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看得见”孩子的幼儿园 - Crossboundaries

发布时间:2025-09-05 18:39  浏览量:2

为游戏而设计

Designed for Play

Built for Growth

为成长而建设

两所位于深圳岗头人才公寓的

幼儿园室内空间改造

在儿童早期成长阶段,他们所处的环境会深刻影响他们对运动、互动与创造力的理解。幼儿园往往是孩子们第一次独立离家、探索外部世界、并在环境中建立自信的地方。然而,幼儿园的空间设计往往过于注重行政便利,而忽视了真正的使用者——孩子们的实际需求。

这两个项目的设计理念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空间不应仅仅是“适应”儿童,而应积极鼓励他们探索与成长。

| 项目平面图

西区幼儿园 - 1F、2F平面图

01 在深圳背景下的幼儿园

A Kindergarten in the Context of Shenzhen

深圳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常住人口超过1750万,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作为科技与创新产业的重镇,深圳吸引了大量年轻、流动性强的专业人才。许多家长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投入大量时间,这使得学前教育不仅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为父母的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位于龙岗区的这两所幼儿园,地处一个以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群体的快速城市化住宅区。在这个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幼儿园不仅承担教育职能,更为家庭提供了稳定感与社区归属感。这样的城市背景深刻影响了设计方向——室内空间在快节奏、高密度的城市外部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温柔、富有刺激性并更贴合他们成长需求的空间。

Crossboundaries 受委托为位于岗头人才公寓综合体内的两所新建幼儿园进行室内精装修设计。在建筑整体结构与布局已定的前提下,结构干预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设计重点集中在对孩子们日常体验影响最大的区域——教室与大堂。这些是孩子们花费最多时间的地方,也是通过细致的设计调整,能最有效提升他们与空间互动的关键区域。

02 设计一个富有

趣味、刺激性强、易于导航的环境

Designing Playful, Stimulating, and Easily Navigable Environments

与其设置传统的接待前台,大堂被转化为一个动态、沉浸式的游戏与运动空间。

在西区幼儿园,建筑师打造了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游戏屋”,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空间层次体验。许多在深圳成长的孩子生活在高层住宅中,极少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探索垂直空间。这些设计让孩子们可以在安全且富有趣味的环境中攀爬、钻爬、穿越不同高度、从小窗户中窥视,从而在每一次移动中获得新的视角。

东区幼儿园则设置了一座独立的黄色滑梯与观景小屋,为孩子们提供了进行身体活动的机会,也构建了不同高度空间间互动与愉快过渡的体验。这些元素确保孩子们在每天的开始与结束时,所处的环境都是充满趣味与亲切感的。

“我们不把大堂看作单纯的流通空间,而是看作互动的核心舞台——孩子们在这里活动、相遇,并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Crossboundaries 联合创始人及合伙人董灏说。

通往教室的走廊采用重复出现的有机形状与多种色彩,作为视觉上的入口标识,帮助孩子建立空间识别能力,增强熟悉感。这些细致而有目的的设计,使孩子们可以通过直觉理解环境,而不需要明确的文字标示。

教室内部,设计重点是营造舒适与安全的氛围。传统的幼儿园教室布局通常比较刻板,厕所与储物间往往被设计为割裂的独立空间。而在这里,这些功能被更流畅地整合在一起,采用曲线墙体,使不同区域之间过渡自然柔和。柔和的边界让整个空间更加连贯、亲切,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与学习中建立归属感。

色彩的运用也经过精心考量,成为引导孩子空间感知的重要元素。通过色调与形状的微妙变化,区分不同功能区域,让孩子们无需文字指引即可自然识别周围环境。

走廊中还设有互动墙面,鼓励孩子们自由涂画与书写,在教室之外也能进行自发性的创作与表达。这种设计增强了孩子对环境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孩子们是用全身感官来体验空间的。只有当他们可以在空间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不论是攀爬、绘画或游戏——这个空间才真正属于他们。”Crossboundaries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及合伙人蓝冰可(Binke Lenhardt)表示。

03 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空间对比

Providing Contrast in a High-Density Urban Setting

在被高楼住宅环绕的环境中,这两所幼儿园的室内设计为城市密集与结构化的外部空间提供了必要的对比。在既有建筑框架的限制下,通过精准的设计干预,空间被有效地转化为真正支持儿童需求的环境。

通过重新审视最关键的空间——那些孩子们玩耍、学习以及在不同活动之间过渡的场所,设计以直观而有意义的方式提升了他们的日常体验。最终,幼儿园不再是仅为容纳孩子而建的场所,而是一个主动激发孩子参与与成长的空间——一个他们被看见、被倾听、并能积极影响周围世界的地方。

END.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岗头人才公寓配套幼儿园室内设计

项目地点:广东,深圳,龙岗区

场地面积:西区(5栋) 3777 m²;东区(37栋) 4033 m²

建筑面积:西区(5栋) 3200 m²;东区(37栋) 4041 m²

设计周期:2023年4月 - 2023年12月

建设周期:2024年2月 - 2024年8月

竣工时间:2025年1月

室内改造与室内设计:Crossboundaries,中国,北京

合伙人建筑师:蓝冰可 (Binke Lenhardt),董灏

项目建筑师:高旸

设计团队:赵越、陈鹏宇、Elena Gamez Miguelez、陈思哲

合作设计方:北建院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摄影摄像:白羽

Crossboundaries 致力于通过建築设计、环境设计和城市更新方案,营造充满活力、生气的生活空间。我们在创造凝固建筑的过程中,往往要面对到繁琐的技术难题和文化沟通困难。但每次过程后最终呈现的解决方案,总是具有愉悦的材质触感和对人文氛围的深刻思考。

作为一个拥有国际合作伙伴的设计团队,Crossboundaries于2005年由董灏和蓝冰可(Binke Lenhardt)在北京创立,2012年冰可与德国合伙人Antje Voigt在法兰克福也设立了办公室。设计成员来自全球各国,并在世界各地接受过建筑设计教育的专业培训。

合伙人董灏和蓝冰可(Binke Lenhardt)毕业于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建筑学硕士,并在纽约有多年工作经验。随后来到中国并定居北京,曾就职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005年,以国际伙伴关系创立Crossboundaries。两人亦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

从城市建筑到平面设计,从教学到活动创办,一如我们的名字,Crossboundaries涉足的范围不断跨界,不断开拓。通过开展不仅限建筑的各类活动和多元对话,我们亦希望以此衍生至更广泛的设计范围。以参与、进步和适应为目标,不断思考和实践。

Crossboundaries 设计作品及参与项目从数万平米的建筑到数千平的室内项目。作品包括爱慕时尚工厂、北大附中学校系列、“家盒子”系列、索易快乐成长中心,地处乡村的幼儿园、展厅及办公室项目,合作伙伴包括西门子,华晨宝马等。同时,亦参与理论研究、未来探讨性项目,比如中国理想家系列,第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以“穿越中国“在意大利和2018北京的主题展等等

Crossboundaries的作品已发布于多家领先的行业杂志,并频繁出现在设计媒体上。该事务所荣获了多项国际大奖,最近被提名为DAM 2023奖,并荣获了2023年Azure奖、2022年Landezine国际景观奖、2022年Architizer A+奖和2022年Design Educates奖(荣誉提名),此前还获得过众多其他奖项。

Crossboundaries工作室已被列入AD中国(Architectural Digest China)评选的最佳100家事务所名单,并在2023年被Architizer评为中国前9大建筑设计公司之一。

编辑:张·萌

投稿给主编:22062497@qq.com(请注明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