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离宫藏银簪,为何太后见后红了眼?只因银簪藏着过往情感
发布时间:2025-09-04 22:25 浏览量:2
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
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京城的冬日,寒风凛冽,如同无数细密的刀片,刮在人脸上生疼。
天灰蒙蒙的,像一张巨大的幕布,将皇城笼罩在无尽的肃穆与萧瑟中。已是寒冬腊月,紫禁城里的人们,都盼着能熬过这冰冷刺骨的日子,迎来新春。
在这座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宫殿里,有一个人,正准备与它做最后的告别。
他的名字叫王安,一个在宫中度过了整整五十个春秋的老太监。
他的身影佝偻,像一棵饱受风霜摧残的古树,每走一步,都带着些许蹒跚。
他的脸,像是被无数道细密的刀痕划过,每一道皱纹里,都刻着岁月的无情与宫中的风云变幻。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棉袍,背上背着一个同样破旧的包袱,里面装着他这辈子仅有的几件换洗衣物。
他站在宫门前,回头望了一眼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眼中的光芒复杂而深邃,有不舍,有解脱,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沧桑。
01
王安的全部家当,寒酸得令人心酸。
一个破旧的包袱,里面塞着几件浆洗得发白的旧衣裳,那是他半生节省下来的唯一“财富”。包袱外,露出一点点补丁的痕迹,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五十年的清贫与隐忍。
除了这个包袱,他就只剩一枚他珍藏多年的银簪。它被王安小心翼翼地藏在怀里,贴着胸口,仿佛那不仅仅是一件饰物,更是他仅存的温暖。
他颤抖着伸出枯瘦的手,轻轻抚摸着银簪上那朵精致的梅花。
那梅花,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栩栩如生,花瓣舒展,仿佛能嗅到它在寒风中傲然绽放的清香。
冰冷的银质,此刻在他指尖却传递出一种别样的温暖,带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温度,直抵他冰封已久的心底。
这枚银簪,不仅仅是一枚信物,更是王安心中唯一的灯塔,照亮着他漫长而灰暗的宫廷生涯。
抚摸着梅花,王安的思绪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瞬间回到了那个冰冷又温暖的年代——那个他初入宫门,还未被岁月磨平棱角,还对未来抱有一丝模糊幻想的青葱岁月。
那时的他,虽然年幼,却也曾有过懵懂的情愫,有过渴望被爱被理解的单纯。
这枚银簪,便是那份纯真情感的唯一见证,它承载着一段被深宫高墙尘封的记忆,一段关于梅花、关于初见、关于无言情谊的往事。
五十年的宫廷生涯,王安见证了太多。
他看着少年天子登基,又看着他垂垂老矣;他见识过妃嫔争宠的血雨腥风,也目睹过权臣倾轧的诡谲心机。
他的耳边,充斥着阿谀奉承与阴谋诡计的低语,他的眼中,倒映着一张张或虚伪或绝望的面孔。
他从一个懵懂的小太监,熬成了一个精明却又麻木的老太监。
宫里的每个人都像棋子,被命运摆弄,而他,不过是这盘大棋局里,一个微不足道的、随时可以被舍弃的小卒。
然而,在这无尽的黑暗与冷漠中,这枚梅花银簪,却如同冬日里的一线阳光,穿透层层阴霾,温暖了他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每当夜深人静,宫中只剩下呼啸的风声和巡逻侍卫的脚步声时,他便会悄悄拿出银簪,借着微弱的烛火,细细端详。
梅花傲雪,迎霜而立,那份不屈的精神,曾是他支撑下去的力量。它提醒着他,即便身陷囹圄,也曾有人,用一颗真诚的心,温暖过他冰冷的世界。
他将银簪重新妥帖地放回怀中,那冰冷的触感,此刻却给了他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他的脚步虽然蹒跚,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常人难以察觉的坚定。
02
王安的脚步停在了宫门前,那扇朱红色的大门,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宏伟,也格外冰冷。
