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帅次子叶选宁:31岁失去右臂,少将书法家,妻子酒量胜许世友
发布时间:2025-08-13 20:44 浏览量:2
2016年7月10日破晓时分,自称“叶三”,凭借独特左手书法声名远扬,曾担任我军总政治部对外联络部部长一职,开国元勋叶剑英的次子叶选宁将军,于广州与世长辞,终年79岁。
这位出身于名门世家的将军,在其人生历程中目睹了无数的波折起伏,他的一生宛如一部激励人心的传奇故事……
叶选宁身为叶剑英的次子,同时还是叶帅的第三个子女,故而他给自己取号为“叶三”。
他的母亲是曾宪植,其出身于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远扬的曾国藩家族,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亲孙女。
在“延安五老”之一徐特立的影响下,曾宪植开始对革命理念萌生兴趣。1927年,年仅17岁的她告别封建家庭,投身到革命救亡的事业中,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首批女兵。
在北伐战争期间,曾宪植作为准尉文书,与叶剑英一同于军官教导团投身北伐,还参与了1927年末的“广州起义”。
起义受挫后,曾宪植与叶剑英一同前往香港,以躲避反动派的追捕。
在香港停留期间,曾宪植与比她年长13岁的叶剑英喜结连理。
叶剑英与曾宪植结为连理后,出于革命需求,分别前往苏联和日本深造学习,在生活里相聚的时光较少,最长一次竟长达7年未曾碰面。
1938年,叶剑英与曾宪植于香港再度相见,在此期间,曾宪植怀上了叶选宁。
彼时,日寇肆意横行,叶剑英与曾宪植投身革命抗日工作,事务繁杂,无暇照料年幼的叶选宁。
于是,在叶选宁11个月大时,曾宪植将他送回了自己的故乡湖南湘乡,托付给她的继母照料。
叶选宁的童年时光,是在湖南湘乡的姥姥家中度过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连自己父母的面都未曾见过。
所幸曾家在那时的湘乡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其居住的房屋,据说为当年曾国荃所建。
叶选宁于曾家未曾经历诸多磨难,虽说因母亲曾宪植身为革命家这一身份而多次转学,不过依旧接受了较为完备的新式教育。
依照那时大户人家的惯例,叶选宁满一周岁进行抓周时,他毫不迟疑地抓起了一支毛笔。
这仿佛暗示着叶选宁的整个人生,与书法建立起了深厚且难以割舍的联系。
更为幸运的是,曾家身为书香门第,不光叶选宁的外祖父曾昭和擅长书法,就连外祖父家的女眷太姥姥、外祖母也都在传统书法方面有一定造诣。从叶选宁一岁多起,他们就开始教他接触书法。
据叶选宁回忆,在他的记忆里,最早教他书法的是他的太姥姥,外祖父和外祖母也教过他很多。
叶选宁在湖南生活到11岁,这段时间里,他对父母的印象都较为模糊。直至1950年新中国成立,各项工作逐步稳定下来,叶剑英才将他接到北京共同生活。
或许是由于在叶选宁的童年时光中缺席,叶剑英对叶选宁疼爱有加,但凡有机会,都会将他带在身旁。
往昔有一回,叶剑英带着叶选宁入住招待所,叶选宁对招待所里的毛睡衣青睐有加,穿着它在各处走动。
彼时,叶选宁即将步入成年,叶剑英认为他身着睡衣的模样有失妥当,但又不想直接对他加以批评。
叶剑英风趣地讲道:“狗在春天的时候通常会掉些毛,到了秋天又会长出新毛。世界上存在一种狗,它不会换毛,即便天气再热,身上的毛依旧又厚又密,这就如同'寒狗不识大热天'!哈哈哈哈……”
聪慧的叶选宁察觉到父亲在给自己提个醒,尽管满心不情愿,还是嘟着嘴把毛睡衣换了下来。
