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老丁的后半生

发布时间:2025-09-04 05:53  浏览量:1

老丁的后半生

果果

夏天的一个夜晚,大雨磅礴,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地上,发出很大的声音。

住在后街的老丁穿着雨衣雨鞋,拿着手电筒,踩着雨水低着头往前街走。

他父母住在前街,八十多岁了,住的还是老房子,他不放心,过去看看。

一路上也没遇见什么人,一排路灯孤独地站立在雨中,默默守护着这个村庄。

一进门,老母亲正用盆子接水,屋子里地上炕上,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连碗都用上了。

“娘,房子漏了?”他明知故问,也弯下腰跟着忙活起来。

“不碍事,都习惯了,一年才下几回雨。”老太太很乐观。

她穿着短袖长裤,一辈子没穿过裙子。花白的头发在昏暗的屋子里不那么显眼,像是低像素的手机摄像头拍出来的画面。

老丁扭过头去,趁着擦雨水的机会抹了把眼泪。他怪自己无能,父母这么大年纪了还住漏雨的房子。

“连英睡了?”母亲唠家常式地问道。同一个村住着,儿媳很少到家里来。

“没,拾掇拾掇。”老丁头也没抬,看地上哪里有水痕就往哪里放个碗。

很多年前,他也住过漏雨的房子,外边下暴雨里边下大雨,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

“打个电话行了,还过来一趟。”老爹抽着烟,坐在昏暗的堂屋里看电视。

他也谈不上喜欢看电视,就是听个声响,凑个热闹,总比一个人闲着强。

那把椅子旧的不能再旧了,是房子里为数不多的完整的物件。

“过来看看放心。等哪天要不把房子修修,也住了这么多年了。”老丁底气不足地说道。

之所以底气不足,是因为他有个强势的老婆子。年轻的时候婆媳关系不好,老了老了两人还不对付。

老丁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老母亲有心跟儿媳近乎近乎,连英却总也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儿。

在连英看来,老太太示弱,是因为到了用人的时候。老丁过去看他们,给他们洗衣做饭,甚至给他们钱都行,儿子嘛,她不反对,可让她伺候,不行。

老丁兄弟姐妹六个,他爹妈年轻的时候给他二弟看孩子,人家生的是双胞胎,日子也好过;

除了帮忙,家里好吃的好用的,几个孩子给的钱都贴补给他,哪个儿媳心里好受。

反观老丁,生的是三个儿子。年轻的时候觉得真不错,风光,骄傲;现在才知道生三个儿子有多作难。

老丁马上六十岁了,日子过得有点凄惨。

他年轻的时候在大城市闯荡,摆过地摊,卖过粮油,也开过饭店,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人一有钱就膨胀,这一点在老丁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辉煌的时候,老丁跟连英一人开了一个店,谁见了他不得喊一声“丁老板”。就这他还是眼睛长在头顶上,不会对所有人都笑眯眯。

在他的字典里,人分三六九等,有钱有权的就高人一等,没钱没权的就低人一等。

他说话做事都是看人下菜碟。

谁能想到,多年以后他也会体会到这种滋味,成了别人眼中的“下等人”。

当年他发达了,老家不停有人找过来,没别的事,就是借钱。

年轻时候的老丁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他的三个儿子,基本上性格上都随了他。

儿子们跟他一样,喜欢交朋友,爱慕虚荣,眼高手低。这也给他们成年以后的生活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如果说年轻的时候算是潇洒,随性,那么老丁的后半生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是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是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九十年代末,大部分人生活还很一般或者说很拮据的时候,老丁就趁好几万块钱。

他的那些钱,没有买房——当时不流行买房,也没那个意识——没买车,也没回老家盖房,而是全部花了。

花了,西装领带皮鞋,打摩丝,喷香水,戴戒指,戴手表,当然,还有——打牌。

不光如此,老丁还很喜欢玩儿。时不时把店门一关,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喝酒,也去爬山,划船之类的。

出去都是他请客,出手阔绰。

总之,他没少挣钱,也没少花钱。

人这一辈子挣钱是有数的,他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

等他明白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意不好了,他没钱了,朋友也都走了。

三年前,他带着老伴灰溜溜地回到了农村,开始种地。

在外边混了大半辈子,钱没挣着,身体也挥霍得差不多了,一身病。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到现在竟然连给父母修房子的钱都没有。