他的目光越过高墙,仿佛穿透了时光的迷雾,回到了那段青涩的岁月。
那时的他,还不是如今这个垂垂老矣、满脸沧桑的老太监。而是一个不过十六七岁的小太监,名叫小安子。
小安子身形瘦弱,皮肤苍白,像宫墙上的一株不起眼的杂草,随时都可能被忽视,被拔除。他被分派到御花园当差,负责修剪花木,清理落叶。这是个清苦的差事,却也是个相对清闲的差事。
他常常在梅花林里忙碌。那些梅花树,姿态各异,有的像虬龙盘卧,有的像仙子起舞。
每到寒冬,当其他花木都凋零殆尽时,它们便傲然绽放,红的似火,白的如雪,清香四溢。
就是在那个梅花盛开的季节,他第一次见到了玉兰。
她穿着一身素雅的宫女服,在红墙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丽。
她手里提着一个竹编的小篮子,正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梅花。
她的动作轻柔,仿佛怕惊扰了花瓣上的雪珠。
她的侧脸,在阳光下勾勒出柔和的轮廓,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射出淡淡的阴影,像两片精致的羽翼。
她就是御前伺候的宫女,性情温婉,笑靥如花。她的名字叫玉兰。
这名字,仿佛与她的人融为一体,清雅如兰,又带着玉石般的温润。小安子见过宫中太多明媚艳丽的面孔,那些脸庞上写满了野心和心机,但在玉兰的脸上,他只看到了纯净和善良。
他们常常在梅花树下“偶遇”。与其说是偶遇,不如说是小安子刻意的等待。
他会提前来到梅花林,假装忙碌地修剪梅枝,但眼睛,却总是忍不住偷偷地瞥向那个方向。他会在玉兰来之前,把梅花树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甚至会用袖子擦拭掉石凳上的积雪,只为了能让她坐得更舒服一些。
而玉兰,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心意。她总是会对他报以一个温暖的微笑,那微笑,像冬日里的阳光,瞬间融化了他内心的冰霜。
她会主动和他说话,问他:“小安子,这棵梅花树长得真好,是你修剪的吗?”
她的声音,如同山间清泉,清澈悦耳,让小安子那颗被宫廷生活磨砺得有些麻木的心,重新跳动起来。
他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梅花。小安子会告诉她,什么样的梅枝修剪后会长得更好,什么样的梅花开得更久。玉兰则会告诉他,哪一种梅花可以泡茶,哪一种梅花可以制成香囊。
他们的对话,简单而纯粹,没有宫廷里的尔虞我诈,也没有身份地位的悬殊。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分享着彼此的世界。
03
冰冷的宫墙,像一头沉睡的巨兽,吞噬着所有情感的火焰。
在这座没有温度的囚笼里,王安与玉兰的情感,却如冬日里悄然绽放的梅花,不畏严寒,倔强而又美丽。
他们的交往,小心翼翼,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任何一个不慎,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他们不敢言语,只能通过眼神和细微的动作传递心意。
在御花园里,当巡逻的侍卫走过,他们的目光会迅速避开,但当四下无人时,他们的眼神便会交汇,短短一瞬,却胜过千言万语。
那目光里,有对彼此的关切,有对未来的迷茫,更有在孤寂中找到同类的欣慰。
王安会为玉兰偷偷留下一块点心。那点心,是御膳房里赏赐给太监们的残羹冷炙,但他会小心地挑选出最完整、最干净的一块,用一张干净的纸包好,藏在梅花树下的石缝里。
他会在石缝旁放上一块小石头作为暗号,等玉兰来时,她便会心领神会地取走。
那块点心,虽然简单,却承载着王安最真诚的心意,是他在那座冰冷宫殿里,唯一能为玉兰做出的温暖举动。
玉兰每次拿到那块点心,都会在无人处,轻轻地抚摸它,仿佛那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王安无声的爱语。
太监的衣服,永远是灰扑扑的,磨损得很快。
每次王安穿着破旧的衣服出现在她面前,玉兰都会找机会,不动声色地接过他的衣物,用一双巧手,一针一线地缝补。她的针脚细密,每一针都缝满了关怀。
当王安重新穿上那件被她缝补过的衣服时,他总能感觉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那是玉兰用她的心,为他织就的守护。
那枚银簪,是在一个梅花盛开的夜晚,玉兰亲手赠予他的。
