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叛徒潜逃台湾,1981年成富豪回国投资,故人一句话让其哑口无言

发布时间:2025-09-07 07:30  浏览量:1

文:历史可叹

1981年,正值我国在外招商引资的时刻,一位美籍华侨寄来了一封信,其中态度诚恳地表明自己想要回祖国看一看,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这封信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特别委派中纪委书记王鹤寿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

当天,王鹤寿见到了身穿喇叭裤,脚蹬高跟鞋,手上挂着镯子,耳朵戴着耳环的秦曼云时,他冷淡地介绍着相关人员。

饭菜备好之后,众人落座,王鹤寿面无表情地对秦曼云说“当年一起共事那些在莫斯科上学的共产党人,留在人世都是人杰,已经离世的都是鬼雄,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你说是不是?”

这一番话让秦曼云从脸红到了耳根,她低下了头,不久后抬起头解释到“我当初那么做是有苦衷的,我……”

王鹤寿听到这句话,把手一抬,不再让秦曼云说下去。

看到老同学这个态度,秦曼云说道“这些年来,你真的是辛苦了”。

王鹤寿却冷漠地说道,“这是我们党内的事情,算不得什么”。

这一句话说得秦曼云哑口无言,她不敢再说什么,让整场接待气氛尴尬到了极致。

为何王鹤寿对秦曼云态度如此的冷淡?当年秦曼云又有何苦衷呢?她真的是有苦难言吗?

秦曼云1908年出生在济南一处没落的书香门第家庭,尽管家境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比于其他家庭,秦曼云依然相对富足。

秦曼云的哥哥秦茂轩是一位有志青年,当时他看到百姓贫苦,祖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他决心投身革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哥哥的影响下,秦曼云也思想进步,她入学山东省立济南女子高中,在那里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共产党员,曾带领省立女中的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反帝斗争,并于1926年当选为共青团山东区执行委员会的委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秦曼云对革命有着一腔热血,再加上成绩非常的优异,1927年,组织决定派她去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深造,像王鹤寿、杨尚昆等一批我国重要的领导干部都曾去那里上学,由此也看得出组织对秦曼云寄予厚望。

作为一名弱女子,秦曼云深知机会难得,内心有几分忐忑,害怕会不适应环境。

关向应和秦曼云

可让秦曼云没想到的是她一到莫斯科就遇到了一位知心的大哥哥,他就是关向应。关向应1902年出生在大连的一个满族家庭,那时候满族家庭每月都会有营养补贴,因此关向应的家境与秦曼云有几分相似。

关向应有着顽强的毅力,一生吃苦耐劳,对组织忠贞不二,在留学期间刻苦学习,对学弟学妹们更是照顾有加。

秦曼云刚到人生地不熟的莫斯科,却立刻在关向应的照顾下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逐渐对关向应产生了爱慕之情。

当时还有一名留学生叫盛忠亮,精通外语,做事大胆,他对秦曼云一见钟情,可感受到秦曼云对关向应的一往情深,在加上秦曼云对盛忠亮反应冷淡,盛忠亮就隐藏起了内心对秦曼云的感情,专注于学业。

1928年,交往了一段时间关向应和秦曼云步入婚姻殿堂,结为夫妇。

秦茂轩

在完成学业即将回国前,秦曼云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当时秦茂轩身份暴露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秦茂轩守口如瓶,未曾向敌人透露一点信息,恼羞成怒的敌人于是残忍杀害了他,这让秦曼云非常的悲愤,决心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回国后关向应夫妇来到了上海,当时由于国内的形势要求,党组织转为地下,关向应担任了军委秘书处的机要秘书,而秦曼云则在团中央工运处工作。

有一天,关向应在英租界执行任务时行踪暴露,被巡捕房逮捕。得知此消息后的秦曼云非常担心,她害怕关向应在狱中遭受到严刑拷打,多次请求组织进行救援。

可是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关向应化名李世珍,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同时在组织的积极营救下,他有惊无险地被释放了。

不过由于关向应入狱的这段经历,他已经不适合在上海继续活动,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关向应只得转移到了湘鄂西苏区,此后和贺龙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关向应

秦曼云在关向应奔赴前线后再也没有见过他,一直到去世。

秦曼云在上海主要是负责用电台联系苏联,当时中央的很多工作依赖于苏联方面的指导,只有上海有大功率的电台能够接收苏联的情报,而这些情报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我党的决策,因此秦曼云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秦曼云不能离开上海,只能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关向应离开后,秦曼云非常地失落,此时当年的同学盛忠亮恰逢其时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盛忠亮从小家境贫困,但他天资聪慧,考入北京国立法政大学,又因思想进步积极入党,凭借出色的外语能力脱颖而出,获得了苏联培训的机会。