二弟日子过得好,孩子们有工作,在城里买了房,他也跟着到城里生活了。

以前爹娘给他们带孩子,帮他们干活,以为能得济,谁知道,转头弟弟一家就都去了城里,过年才回来一趟。

老丁悔不当初,可时间过去就是过去了,哪有卖后悔药的。

当年那些求助过他的哥们儿,亲戚朋友,回到家之后都脚踏实地,要么种地,要么扣大棚,要么做点小生意,发财不发财先不说,起码日子都过得不错;

反观老丁,生活可以说是从云端跌入了谷底。

跟他差不多年纪的,早就抱上了孙子,他倒好,别说孙子,三个儿子一个都没娶上媳妇,在十里八村简直活成了笑话。

前半生辉煌,后半生落魄。

在父母那里坐到大半夜,聊聊家常,聊聊孩子们,心头也轻快一些。

“三儿的事怎么样了?”母亲关切地问。

“知道攒钱,也谈了个对象,就是……”他欲言又止。

三个儿子里最听话的就是小儿子。他每个月给老丁打四千块钱,让他存起来,将来结婚用。

“咋了,”老爷子坐直身体,一双浑浊的眼睛盯着儿子,心里想着小孙子。

“女的我们见过,个头不高,瘦,性格还行,爱笑,就是,她是独生女。”

“那边让做上门女婿?”母亲一下就猜到了。

老丁点了点头。

“三个孩子就三儿最听话,我舍不得。上门女婿是啥,进了人家的门一辈子让人看不起。”

老丁低着头一支接一支抽烟,缭绕的烟雾带着他的忧愁满屋飞舞。

老丁的舅舅——也就是母亲的弟弟——就是上门女婿。他住在西关,有三个孩子,可那三个孩子都随母姓。

舅妈那个人,短头发,大嗓门,又矮又胖,小眼睛一天到晚眨个不停,精明得很。

舅舅这一辈子活得窝窝囊囊,连说话都不敢大声,老丁家的人看着憋屈。

让自己最爱的儿子也过这种生活?过一辈子?老丁不忍心。

“好歹也算成个家,”老爷子发话了,“现在年代跟以前不一样了,男女都一样。”

他嘴里是这么说的,因为要做上门女婿的不是他。

“他三个都多大了,老大快四十了,”老太太唉声叹气。

其实老丁的大儿子才三十五岁,老人爱用虚岁,三下五除二在她嘴里就快四十岁了。

老丁抿着嘴不知道说什么,他何尝不在乎别人的指指点点。三个儿子,一个都娶不上媳妇,让人笑话。

“三儿什么意思,他自己愿意吗?”

不等老丁回答,老爷子接着说:“不行让他先结婚,倒插门就倒插门。”

老太太没说话,老丁也没说话。要是连英在这里,一定会跟老爷子吵起来,她坚决不同意儿子当上门女婿。

“怎么办呢,三个儿子。”老太太摇了摇头,“大双小双都娶上媳妇了,孩子都快生了,”

她提到小儿子家里的两个孩子时和颜悦色,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悦耳。双胞胎是她看着长大的,说起来也高兴。

“人家也争气,咱啥也没有。”

“还不是你年轻的时候不知道钱中用。那会儿条件多好,要不是你瞎折腾,孩子至于都娶不上媳妇?”

“我也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老丁自己也懊悔,可这世上哪有卖后悔药的,过去了就是过去了,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说点当下的吧,陈芝麻烂谷子说那有什么用。”

“什么有用?你在厂子里干得好好的,怎么就不去了?一千块钱不是钱?”

老爷子突然话锋一转,开始埋怨起老丁他妈。

之前老太太在邻村的小作坊上班,一个月能挣一千来块钱,虽说不多,可在农村也顶不少事儿。

“我都多大年纪了……”老太太带着哭腔,两个人吵了起来。

劝了半天总算劝住了,老丁赶紧起身回去了,再不回去他该抑郁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当年他能留点钱,一大家人都不至于过成这样。

老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关键是三个儿子。三儿还好一些,多读了几年书,算是硬改过来了;

另外两个儿子跟年轻时候的老丁差不多,花钱大手大脚,不让人省心。

就这样吧,老丁自己也没什么能力帮他们了,自己养老的钱还没挣出来。

后半生还不知道怎么过。

重新走进雨里,老丁索性把雨衣的帽子摘了,让自己淋淋雨,也清醒清醒。

很快,老丁大病一场,一下子老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