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关东——订婚后的波折(4)
发布时间:2025-07-31 17:35 浏览量:1
1、
正月十六,街上灯火通明,各个单位扭秧歌的队伍一拨一拨地走过来。
沿着街道的那些企事业单位,看到秧歌队伍过来,就会站在大门上,用竹竿高高地挑着一挂鞭炮,噼里啪啦地放。
鞭炮一响,秧歌队就会停在门前,锣鼓咚咚咚地敲起来。先是秧歌队扭一通,然后是打腰鼓的上场。
这天,素英他们秧歌队在县大院门口,被鞭炮声截住,停在门前打场表演。
轮到素英他们打腰鼓,旁边一个小年轻的嘴巴啷唧地说素英浪。就被许建川怼了他一句。
那个小年轻听见有人撅他棍儿,他立马翻脸,冲着许建川说:“谁一脚没踩住,把你冒出来?我说话你接啥茬?你跟她啥关系啊?”
小年轻的说“她”,冲素英一努嘴。
许建川听见他骂人,心里怒火噌噌地往上冒:“你说话嘴巴擦干净点,别四处喷粪!”
小年轻不是一个人来的,是一伙人来看秧歌,他仗着人多,就伸手来薅许建川的脖领子,想把许建川摔个跟头。
许建川当兵的时候是工程兵,大部分时间去钻洞挖土,但不忙的时候都训练。这两个小毛贼许建川没放在眼里,看对方伸手来打他,他倒是放心了。
不是他先动手的。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许建川抬起一脚,就把对方踹个跟头。
周围看热闹的人齐声喝彩。
这是县大院门口,旁边有持枪站岗的,冲过来维持秩序。
周围人都说那几个小年轻的嘴吧啷唧地骂人,还耍流氓,被站岗的训了一顿,撵走了。
秧歌队也结束了这场表演,开始往下一个单位去。
素英回头去看许建川,见他跟着队伍走呢,不禁莞尔一笑。
那时候,看秧歌的如果看到喜欢的秧歌队,就会跟着秧歌队走,人家在哪儿演出,他们就跟到哪儿去看。
演出结束,回到日杂果品公司,要回去换衣服。
素英再回头看,没看到许建川,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她不知道这个小伙子叫什么,在哪个单位上班。
他有正义感,敢仗义执言,还把臭流氓踹了一脚。许建川的形象在素英心里高大起来。
一同打腰鼓的姐妹跟素英开玩笑:“素英,那个人肯定看上你。可惜明天我们就不扭秧歌了。”
素英心里也有点失望。
吃了人家一只兔子,人家还帮着自己说话,帮她打架,以后再见到,要当面说声谢谢。
过了年,日杂果品公司就没活儿了,素英要重新找工作。
临时工的工资虽然高一点,但也累,比正式工的工作都累。还有,不是长期有活儿,都是临时的活儿,要不咋叫临时工呢?
爹冬捕打鱼也在除夕夜之前结束了,每年冬捕都是3周左右。
过了年,江又封上,是不允许打鱼的。素英就到渔需网具商店帮忙。
这时候,冬捕的大网要拾掇一下,才能收起来。有些网眼被冰块被江里的什么东西刮破了,就需要补网。
有的人家就会来渔需网具商店,找人补缀大网。
也有人到商店买丝线,买梭子,买一些工具,回家自己补网。
还有人直接在商店买渔网,留着开江打鱼。这时候不是打鱼的季节,渔网就卖得便宜。
每年的这时候,渔需网具商店就忙碌起来,缺人手,素英就去帮忙。
晚上回家,素英还把织网的活儿带回来,趟黑织网,挣点手工钱。
这天晚上,大姐素英和大姐夫抱着两个孩子回来了,爹把里院的大舅和大表哥也找来了,男人们在屋里喝酒划拳,女人们在外屋唠嗑。
大姐对素英说:“我那天跟你说的对象,你咋不看看呢?”
素英说:“我就是个临时工,我再找个临时工?万一我俩都没活儿的时候,喝西北风啊?”
素英心里说:“你棉花性子都找个正式工,我凭啥要找个临时工?我将来找的对象,不比大姐夫的工作强,也不能比他的工作次。”
大姐担忧地看着素英:“你都22岁,还不着急呢?我22岁儿子都3岁。姑娘年龄越大越扳人,你不抓紧,不把自己的婚事耽误了吗?
