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樵夫月夜救少女,听了女子身世,樵夫震惊了
发布时间:2025-07-20 16:00 浏览量:1
第一章 荒山遇客
万历年间,楚地云梦泽畔有个柳溪村,村里有个叫陈守义的樵夫。他自幼父母双亡,靠着上山砍柴和乡邻接济长大,性子沉默寡言,却生得膀大腰圆,一手砍柴的力气在十里八乡出了名。
这年深秋,阴雨连绵了半个月,好不容易放晴。陈守义背着柴刀上山,想着多砍些柴禾,换些粮食过冬。刚走到半山腰的老松树下,就听到草丛里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他拨开半人高的茅草,只见地上躺着个穿青布长衫的汉子,胸口插着把匕首,鲜血染红了衣襟。汉子还有口气,看到陈守义,眼睛里露出哀求的神色,手指颤抖着指向自己的怀里。
陈守义赶紧蹲下,小心翼翼地从汉子怀里掏出个油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半块玉佩,上面刻着个"林"字,还有一张揉皱的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几行字:"吾儿婉儿,父遭奸人所害,速往江夏寻外祖父马万堂,玉佩为凭,切记提防周、赵二人。"
墨迹已经被鲜血浸透,有些字都模糊了。陈守义刚想问话,汉子头一歪,再也没了气息。他心里咯噔一下,这明显是遭了歹人毒手。看着汉子死不瞑目的样子,陈守义叹了口气,找了些枯枝败叶把尸体掩盖好,心里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把这消息带给林家小姐。
回到村里,陈守义把这事告诉了两个人。一个是村里的老秀才王德昌,此人虽然穷困潦倒,却满腹经纶,为人正直;另一个是开杂货铺的寡妇李秀莲,她丈夫早逝,独自一人撑起铺子,心地善良,时常接济有困难的乡邻。
"守义,这事不简单啊。"王德昌捻着胡须,眉头紧锁,"看这字迹,死者定是书香门第,那周、赵二人说不定是谋财害命的歹人。你一个樵夫,无权无势,贸然卷入怕是会惹祸上身。"
李秀莲也劝道:"是啊守义,这种事还是报官为好,你可别冲动。"
陈守义却摇了摇头:"王秀才,李大姐,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可那人临死前把信物托付给我,我要是不管,良心不安。再说那林家小姐,父亲被害,她一个弱女子要是再遭歹人毒手,可怎么办?"
王德昌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就是太实诚。罢了,江夏离咱们这儿有几百里路,路上不安全,我这里有些碎银,你拿着当盘缠。"
李秀莲也转身回铺子,拿了些干粮和伤药:"路上小心,遇到难处就找当地官府帮忙。"
陈守义谢过两人,连夜收拾行装。他把玉佩和纸条仔细收好,背上砍柴刀当作防身武器,第二天一早便踏上了前往江夏的路。
第二章 渡口遇险
深秋的天气变幻莫测,刚出发两天就下起了大雨。陈守义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跋涉,身上的粗布衣裳早就湿透,冻得他瑟瑟发抖。好在他常年上山砍柴,练就了一身好筋骨,倒也能支撑得住。
这日傍晚,他来到云梦泽边的渡口。河对岸就是江夏地界,只要过了河,再走几十里路就能到江夏城。可此时雨下得正大,渡口的渡船早就停了,船夫说要等雨停了才能开船。
陈守义看着滔滔河水,心里有些着急。他身上的盘缠不多,要是在渡口耽搁太久,恐怕会不够用。正在发愁时,远处驶来一艘乌篷船,船头站着个撑伞的汉子,正向他招手:"这位小哥,要过河吗?我捎你一程。"
陈守义有些犹豫,这荒郊野岭的,贸然上陌生人的船怕是不安全。可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他咬了咬牙,问道:"多少钱?"
"都是出门在外的,谈钱就见外了。"汉子爽朗地笑道,"上来吧,正好顺路。"
陈守义道谢后跳上船,船舱里黑漆漆的,隐约能闻到一股酒气。撑伞汉子收起船桨,进了船舱:"小哥这是要去江夏办事?"
