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童话

发布时间:2025-07-15 07:44  浏览量:1

以前看《平凡的世界》,总会为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而感动。

孙少平和田晓霞两人的爱情,绝对的纯洁,绝对的干净,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和功利的东西。

这样的爱情,别说在现实中,就是在小说里也不好找。

这样纯洁干净的爱情,比较契合年轻人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因为年轻人的内心相对而言是比较纯洁干净的。

年轻的时候,对这样的爱情童话深信不疑,现在看来,也情有可原。如果年纪轻轻就对美好爱情不抱任何期待,那么,说明他走过的爱情道路实在太过坎坷了。

《平凡的世界》的平霞之恋,是小说中最为人诟病的一对爱情。

有人甚至因此否定田晓霞这个人物的真实性,认为田晓霞不过是孙少平升级打怪的工具人,完全是孙少平的陪衬,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

在衡恒看来,虽然上述的结论有点极端,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尤其是路遥在最后索性也让金秀求爱孙少平,真的让人感觉路遥太钟情于男一号了。

从现实看,田晓霞和孙少平的爱情童话真的太扯淡。

孙少安和贺秀莲的爱情是比较真实的,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中一抓就是一大把。

即便是孙少安和田润叶的感情,也是相对真实可信的。田润叶在县城教书,却一心想着双水村的少安哥,虽然也有点扯,也能看到些许文学雕琢的痕迹,但孙少安和田润叶,毕竟是从小耍到大的青梅竹马——两个人的爱情是有现实根基的。

从现实看,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童话真的非常扯淡。

扯淡主要不是因为市委书记的女儿不可能爱上出身贫下中农的揽工小子。

主要原因是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爱恋,实在过于魔幻,爱上孙少平的理由也太过牵强。

田晓霞和孙少平,只不过是同学,充其量不过是关系好一点的同学罢了。现实中一旦从学校毕业,很多同学就一辈子不会再联系了。像田晓霞这样偶然重逢又爱上老同学,怎么可能呢?

路遥对此当然心知肚明,他在书中写道:

“(田晓霞)她一年前写信给他以后,他再没有给她回信,她这才在遗憾之中似乎也感到了某种解脱。她一生不会忘记这个少年时期的朋友;但她知道,她也许在今后的岁月中甚至不会再和他相遇,充其量只是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往日的朋友……”

但在路遥笔下,田晓霞在电影院门口,偶遇许久不见的同学孙少平,市委书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儿,竟然被揽工的孙少平吸引了,并且两人最后奇迹般发展为恋人,这着实很扯淡。

无论从哪方面看,孙少平都是非常普通的人。

书中的孙少平是靠什么吸引田晓霞的呢?

路遥的安排是:不是靠颜值,而是靠认知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吸引田晓霞的。

首先,谈谈认知能力的问题。

孙少平或许在双水村里比较出众,但孙少平跟当年上大学的那些青年相比,毫无疑问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他如果真的那么厉害,认知那么卓尔不群的话,就不会考不上大学了。这么一个孙少平,跟黄原师专男学生的认知相比,估计连人家的脚趾头都够不上。

孙少平跟田晓霞聊天,聊的无非就是要多干活,多挣点钱,才能支持父母亲和妹妹生活,云云。

他怎么靠对生活的深刻见解吸引田晓霞呢?

就因为他叫孙少平?

就因为他是《平凡的世界》的男一号?

路遥给出的这个理由实在过于牵强。

其次,谈谈吃苦耐劳精神。

孙少平的吃苦耐劳,无非就是拼命揽工拼命干活,他跟其他揽工汉的区别,就是他会抽空多读几本书。算算他的看书时间,一年最多读二十本小说撑死了,这还是在不读《红楼梦》《西游记》这些大部头的前提下,还是比较囫囵吞枣的那种小说阅读。

他又天天跟揽工汉窝在一起,这种情况,决定了孙少平的认知不可能太高,也就决定了孙少平和其他揽工汉本质上没有区别,也就是说所谓的吃苦耐劳精神,无非就是多揽工多干活多拿钱。

这样的吃苦耐劳精神,如果可以吸引田晓霞,那么萝卜花这些揽工汉就可以吸引田晓霞,那么田晓霞的大学同学更可以吸引田晓霞,田晓霞的丘比特之箭就轮不到孙少平发射。

总而言之,田晓霞跟孙少平两人只是同学,不像田润叶跟孙少安,多了一层青梅竹马的关系。孙少平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揽工小子,即便田晓霞重新偶遇孙少平,她也绝对不会被他吸引——因为孙少平身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别人的。

孙少平吸引普通人都够呛,吸引市委书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儿田晓霞就更不可能。

路遥对此当然心知肚明,他在讲述金波时,就讲到了人们择偶的世俗观念:

“但侧面一打听,(金波)是个临时工,就都遗憾地退缩了。对于大多数在城市有职业的女孩子来说,找对象当然要找有工作的。在城市,没有正式工作,就意味着什么也没有。虽然现在的姑娘开化了,但婚姻问题上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很少有人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中国目前社会里,很多情况下,感情往往并不是男女结合的主要因素,而常常要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和支配。”

一般城里的姑娘,一听说金波是个临时工,就唯恐避之不及。

更何况不是一般城里姑娘的田晓霞,她怎么可能崇拜一个穷人家的揽工小子,进而爱慕他,进而和他相恋相爱呢?

当记者田晓霞去煤矿看矿工孙少平,两个人一同到山上约会时。

路遥写道:

“当然,我们和这里拥抱的他们自己都深知,他们毕竟不是伊甸园里上帝平等的子民。

她来自繁华的都市,职业如同鼓号般响亮,身上飘溢着芳香,散发出现代生活优越的气息。

他,千百万普通矿工中的一员,生活里极其平凡的角色,几小时前刚从黑咕隆咚的地下钻出来,身上带着洗刷不净的煤尘和汗臭味。

他们看起来是这样地格格不入。”

路遥在书中,再次对他们的结合提出了合乎现实的质疑。

从这里可以看到,对生活有着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路遥,对现实主义文学有着宗教般虔诚信仰的路遥,一直为他编织的这个爱情童话耿耿于怀。

其实,从一开始,田晓霞在古塔山上、在杜梨树下跟孙少平讲述苏联空军少校的爱情故事时,就决定了这个被路遥强行撮合起来的爱情童话,不会有好的结局。

当王世才问孙少平有没有女朋友时,少平静静地听着,眼睛一直望着远方的山峦。他没有回答师傅的问话,而心里却想着晓霞。此刻,他的心是冰凉的。

路遥写道:

“晓霞!晓霞!现在我越来越明白,我们是不可能在一块生活了。无疑,我的一生,就要在这里度过。而你将永远是大城市的一员。我决不可能生活在你那个世界里;可是,你又怎能到我这个世界来生活呢?不可能!你不可能像惠英一样,到这样一个地方来侍候一个煤矿工人;你恐怕连到这里看一看的愿望都没有……”

尤其是当两个人在煤矿再次相见时,当路遥写下这段话的时候,田晓霞就已经必死无疑:

“尤其到大牙湾后,井下生活的严酷性更使他感到他和她相距有多么遥远。他爱她,但他和她将不可能在一块生活——这就是问题的全部症结!”

尽管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童话爱情,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有点扯淡;但是,这个童话爱情仍然有存在的价值,它可以让人们沉浸在一片迷濛的湖蓝色的梦幻之中,感受纯洁干净的美好爱情,让人们在心理和认知上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