得知关向应离开后,盛忠亮对秦曼云展开了追求,在他的软磨硬泡下,两人确定了关系,盛忠亮抱得美人归,开心得不得了,没想到却由此奠定了此后的悲剧。

1933年,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因叛徒出卖被捕,随后叛变,国民党特务徐恩增利用顾顺章的情报,逮捕了大批的革命同志。

当时上海中央局书记是李竹声,盛忠亮为宣传部部长,秦曼云仍为秘书。

在一次围捕中,李竹声被徐恩增手下擒获,特务们把李竹声关到监狱没有多长时间,他就随之叛变,供出了盛忠亮、秦曼云等上海中共的领导同志。

得到情报后,特务们迅速出动,分头抓捕这些人,当时秦曼云正在办公室工作,突然一帮特务冲了进来,不由分说地把秦曼云押到了牢房。

在被押送的路上,秦曼云决定像哥哥那样为革命选择牺牲,可当她到达监狱之后,看着那些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同志,内心开始松动。

特务们经验非常丰富,他们没有急着审讯秦曼云,而是在隔壁审讯室拷打罪犯,让凄惨的叫声传进秦曼云的耳朵,坐在老虎凳上的秦曼云,听着那些撕心裂肺的惨叫,紧张的双手冒汗。

此时,特务对她说,“你要是不招供,他们就是你的下场,只要你乖乖地和我们合作,肯定会受到我们的优待”。

秦曼云从来没有经受过审讯,早已被吓得不知所措,特务们继续说“我们知道你家里条件不错,你跟着共产党受这个苦干什么?只要你乖乖的合作,以后肯定能过上阔太太的生活,你看怎么样?”

听到这些话,秦曼云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她供出了自己上海的同志,同时还交代出了我党交接的密码本、接头方式、上海联系苏联的电台位置。

得到这些信息让徐恩增非常高兴,他立刻下令把秦曼云押到南京,并继续抓捕其他的同志。

此时的盛忠亮并不知道党组织已经被两位叛徒出卖,他像往常一样来到接头地点,等候多时的特务一举将他抓获。

被捕后的盛忠亮意志坚定,在牢狱里,不管特务们对他如何的拳打脚踢,他始终守口如瓶,不愿意说出任何一个字。

秦曼云、盛忠亮

盛忠亮的情报非常的重要,如何将其攻克让徐恩增绞尽脑汁,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顾顺章走了进来,给他支了一招,“盛忠亮不是对秦曼云有感情吗?你把秦曼云带来,我不信这事儿办不成”。

顾顺章这句话让徐恩增醍醐灌顶,他拍了下脑袋,立刻下令把刚到南京的秦曼云再给压回来,让她来劝说盛忠亮。

当盛忠亮在灯光昏暗的牢房中见到走来的秦曼云,他眼里流出了泪水,秦曼云走到他的身旁,一把抱住了他,说道“现在上海整个地下组织几乎都没了,这已经成为国民党的地盘,你何必要拿着自己的命去做无谓的挣扎呢?”

盛忠亮内心在抵抗,他依然不愿妥协,秦曼云继续说道“国民党给我们已经做了妥善的安排,条件比咱们之前优越数倍,你如果交代了,咱们两个可以一同留在国民党的部队,享受高官厚禄、优越的生活,咱们两个还能结婚生子”。

当听到这些话,盛忠亮彻底缴械了,他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对秦曼云说,“只要他们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就把我知道的都交代出来”。

此时,在外面一直监听着两人对话的徐恩增赶紧走了进来,笑着说,“只要你们愿意为我们效力,大家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要求可以随便提”。

盛忠亮说,“你要给我们两个人安排一个好差事,同时还要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只有做到这样,我才能交代全部的情报”。

徐恩增听到盛忠亮愿意配合,立刻拍着胸口保证“没有问题”。

徐恩增

盛忠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交出了我党在上海活动的全部经费,足有上万美元和大洋,各类的财务报表、3部电台,7部发报机以及其他几十名共产党员的行踪。

