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为何女儿出现心理异常?这些藏在深处父母不知道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5-07-14 01:39  浏览量:1

三月初的一天下午,阿樱给我的印象是上穿白色毛衣,下着黑色长裤,戴着眼镜,很斯文的样子,她只是沉默,低头不语。

阿樱是一名高三的女生,是我的咨询对象。

母亲是个公司职员,之前预约了时间,现在又陪她前来咨询。

期间我观察了阿樱,感觉她状态不佳,目光呆滞畏缩。

正式咨询前,我向母亲简单聊了些情况,阿樱性格内向,与他人很少交流,只和姐姐关系较亲密。

离毕业只剩三个月了,一心想顺利完成毕业的阿樱,近来学习状态很不好,非常着急,就主动向母亲提出寻求干预。

然后,我与阿樱进行单独面谈。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她始终低头垂眼,很少与我有目光接触,而且多次掩面哭泣。

阿樱自述半个月前的某一堂课上,教室里非常安静,她的肚子突然很响地叫了一下,当时很紧张很害怕。

从此,一到上课就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一直担心肚子会叫。

我询问后得知这样的担心仅限于上课时间,在课余和家里即使肚子叫也感到无所谓,能够安心有效地学习和做作业。

问她之前是否有过其他类似经历,即曾经也因为什么事情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说初三时就开始上课注意力会不集中,但后来好了,现在就是因为半个月前的这件事。

当我追问初三时发生的事情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时,阿樱面露难色,含糊地说道自己以前还有比这更多的问题,根本没办法看好,后来慢慢好起来了。

这个回答让我深感疑惑,但我们的关系还不够成熟,阿樱明显有阻抗,我决定先不深入下去。

当我表示希望了解她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时,阿樱立即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一句“我恨我的父母”后,开始抽泣,眼泪不可遏制地淌下来,说“他们看不起我,鄙视我,说我长得难看,又很愚蠢”。

接下来叙述一次探望住院的母亲时无意中听到母亲背后议论自己的经历,内心很受伤害。

母亲经常向别人甚至是阿樱在场的情况下抱怨她又丑又笨。父亲是个寡言少语的人,但阿樱知道他也一样讨厌自己。

当我问她与姐姐的感情时,她的回答出人意料,伴随一股控制不住的哭的冲动,她说我讨厌姐姐,原因就是身边的人都夸姐姐聪明,漂亮,会说话,会办事,同时拿她跟姐姐比,无不鄙视责怨她。

阿樱觉得在学校要比在家里轻松愉快些。

阿樱的自我评价很差,几次问她对自己怎么看时,她的回答都是否定。

当问及每次遭到母亲和亲友的鄙视,以及老师的嘲骂时,她又作何反应时,她说装作没听见,强忍住,反正都习惯了。

阿樱说初二时跟同桌的男生很谈得来,聊得很多。

大概是初三时,突然发现自己喜欢上他了,就开始一句话都不跟他说。

毕业时那个男生因为两分之差没有进入好的高中,两人又分在同一个班。

阿樱一直都避免和他说话。

我问她是否还很喜欢那个男生,她说为自己的态度而感到烦恼、忧愁。

她有这样一段泣不成声的叙述:“高二的暑假,我非常抑郁难受,后来我实在熬不住了,就偷偷吃了东西。我想,不如就活下去吧,人总是要活的。所以感觉慢慢好起来了。直到半个月前,发生了那件事,我没办法对付了。”

我问道:“你在前面有跟我提到说,你曾一度感觉好很多,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么这个系铃人会不会是那个男孩子呢?”她轻轻点头称是,说在高三一开始,那个男生的朋友告诉她那个男生也喜欢她。

“那么你担心肚子叫,实际上是担心被他听到,是吗?”我紧接着问,她点头承认。

到这里,阿樱的问题似乎有些明朗了,她之所以会如此担心自己的肚子在上课时发生声音,是因为那个男孩子,她不愿意自己的形象在那个男生心里遭到一点点的破坏,我甚至可以直觉地判断,她曾经的痛苦和绝望也和那个男生有关。

我随后指出她对那个男孩的很在乎,生怕失去的心理,也许和她从小缺少父母亲真心的关怀、爱护和赞赏有关,使得她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又对自己没有信心,诚惶诚恐地怕一点点小缺点,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遭到抛弃,这时她深埋着头流泪不已。

父母从小的冷落、偏见甚至唾弃,是造成阿樱所有心理困惑的根源所在。

可以设想在这样一个家庭养育气氛下成长的孩子,其社会心理发展,人生周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将是不稳定的。

因为从小缺少爱和认可,阿樱对一个突然发现自己对之有好感的男生格外在意,她一方面想赢得对方的爱慕,另一方面又被深刻的自卑感所困扰,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障碍。

阿樱前来咨询的目标看似明确单一,但因有其深远的心理成长积累,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的干预才能得到解决。

接着我通过记忆重组干预,让阿樱重新整理自己的过去,特别是对过去的病理性记忆加以重新处理。

通过努力,郁积在阿樱心头的种种情绪得到了宣泄,犹如甩掉了背了许久的沉重包袱,使得阿樱能够以全新的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