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叫贾蓉晚饭后来见她,要做什么?反正刘姥姥肯定没看明白

发布时间:2025-07-30 16:30  浏览量:1

第六回王熙凤接见刘姥姥时,贾蓉过来借玻璃炕屏,待他前脚出了房门,王熙凤突然又把他叫回来了。

这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儿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请蓉大爷快回来。”贾蓉忙转回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地吃茶,出了半日神,方笑道:“罢了,你且去吧。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方慢慢退去。

王熙凤当着刘姥姥的面,唤住贾蓉,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最终约贾蓉晚饭后来找她,究竟是什么事儿呢?书中对此并没有说清楚,竟成了一桩迷案。甚至有观点认为此举代表王熙凤与贾蓉之间有暧昧,约贾蓉晚饭后再来,实为不妥。

其实,王熙凤与贾蓉的言辞交流确实不太妥当,不符合婶子与侄儿的礼仪规矩。就像贾蓉要借炕屏,凤姐则是张嘴就说:“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你很难想象王夫人与贾琏这么说话的样子,可王熙凤却随口而出,难免让人怀疑。

后来贾瑞误会,竟意图勾引王熙凤。贾琏也对平儿说过:“他防我像防贼的,只许他同男人说话,不许我和女人说话,我和女人略近些,他就疑惑,他不论小叔子侄儿,大的小的,说说笑笑,就不怕我吃醋了。”也说明王熙凤的不拘小节,确实为她带来了风言风语。

刘姥姥亲眼见证了这件事,就是曹雪芹故意预留的伏笔,说明日后会成为王熙凤被下堂的罪状之一。

刘姥姥两进荣国府的真正作用,就像是一个“书记员”,用双眼去见证贾府以及王熙凤的兴衰荣辱。她所见到的王熙凤的若干细节,都与凤姐未来的结局有关。

所以,王熙凤叫住贾蓉这件事,也必然关乎了她的结局。至于所谓王熙凤与贾蓉的“不妥”,可以肯定绝不存在。

别说王熙凤立的正,行得正,就算她言行不拘小节,也绝不可能做出有违妇德之事。贾府的媳妇,素质各有不一,但要论妇德也都立得住。就算是秦可卿,根据“造衅开端实在宁”的“造衅”二字典故,也清楚是她被贾珍强暴后受辱而死,绝不可能是与贾珍通奸。不提。

王熙凤让贾蓉晚饭后来找她说话,实际也并不是晚上。贾府两餐制,以贾母的早九晚三为时间坐标,王熙凤的晚饭当是下午四点。而那时贾琏也下班了,必然也要回来吃饭,贾蓉再来,也不是与王熙凤单独相处,绝不是不妥的“约会”。

真正不妥的话,也应该像王熙凤“勾引”贾瑞那样约定:“你且去,等着晚上起了更你来,悄悄的在西边穿堂儿等我。”而这话显然也不可能当着刘姥姥的面说?

所以,王熙凤的欲言又止,肯定是要与贾蓉说一些与自己相关,但又不方便被刘姥姥听闻的事。这样限定了范围,也就更容易去推测这件事背后的相关故事。

当然,作者不说透,任何推测也只作推测,下面就说说本人的一点看法。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主要是与王熙凤作交集,可以对照一下上一回王熙凤的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四句判词中,前两句借由周瑞家的对刘姥姥讲述王熙凤的能力,以及说她对下人太严苛些,有褒有贬也都说到了。

而“哭向金陵事更哀”,是说王熙凤最终被休后,回到娘家,又遭娘家无情抛弃,落得惨死下场。这一点由贾蓉出场借“玻璃炕屏”,是“老舅太太”也就是老舅王子腾夫人所赠,也引了出来。

如此就仅剩“一从二令三人木”,预示贾琏休妻的重要伏笔没有头绪。曹雪芹要想让刘姥姥“看”完全,就有理由推测王熙凤要问贾蓉的话,应该与贾琏相关。这也是她不好当着刘姥姥的面启齿的原因。

其实当时王熙凤与贾琏的夫妻关系尚好,可王熙凤生性妒忌,容不得贾琏在外放纵。她不可能跟在贾琏屁股后面看着,收服贾蓉、贾蔷两个为心腹,替她看着贾琏也就是王熙凤惯有的手段。

但贾蓉是侄儿,也已经娶了媳妇,不可能天天往凤姐这边跑。难得当日来了,王熙凤就想略问一下,可又顾虑刘姥姥在侧,人多口杂,家丑不外扬,便最终忍住了。让贾蓉晚饭后再来,那时管家工作完结,也有可能贾琏晚饭有应酬,不在家吃,她便尽可能问询贾蓉相关之事。

所以,刘姥姥一去,曹雪芹就马上安排了一个“贾琏戏熙凤”的情节作补充,亦是呼应了“一从二令三人木”的日后结局伏笔。

而且,王熙凤开始担心贾琏在外有事,也说明她与贾琏的夫妻关系产生隔阂,是由她而起。怀疑往往是夫妻关系破裂的开始,随着她对贾琏的关系由“从”到“令”,距离日后反目被“休”也就是时间问题。

如此一来,曹雪芹也算补全了刘姥姥对王熙凤“眼见为实”的最重要线索,堪为日后作“草蛇灰线伏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