尽管叶选宁童年时期父母未在身边陪伴,不过整体而言,他的生活条件不算糟糕,基本上没经历过什么困苦,教育方面也未曾耽误。被叶剑英接到北京后,叶选宁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当时的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离开北京,陆续前往湖南、江西等地工作,总体还算顺利。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的动荡启幕,叶选宁被下放到基层参加劳动,经历了诸多磨难。
1969年,叶选宁于渤海湾农场劳作期间,右臂不慎卷入生产设备被轧断,当即因剧痛而昏厥过去。
彼时,叶剑英被“疏散”至南方,行动受限,待遇极差。
得知叶选宁受伤后,他心急如焚,迫切想了解叶选宁更多状况,可接线员对他的态度却极为恶劣,显得极不耐烦。
彼时,叶剑英忧心儿子,又遭遇不良之人,又急又气,这位堂堂的开国元帅,眼眶中竟满是打转的泪水。所幸不久后,叶选宁受伤的消息传到了周恩来总理耳中。
周恩来总理一面严厉要求当地医院为叶选宁接上手臂,一面拨打电话宽慰叶剑英。
由于当地医院医疗水平欠佳,叶选宁接上的手臂近乎失去了全部功能。对于一位年富力强之人而言,右手丧失所带来的痛苦必然令人难以忍受。叶选宁在失去手臂后,也曾一度陷入消沉。
幸运的是,叶选宁的家人们对他关怀备至、安慰有加,陪着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在叶选宁的这些家人里,他的妻子钱铃戈给予他的鼓励和安慰尤为多。
叶选宁的夫人钱铃戈背景不凡,她的父亲钱益民是声名远扬的保卫工作者,曾和陈龙、陈泊一同被称作“延安三剑客”,新中国成立之后获授少将军衔。
钱益民将军对钱铃戈极为宠爱,在她的教育方面也格外用心。
钱铃戈自幼便在艺术领域显露出非凡的天赋,对诸如唱歌、舞蹈、绘画、书法之类的艺术形式兴致盎然,并且在学校里各科成绩都相当出色。
然而,钱铃戈对于艺术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途径,特别是在绘画领域,她不青睐学校老师传授的模式化绘画方式,而是热衷于依据自身的想法肆意地开展创作。
钱铃戈秉持的创作理念在那个时期过于超前,致使学校评定给她的绘画成绩并非十分优异。
尽管钱铃戈才艺出众,绘画天赋没能得到认可,但她在歌唱领域却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称赞。1965年,她凭借出色的成绩,被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录取。
大学毕业以后,钱铃戈持续开展声乐与表演领域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被分派到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歌唱演员。
钱铃戈加入文工团后,在叶剑英与钱益民的牵线搭桥之下,结识了比她年长7岁的叶选宁。
彼时的叶选宁风度翩翩,钱铃戈同样才艺出众,真称得上是“天作之合”的一双璧人。
家中长辈有意牵线搭桥,而且钱铃戈与叶选宁都对艺术兴致盎然,没过多久,二人便互生爱慕,自然而然地步入了婚姻殿堂。
钱铃戈在结婚之后,原本始终投身于音乐与舞蹈领域的工作,还积累了诸多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
然而在1974年,她丈夫叶选宁意外受伤,这打乱了她原本的生活节奏,使她不得不重新规划人生。
钱铃戈获知叶选宁受伤的消息后,立刻哭着赶到丈夫的病床边,陪着他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抢救。
在叶选宁确切知晓自己的右臂无法恢复如初后,曾一度极为消沉,觉得自己没办法再为国家与人民贡献力量,成了一个“负担”。
在这个阶段,叶剑英给予了叶选宁诸多鼓励,他还曾在一封信里这样激励叶选宁:“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即便仅剩下一条舌头,也能够投身革命,更何况你身心整体健全,只不过少了一只手,千万不能灰心丧气!”