"嗯,找个人。"陈守义含糊地应着,警惕地打量着四周。这船看着不大,却异常坚固,船舱里收拾得很干净,不像是普通的渡船。
汉子倒了碗酒递给陈守义:"天冷,喝点暖暖身子。"
陈守义摆摆手:"多谢,我不会喝酒。"
汉子也不勉强,自己喝了起来:"看小哥这身打扮,像是山里来的?江夏城里可不比乡下,凡事都要小心。特别是最近不太平,听说有伙强盗在附近出没,专抢过往客商。"
陈守义心里一动:"哦?还有这种事?官府不管吗?"
"管?怎么管?"汉子冷笑一声,"那些官老爷只顾着自己享乐,哪会管咱们老百姓的死活。再说那伙强盗狡猾得很,官府来了他们就躲进芦苇荡,官府走了他们又出来作案。"
两人正说着话,船突然剧烈摇晃起来。陈守义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他赶紧扶住船舷,只见船舱的帘子被掀开,两个手持钢刀的汉子走了出来,恶狠狠地盯着他。
撑伞汉子也变了脸色,狞笑道:"小哥,对不住了,谁让你这么不识抬举,非要往江夏送死呢?"
陈守义这才明白,自己上了贼船!他握紧砍柴刀,怒喝道:"你们想干什么?"
"干什么?"一个刀疤脸汉子笑道,"把你身上的钱财交出来,再说出要去江夏找谁,或许爷爷能饶你一命。"
陈守义心里暗暗叫苦,自己身上没多少钱,可要是说出去找林家小姐,恐怕会连累她。他眼珠一转,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好汉饶命!我就是个砍柴的,家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钱财?我去江夏是找亲戚借钱给老娘治病的。"
"少废话!"刀疤脸不耐烦地挥刀砍来,"搜身!"
陈守义侧身躲过,挥起砍柴刀反击。他虽然没学过武艺,但常年砍柴练就了一身力气和灵活的身手,砍柴刀在他手里舞得虎虎生风。两个强盗没想到这看似老实的樵夫竟然有这般身手,一时之间竟被他逼得连连后退。
撑伞汉子见状,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悄悄绕到陈守义身后。陈守义听得身后风声,猛地转身,砍柴刀横扫过去,正中撑伞汉子的手腕。匕首掉在船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就在这混乱之际,船突然撞上了什么东西,剧烈摇晃起来。陈守义趁机一脚踹开刀疤脸,纵身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他水性不错,借着夜色和雨幕,拼命向岸边游去。
身后传来强盗的怒骂声和弓箭的呼啸声,陈守义不敢回头,只顾着往前游。好不容易游到岸边,他已经筋疲力尽,刚爬上岸就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第三章 月夜相救
不知过了多久,陈守义被冻醒了。雨已经停了,月光洒在地上,白茫茫一片。他浑身湿透,冻得牙齿打颤,挣扎着站起来,发现自己躺在一片芦苇荡边。
远处隐约有灯火闪烁,陈守义踉踉跄跄地朝着灯火走去。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艘停泊在芦苇荡里的小船,船上亮着一盏油灯,隐约能看到船舱里有个人影。
他刚想上前求助,突然听到船舱里传来女子的哭泣声。陈守义心里咯噔一下,悄悄靠近小船,透过芦苇的缝隙往里看。只见船舱里绑着个年轻女子,正低声啜泣,旁边坐着个拿刀的汉子,正喝着酒。
"小美人,别哭了。等过了江,把你卖给大户人家当小妾,保你吃香的喝辣的。"汉子嘿嘿笑道。
女子哭着说:"你们是谁?为什么要抓我?我外祖父是马万堂,你们要是敢伤害我,他不会放过你们的!"
马万堂?陈守义心里一动,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林家小姐的外祖父吗?难道这女子就是林家小姐林婉儿?
他正想着,就听汉子笑道:"马万堂?他现在自身难保,哪还有心思管你?实话告诉你吧,你爹已经被我们杀了,你也别想活着见到他。"
女子听到这话,哭得更伤心了。陈守义怒火中烧,握紧了砍柴刀。他虽然不知道这女子是不是林婉儿,但就冲她是马万堂的外孙女,自己也不能见死不救。
等了一会儿,见那汉子喝得醉醺醺的,趴在船上打起了呼噜,陈守义悄悄下水,慢慢靠近小船。他屏住呼吸,猛地跳上船,一刀砍在汉子的后脑勺上。汉子哼都没哼一声,就倒在船上不动了。
陈守义解开女子身上的绳子,轻声说:"小姐别怕,我是来救你的。"
女子惊恐地看着他,浑身发抖:"你是谁?"
