘秀也知道,自己要想迎娶阴丽华为妻,无异于痴人说梦,没有功成名就之前,刘秀不打算向阴丽华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刘秀
谁也没有想到,机会就这样不期而来。新地皇三年(22年),刘秀与大哥刘縯一起在宛城起兵,反抗王莽新朝统治,阴丽华兄长阴识也参与到刘氏兄弟的起义队伍之中。刘秀兄弟起兵后,连破新朝大军,威望日增,刘縯不久便被更始帝刘玄忌惮,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得知兄长遇害后,刘秀强忍心中怒火,审时度势地做出了拒不吊丧的举动,并主动将前线兵权移交,随后亲自回到宛城向刘玄谢罪,以此来保全自己与麾下精锐。见刘秀如此诚心,刘玄也就赦免了他的罪过。
一直跟随刘秀转战各地的阴识,对于刘秀的所作所为十分钦佩,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成就大业,前途不可限量。因此,早就看出刘秀对阴丽华仰慕已久的阴识,不断说服家人将阴丽华嫁与刘秀。刘秀二十八岁那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迎娶了阴丽华。不久,更始帝刘玄意欲迁都洛阳,加封刘秀为司隶校尉,命其先行抵洛,整顿国都。刘秀深知此行生死未卜,为保阴丽华安全,刘秀只好派人将她送回老家,带着少量心腹前往洛阳,此时距离他们新婚仅仅过去三月,这对恋人就此天各一方。
深知刘秀不易的阴丽华,为了不让丈夫担心,与刘秀族人在南阳老家几经辗转,尽力护佑亲眷周全。直到刘秀正式登基,侍中傅俊前来迎接时,阴丽华才得知丈夫已经成为天下之主,建立了世间最大的功业。当阴丽华满怀憧憬地来到洛阳时,却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刘秀身边不仅多了一个陌生女子,他们还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女子就是郭圣通。
刘秀与郭圣通相遇之时,正是刘秀事业的低谷,与其一起起义的哥哥被更始皇帝刘玄杀害,刘秀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后刘玄移都洛阳,派刘秀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征讨盘旋与北部的王郎。此时,真定王刘杨手握十万重兵,是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各方势力都想争取到刘杨的支持,刘秀为争取其支持,决定迎娶其外甥女郭圣通为妻,这也是两人婚姻的开始,其实可以看出,两人的婚姻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交易,这场交易中谁也没有问过郭圣通的意愿,封建社会时期,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又恰逢乱世,能够嫁给一个看起来前途光明的人士,在别人看来应该是幸运无比的了。有怎会有人想到要询问郭圣通的意见呢?
郭圣通与刘秀的婚姻,两人也都明白这是一场变相的政治交易。郭圣通心里也清楚,带着忐忑的心情与刘秀完婚,意想不到的是刘秀婚后对其甚好,原本不抱期望的婚姻像是突然撒下一缕温暖的阳光,让郭圣通逐渐迷失自己,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与刘秀。
郭圣通
有了刘杨的支持,刘秀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扫平了河北一带的其他势力,黄河以北的地区基本被其纳入掌控之中。在这几年的征战中,郭圣通一直陪伴在刘秀身边,并诞下刘秀长子刘强。
建武元年(25年),刘秀势力发展成熟,在其部下的拥戴下继位称帝,重新建立汉王朝,历史称为东汉。此时的郭圣通也深得刘秀宠爱,一起南征北战的恩情尚未被消磨,郭圣通也被刘秀立为贵人,刘秀迎娶郭圣通时用的是正妻之礼。
刘秀称帝后,其势力还在黄河以北,南方还存在割据政权,他需要挥兵南下,平定中原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新国既立,自然要定大统。国不可一日无主,而君不可一日无后,这个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应该是中国古代所有女人的梦想,但皇后的人选并非只凭皇帝一人之喜好,皇后乃后宫之主,有着辅佐皇帝的责任,其地位也是无人能比的。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郭圣通其背后的势力以及在刘秀建立天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远在阴丽华之上。并且她孕有刘秀的长子,嫁与刘秀之时依的也是正妻之礼,理所当然应该不皇后的不二人选,各方势力也认为郭圣通当选皇后名正言顺。但刘秀却犹豫了,刘秀本欲立阴丽华为妻,毕竟她才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又因自己四处征战,对她愧疚良多。建武二年(26年),刘杨谋反被诛,刘秀乘此以阴氏“雅性宽”、有“母仪美”为名要立其为后,谁知阴丽华坚持不肯接受册封,阴丽华为免刘秀为难,主动退让,“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刘秀更觉亏欠阴丽华,虽立了郭圣通为妻,但对阴丽华荣宠更甚。刘秀对阴丽华很是愧疚,总是想方设法地弥补自己对阴丽华的亏欠,他想要下旨加封阴识等人为侯爵,也被阴丽华再次拒绝。