钱铃戈身为叶选宁的妻子,既明白丈夫内心的苦楚,也深知远在他方的公公叶剑英心中的痛苦。她专门给叶剑英发去电报宽慰老人家,称无论未来生活如何,自己必定会一辈子悉心照料好丈夫,让远方的公公安心,不必过度忧心。
钱铃戈自然不会仅仅把这些话停留在口头。
为能更周到地陪伴照料叶选宁,钱铃戈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告别了声乐表演行业,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丈夫的康复事宜中。
在叶选宁情绪低落的日子里,钱铃戈不知疲倦地激励着丈夫,在生活方面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她一回又一回地对叶选宁说道:“别忧虑,我会成为你的另一双手。”
在父亲与妻子持续的激励下,叶选宁最终从断臂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开始尝试用左手练习书法。他不仅重拾了昔日的风采,还增添了几分坚毅不拔的气质。
叶选宁和钱铃戈从阴霾中走了出来,他们性格极为乐观,对聚会兴致颇高。钱铃戈还有一项出众的本事——饮酒,这也让她声名远扬。
钱铃戈身为女性,却在饮酒方面极具天赋,堪称名副其实的“海量之人”,即便像酒国豪杰许世友老将军,在酒量上也难敌她。
众所周知,许世友老将军喜爱喝酒,在老一辈革命家当中,他向来有“酒王”的名号。
曾经有一年,许世友老将军前往京城处理事务,从叶剑英那里了解到,他的儿媳钱铃戈酒量惊人,就连身为公公的他也难以与之抗衡。
叶剑英所说的话勾起了许世友的兴致,他从未听闻有哪位女士的酒量能得到叶帅这般称赞,于是一心想要亲眼见识一番。
在叶帅组织的一场聚会上,许世友主动找上了钱铃戈,提出要和她喝几杯,较量一下酒量。钱铃戈本就性格豁达开朗,听到许老将军这个有意思的提议,哪有拒绝的理由呢?
双方备好了佳酿,轮流举杯相互对饮。最终,老“酒王”许世友喝得头晕目眩、言语含糊,而钱铃戈却面色未改,还能思路明晰地和周围人交谈,显然老“酒王”许世友输得彻底。
许世友酒醒之后,对自己在酒桌上输给钱铃戈这一情况惊叹不已,此后在与人共饮时,还多次提及此事。
并且自那以后,许世友但凡有机会碰到钱铃戈,差不多每次都会再度邀她一同饮酒,然而始终未曾在喝酒上胜过钱铃戈。
在许世友老将军与世长辞前,身边人询问他是否有什么遗愿,彼时意识有些模糊的老将军表示,要是还能和叶帅的儿媳再一同饮次酒就好了。
晚年生活在“拨乱反正”阶段,叶选宁毫不畏惧风险,主动肩负起奔走联络的重任,多次向国家领导人传递关键信息。
在秩序逐渐回归正常状态之后,叶选宁投身于文职工作。1978年,他被调到国务院经济委员会办公厅,为当时担任副总理的康世恩充当秘书。
1984年,叶选宁重新回到解放军体系,出任总政治部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负责对外情报相关工作。1988年,我国恢复实行军衔制度,叶选宁获授少将军衔。1990年,他晋升为总政治部对外联络部部长。
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对外联络事务也愈发繁杂。自1993年起,叶选宁同时担任凯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与总裁。
1997年,叶选宁退役后,持续专注于他钟爱的书法领域,在国内多个地方举办了多次书法展览。
2014年,“叶选宁习字展”于北京琉璃厂荣宝斋大厦开展,毛主席女儿李讷、陈赓儿子陈知建、胡乔木女儿胡木英、李富春和蔡畅女儿李特特、罗荣桓儿子罗东进、董必武女儿董良翚等“红二代”都前来观展。
叶选宁于此次书法展的自序里提及:“31岁时,右臂受伤,功能尽失。身为伤残之人,能做些什么呢?往昔所喜爱之事,大多难以达成。中西各类乐器,无一能够操弄。不过写字尚可尝试,只是得把右手书写换成左手书写。”
这番话语将叶选宁一生的跌宕起伏尽数道出,同时也能看出右臂的残疾往昔曾给他带来了多么巨大的打击。
叶选宁73岁时,又患上一场重病,他将此形容成“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病好之后,他不仅视力大幅下降,手脚和腰腿的感觉也远不如从前,书法时笔力自然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年事已高的叶选宁并未向岁月低头,在家人的帮助下,他依据自身身体情况重新练习书法,其作品相较于以往更添了几分沧桑韵味。
叶选宁创作的书法作品在行业内颇具声誉,曾得到众多艺术家的称赞。知名画家黄永玉就曾多次对外宣称,叶选宁的书法笔力刚健,书写流畅自然,尽显大家的气度。
2016年7月10日凌晨1时10分,79岁的叶选宁将军于广州安详辞世。四天后的7月14日上午10时,老将军的送别仪式在广州银河殡仪馆白云厅举办。
这位有着丰富阅历的老将军,有着独特风格的老书法家,永远地和我们作别了,他的书法绘画作品自此成了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