那天晚上,月色皎洁,星光稀疏。王安像往常一样,在御花园里值夜。他坐在梅花树下,望着满树的白花,思绪飘远。忽然,一个轻柔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是玉兰。
她穿着一身素白的宫女服,在月光下,如同一个遗落人间的仙子。“王大哥,”她轻声唤道。
这是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用“王大哥”来称呼他。
这三个字,在她口中,显得格外亲昵和温暖,瞬间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王安有些慌乱,他赶紧站起身,警惕地看向四周。在这深宫里,私下见面,是冒着巨大风险的。
玉兰看出了他的不安,她轻声安慰道:“别怕,我只是想来,给你一样东西。”
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缓缓打开。
月光下,一枚精致的梅花银簪,闪烁着清冷的光芒。那梅花,栩栩如生,每一片花瓣都雕刻得细致入微。
王安愣住了,他不知道这枚银簪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它代表着什么。
“王大哥,”玉兰将银簪放在他的手心,她的手,带着一种微凉的温度。
“这枚银簪,是我亲手打的。它不值钱,但它是我的一片心意。”
王安的手,颤抖着接过银簪。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呆呆地看着它,又抬头,看向玉兰。
她的眼中,闪烁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光芒,那光芒里,有爱慕,有不舍,更有深深的无奈。
“王大哥,梅花傲骨,愿你我都能坚守本心。”玉兰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她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王安的心门。他明白了,这枚银簪,不仅仅是一枚信物,更是玉兰对他身份的认可,对他品性的赞美。
从此,银簪便成了王安心中唯一的寄托。他将它小心翼翼地藏在怀里,贴着胸口。
04
就在王安与玉兰的感情如冬梅般悄然绽放之时,一股无形的巨浪,将他们刚刚萌芽的情愫,无情地拍散。
那一天,王安像往常一样,来到御花园,想要寻找玉兰的身影。
他习惯性地在梅花树下转了一圈,又在石凳旁徘徊了许久,但玉兰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他的心,没来由地感到一阵慌乱。
在宫里,突然消失,往往不是什么好兆头。
他开始四处打听。他去问那些与玉兰交好的宫女,去问那些负责各宫差事的太监。然而,他得到的回答,都出奇地一致,也出奇地冰冷:“玉兰?不知道,没见过。”
他们的眼神闪烁,言辞闪躲,仿佛玉兰这个名字,成了一个不能提及的禁忌。
王安的心,一点一点地沉入谷底。
他知道,玉兰被调走了,而且,是被人刻意抹去了痕迹。
他想去西宫打听,但一个卑微的小太监,又如何能跨越那一道道森严的宫门?他被无形的墙壁阻隔,被无情的规则压制,仿佛咫尺天涯,再也无法触及。
那段日子,王安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他机械地做着每日的差事,修剪花木,打扫庭院,但他的心,却早已随着玉兰的消失而空洞。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仿佛又回到了最初那个无依无靠、孤身一人来到宫中的小安子。
唯一的不同,是他现在心中有了一个名字,一个永远无法触及的名字。
他只能将那份思念深藏心底,日复一日地在宫中煎熬。
他从一个小太监熬成了老太监,看尽了宫中的风云变幻,人情冷暖。
他见证了新帝登基,老帝驾崩。
他看到过权臣的起落,也目睹过妃嫔的荣辱。
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麻木,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少。
在这漫长而灰暗的岁月中,这枚银簪,成为了他心中唯一的寄托。它不仅仅是一件信物,更是他的灵魂栖息之地。
他将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因为这枚银簪,是他与玉兰之间唯一的纽带,是他在这个冰冷世界中,唯一能抓住的温暖。