“妈也是的,一天没正事,不张罗给你介绍对象。爹也惯着你,看你把自己剩在家里的。”
素英逗弄外甥女玩。外甥女白胖白胖的,不像素英的老妹,黄皮蜡瘦的。
这时候,老妹忽然哭了起来,大姐的儿子把老姨的绫子给抢走了,这个小祖宗。
大姐后来跟素英说,麻袋厂招工呢,让素英去报名。“你大姐夫说了,小姨子的工作包在他身上。”
素英说:“是正式工吗?”
大姐说:“谁上班一开始就是正式工?慢慢熬吧,等有机会转正的,谁让咱家不是红色的户口,是绿色的户口本呢。”
李家是菜农,就是绿色的户口本。
城里的工厂招工,都要城市户口,不要农村人。户口不好解决,粮食问题就不好解决。
粮食问题那是大问题。
素英就没说话。她不想去。尤其是大姐夫帮忙,她不想欠大姐夫人情。将来他欺负大姐,素英就没法为大姐说话。
大姐一看素英那样就生气:“你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跟林黛玉似的。”
素英笑了,抬起脸看着大姐:“你见过这么能干的林黛玉吗?”
大姐忍不住笑了。
素英打腰鼓的时候就听说,县里要成立一个鞋帽厂,那时候肯定要招很多工人。
素英多了个心眼。去麻袋厂做临时工,那不如去鞋帽厂做临时工。
在麻袋厂就是扛大包,但去了鞋帽长,弄好了能学个技术,将来万一能转正呢?
就算再不济,学到做鞋帽的手艺,也是好事。
2、
正月里扭秧歌,日杂果品公司的秧歌队出名了,获得县里的一等奖,每个人还奖励了一个红色塑料皮的笔记本。外加一条毛巾。
素英宝贝似的拿回来,把本子放到自己的箱子里锁上,毛巾给妈用。
妈看到那个塑料本,就笑着说:“不是说获奖了给自行车票吗?咋给个本儿和毛巾?”
素英说:“市里汇演才给自行车票,咱们县里扭秧歌,给个本和毛巾就不错了,你不喜欢毛巾,给我爹。”
妈把毛巾又给了素英:“留起来,将来出嫁了,你用得上——”
妈一边说,一边唠叨:“孙主任说给你介绍对象,这咋没动静了呢?”
六妹在一旁说:“肯定是人家看不上咱们菜社的。”
六妹不会说自己是菜农,而是说菜社的。
城里人不是物,一年的蔬菜,都是城郊的菜农供应的,可是,招工的时候,却把这些菜农都扒拉到一边,恨人不恨人?
有能耐城里人一年不吃蔬菜!
三月份的时候,鞋帽厂成立了,招收小学毕业以上的女工。
那时候,念到初中的姑娘不多。
素英去应聘。她排在一群姑娘的队伍里,听她们说话唠嗑,就知道她们念了几年书。
等到这些人应聘的时候,人家虽然是小学毕业,可人家从兜里掏出来的,是红色的户口本。
轮到素英,素英拿出来的是绿色的户口本,旁边的姑娘眼里都流露出轻视的目光。
招工的姜师傅问道:“小学毕业?”
素英说:“我初中毕业。”
她特意大点声,那些城里的姑娘都没念到初中呢。
姜师傅抬眼看了素英一眼,说:“可惜了,菜社的。”
素英默默地站在姜师傅面前,心里憋屈。
姜师傅的眼睛上下打量素英,看得素英有点发毛。幸亏姜师傅是女人。
姜师傅说:“你明天再来一趟。”
有的姑娘,姜师傅就没说明天再来一趟。素英心里暗喜,这是被招上了吧?
