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汉奸刘四娥:丈夫抗日牺牲后献身鬼子,还把15岁女儿送去慰安

发布时间:2025-07-08 19:36  浏览量:1

1945年,刑场周围聚集了大量人群。人们从各个方向赶来,只为现场见证那个遭众人厌恶的女人接受法律制裁。

刘四娥,往昔凭借姣好容颜引得周边村镇的男子纷纷倾心。其丈夫为抗击日寇英勇捐躯,可她却转头投入汉奸怀抱,甚至与日军军官搭上关系,甘愿帮日军抓捕乡村女性,助力设立“慰安所”。

令人极其愤慨的是,她竟把年仅十五岁的亲生女儿也送进了慰安所。

刘四娥的美貌在本村以及周边乡镇被广泛传播赞誉,让众多青年才俊对她心生爱慕。刘四娥从众多追求者里,挑选了一位她能够掌控的男子步入婚姻殿堂。

1937年,日本军队进犯中国,致使社会陷入普遍的恐慌与混乱之中。刘四娥的丈夫毅然决定投身抗日队伍,以捍卫自己的家园和国家。在奔赴战场前,他向刘四娥许下诺言,待战争结束,必定回来,让她过上更优渥的日子。

战争不断蔓延,他所在的军队时常遭遇激烈战事。最终,他英勇捐躯,既未能履行对刘四娥的诺言,也没了再度回到她身旁的机会。

刘四娥的丈夫英勇捐躯后,家里没了顶梁柱,原本就不多的田地无人打理,粮食供应也愈发紧张。村里不少人对她的不幸遭遇心怀同情,却也爱莫能助,毕竟战乱之下,家家户户都自顾不暇。

村里的援助日益缩减,她的境况愈发艰难。在这艰难处境中,她和村里一个跟日本人交往频繁的汉奸搭上了线。

这个卖国求荣的家伙在村子里担任着一些伪职,经常为日军搜刮粮食和物资。他早就对刘四娥的美丽容貌产生了爱慕之情,看到她无依无靠,就开始主动靠近她。

他以帮忙为由送了几袋粮食过来,帮她解了当下的困境。在那之后,他又多次送来从村民处收缴来的食品和日常用品,这使得刘四娥的生活状况稍有改善。

随着时间推移,为了博得她的好感,汉奸送来的物品日益增多,其中不乏当时颇为少见的香水和胭脂。

村里其他人的生活愈发艰难,可她却凭借这些从外面来的物资,渐渐重拾了往日的精气神。她不再如往昔那般质朴,开始关注起自身的穿着打扮。

每日,她都会用心梳理头发、规整衣衫,这些变化使她在村子里愈发引人注目。

有关她与汉奸关联的传言甚嚣尘上,一些人在暗地里讥讽,一些人则公然对她表现出敌对情绪。这些传言传到汉奸耳中后,他对刘四娥的态度愈发殷勤,还对村民实施了“报复”。

他借着“上头指示”的由头,加大了从村子搜刮物资的力度,使得本就承受巨大生活压力的村民日子愈发艰难。

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发展,日军对待汉奸的态度逐渐出现转变。

早些年为日军效力的汉奸渐渐没了利用价值,他们的待遇每况愈下,有些汉奸甚至遭到日军的驱逐或惩处。刘四娥从汉奸那里了解到,日军内部已然对这些所谓的“助力”心生猜忌,许多人遭受了冷落,甚至被清算。

她凭借汉奸所提供的物资供应和庇护维持生计,然而当下的处境,促使她着手寻觅新的出路。

为持续保持优渥的生活,刘四娥将视线转向了日军军官。在汉奸的牵线搭桥下,她开始与村子周边驻防的日军有了接触。

有一回,日军到村里“检查”时,她找机会靠近了一位低级军官。这位军官掌管着周边几个村子的事务,经常带着士兵到村子里抢夺物资、抓壮丁。

刘四娥凭借自身的容貌主动接近,同他有过多次会面,逐渐赢得了他的留意。

刘四娥为讨军官欢心,常备好食物与小礼品,从村民处弄来的鸡蛋、腊肉等皆成了她与军官套近乎的手段。

她特地把自己装扮得愈发妩媚,用从汉奸处获取的香水与化妆品用心地装扮自身,每回碰面都显得热情细致。经过一阵子的往来,这位军官给予了她特别的优待,甚至多次带她前往驻地。

