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回忆溥杰发妻:如果她当时不那么“混蛋”,我肯定娶她
发布时间:2025-07-11 15:01 浏览量:1
文:阿七说史
“要不是唐怡莹当时太过‘混蛋’,当年的我肯定会和我父亲提出要娶她的请求。”
张学良在晚年回忆自己青年时期的感情生活时,对着采访记者这么说道。
张学良年轻时期地位极高,前途似锦。
优秀的家世、卓越的外表、良好的学识和显赫的地位,让他从来不缺少女子的爱慕和追求。
和他的仕途相对而言,作为花花公子的他在感情方面,同众多优秀女子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唯独对溥杰的发妻唐怡莹,他心中的情感十分复杂,有爱、有亏欠,更多的,却是十足的恨。
唐怡莹是谁?她做了什么,竟然让张学良直出此言呢?
1904年,满洲贵族之一的他他拉氏迎来了新的子嗣,是一名女孩。这名女孩便是唐怡莹,又名唐石霞。
他他拉氏隶属于满洲镶红旗,自唐怡莹出生以来,她便被家人百般爱护。她的出身极好,两位姑姑更是入宫当了当时光绪皇帝的妃子,分别是珍妃和瑾妃。
但是在她出生之前,珍妃就被慈禧太后下令处死。等到唐怡莹的姑姑瑾妃晋升为皇贵妃后,她立即下令接唐怡莹入宫,由她亲自教导唐怡莹。
进入皇宫的唐怡莹自然而然地认识了皇子溥仪,两人作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多年的相处过程中,溥仪对这位敢作敢当的妹妹很是喜欢。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到溥仪选妃之时,唐怡莹会被挑选入宫,成为溥仪的妃子,进而成就一段不错的姻缘。
然而,在选妃管事提出这个意见后,立刻遭到了瑾妃的反对:“我不同意。”
“怡莹性格刚烈顽固,和溥仪婚后的感情生活定然不睦。”她指出:“如今的溥仪更需要温柔体贴的皇后和妃子。”
促成瑾妃强烈阻挠两人婚姻的具体原因如今已不可考,后人对瑾妃当时的拒绝理由也持有保留态度。
要知道,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溥仪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下代皇帝。如果唐怡莹成为溥仪的妃子,日后的生活并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而瑾妃身为她的亲姑姑,而且对唐怡莹十分疼爱,她会眼睁睁地看着唐怡莹走向火坑里吗?
唐怡莹的感情生活
瑾妃明白,唐怡莹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作为唐怡莹的姑姑,她要为唐怡莹挑选一桩合适的婚事。
思来想去,她将醇亲王妃瓜尔佳氏召进了宫。两人商议之下,再结合八字,最终由瑾妃将唐怡莹指婚给瓜尔佳氏的次子溥杰。
1918年,溥杰与唐怡莹的婚姻在瑾妃和瓜尔佳氏的积极商讨中被促成,但是直到6年后,两人才正式举办了婚礼。这一年的溥杰刚满17岁,唐怡莹也才20岁。但是两人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其实这场不幸的婚姻早有预示。
“那时的流程简直莫名其妙。最开始宣布完婚时期的旨意下发到王府后,我就要前往皇宫,去到瑾妃所住的宫殿,对她的旨意叩首谢恩。”溥杰本人极其厌恶包办婚姻,但是当时的他别无选择。
晚年的溥杰老先生回忆起那场婚礼,说到:“当时的我简直如同被别人控制的傀儡,旁人牵动一根线,我就要依照其意愿行动。旨意下达后我不得不穿戴完整繁复的前清礼服,在众人的簇拥下,带着聘礼前往他他拉氏在京城的主宅纳聘。”
唐怡莹当时也不是很满意,她幼时便被他他拉氏和瑾妃宠爱,不仅在瑾妃的教导下学了完美的礼仪知识,还学习了先进的西方文化。性格张扬,和此前的传统女性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根本忍受不了这样被指定的婚姻。
两人都不是很满意这场包办婚姻,却因为各种理由不得不同意结婚。婚后的两人相看生厌,关系一直不和。
直到一件事的爆发,让唐怡莹和溥杰家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你去奉天求学吧。”唐怡莹对刚从宫中回来的溥杰这么说道:“我前段时间听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宣讲,在奉天办的有模有样。”
“不可能。”听到唐怡莹要求的溥杰冷下脸,问她:“你不知道现在这个讲武堂由谁负责吗?张作霖心存叛意,如今在东三省占地为王。我要是去了他的地盘,你让皇室如何看待我?”