他将银簪藏在怀里最深处,就像把玉兰的影子,藏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他没有再去打听玉兰的下落,因为他知道,在这深宫里,多一份执着,就多一份危险。他选择将这份爱深藏,用沉默来守护它,用时间来证明它。
就这样,王安在宫中熬过了五十个春秋。
他从一个瘦弱的少年,熬成了如今这个佝偻着身躯、满脸皱纹的老者。他的名字,从“小安子”变成了“安公公”,他的地位,也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太监,熬成了备受尊敬的老太监。
但是他的内心,却始终停留在五十年前的那个梅花林里。他的心,从来都没有忘记过玉兰。
在他准备告老还乡的那天,当他再次抚摸那枚银簪时,他终于明白,这五十年的煎熬,都只为了一个目的:活着,带着这份爱活着,直到有一天,或许能将这份爱,重新送回给它真正的主人。
05
王安的告老还乡并非无声无息。
他在这座宫殿里耗尽了半个世纪,他的忠诚与勤勉,早已被宫中上下看在眼里,尤其是那位执掌凤印、垂帘听政的太后。
这位太后,年轻时便以聪慧睿智著称,如今年老,更是洞察世事,明察秋毫。
在王安离宫的前夜,他得到了觐见太后的机会。
慈宁宫内,烛火通明,暖意融融。
太后坐在雕花大椅上,身着一袭绛紫色常服,发髻上只简单地插着一支玉簪。她的脸上虽然也有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依然明亮而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安公公,你来了。”太后的声音带着一种威严,却又不失温和。
王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恭敬地叩首:“奴才参见太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起来吧。”太后微微抬手。“安公公,你就要离宫了,哀家也无甚好东西赐予你。这是哀家的一点心意,你拿着,也好在宫外安享晚年。”
太后说着,示意身旁的宫女,将一个沉甸甸的木盒递给了王安。
王安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满满一盒的金叶子和银元宝。
“娘娘,奴才万万不敢收下如此厚礼。”王安再次跪下,恭敬地将木盒推了回去。
“奴才在宫中多年,承蒙娘娘庇护,早已心满意足。只求娘娘能让奴才平安离宫,奴才便感激不尽了。”
太后见他如此推辞,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她见过太多贪婪的嘴脸,也见识过太多虚伪的推脱,但王安的拒绝,却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她看得出来,这个老太监,他所求的,并非是荣华富贵。
“哀家赏你的,你就收下吧。”太后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王安知道,太后恩赏,不容拒绝。他再次叩谢,将木盒收下。
在感激之情和内心的困惑交织下,王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颤抖着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那枚他珍藏了五十年的梅花银簪。他觉得,这枚银簪,是他能拿出的,最珍贵、最真诚的礼物。他希望它能在太后那里,得到更好的归宿。
“娘娘,奴才无以为报,这枚小小的银簪,是奴才的一点心意,希望能赠予娘娘,以表奴才的感激之情。”王安将银簪高高举起,他的手,因为激动和紧张而微微颤抖。
06
太后原本平静如水的脸色,在看到那枚梅花银簪的瞬间,瞬间凝固。
她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极度的震惊与不可置信。她那只保养得宜的手,颤抖着伸出,从王安手中接过了那枚小小的银簪,那动作,不像一位执掌天下的太后,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老妇人,在触摸一件失而复得的至宝。
王安跪在地上,心中一片惶恐。
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为何太后的反应如此强烈。他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只是低着头,等待着太后的发落。
“这枚银簪,”太后终于开口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一丝沙哑,“你是从何处得来?”