刘四娥付出的努力不久便有了成效,她成了那名日军军官的情人。她会定时前往日军的驻扎地,有时候是去陪伴军官,有时候则是为军官准备各类生活用品。

她现身于日军驻地,成了士兵们闲聊的话题。她和那名军官的关系,让她在村里的威慑力大增。汉奸晓得刘四娥有了更厉害的后台,便愈发谨慎地讨好她。

为了巴结军官,刘四娥越来越多地介入日军事务。军官向她提出获取劳动力和女性的需求,特别是在驻地设置“慰安所”之际,要求从周边村庄掳掠一些妇女充当“慰安妇”。

刘四娥面对这种情况没有丝毫迟疑,旋即开始帮着汉奸去执行日军下达的指令。

她参与谋划怎样哄骗或者逼迫村里的女性前往日军驻地,有时候还亲自现身去说服或者恫吓。村里的女人们渐渐发觉了危险,不少人开始逃离村落,而那些没机会逃脱的人则成了目标。

在抓捕行动期间,因村民奋起反抗,日军和汉奸未能捕获足够数量的人。军官对刘四娥表达了不满,责令她赶紧填补这个“空缺”。

为了安抚军官的怨愤,她居然把心思动到了自己的亲闺女身上。

她的女儿年仅15岁,正值豆蔻年华,刘四娥毫不犹豫地将她送到日军驻地,成为了“慰安所”中的一员。

大量妇女被迫被送到“慰安所”,众多家庭因妻女遭掳而支离破碎,能够逃离的村民纷纷选择离去,仅留下少数无力逃脱的老弱病残滞留在村庄里。

尽管刘四娥在村子里的地位从表面上看有所提高,然而她和村民的关系已然完全破裂,沦为了全村人的对头。

刘四娥的末日

1945年,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针对汉奸和伪军的清算行动。

刘四娥的种种行径早就被村里的人记在心里怀恨不已,所以,清算开启后,就有人主动向政府告发了她的罪行。政府马上派人把她缉拿归案,还带至法庭接受审判。

村里的乡亲们都赶来听,刘四娥表示所有事情都是她不得已而为之,是日军和汉奸逼迫她参与其中,她是被迫的。

她把责任转嫁到日军身上,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村妇,没办法违抗日本人的指令。

有人披露了她当年帮日军抓捕女性的具体情形,也有人提及她把自己女儿送到“慰安所”的行径。这些证言直接击破了她“身不由己”的辩解。

在村民眼中,她先是接受汉奸资助,而后投靠日军,从受侵略者好处,到主动帮他们作恶。最终法庭裁决,刘四娥因与日军勾结、出卖同胞、残害乡亲等罪行,被判处死刑。

在行刑之前的那段时间,刘四娥向看守人员提出了一项特殊请求:想要洗澡。

这一请求着实令人惊讶,毕竟在那个时候,即将受刑的犯人通常已没心思去考虑这类事情。然而,刘四娥却格外执拗,她坚决要在行刑前的最后一天洗漱清爽,穿上干净的衣裳。

在执行死刑的那日,当地民众近乎倾巢而出,就是为了亲眼目睹她的最终下场。村里的人早早在刑场周边聚集起来,有的人还带着从家中翻出来的臭鸡蛋和烂菜叶。

当刘四娥被押往刑场之际,她已然换上一套洁净的衣裳,头发也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她的样子和那些同样要被执行死刑的人有着天壤之别,这引发了民众的愤慨。

众人向她投掷臭鸡蛋与烂菜叶,部分人甚至从地面抓起泥土朝她砸去。一些老者大声斥责她的恶行,也有人用极其难听的话语形容她的行为。

对于那些指责,她没有做出回应,也未展现出任何悔悟的迹象。执行的进程极为迅速,随着一声枪响,她应声倒地,就此终结了自己罪恶的人生。

参考资料:

[1]付启元.对抗战时期汉奸形成原因的探究[J].民国档案,2002(4):83 -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