第二天,她早早地去了鞋帽厂,厂子大门已经开了。问门卫,说姜师傅已经来了,在里面收拾厂房呢。
素英一路走进去,那是街道办的几个房子,有人在屋里打扫卫生。
姜师傅从窗户看到素英,就打开窗户冲素英说:“从旁边那个门绕进来,一直往右拐。”
素英从旁边的门里走进去,找到姜师傅的房间。
里面有两袋石灰,还有盆子刷子,要刷墙。
姜师傅看到素英进来,就说:“这些天你先帮我干点零活,都算工的,你就算正式上班了。”
旁边一个师傅笑着对素英说:“快认师傅吧,姜师傅稀罕你,没找别人干活,就找你和几个姑娘,那几个姑娘到现在还没来呢,不如你勤快。”
素英就认姜师傅做了自己的师傅。
收拾厂房半个多月,天气快暖和的时候,鞋帽厂正式成立了。
姜师傅私下里跟素英说:“虽然你是临时工,但你念完初中了,比一般人有文化。等有机会,想想办法找找门路,转正就好了。”
要是转正了,就是正式工人,那福利待遇都有。将来要是生病了,看病抓药,厂子都报销。
素英就踏实地在鞋帽厂当了工人,给姜师傅当徒弟,学习做鞋,做帽子。
帽子的翻口,鞋帮的撸口,都是难度高的,素英眼明手巧,几天都学会了。
3、
这天下班,素英回家的时候,路过街道办,孙主任敲窗户叫住素英。
孙主任走出来对素英说:“我告诉你妈了,怕她忘记,之前跟你说的小伙子,他回来了,明天周日,你们相看一下。”
素英不好意思地笑了。问了一句:“孙姨,人家不会嫌弃我菜社的?”
孙主任笑着说:“多心了吧?没有,你这么标志的大姑娘,谁能嫌弃你?再说,他是农村上来的,要是没个正式工作,我还不给他介绍你呢。”
孙主任会说话,一手托两面。
素英含笑点头。回家跟妈说。妈说:“我活儿多,也没时间陪你去。”
素英说:“孙姨陪我去就行。”
掌灯的时候,爹也知道了。叮嘱素英:“二姑娘,相对象长好眼神,找一个人品好的。”
素英说:“知道了,爹。”
老弟在一旁学着爹的腔调说:“别找你大姐夫那样的,找个靠谱的。”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爹用眼睛横了老儿子一样,老儿子的笑憋了回去,众人也都鸦雀无声。
爹以前认为,打发姑娘出门子,就算完事了。
没想到,大姑娘素华结婚之后,事儿更多了,大姑爷今天跟这个女的搂脖抱腰,明天跟那个女的上街,不是个正装。
那能咋整?只能受着。这都是命啊,大姑娘命不好。
二姑娘素英有主见,希望她找的对象是个正经人。
相亲那天晚上,素英回家之后,心里怦怦跳,饭也没吃,就坐在镜子前梳头。
老弟凑过来倚着门框磕着瓜子,说:“二姐,你不打扮也好看。”
素英白愣老弟一眼:“忙你的去得了。”
老弟说:“二姐,我那天又看见老洋炮——”
“什么老洋炮?”素英不解地问。
“就是那个在东江湾打猎的,手里拎着一个管老洋炮。”老弟说。
“你咋看见他了?”素英连忙追问。眼前闪过正月十六打腰鼓的时候,那个小伙子帮了她的忙,她还没说一声谢谢呢。
老弟卖起关子:“听见人家的事,你咋那么着急呢?”
素英说:“不说拉倒,一边拉去!”
老弟笑着说:“他每天都去东江湾跑步,带着老洋炮,要是遇到狐狸兔子就来一枪。二姐,你现在上班了,能不能给我买一管老洋炮?”
素英拍了一下老弟的脑袋:“你要作死啊?爹要是知道,看不数你皮子!”
素英从老弟手里捏了几个粒的瓜子,放到嘴里嗑。
又担心一会儿去相亲,人家男方闻到她身上的瓜子味,不太好。就又把瓜子放回到老弟的手里。
素英穿着花夹袄出门的时候,老弟跟在身后问:“二姐,我跟你去吧。”
素英没说话呢,六妹在一旁说:“哪儿都有你呢,属穆桂英的,阵阵落不下。二姐,我跟你去呗。”
素英把门关上,把老弟和六妹都关在门后面。
往孙主任家走的路上,素英想起老弟的话,想起那个帮她打架的小伙子。
要是相亲的对象,是这个小伙子该多好啊!
