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妙龄尼姑一首“云雨”词,用词大胆,男人读后忍不住脸红心跳
发布时间:2025-05-15 22:25 浏览量:3
对于出家人来说,在远离尘埃的静谧世界,伴着悠远的钟声,敲打那永远都睡不醒的木鱼,修炼浮躁的内心,才是永远的归宿。
话虽如此,但想要做到人人都清心寡欲,超脱世间所有的物质与欲望,摒弃世间所有杂念与嗔痴,那又谈何容易?
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来说,把他们放入这种孤独寂寥的佛门世界,无异于把那需要阳光雨露的种子撒到茫茫的毫无生机的沙漠之中。
而南宋时期的才女陈妙常便被放入了这种孤独寂寥的佛门世界中。陈妙常出身于官宦世家,本应安享富贵,蜚声红尘。可她最终却遁入了空门,与佛结缘。
那么,这位出身官宦之家的千金又是如何与佛结缘的呢?这还得从她幼时的经历说起。陈妙常自幼多病,父母都相信她是“命犯孤魔”,于是把她送进了尼姑庵。
好在陈妙常天生聪慧,天赋极高,所以即便是在尼庵之中,她也能诵读诗书,习文舞墨,抚弄琴棋。随着岁月的飞逝,陈妙常也出落得清丽脱俗。
出众的才情,加上天仙一般的美貌,使得陈妙常迅速声名鹊起。因此,慕名而来探讨诗词的才子佳人,更是接踵摩肩。
在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与陈妙常生活在同一时代。张孝祥调任临江当知县时,曾在陈妙常所修行的尼姑庵借宿了几天。
一日夜里,张孝祥被静谧的月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不自觉地踏着曼妙的月光,走在尼姑庵内,走到花影婆娑之处。一阵悠扬的琴声忽然在夜空响起,他不自觉地循声而去。
却见一位宛若天仙的女子在月下抚琴,她浑身纯白,不染一丝凡尘,仿佛天界踏雪而来的仙子一般。这样的形象,瞬间俘获了张孝祥的心。
他一时之间呆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他意识到自己已被这仙子一般的女子吸引了,便写下了一词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
“误入蓬莱仙洞里,松荫禅房睹婵娟,花样年华最堪怜;瑶琴横几上,妙手拂心弦。
云锁洞房归去晚,月华冷气侵高堂,觉来犹自惜余香;有心归洛浦,无计到巫山。”
在这首词中,张孝祥流露出了对陈妙常的爱慕,特别是最后的“有心归洛浦,无计到巫山”两句,直接就是最直接的表白,意思就是“我无比的倾慕于你,要怎么样才能与你共度余生呢?”
老实说,张孝祥的这首词写得极为精彩,文笔与意韵也都非常的妙。可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看到此词后,陈妙常也回了一首词,表达了拒绝之意:
“清净堂前不卷帘,景幽然;湖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
独坐黄昏谁是伴,一炉烟,闲来月下理琴弦,小神仙。”
作为高宗时期的天才状元,张孝祥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陈妙常断然婉拒,但张孝祥却未放在心上,而是翩然离去。
不过这一件事,却让张孝祥把陈妙常记在了心里。后来张孝祥遇到了挚友潘必正,便偶然间把这奇遇透露给了潘必正,潘必正听了也无比的好奇。
怀着这样的好奇之心,潘必正也借口来到了尼庵。巧的是,潘必正也邂逅了陈妙常,并且还一同赏诗词,一同抚琴弄弦,品茶诵经。
在他们一起品诗论茶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开始相互碰撞,而且还相互产生了爱慕之心。这使得他们的心意在瞬间相通,他们的情感也迅速升温。
而有了这样的感情,陈妙常的心中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潘必正的思念,也如大海的浪潮一般,永远都没有停歇的那一刻。
这让身在佛门的她在爱与佛之间摇摆不定,挣扎不断。在她内心无比的矛盾与挣扎的时候,她用一首《西江月》来记录她自己想要爱却又不能爱的复杂心境,读来令人动容。
西江月
宋·陈妙常
松舍清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
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
强将津液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甚。
在这首词中,开篇的“松舍清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两句是说,在松树掩映下的屋舍中,青灯闪烁,云堂深处,传来了尼庵浑厚的钟鼓之音。
在这开头的第一二句中,词人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清幽古庙的禅风画卷,她缓缓铺陈开来,其中既蕴含着宁静致远的禅意,又夹杂着几丝清冷与寂寥。
此处的“清灯闪闪”与“钟鼓沉沉”,细腻地勾勒出词人所在的尼庵内那孤寂的氛围;“沉沉”二字更是如重锤般敲击着读者的心扉,给人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
此处诗人通过景物与钟声的描绘,将人们的视野带入到她修行的清幽环境之中。而这位修行者,如果我们不是提前得知上下文的情况下,谁又知道她是一位陷入情网的妙龄女尼。
接下来的“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两句意思是:黄昏降临,我铺开被子入睡。然而,愁绪满怀的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铺床入睡的情景。然而,因为心中挂念着深爱的人,这让她如何能够入眠?
也正是因为她心中装着那个叫潘必正的人,使得她原本平静如水的内心,竟如那波浪滔天的海洋,时不时地陡起波澜。
在这两句词中,词人通过“黄昏”、“独自”、“孤衾”、“先愁”、“不稳”等词,展示了她在尼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孤寂生活。
其中的“欲睡先愁”四字,更是将她内心的烦忧与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表明了她心中有了难以割舍的人,再也难以专心入佛。
紧接着的“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两句是说:静谧之中泛起无尽的波澜,让人思念如潮,如火烧一般,难以熄灭。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挣扎的内心与矛盾的心理。她渴望平静,却越是如此,越感到凡心已动,杂念丛生,难以自拔。
这里的一个“动”字,犹如星火燎原一般,瞬间点燃了她的凡心,使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放下这已经入了心的感情。
“遍身”二字,表达了词人的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涌便全身。这与她信仰的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与挣扎之中。
最后的“强将津液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甚”两句的意思即是:我强咽唾液,想要将自己的凡心吞噬消灭,怎奈这情思却越来越浓,如烈火烹油一般冲天而起,难以遏制。
这两句是词人将内心挣扎与纠结的真实情感描绘了出来。她用尽全身的力气,试图将这一份情感强行地压进内心。
可越是压制,这一份情感反而愈发强烈,将她内心的矛盾推向了顶峰,让她离佛越来越远,最后直接投入爱人的怀抱。
值得庆幸的是,在张孝祥的帮助下,陈妙常最终与潘必正喜结连理,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处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