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永远不要指望从男人身上,得到源源不断的爱 ”
发布时间:2025-09-21 09:57 浏览量:1
关于爱情,我想说:“千万别被男人洗脑,你不轻易去消耗自己的能量与情绪,不入局,就不会被拿捏。”
这也是我读完《围城》,最深的感触。
1947年,钱钟书所著小说《围城》首版问世。
如今78年过去,这本书依然盛行不衰,触动无数读者,在豆瓣上有45万读者打出9.0的高分。
著名书评家夏志清先生称其为"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细腻的小说"。
《民族评论》等世界顶级刊物也评价其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
在我看来,正是钱钟书用他百年难遇的才华,写下了一个简短而犀利的故事,讲透了我们所有人被围城“围困住”的人生。
年轻的时候,人人都嘲笑方鸿渐,直到后来才发现,多少人在婚姻和事业的挣扎迷茫中,活成了方鸿渐。
带着“对男人祛魅”的清醒去读《围城》,你会发现:
男人是没有爱情的,只有需求和权衡利弊。
小说中,方鸿渐对唐晓芙的痴迷、对苏文纨的敷衍、对孙柔嘉的妥协,无一不是在寻求一种无条件的爱与快乐。
而女人若将自我价值寄托于男人身上,渴望得到源源不断的爱,终将陷入永无止境的围城困境。
一定要趁早明白,能够永远爱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不要把主动权交给别人。
在欧洲归国的邮轮上,方鸿渐靠冒牌的克莱尔大学博士身份,赢得了两个女生的好感。
一个是穿着暴露、性感奔放的鲍小姐,为了排解船上的寂寞,她背着自己的未婚夫与方鸿渐谈起了恋爱。
另一个则是出身名门,性格有些保守的苏小姐,她虽然是货真价实的留洋博士,但在感情世界里,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对于方鸿渐,她说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可看到对方与鲍小姐亲昵时,她吃醋了。
虚荣心作祟的她想让方鸿渐对自己产生爱慕,从而证明自己的魅力与价值。
下船后,她拉着方鸿渐陪她在香港游玩了两天,回家后还邀请对方到家里做客。
频繁出入苏家的方鸿渐,被周围人调侃是苏家的女婿,苏小姐也默认方鸿渐是自己的男朋友。
但从始至终,方鸿渐对苏小姐的爱,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反而在此过程中,方鸿渐爱上了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
当方鸿渐明确表示对苏小姐无意后,苏小姐陷入了深深的执念,她一气之下报复了对方。
添油加醋的向表妹唐晓芙描述了方鸿渐的过往,这让原本对爱情满怀憧憬的唐晓芙心灰意冷,最终断然拒绝了方鸿渐的感情。
想起网上看过的一句话:
“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一辈子都没能明白,过度执着于感情,不过是场豪赌,最终痴心未必换得情深,执着反而困住自身。”
把自我价值建立在男人的爱之上的女人,等同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缺钙"的人,离开他,就没法生活了。
真正的爱,应该是清楚自己的价值,不因男人的爱而膨胀,也不因男人的不爱而萎缩。
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值得被爱,因为你本身就是值得的。
看到一段很通透的话:
“女人呢,只会因为有价值才会被爱,不会因为你缺爱而被爱,这个世界上唯一长久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
一无所有还渴望有人让你坐享其成,这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就是一场典型的价值失衡。
他们两人的结合完全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各取所需。
孙柔嘉看上了方鸿渐身上那一丝文人的气质以及他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以为嫁给他就能有所依靠。
方鸿渐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仰望他的人,以满足他的男子汉尊严。
在孙柔嘉的主动追求与精心算计下,方鸿渐逐渐陷入了婚姻的围城。
可等两人结婚后才明白,婚姻不是童话,而是一场精打细算的价值交换。
孙柔嘉最大的错误就是误认为结婚能一劳永逸。
殊不知,在婚姻关系中,只有价值对等,才能长久。
当方鸿渐在事业上屡屡受挫,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时,对他的态度立刻从温柔体贴变成了冷嘲热讽。
方鸿渐则在孙柔嘉的强势与琐碎中感到压抑,他怀念过去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又深陷其中无法摆脱。
这说到底,是因为双方在婚姻中对利益和价值的期望出现了偏差。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有句台词:“都说婚姻是避风港,可是如果都想避风的话,那谁当港?”
爱情也好,婚姻也罢,没有谁是谁的避风港。
不要企图通过婚姻去解决人生中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好的婚姻之所以能长期的核心,是双方都有独立的价值创造能力。
毕竟,婚姻不是乞讨,而是交换。
当你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圈子、自己的价值,你才能在男女关系中保持平衡,而不是卑微地乞求爱。
所以,不要在男人身上找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孙柔嘉的悲剧,源于她对婚姻、事业的过高期望。
她期望方鸿渐能成为理想的丈夫,期望三闾大学能给她施展才华的舞台。
结果,婚姻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争吵,三闾大学充满了尔虞我诈。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
"天下只有两种人。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
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孙柔嘉是那个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的人,她希望丈夫方鸿渐能让自己过上幸福与体面的生活。
方鸿渐则是那个总在回忆"最好葡萄"的人,他永远在怀念唐晓芙,永远在抱怨现状,却不懂得珍惜当下。
作家马德曾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这本书里写道: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男女之间,几乎所有舒服的关系,都源于没有期待。
不期待男人给你爱情,你反而能看清他的真实需求,不期待婚姻给你幸福,你反而能在平凡中发现美好。
可以说,婚姻幸福与否,永远不是来自于对方的完美,而是来自于你对现实的接纳。
当你把期望降到最低,甚至没有期望,你就会发现:
男人偶尔的关心是惊喜,婚姻中的一点温暖是惊喜,生活中的小确幸都是惊喜。
因为,你已经不再需要靠期待和依赖来定义自己的幸福。
这不是妥协,而是觉醒。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小说中,方鸿渐先是与苏文纨暧昧不清,又对唐晓芙一见倾心,最后与孙柔嘉步入婚姻。
或许,方鸿渐爱的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女人,而是自己在爱情中的感受。
所谓围城,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你如何看待内心的自己。
不再向外寻求爱,不再把男人当作救世主,而向内寻找力量,自己做自己的光,你才真正走出了围城。
点亮推荐,愿你不再困在围城中,而是成为自己的城池,不依附、不期待、不强求,好好生活。
记住:不管有谁没谁,你都是你,请永远的爱自己。
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