可世间哪有那么美的事?你想啥老天就成全你啥?要是那样的话,把菜社的户口本换了吧,换成跟侯桂荣一样的红色户口本。
到了孙主任家,孙主任又领着素英,去了一个老邻居的家里。
男方还没到呢。素英后悔,应该晚一点去找孙主任。自己来得太早,好像很上赶的样子。
大家说了一会儿闲话,就听到外面狗叫的声音,有人咣当大门。
孙姨和老邻居都出去了,素英只是站起来,没有去院子里迎接。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往房间里走。
老邻居的家里,也是进门之前,先低头哈腰。因为院子里地势低,总是垫土,院子垫高了之后,屋门的门框就矮了。
这时候进门,务必要低头。要不然额头就撞在门框上。
素英影影绰绰地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走进来,他低头进屋,没撞到门框,但是,台阶他少走了一个,踉跄了一下。
老邻居家里往下的台阶,是四个台阶。屋子里的地势更矮。
大家说笑起来,男人的声音挺洪亮,好像有点耳熟呢。
素英以为是幻觉。怎么那么巧,会是熟人呢?
外屋厨房灯光昏暗,没看清来人的脸。等进了正屋,灯光明亮,素英抬眼一看,惊呆了。
这人她认识,就是那个老弟嘴里的老洋炮,就是那个打腰鼓的晚上,帮她说话打架的小伙子。
妈呀,老天真是听见了她的想法,来成全她的?
素英一颗芳心怦怦乱跳,她别过身体,说什么也不转过身。心里有他了,就害羞。
孙主任拉着素英的一角,低声地说:“你倒是转过身呢,让人家相看一下。”
素英只好坐下,但偏着身子,腼腆地笑,不敢抬头看小伙子。
许建川一进屋,就认出灯光下那双黑亮亮的大眼睛。他心里动了一下。
双方介绍人介绍了彼此的姓名,年龄,和工作,两个人算是认识了。
素英听说对方是农机厂的保管员,很高兴。当时侯桂荣说到她对象分到农机厂,素英当时没太理会,没记住厂子的名字。
又寒暄了几句,许建川就跟介绍人回去了。
路上,介绍人问许建川:“大姑娘不错吧?”
许建川说:“挺好的。”
介绍人说:“你相中了?用不用回家跟你哥哥商量一下?”
许建川说:“我回去跟大哥和嫂子说一声。”
回到家里,嫂子询问对象啥样个人。许建川说:“挺好的,就是个子矮点。”
嫂子笑了,瞥了一眼许建川的身高,说:“你也不高啊,还想找个子高的?”
许建川说:“就因为我个子不高,才想找个高个的。”
嫂子说:“那你没相中啊?”
许建川不好意思说他一眼就相中了,就说:“还行吧。”
晚上躺在床上,许建川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侯桂荣。
侯桂荣比李素英漂亮一点,娇气一些。个子也高。
不过,素英有素英的好。素英灵动,像只小鹿一样。素英爱笑,尤其在夜色里打腰鼓的样子,让他有些心动。
4、
素英回到家里,爹和妈也免不了一顿打听。
素英说:“他挺好的,是农机厂的保管员,个子比我高一些,退伍回来的,正式职工。”
爹说:“看那小伙子人品咋样?”
素英想了想,说:“也看不出来,刚见了一面,没说什么话。不过,我瞅着行,像正经人。”
素英没好意思说,跟对方见过两次。人家打抱不平,帮过她呢,人品肯定没问题。
老弟在旁边接话:“只要不像大姐夫那样就行。”
爹看了老儿子一样,老儿子一伸舌头,不吭声了。
第二天,孙主任来回话,说许建川相中了素英,人家买了两张电影票,晚上约素英去看电影。
那天晚上,看的电影是《红日》。
许建川老早就来到电影院,手里攥着两张电影票,不时地往马路上张望着。
素英穿着花夹袄,脚步匆匆地走来,两条大辫子搭在胸前,衬托她年轻俏丽,说不出的可爱。
看到许建川站在台阶上等她,她心里一喜,走上台阶,歉意地说:“让你等急了吧?”