王安听见太后问话,心中一凛。他知道,这个问题非同小可。但他没有隐瞒,也没有撒谎。
他抬起头,迎着太后那双充满探究的眼睛,老实回答道:“回禀娘娘,这枚银簪,是奴才年轻时,一位名叫玉兰的宫女所赠。”
“玉兰?”太后闻言,身体猛然一震。
她手中的银簪,几乎要滑落。她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夺眶而出。那泪水,像决堤的洪水,瞬间模糊了她那张威严的脸庞。
王安被眼前的一幕彻底惊呆了。他从未见过太后如此失态。
半晌,太后收敛了情绪,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的银簪紧紧地握在掌心。
“安公公,你可知,哀家与玉兰,究竟是何关系?”太后开口了,她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但那份平静之下,却隐藏着一种巨大的悲伤。
王安摇头。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玉兰是他生命中,唯一的阳光。
07
太后的目光,从手中的银簪,缓缓移到了王安身上。
她的眼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审视,而是一种混杂着怜惜与复杂的审视。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那一声叹息,仿佛包含了无尽的岁月和无法言说的秘密。
“安公公,你可知道,玉兰并非普通宫女。”
太后的声音低沉而遥远,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她是哀家同父异母妹妹的女儿,也就是哀家的亲外甥女。”
王安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将他震得目瞪口呆。玉兰,那个他以为的普通宫女,竟然有着如此显赫的出身!他怎么也想不到,五十年前,他所爱慕的,竟然是太后的外甥女。
他感到一阵眩晕,眼前的一切,仿佛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太后没有理会王安的震惊,她的思绪,已经回到了那段腥风血雨的家族往事。
“当年,哀家妹妹的家族,因牵涉进宫廷斗争而遭灭顶之灾。”
太后的话语,像是在讲一个遥远的故事,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悲痛:“那场浩劫,血流成河,哀家妹妹一家,无一幸免。只有玉兰,因为年纪尚幼,被藏在柴房里,才侥幸逃过一劫。”
太后的声音,变得有些哽咽。
她紧紧地握着手中的银簪,仿佛那不仅仅是一件信物,更是她妹妹的血脉,是她家族的希望。
“哀家得知此事,心痛如绞。那是我唯一的血脉,我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她。”
太后继续说道:“为了保护她,哀家将她秘密带入宫中,并化名为‘玉兰’。我将她安顿在御前伺候,就是为了能随时将她护在身边,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
王安终于明白,为何玉兰会出现在御前。
他以为那是她的命好,却不知,那竟是太后苦心安排的结果。他突然意识到,玉兰的身份,比他想象的要危险得多。
她不仅仅是太后的外甥女,更是前朝的遗孤,是所有想要扳倒太后的人,都梦寐以求的把柄。
太后看着王安,她的目光,变得更加复杂:“这枚银簪,原本就是哀家赠予玉兰的信物。”
她将银簪举起,梅花在烛火下闪烁。
“哀家告诉她,这枚银簪,寓意着梅花傲骨,希望她能在深宫中坚强地活下去,不被这污浊的环境所玷污。”
太后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和悲凉,“我让她将银簪,当作自己的护身符,无论何时,都不能离身。”
王安听着,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了五十年前,玉兰将银簪赠予他的情景。
她对他说:“王大哥,梅花傲骨,愿你我都能坚守本心。”
原来,她的话,竟是太后教她的。那枚银簪,不仅仅是他们的定情信物,更是太后对玉兰的期望,是她对家族的最后一丝念想。
他曾经以为,自己与玉兰的相遇,是上天的安排。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在这份纯真情感的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惊天动地的家族往事,隐藏着太后如此沉重的心机和安排。
王安的脑海里,画面快速闪过。
玉兰的笑脸,她采摘梅花的动作,她为他缝补衣衫时的专注,她送他银簪时的真诚……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并非偶然。
他与玉兰的相遇,并非巧合,而是太后有意为之。
他突然明白了,为何当年玉兰会被突然调走,为何所有人都对她的事情避而不谈。
因为,那段记忆,早已被太后刻意地抹去了。她不希望任何人,包括王安,知道玉兰的真实身份,知道她的去向。
太后看着王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她知道,这个老太监,虽然身份卑微,但他的心,却比任何人都纯净。