阴丽华如此谦让有加,刘秀对其自然更加宠爱。当时天下还未彻底平定,刘秀为了能与阴丽华在一起,每次亲征都会命其随军,把她留在身边。建武四年(28年),刘秀亲征彭宠期间,阴丽华为其生下四子刘庄,即日后的汉明帝。阴丽华诞下子嗣,刘秀自然高兴,不过郭圣通却对此产生了极大忧虑。重重忧虑之下,郭皇后昏招迭出,多次在刘秀面前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怨恨,阴丽华对此则总是默默退让,以免后宫矛盾激化,影响刘秀前线作战。两相对比之下,可谓高下立判。
阴丽华
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以郭圣通“行事有吕霍之风,不可以托以幼孤,恭承大位”为由,执意废黜其皇后之位,改立贵人阴丽华为后。郭圣通被废黜后改称“中山国太后”,与儿子中山王刘辅一起生活在北宫,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进入冷宫,反而得到子女侍奉、地位依旧尊崇的废后。
西汉初年,汉高帝刘邦大肆分封刘氏宗亲为王,从而开启汉朝分封制的历史。等到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分封刘氏子弟为王的传统被延续了下来。刘秀与郭圣通育有五子一女,其中长子刘强在开国之初就被封为太子,他也是东汉历史上第一个皇太子,而次子刘辅一开始是被刘秀封为右翊公的,直到郭圣通被废后,才封刘辅为中山王,封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所以,郭圣通这个太后的头衔并不是指皇帝的母亲,而是指封王的母亲。建武二十年(44年),刘辅改封沛王,郭圣通则成为沛王太后。
本来在封建王朝里是不应该出现皇帝还没驾崩,就封皇帝的妃嫔为太后这种事的,只有皇帝驾崩之后,妃嫔才可以离开皇宫到自己儿子的封地并居以“王太后”的身份,只不过刘秀对于郭圣通还是有很多愧疚之心,而且那时候的分封制度也并不完善,所以才会出现郭圣通被封为“王太后”。
如今看来,郭圣通的被废实在是刘秀的私心使然,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刘秀与郭圣通之间的结合是政治联姻的结果。随着刘秀地位的稳定,郭圣通被废是迟早的事。
当年刘秀为了消灭王朗政权平定河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只能与真定王刘杨联盟,从而获得刘杨的支持。而联盟最好最稳定的手段就是联姻,于是刘秀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
郭圣通
郭圣通本来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婚姻,但当时对她来说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她只能成为舅舅刘杨手中的棋子,用来换取日后的前程。不过庆幸的是,未曾谋面的夫君刘秀并不是一个大奸大恶之徒,虽然没有感情基础,但刘秀对郭圣通非常好。只是两人之间总有一丝隔阂,一张永远捅不破的窗户纸,因为两人是政治联姻,这就造成了刘秀无法像对待阴丽华那样可以全身心地去疼爱郭圣通,即便郭圣通也非常贤良淑德。
而随着郭圣通的被废,还有一个人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他就是刘秀与郭圣通所生的长子。当时的太子刘强,郭圣通被废时,刘强还是太子,而且刘秀也曾不止一次地安抚他和朝臣。郭圣通虽然被废,但与刘强无关,刘强的太子之位还是很牢固的,其实这也是刘秀的心里话,毕竟刘秀对刘强的感情非常深,而且自开国以来便为他遴选天下饱学之士来教育辅佐他,寄希望于他,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明君。
可是即便刘秀再如何安抚,刘强心里非常清楚,随着母亲皇后封号的褫夺,自己若以庶子身份继续僭居太子之位,那么日后必然会招来横祸,而且这也是礼法所不容的。与其将来再遭大难,不如趁早隐退以明哲保身,刘强位居太子之位已有十九年,这十九年间刘强所听所看所学到的东西,都在极力地劝诫他及早抽身。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刘强久处危位近危殆,接纳了讲师郅恽的建议,再度向光武帝恳求“引愆退身”,光武帝终于答应。六月戊申,下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从废后到换太子,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多,由度田废后开始,东海让位结尾。光武朝最为重大的政治局势至此终于落下帷幕。虽然成为废太子,但这一切的原因并非刘强的过错导致,所以刘强被废后依然受到刘秀,刘庄两任皇帝的重视,一生富贵,刘强也成了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废太子。
刘强
其实郭圣通与刘强的结局,在刘秀初遇阴丽华的那天起,就已经被决定好了。刘秀对阴丽华是一见钟情,而且至死不渝,这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阻止的,郭圣通再好也抵不过一见钟情,这就是天意!
为了弥补郭皇后,汉光武帝不仅大肆加封提拔郭氏族人,使郭家成为东汉初期四大外戚家族之一,还让她陪葬在光武帝原陵以北。这样的经历,对于历朝历代任何一个废后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那么为什么郭皇后可以凭此享有呢?这固然与刘秀的温情性格有关,但也离不开阴丽华的劝说与善意。亲身经历建武、永平两朝的老臣第五伦,对此事曾做出来极为中肯的评价,即“烈皇后友爱天至”。意思就是说,阴丽华天性善良,不愿伤害别人,所以郭圣通才得以儿孙绕膝、得享晚年。建武二十八年六月丁卯日(52年7月22日)“后薨,葬于北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