许建川说:“我也刚来,走吧,进去吧。”
电影院门口,有买瓜子的老太太,许建川花五分钱,买了一碗瓜子。卖瓜子的老太太用纸袋装好瓜子,许建川递给素英。
素英接过来,手指无意中碰到许建川的手指,像过电一样,说不出来的滋味。
许建川也有这个感觉,忍不住抬眼看了素英一眼,心里美滋滋的。
按照许建川的性格,他不会买瓜子,舍不得钱。
这次出门约会,嫂子一直叮嘱他:“要舍得给对象花钱,别像上一次的舍不得钱。看电影别干坐着,买点瓜子。”
许建川这才买了瓜子。
两人走进电影院,电影院里黑乎乎的,已经开始演上了,但不是正片,是科技类的节目。
许建川从兜里掏出一个手电筒,在黑暗中照着,寻找座位。还不时地回头,用手电筒给素英照着脚边的路。
就这一点,许建川就比大姐夫强多了。
每次大姐回家,都是大姐抱着小的,领着大的。大姐夫就当甩手掌柜,不怪小姨子小舅子掐半拉眼珠看不上他。
找到座位,许建川让开身体,让素英坐到里面的座位,随后他才坐在靠过道儿的座位。
这一点,也比大姐夫强。大姐夫每次到了家里,大腚往炕上一座就不动,端着酒盅喝起来没完。
看看人家许建川,多有礼貌,让素英先坐。
情人眼里出西施,素英怎么看许建川,都觉得他挺好。
许建川看电影的时候,被攻打孟良崮战役吸引了,也不跟素英说话,两只眼睛紧盯着大屏幕。
一直到电影散场,许建川才跟素英说话。
素英说:“你看电影真认真。”
许建川说:“当兵的都喜欢看战争片,一看战争片,就热血沸腾,当年我们连队都开会了,差点奔赴鸭绿江——”
他讲起当兵的故事,素英听入迷了,看着许建川的眼神,多了一丝钦佩。
许建川把素英送到家门口。素英低声地说了一句:“正月里打腰鼓,谢谢你教训那个流氓。”
许建川不好意思笑了:“当兵的遇到这种事,谁都会管!”
两人处了一段时间,素英去了许建川大哥大嫂的家里。
大哥大嫂都相中了,姑娘身材丰满,身体好,能干活,过日子是把好手。比侯桂荣强,侯桂荣啥也不会做,还没眼力见儿。
素英到大嫂家里,大嫂那天正擦玻璃,素英拿起抹布就帮大嫂干活。看看,姑娘多有眼力见儿。
随后,许建川也去了素英的家里。
一进院子,爹刚从东江湾打柴禾回来,正跟三弟垛柴禾。
许建川是个勤快的人,脱下外衣就帮爹垛柴禾。他垛的柴禾垛又高又实诚。
许建川看到厨房水缸里的水不多了,让素英找到扁担,他就去井房子挑水。
当兵的时候,许建川跟着部队走,住在老乡家里,训练完就帮老乡扫院子挑水。这习惯多少年了。
妈看着许建川的背影,小声地对爹说:“小伙子身体挺好,还勤快。”
爹笑着点点头。
三弟在一旁说:“比我大姐夫勤快。”
这一次,爹没有拿眼睛横三弟。
老弟晚上从外面玩完了回来,一进屋,看到东江湾的老洋炮怎么出现在家里,这才知道二姐处的对象就是许大哥。
不由得心中暗喜,这回能摸到老洋炮了吧?
下个星期天,许建川又来了,自行车后座上驮着一卷苫布。
没进屋,他就在外面干活,把苫布苫在柴禾垛上。
妈在屋里看见,就说:“哎妈呀,二姑娘对象来了,也不进屋,就在外面干活。”
爹出去要干活,许建川说:“您老人家不用动手,这点活儿我自己就做好了。”
他还说:“柴禾垛上面要盖一层苫布,别盖油毡纸。油毡纸沾火就着,苫布能防雨,还不容易着火。”
爹心里也喜欢许建川,小伙子能干,说话唠嗑总是笑呵呵的,对二姑娘也好,将来两人结婚,不会给二姑娘气受。
许建川有个毛病,能吃。
第一次在素英家里,妈在厨房下了两匝挂面,他都吃了。
这在李家传为“佳话”,说二姐夫能干活,也能吃饭,两匝挂面还不咋够呢。
两个年轻人互相爱慕,家里人都同意,这恋爱进展地就快。
又看了两场电影,到了中秋节,双方就订婚了。
订婚的时候,许建川送给素英一块手表。
那手表是金洛夫牌的。素英稀罕地不舍得戴,打算结婚那天再戴上。
许建川说:“给你的,就戴上,要不搁着也旧了。”
素英一想,也对,未婚夫送给的手表,戴上手表多打腰啊。
再说看时间也方便,这回素英上班,再也没有迟到过。
不过,因为这块手表,两个年轻人的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波折——
——未完待续
感谢大家的点赞,评论。
请大家帮忙转发一下。谢谢你们。
本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