两人这次的谈话不欢而散。而得知这件事的溥杰家人,更是厌恶唐怡莹,认为她刁蛮任性,不知道为溥杰考虑。
至于唐怡莹,她觉得溥杰不能满足她各方各面的需求和期望,所以对溥杰持有巨大的不满。
这样的婚姻,如果双方不加以弥补,必定会支离破碎。两人迟早会步入分道扬镳的局面。
1928年,直奉战争在奉军大获全胜的情况下落下帷幕。张学良也因此第一次进入北京。
当时的清政府支离破碎,而溥杰作为哥哥溥仪的代言人,他四处结交权势之人,希望能获得他们的帮助进而东山再起。
有一次,张学良和亲朋好友去一家知名的饭店吃饭。得知这个消息的溥杰也急忙带着妻子唐怡莹来到这个饭店。
“汉卿,你看在那边吃饭的两个人。”他的亲戚突然对他说道:“他们想和你认识一下。”
张学良跟着亲戚的示意抬头看向两人所在的位置,刚好看到其中的女子对他笑了一下。这两个人便是溥杰和唐怡莹。
三人相谈甚欢,溥杰更是对张学良提出邀请:“我同汉卿极为有缘。不知汉卿可否赏光,明天中午到我家吃一顿饭?”
“求之不得。”张学良笑着对溥杰说:“能去你家吃饭,是我的荣幸。”
第二天中午,张学良如约而至,这顿午饭宾主尽欢。
然而,陪张学良吃完饭的溥杰便因为公事不得不外出,他有些不好意思,说着:“真是抱歉,汉卿。我突然有急事要出去一趟,接下来就由我夫人陪你参观吧。”
“没事。”张学良摆摆手:“你要是有事就先去忙,我们还能再约着见面聊天,不急于一时。”
等到溥杰走后,张学良看到唐怡莹对他笑道:“汉卿先生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
张学良百无聊赖地在会客厅等着突然离开的唐怡莹。等唐怡莹再次回来,他不由得惊呆了。
只见唐怡莹向他拿出了厚厚的一个本子,上面粘满了近年来报纸上与张学良有关的消息的剪贴,原来唐怡莹自从在报纸上见到张学良后,就对他念念不忘,一直默默关注着他的消息。
唐怡莹向张学良流露出的在意,让他们两人感情迅速升温,甚至步入了背着溥杰偷情的局面。
感情日益深厚,张学良对唐怡莹说:“你和溥杰离婚吧。我向我父亲求情来娶你。”
但是张学良的求婚并没有得到唐怡莹的同意,她只是说再等等。等着等着,张学良发现了几件令他十分愤怒的事。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之中,张学良发现唐怡莹虽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确有真才实学,但是她让张学良看的画和诗文都是别人润色过的。
除此之外,张学良发现从认识以来唐怡莹就在骗他,从一开始,唐怡莹就只是把他摆在了情人的位置,从来没想过和他结婚。
这让张学良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要知道张学良最讨厌别人骗他,更何况驰骋情场多年,他几乎从来没有栽过跟头,没想到竟然栽到了一个已经结婚的女人手中……
这让张学良十分恼火。
而令他们断绝联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张学良发现,唐怡莹最开始给他看的报纸剪贴,根本不是她自己制作的,从一开始她就不是诚心同张学良交往的。
所以张学良果断地选择了离开,断了这段畸形的关系。
溥唐离婚
张学良离开后,唐怡莹心中十分悲痛,恰逢此时日军占据东三省,他们面临着前往东北定居的局面。
溥杰心中即便诸多不快,可唐怡莹毕竟是自己的妻子,他还是希望唐怡莹能够同自己一起去的。
可唐怡莹并不是一无是处,她极有爱国志气。在众多清朝皇室和满洲贵族跟着溥仪奔向伪满洲国的时候,她却毅然决然地和丈夫溥杰划清界限,誓死不和他一同前去。
唐怡莹对溥杰这么劝道:“日本人只是想借清朝皇室的名气,有合理的理由侵占我国领土。你要去就去吧,我们就此恩断义绝。”
唐怡莹就此变卖家产,从北京离开去了上海。
伪满洲国的建立,以及溥仪等清朝皇室的加入,让日本人的心思更加狂妄。他们决定让溥杰和日本贵族女子结婚,生下中日混血的儿子。
这个消息一传到溥杰的耳边,他便拒绝了:“我已经有了婚配,不能再娶。”
面对溥杰的拒绝,日本人很是不解,问他:“中国人不是讲究三妻四妾吗?怎么到你这里就只娶一个妻子了?”
但是,日本人并不想因为溥杰的严词拒绝而放弃计划。上层官员派遣日本宪兵前去寻找唐怡莹,要求她签订离婚协议书。但是此时在上海租界的唐怡莹被保护的很好,日本人根本见不到她。
于是,他们又来到北京寻找唐怡莹的家人。在北京警察所所长的见证下,他们逼迫唐怡莹的弟弟立下字据承认溥杰和唐怡莹离婚。
在这样的情况下,溥杰和唐怡莹的婚姻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