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与自己的普通温柔相拥

发布时间:2025-09-22 10:29  浏览量:1

地铁进站时的风卷着凉意,我攥着早凉透的肉包,玻璃上映出自己略显疲惫的脸。刚刷到朋友圈,大学室友晒出了海外学术会议的合影,前同事的创业公司又获了融资,而我刚在通勤路上改完第三版策划案,连杯热豆浆都没顾上喝。那一刻,“普通”两个字像轻羽,却重重落在心上——我是不是太不起眼了?

直到重读《平凡的世界》,指尖拂过书页上孙少平啃黑面膜的描写,忽然鼻尖一酸。这个连“丙菜”都吃不起的农村青年,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却总在没人注意的角落,偷偷捧着书读得入神。他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下矿挖煤时手上磨满茧子,脸上沾着煤尘,可当他在黑暗的井下借着矿灯看书时,那双眼眸里的光,却比任何聚光灯都亮。

原来普通从不是缺陷,而是我们大多数人生命的底色。就像孙少平,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却把平凡的日子过出了分量。他用挖煤挣的钱给家里盖新房,供妹妹读大学,哪怕在最苦的日子里,也没丢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我忽然想起自己,每天下班回家后,哪怕再累也会写几页日记,周末跟着视频学做家常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不也是我对生活的热爱吗?

孙少安的故事更让我懂得,平凡里藏着最动人的担当。他13岁辍学撑起家,后来办砖厂赔得一塌糊涂,村里人指指点点,他却没逃。夜里蹲在田埂上抽烟,天亮了还是咬牙借钱重新开工,最后不仅还清债务,还出钱给村里修学校。他这辈子没离开过黄土坡,没做过什么“大事业”,可他用肩膀扛起了家,用行动温暖了整个村子。

这让我想起父亲,他是个普通的电工,一辈子没换过工作。小时候家里漏雨,他半夜爬起来修屋顶;邻居家电路坏了,他放下饭碗就去帮忙。他从不说什么大道理,却用一辈子的踏实告诉我: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普通的日子也能有力量。

田晓霞则让我看见,平凡的身份里,能长出多高贵的灵魂。作为地委书记的女儿,她本可以过养尊处优的生活,却偏要做记者,跑遍田间地头,最后为救洪水中的孩子献出生命。她和孙少平的爱情,没有门当户对的世俗匹配,只有精神上的彼此懂得——她欣赏他在苦难里不低头的劲儿,他爱慕她对生活的热忱与善良。

合上书时,窗外的月光刚好洒进来。我忽然明白,我们总在羡慕别人的“耀眼”,却忘了自己的生活里也有微光。或许我们挤地铁、做重复的工作、为柴米油盐操心,但我们会在下雨天给陌生人递伞,会记得父母的生日,会在加班后给自己煮一碗热面——这些细碎的温暖,不就是平凡生活里最珍贵的东西吗?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在煤矿井下和矿工一起干活,手指磨得渗血还在查资料。他说:“最平凡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人。”他用6年时光,把普通人的悲欢写成史诗,让我们看见:没有谁的生活天生耀眼,大多数人的日子,都是在平凡里默默坚持,在普通中悄悄发光。

如今再挤地铁,我不再觉得自己是“背景板”。因为我知道,就像孙少平在井下读书,孙少安在田里劳作,我在岗位上认真工作,在生活里用心热爱,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普通从不可耻,可耻的是因为普通就放弃追求,因为平凡就丢掉热爱。

往后的日子,愿我们都能像《平凡的世界》里的人们那样,接纳自己的普通,却不甘于平庸。在重复的日子里保持热爱,在琐碎的生活里守住真诚,把平凡的每一天,都过成属于自己的“不平凡”。毕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哪怕平凡,也值得好好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