他用五十年的时间,守护了这枚银簪,也守护了那份情谊。他没有将它卖掉,没有将它遗弃,而是将它当作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安公公,你很好。”太后再次赞叹道“你用你的坚守,证明了玉兰的眼光。她没有看错人。”
王安跪在地上,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愧疚。他感激太后,因为她,他才得以在五十年前,与玉兰相遇。他也愧疚太后,因为他的出现,让玉兰的身份,暴露在危险之中。
08
“为了保护玉兰,也为了给你们一个未来,哀家暗中将玉兰送出了宫。”太后的话语,像一层层迷雾,被缓缓揭开。
“哀家对外宣称,玉兰病逝,实则是将她秘密送到了南方的一个小县城。”
王安的心,激动得几乎要跳出胸腔。
玉兰,她还活着!五十年的思念,五十年的煎熬,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巨大的惊喜。他跪在地上,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哀家深知,以玉兰的身份,继续留在宫中,只会成为别人的把柄,让她随时陷入危险之中。”
太后解释道:“而你,一个太监,虽然对玉兰情深意重,但你们的身份,注定无法在一起。哀家不忍心,让玉兰的下半生,在无尽的等待和绝望中度过。所以,我让她以行医为生,让她在那座小县城里,过上一个平凡而安宁的生活。”
王安听着,心中百感交集。他感激太后,因为她,玉兰才得以保全性命。
他也心疼玉兰,她离开了宫廷的束缚,却也离开了她所熟悉的一切。她一个人,在那座陌生的县城里,该有多么孤独和无助?
太后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她继续说道:“哀家知道你对玉兰的情感,因此,哀家决定将你送往南方。”
王安猛然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哀家给了你这笔赏银,本意是让你安享晚年,但现在看来,这笔赏银,对你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太后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理解和宽慰:“哀家要你,去南方,去找到玉兰,让她知道,这世上,还有人在等着她,念着她。”
太后的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点亮了王安那颗被黑暗笼罩了五十年的心。
09
王安得知真相后,心中百感交集,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他拒绝了太后赏赐的那一盒金银,只带走了那枚梅花银簪和对玉兰的思念,踏上了前往南方的旅程。
他终于在那个南方的小县城里,找到了玉兰。
那是一个宁静而秀美的小镇,绿树成荫,小桥流水。
他站在玉兰的药铺前,看着那块写着“玉兰医馆”的牌匾,他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夺眶而出。
他推开药铺的门,门上挂着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坐在柜台后,戴着老花镜,专心致志地捣着药材。她的动作,娴熟而又优雅,仿佛已经重复了千百次。
王安站在门口,喉咙里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他想开口,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只是呆呆地看着她,看着她那张布满皱纹的脸,看着她那双虽然苍老,但依然温柔的眼睛。
老妇人听到风铃声,抬起头。当她的目光,落到王安那张苍老的脸上时,她的身体猛然一震。
她手中的捣药杵,“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她的眼睛,死死地盯着王安,仿佛想要从他那张陌生的脸上,寻找出一些熟悉的痕迹。
“王……王大哥?”她的声音,因为激动和不可置信而微微颤抖。
王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颤抖着从怀里,掏出那枚梅花银簪。
他举起银簪,递到她的面前。
当玉兰的目光,落到那枚熟悉的银簪上时,所有的往事,都在那一瞬间涌上心头。
她想起了五十年前的梅花林,想起了那个瘦弱而善良的小太监,想起了那段纯真而美好的时光。
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
“是你……真的是你……”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带着喜悦,带着难以置信。
王安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没有说话,他只是向她伸出了双臂。
玉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起身,冲向王安,紧紧地拥抱住了他。
两个都已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那个小小的药铺里,紧紧相拥,泪水模糊了彼此的视线。他们没有说话,所有的情感,都化作了那一个紧紧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