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曾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26岁英勇就义
发布时间:2025-09-18 08:40 浏览量:1
1927年3月21日,时任中央军委书记兼特别军委书记的周恩来率领上海全市80万工人进行武装起义,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攻占了敌人的全部据点,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同样是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者,他叫罗亦农,曾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可惜在26岁的大好年华里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成为我党首位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1902年,罗亦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雷公塘的一个富裕人家,优渥的家庭条件让罗亦农从小就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曾在美国人在湘潭创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在此期间,罗亦农反对学校进行奴化教育,还串联同学上街迎接“讨袁军”入城,受到学校的严重警告,罗亦农认为教会学校没有真理可言,愤然退学。
五四运动后,罗亦农只身来到大城市上海,在一家报社当校对,在此期间,罗亦农拜读了《新青年》等一系列进步报刊和书籍,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结识了陈独秀。经陈独秀介绍,罗亦农进入上海共产党组织举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团员。
1921年春,经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组织选派,罗亦农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同行的还有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人。同年冬天,罗亦农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担任中共旅俄支部书记,并介绍刘少奇等人入党。
1925年3月,回到国内的罗亦农立刻投入到省港大罢工的浪潮中,同年调到上海担任江浙区委书记,也就是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前身,在此期间,罗亦农与周恩来、赵世炎领导发动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对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我党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上,我党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罗亦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不久担任长江局书记,领导湘、鄂、赣、川、皖、陕等省的革命运动。
1927年11月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罗亦农与周恩来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除罗、周之外,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还有瞿秋白、苏兆征和李维汉。
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后,罗亦农担任中央组织局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投入到“六大”的准备工作中。当时上海的环境十分险恶,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悬赏,派出特务暗哨四处打探罗亦农的消息。
1928年4月15日,罗亦农和山东省委书记吴鬃在英租界戈登路望志里的办公地点被抓,这里是中共地下党员霍家新、贺治华夫妇的家,贺治华因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将消息透露给了巡捕房,前来赴约的邓小平因晚到一分钟,躲过一劫。
国民党反动派欣喜若狂,叫嚣:“首要已擒,共祸可熄。”
虽然组织派周恩来进行营救,但未能成功。4干21日,罗亦农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年仅26岁。
临终前,罗亦农用隐语写下一封交给党中央的信,交代未尽的工作,表示视死如归的决心,勉励同志们继续奋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