"我叫陈守义,是来江夏找马万堂老先生的。"陈守义解释道,"我在山里发现了你父亲的尸体,他让我把玉佩交给你,让你提防周、赵二人。"
女子听到父亲的消息,眼泪又流了下来:"你说的是真的?我爹他......"
"小姐节哀。"陈守义把半块玉佩拿出来,"这是你父亲的信物。"
女子看到玉佩,哭得更伤心了:"我就是林婉儿,我爹让我去外祖父家避难,没想到路上遇到了强盗。"
陈守义安慰道:"小姐别怕,现在安全了。我们赶紧离开这里,找个地方落脚。"
两人趁着月色下了船,刚走没多远,就听到远处传来人声。陈守义知道是强盗的同伙来了,赶紧拉着林婉儿钻进芦苇荡:"快躲起来!"
两人在芦苇荡里屏住呼吸,看着几个手持火把的汉子在岸边搜寻。好在夜色浓重,芦苇又高,那些人没发现他们,搜寻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等那些人走远了,陈守义才松了口气:"咱们得赶紧离开这里,去江夏城找马老先生。"
林婉儿点点头,跟着陈守义在夜色中赶路。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林婉儿看着陈守义宽厚的背影,心里渐渐安定下来。这个素不相识的樵夫,竟然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自己,让她十分感动。
第四章 江夏寻亲
两人走了一夜,天亮时来到一个小镇。陈守义找了家客栈,让林婉儿先去客房休息,自己则去买了身干净的衣裳,又点了些饭菜。
林婉儿换了衣裳出来,陈守义不由得眼前一亮。只见她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衣裙,梳着双丫髻,眉目如画,肌肤胜雪,哪里还有半点昨晚的狼狈模样。
"陈大哥,这次真是多谢你了。"林婉儿红着脸说道,"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姐客气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应该的。"陈守义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咱们吃完早饭就赶路,争取早日到江夏城。"
两人吃过早饭,租了辆马车前往江夏城。一路上,林婉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陈守义。原来她父亲林秀才是个教书先生,因为得罪了当地的恶霸周财主,被诬陷通匪,不得已才让女儿去外祖父家避难,自己则准备随后就到,没想到在路上遭了周财主的毒手。
陈守义这才明白,纸条上的"周、赵二人"指的就是周财主和他的帮凶赵管家。他暗暗庆幸自己及时救了林婉儿,要不然她恐怕也会遭了毒手。
傍晚时分,马车终于抵达江夏城。两人找了家客栈住下,陈守义说道:"小姐先在这里休息,我去打听一下马老先生的住处。"
林婉儿点点头:"陈大哥小心。"
陈守义在城里打听了半天,才得知马万堂老先生是江夏城有名的丝绸商人,住在城南的马府。他赶紧回客栈告诉林婉儿这个消息,林婉儿十分高兴:"太好了,我们明天一早就去外祖父家。"
第二天一早,两人来到马府门前。陈守义上前敲门,一个老管家打开门:"你们找谁?"
林婉儿上前说道:"老管家您好,我是林婉儿,来找外祖父马万堂老先生的。"
老管家打量着林婉儿,疑惑地说:"我家老爷是姓马,可他没有外孙女啊。你们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林婉儿愣住了:"不可能啊,我爹说我外祖父就在这里。"
陈守义说道:"老管家,我们真是来找马老先生的,这是信物。"他把半块玉佩拿出来。
老管家看到玉佩,脸色变了变:"你们稍等,我去通报一声。"
过了一会儿,老管家出来了:"我家老爷请你们进去。"
两人跟着老管家进了府,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坐在客厅里等候。林婉儿看到老者,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外祖父!"
老者也激动地站起来:"婉儿?真的是你?你爹呢?"
林婉儿扑到老者怀里,哭着把父亲遇害的消息说了出来。马万堂听后,老泪纵横:"我的贤婿啊,你怎么就这么去了......"
陈守义在一旁把自己发现林秀才尸体、路上遇到强盗以及救下林婉儿的经过说了一遍。马万堂听完,对陈守义感激不尽:"陈壮士,大恩不言谢!你救了我外孙女,就是救了我马家啊!"