根据这些情报,国民党派又抓捕了几十名共产党员和他们的家人,整个上海中共地下组织毁于一旦。

更可怕的是盛忠亮交出了我军未来三年部署规划、在苏区的作战计划、阵地防御图等重要文件,这让徐恩增都始料未及,他没想到盛忠亮的叛变竟然如此彻底。

由于上海位置重要,后续还会有其他书记接任,因此国民党让盛忠亮继续在上海工作,帮助国民党抓捕共产党要犯。

很快,接任代理书记的黄文杰刚刚上任就不幸被捕,他和30多名共产党员在牢里坚贞不屈,不肯交代一个字。

不久盛忠亮和秦曼云又接到一项任务,就是去法院指认黄文杰等人犯下的罪行,两人走投无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完成这一工作。

在法庭上,盛忠亮和秦曼云不敢正眼看黄文杰,他们低头指控,气得黄文杰破口大骂,当时的审判员得到证词后,立刻将黄文杰等人交付南京,全部处死。

盛忠亮和秦曼云直接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

徐恩增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立刻去南京向蒋介石进行了汇报,蒋介石对此非常满意,不过他并不喜欢盛忠亮和秦曼云,觉得两人靠不住,于是给他们两人安排了一个闲职,不予以重用。

从此之后,盛忠亮和秦曼云生活在了一起,他们对于被出卖的战友心怀愧疚,长期受到精神的折磨。

盛忠亮一直想走上战场进行赎罪,可他的申请一次次被驳回,直到后来国民党成立赴缅远征军,盛忠亮再次申请,这次他的申请得到了批准,盛忠亮远赴缅甸作战了三年之久。

由于在缅甸获得战功,又精通多国语言,盛忠亮随后被安排到了外交机构,一直干到国民党败退之际。

1949年眼看着国民党大势已去,秦曼云知道自己和丈夫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们给国民党高级军官送礼,终于获得了前往台湾的机会,两人匆匆登上了飞机,临走时看了一眼大陆,内心五味杂陈:这里是曾经的故乡,如今却要远走高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故乡。

到达台湾之后,盛忠亮依然在外交部门工作,可蒋介石依然不肯重用他们,盛忠亮后来只能去一个没人想去的乌拉圭任职。

乌拉圭离家甚远,周围还都是外国人,盛忠亮和秦曼云显得格格不入,但却毫无办法。

1953年秦曼云得知中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她有了回国的想法。不过当年和他们一起投降的李竹声等人,没有能够逃到台湾被判刑,他们害怕回国后会被枪毙,因此考虑再三之后,两人断绝了回国的想法,选择带着全部的积蓄去美国做生意。

后来,盛忠亮辞去职务前往美国,在美国,两人靠着精明的头脑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不久之后加入了美国籍,摇身一变成为了美籍华人。

不过在内心深处,他们始终记得当年犯下的罪行。

当中美关系有所缓解后,秦曼云一直想回国,可她还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向国外敞开了大门,对于那些有遗留问题的人士也网开一面,此时已经是豪门阔太的秦曼云想要以投资的名义看看国内的亲人和故乡。

王鹤寿

当时很多人得知回来的人竟然是秦曼云,都不愿意去接她,考虑到王鹤寿与秦曼云同在俄罗斯学习,最终组织指派王鹤寿迎接秦曼云,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王鹤寿是一名忠贞不二的革命战士,他先后6次被敌人俘虏,在6次拷问下,他没有说出过一个字,吃过的苦恐怕是秦曼云一生都无法想象的,让拥有如此坚定意志的同志去迎接秦曼云,用意可想而知。

1986年,秦曼云曾回乡探亲时,专门前去了延安,参观了关向应的故居,瞻仰了关向应的陵墓,我想,在秦曼云的心中,一定有很多的愧疚,如果当时没有和关向应分开,可能她的命运不会像今天一样。

晚年的秦曼云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在临终前,她将长子盛孝威叫到了身边,叮嘱他出资数十万建立了石门盛氏女儿教育扶贫基金会,以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继续上学,同时让次子盛孝沛、女儿盛孝玲负责在家乡渡水建一农民文化活动场所。

2001年,93岁的秦曼云才离开了人世,度过了漫长而忐忑的一生。

盛忠亮2007年在美国去世,享年100岁。

为了完成父母的遗愿,盛孝威曾多次来到石门,投资百万在维新镇重阳树村的重阳古树处修建重阳树公园。

不过,尽管秦曼云和盛忠亮在尽力地弥补当年的遗憾,可事实依然是他们的叛变造成无数同志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不是金钱所弥补的。

真正的英雄在困难之时绝不会选择苟且偷生,而是大义凛然、坚定信念地舍生赴死,而秦曼云在逃亡时段岁月里,一定充满了悔恨,她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哪怕再富有,内心也是空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