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19岁少女被骗嫁到荒漠,7次逃离未果,15年后国家为她颁奖

发布时间:2025-09-17 18:23  浏览量:1

你敢相信这是一个19岁少女的婚房吗?

在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漠上,矗立着这样一座土房子。

住在这里的人每次走进这座房子里时,都不能直起腰来,就连睡觉都伸不开腿。

晚上沙漠里刮大风的时候,风沙都会把房门深深的埋住。

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要挖开沙子才能出门。

30多年前,殷玉珍被迫嫁到沙漠里,住在这个破房子里面。

她悲痛欲绝,多次想要逃离都未能成功。

后来,人们竟然在一次国家级的颁奖典礼上见到了这个女人。

也正是那时,人们才知道,她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

本文图片、描述源于网络,旨在弘扬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若涉版权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即刻删除。

«——【·可悲的19岁·】——»

1985年,陕西靖边县的殷玉珍还是一个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少女,家中姐弟六人,她排行老四,全家以养羊为生。

她自小就模样俊俏,还心灵手巧,会做衣服又会做菜,最拿手的是那一口陕北小曲,许多小伙子都悄悄爱慕着她。

本以为这样受欢迎的殷玉珍,将来一定会嫁得“如意郎君”。

可令谁也没想到的是,父亲的一句“报恩”,将她推进了地狱。

有一次殷玉珍的父亲为了卖出更多的羊,选择穿过毛乌素沙漠,到更远的地方去。

然而,沙漠里气候干燥,风沙又大,他没走多久就觉得又累又渴、眼冒金星,甚至还迷失了方向。

在这样的情境下,相信换做是谁都会对殷玉珍的父亲施以援手。

白万祥的父亲就是这样做的,他看到殷玉珍的父亲站都快站不住了,赶紧把身上为数不多的水和食物全给了对方,还带他到家里坐了坐。

殷玉珍的父亲是没文化的人,说不出什么好听的话,但他把这份恩情牢牢刻在了心里。

此后,他每次路过沙漠,都会顺道儿去看看白万祥父亲,甚至还会特意带上些干粮,捎一壶自家酿的小米酒。

都是沙漠里讨生活的人,最懂得什么叫相濡以沫。

两人坐在土炕上,就着一碟咸菜,也能聊上大半晌。

在酒精的催化下,白万祥的父亲忍不住向他倾诉了一个困扰多年的难题——家里的老实儿子还没找到愿意嫁过来的姑娘

殷玉珍的父亲看着老哥愁眉苦脸的表情,又想起当初沙漠里的“一水之恩”,胸口一阵滚烫。

几乎是下一瞬,他脱口而出:“我家四姑娘勤快、能干,就把她许给你家万祥”。

于是几个月后,殷玉珍的父亲牵着一头骡子,带上她和几件旧衣服、一个木柜子作为嫁妆,朝着沙漠深处走去。

一路上目之所及全是黄沙,分不清东南西北。

毫无疑问的,殷玉珍一开始并不知道所嫁之人生活着这样的地方。

当看到伫立在茫茫黄沙中的一间小土房时,她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这哪里是“婚房”?分明就是在沙梁处硬掘开的一个地窖。

一个人得猫着腰才能进去,里面铺着柴草和枯枝,两个人在里面都转不开身。

一想到自己的后半生都要在这里度过,殷玉珍感到无比的绝望。

她不愿认命,于是开始了一次次的逃亡。

但沙地松软,没有道路,她很快体力不支,最终昏倒在沙漠中。

每次醒来,她总是发现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地窖。

丈夫白万祥是个老实人,虽然不善言辞,但从未阻止她逃跑,只是在她昏倒时将她背回家。

殷玉珍心里也清楚,白万祥作为一个自小在沙漠里长大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出去的方位。

但他从来只是在背后默默地看着自己崩溃、逃跑,如此反复。

直到第七次逃亡失败后,殷玉珍终于意识到“在这茫茫沙海中,根本没有出路”

彻底认清现实后,她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悲惨的命运。

她是不跑了,但不代表她会坐以待毙。

«——【·人定胜天·】——»

自小在陕西长大的殷玉珍清楚的知道,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就必须要种树。

可在这茫茫沙漠中种树谈何容易,先不说树苗从哪来,就算真的种了,树苗活下来的概率又能有多少?

但有些事情就是不能想得太多,殷玉珍觉得“种不种得活,得先种了才知道。”

于是1986年春天,她和丈夫用家中唯一的一只三条腿的羊换回了600棵小树苗。

夫妻俩小心翼翼地将树苗种在房前屋后,每天细心照料。

冬去春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沙,最终600棵小树只活了100多棵

面对这六分之一的存活率,殷玉珍非但没有难过,反而看到了希望“就算10棵活1棵,我也要继续种!”

自此,一场与沙漠的“拉锯战”正式拉开帷幕。

没有钱买树苗,她就回娘家借了300元钱买了几头猪仔喂养,希望养大后能卖点钱。

丈夫则到外面给人掏粪、盖房子、干农活,打工不要钱只要树苗。

可尽管他们一家的收入除了吃喝之外全部投入到治沙上,树苗还是远远不够,并且效果也很不理想。

很多刚种下的树苗一个转身的功夫就被风沙吞噬,成功活下来的树苗也长得又瘦又小。

但他们没有放弃,终于在1989年,转机悄然来临。

丈夫白万祥在尔林川打工的时候,听做饭的老头说,村大院里堆了5万棵苗子没人要。

由于当时植树带不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这些树苗都荒废了。

在旁人眼里不值一提的小树,在夫妻俩眼里却“如获至宝”。

他们立刻借来三头牛,第二天凌晨3点就出发去拉树苗。

因为怕树苗枯萎,所以不敢懈怠,每回一把树苗拉到沙漠就赶忙种下,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

就这样一连十多天,终于把这几万棵树苗全部种下。

然而,种树的代价远超想象。

殷玉珍怀第一个孩子时,因背着200多株树苗走在沙梁上,一阵大风让她连人带苗滚下山丘,树苗重重砸在肚子上,导致孩子夭折。

丈夫也因长期劳累感染了肺炎和气管炎,甚至需要借钱看病。

可以说,夫妻俩为了种树这件事,牺牲了太多。

但即便如此,夫妻俩始终没有放弃让沙漠变绿的梦想。

30多年过去,殷玉珍和丈夫让7万多亩黄沙变成了绿洲,成功遏制住了风沙的侵袭。

她种植了乔木杨树、樟子松、油松、云杉、白皮松等1000余万株,经济林1000多万株。

她的卓越贡献获得了从地方到国家的广泛认可,先后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女杰”以及“中华环境奖”等重要荣誉。

2022年,她更因在毛乌素沙漠中长达36年的不懈努力和卓越生态贡献,获评“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这也是我国政府在生态环境领域设立的重要奖项。

她用37万棵树告诉我们,命运扔给你的沙子,你可以把它变成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