陈守义说道:"老先生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现在当务之急是报官,让官府捉拿凶手,为林秀才报仇。"
马万堂点点头:"说得对,我这就去官府报案。"
第五章 真相大白
马万堂带着林婉儿和陈守义来到江夏县衙报案。县令听说出了人命案,不敢怠慢,当即派捕头带人前往柳溪村调查。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周财主的帮凶赵管家。他听说林婉儿没死,竟然敢来江夏报案,说林婉儿谋害亲父,卷走了家中财物。
陈守义怒喝道:"你胡说!林秀才明明是被你们害死的,你竟然还敢恶人先告状!"
赵管家冷笑道:"你是谁?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我可有证人,证明林婉儿早就和她父亲不和,这次谋害亲父就是为了独吞家产。"
县令问道:"你有什么证据?"
赵管家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这是林秀才的遗书,上面写着要和林婉儿断绝父女关系。"
林婉儿气得浑身发抖:"这是假的!我爹不会写这种东西!"
陈守义也说道:"大人,这遗书肯定是伪造的。林秀才临死前还让我把玉佩交给婉儿,让她提防周、赵二人,怎么可能会写这种遗书?"
县令拿着遗书看了半天,也觉得有些可疑:"这遗书的字迹确实和林秀才的不太一样,此事还需调查。"
正在这时,捕头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人——柳溪村的老秀才王德昌。原来捕头去柳溪村调查时,王德昌听说了案情,主动要求前来作证。
王德昌见到林婉儿,叹了口气:"婉儿小姐,你爹的事我们都听说了,真是可怜啊。"他转向县令,"大人,林秀才为人正直,和婉儿小姐父女情深,怎么可能断绝关系?这遗书肯定是伪造的。"
赵管家急道:"你胡说!你有什么证据?"
王德昌说道:"我当然有证据。林秀才的右手有残疾,写字时会有个特殊的记号,这遗书上根本没有。而且林秀才最疼爱婉儿小姐,怎么可能写这种东西?"
县令仔细一看,果然发现遗书上没有特殊记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赵管家,你还有什么话说?"
赵管家脸色煞白,还想狡辩,陈守义上前一步:"大人,我还有证据。我在芦苇荡救婉儿小姐时,听到强盗说周财主已经杀了林秀才,还想把婉儿小姐卖掉。这些强盗肯定是周财主派来的!"
县令觉得案情越来越复杂,决定先把赵管家关押起来,再派人前往周财主家调查。马万堂说道:"大人,周财主在当地势力庞大,恐怕派去的人会被他收买。不如让陈壮士一起去,他为人正直,又有胆识。"
县令点点头:"好,就这么办。陈壮士,你就协助捕头去调查吧。"
陈守义领命,跟着捕头前往周财主家。林婉儿担心地说:"陈大哥,你一定要小心。"
陈守义笑道:"小姐放心,我会小心的。"
第六章 水落石出
陈守义和捕头带着几个衙役来到周财主家。周财主听说他们是来调查林秀才的案子,表面上十分客气,暗地里却派人给赵管家送信。
陈守义早就料到他会这样,悄悄让一个衙役去监视周财主的动静。果然,没过多久就抓到了一个正在给赵管家送信的家丁,搜出了一封周财主和赵管家合谋的信。
周财主见阴谋败露,顿时慌了手脚,想要逃跑,被陈守义和捕头当场拿下。捕头在周财主家搜出了大量财物,还有一些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其中就包括林秀才随身携带的砚台。
人证物证俱在,周财主和赵管家再也无法狡辩,只好如实招供。原来周财主看中了林秀才家的一块地,想要强买,林秀才不同意,两人因此结下仇怨。周财主怀恨在心,便派赵管家和几个打手在路上杀害了林秀才,又派人去追杀林婉儿,想要斩草除根。
案情大白,县令判处周财主和赵管家死刑,其他参与作案的打手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林秀才的冤屈得以昭雪,林婉儿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回到马府,林婉儿把好消息告诉了外祖父。马万堂听后,老泪纵横:"贤婿,你可以安息了,害你的凶手已经被绳之以法。"
林婉儿也哭了起来:"爹,你的仇报了,你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陈守义在一旁安慰道:"小姐,别太伤心了,以后好好生活,才是对林秀才最好的告慰。"
马万堂看着陈守义,越看越满意:"陈壮士,这次真是多亏了你。要是没有你,婉儿恐怕早就遭了毒手,我马家也会断了香火。你对我们马家有再造之恩,我无以为报,不知你愿不愿意留在江夏,帮我打理生意?"
