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为何不招贾宝玉喜欢?

发布时间:2025-09-24 06:30  浏览量:2

薛宝钗为何不招贾宝玉喜欢?

一个随时随地喜欢给人上课,说教别人来显示自己多知多懂的人,你会喜欢吗?

自己过生日,点个堂会戏码,明知道大家都喜欢才子佳人的戏,可非要点一出《鲁智深醉打山门》,您还别问,问了就是一堂课:里面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就她懂是吧?喜欢听戏的朋友都知道,“生书熟戏”,听戏时,戏词其实大家都熟悉,关键看的是唱戏的人,如何表现戏词的魅力!

宝玉有所感悟,随笔写了个偈子,黛玉拿偈子开玩笑挤兑宝玉,再看薛宝钗呢?居然把六组慧能搬出来,讲典故给大家上课

黛玉行酒令时,脱口说了《牡丹亭》《西厢记》的内容,她可好,借此就私设公堂,审问黛玉了。元妃跟前作诗,又对宝玉一阵说教,宝玉作诗不成,看黛玉是怎么做的?直接代写一首并且夺魁,宝钗呢?提点一个字还得说一番道理,就显得她知识渊博了。

别说对宝玉黛玉,对仆人又怎样?周瑞家的问个药方,她可好,用的哪年的什么花,哪天的什么水,说的这叫一个详细。也就是门捷列夫生人晚了,要不她能把冷香丸的化学分子式给人背出来。

再看看做人的行为气质,大家都是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本该开朗活泼、爱玩爱笑、充满活力的样子。可她呢?初到贾府就一派母仪天下的做派,处处争第一,表面温柔和善,实际上不苟言笑,随时随地讲大道理。

就这么个人,你会喜欢她吗?

宝玉早期比较喜欢她,这其中还藏着一个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年龄密码”。其实我们都经历过的,小时候,男孩子通常会比较喜欢接近比自己大一点的女孩子,毕竟男孩心智发育比较晚,对年长女性会有些天然的依赖感。看宝钗初到贾府时,宝钗十四五岁,宝玉十二三岁,那宝玉对她有初见的好感很正常,就包括宝玉对袭人,其实也是这种小弟弟对大姐姐的依赖感,可以说是喜欢,但绝不是成熟心智的爱慕。

而随着宝玉的年龄增长、心智成熟,袭人那样妈妈式照顾的无微不至,就远远比不过晴雯的心灵手巧和直爽率真了;同理,宝钗牡丹花的王者之气,也就比不上黛玉的机灵活泼和明着耍小性、不做作了!

之后再说,别提宝玉不喜欢宝钗,其实宝钗也不喜欢宝玉的。我知道有朋友会提“有事没事跑过来坐着”,和“赶蚊子、绣肚兜”的桥段,可这两个细节就足以证明宝钗喜欢宝玉吗?您再看,协理大观园时,李纨是贾府儿媳妇,探春是庶出女儿,王夫人钦点宝钗协理,还不就是明说要宝钗做儿媳妇了吗?可之前事事争第一的宝钗,此时却处处藏身于探春身后,故意把探春往前推,是不是更能说明其心态?

其实宝钗一直都明白,自己的首要目标,是进宫选才女,而后进一步进位,像元春那样当上皇帝的嫔妃,以此来提升薛家的整体阶级。而反之,元春和王夫人撮合钗玉婚姻,也不是仅仅因为亲上加亲的亲情,而是害怕宝钗进宫争宠,会导致元妃失宠的现实。

再看薛姨妈,她一个寡妇小姨子,放着自己家的大宅子不打理,自己亲哥哥的娘家不回,偏偏在姐夫家里一住好几年,这合乎礼法吗?在贾府里,明知自己女儿与宝玉有机会,却还主动撮合宝黛,那薛姨妈还不就是再说:我想借你贾府元春的裙带关系,把我女儿送进宫去;你家宝玉,最好是娶了我黛玉这个干闺女,别阻碍我家宝钗的进宫路径!

另外提一句,您还别说什么薛蟠人命官司、薛宝钗出身不得任嫔妃什么的,甄嬛传都看过吧,只要皇上认可,随你出身和亲戚官司,全都是不值一提的。在这个基础上您再看薛宝钗,一个商人家的女儿,凭什么十四五岁就有制霸全场、母仪天下的威严?还不是家长刻意打造的?

也就是说,薛宝钗自始至终的第一婚姻目标,其实都是皇上,而至于宝玉,一直都只是备胎!如果这个设定成立,您再看钗黛和元春的判词,“玉带林中挂”是不是更暗示了,宝黛婚姻后,俩人都没有生存能力而双双出家;“金簪雪里埋”是不是更能影射,宝钗成功进宫,却因皇权和薛家的权力斗争而死?还有元春判词,先提“宫闱”后说“虎兕相逢”,那在“宫闱”这个禁区里,元春与谁能形成“虎兕相逢”的局面?除了宝钗还能有谁?

也就是说,曹公原著的后半部内容里,很可能是宝钗进宫了,与元妃形成宫斗;宝黛成婚了,却因为元妃失宠后,家族败落,俩人失去了家族靠山后,都没有独立生存能力而双双出家。乾隆朝因为其涉及雍正朝的后宫秘史而将其封禁,至于贵族的家族兴衰、贵族子女的儿女情长,真不至于皇家出手将其封禁。至于反封建的文字狱一说,身在封禁时代深度的帝王,怎么可能有文字反封建的意识?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高鹗故意调转了钗黛二女的结局情节,以形成了我们目前能看到的传世版本。

所以,我个人的结论是:薛宝钗因权谋斗争而接近贾府,但最终目的是更高目标,所以,钗玉二人自始至终就没有男女情感;宝玉不喜欢宝钗的原因,除了仕途经济学问的价值观不同外,还有宝钗自己好为人师、喜欢自我表现的令人反感。

当然,以上仅为个人看法,暂无任何文献考据。本文仅供参与讨论,希望能在评论区看到您的高论!

撰文 | 隐士梦言编辑 | 隐士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