陈守义有些犹豫:"老先生,我就是个砍柴的,不懂做生意啊。"
马万堂笑道:"不懂可以学嘛,我看你为人正直,又有胆识,是个可塑之才。再说婉儿一个女孩子家,以后也需要有人照顾,你要是留在江夏,我就把婉儿许配给你,你看怎么样?"
林婉儿听到这话,脸颊绯红,低下了头,心里却暗暗窃喜。陈守义也愣住了,他没想到马万堂会提出这样的要求,看着林婉儿娇羞的模样,心里一动,连忙点头:"我愿意!多谢老先生成全!"
第七章 喜结良缘
马万堂见陈守义答应了,十分高兴,当即决定择日为两人举行婚礼。他让人给陈守义做了一身新衣裳,又教他读书写字、打理生意。陈守义虽然是个樵夫,但脑子灵活,学东西很快,没过多久就熟悉了丝绸生意。
林婉儿也经常陪着陈守义,教他算账、应酬。两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感情也日渐深厚。陈守义的憨厚老实、正直勇敢深深吸引着林婉儿,而林婉儿的温柔善良、聪慧能干也让陈守义十分爱慕。
婚礼定在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马府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十分热闹。江夏城里的商户和乡邻都来道贺,纷纷称赞这是一段好姻缘。
陈守义穿着崭新的礼服,胸前戴着大红花,显得格外精神。他看着穿着凤冠霞帔的林婉儿,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两人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结为夫妻。
洞房花烛夜,陈守义看着坐在床边的林婉儿,有些局促不安。林婉儿取下头上的凤冠,柔声说:"守义,以后我们就是夫妻了,你可不能欺负我。"
陈守义连忙摇头:"婉儿,我怎么会欺负你呢?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让你过上好日子。"
林婉儿笑了:"我相信你。其实从你在芦苇荡救我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是个好人。"
两人依偎在一起,说着悄悄话。从荒山遇客到渡口相救,从江夏寻亲到喜结良缘,这段跨越阶层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
婚后,陈守义把王德昌和李秀莲接到了江夏。王德昌被马万堂聘为家庭教师,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李秀莲则帮忙打理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
陈守义把马府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他诚信经营,童叟无欺,马家的丝绸生意越来越红火,分店开遍了江南各地。林婉儿则潜心研究新的丝绸花样,她设计的"云锦"系列丝绸风靡一时,连皇宫里的娘娘都派人前来订购。
第八章 美满生活
时光荏苒,五年过去。陈守义和林婉儿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活泼可爱。儿子像陈守义一样憨厚老实,女儿像林婉儿一样聪慧美丽,一家人其乐融融。
马万堂看着外孙外孙女,乐得合不拢嘴,把家里的生意全部交给了陈守义,自己则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王德昌和李秀莲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王德昌教孩子们读书,李秀莲则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
这日,陈守义带着林婉儿和孩子们去逛庙会。看着街上热闹的景象,林婉儿感慨道:"真没想到,我们能有今天。"
"是啊。"陈守义握着她的手,"还记得在芦苇荡的那个夜晚吗?要是没有遇到你,我现在可能还在山里砍柴呢。"
"缘分天注定。"林婉儿靠在他肩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幸福。他们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在患难与共的岁月中,变得愈发深厚。
回到家,林婉儿取出一个锦盒,里面是当年陈守义救她时穿的那件粗布衣裳,上面还有被芦苇划破的痕迹。她轻声说:"这是我们缘分的见证,我要好好收藏着,等将来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爹娘是如何相遇相知的。"
陈守义将她拥入怀中:"好,我们还要告诉他们,做人要正直善良,要懂得感恩,要珍惜眼前人。"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照亮了墙上的鸳鸯戏水图。这是林婉儿亲手绣的,针脚细密,情意绵绵。就像他们的爱情,虽然经历过风雨,却最终迎来了彩虹,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多年后,江夏城里还流传着陈守义和林婉儿的故事。人们说,是陈守义的善良勇敢赢得了爱情,是林婉儿的聪慧坚韧收获了幸福。这个始于患难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江夏城里最动人的传说,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