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杰出女性林徽因和三个优秀痴迷追随者

发布时间:2025-07-03 14:00  浏览量:1

1920年秋,伦敦雾还没全散。林徽因披一身海岛风挂,十六。她跟着父亲林长民见到了徐志摩。男人在剑桥读书,各自说话时还互相试探。谁能想到一个年少俊俏、聪慧又有点冷的姑娘,成了两个家族关系的纽带和牵绊?徐志摩八岁,熟悉浪漫又勤快,依旧按时帮林长民写信。第一次见面倒也不出奇,就是林徽因毫无预兆让他心跳比平常快了半拍。

那时候,徐志摩已经成了家。可见了林徽因以后,似乎人生都变得暧昧起来。英国细雨、图书馆、教堂顶棚下的身影,无一不让他魂牵梦绕。他写满纸诗句,寄往林徽因所留的每一个住址。写信那事,渐渐也不稀罕,可徐志摩的情绪从没在字缝里流失。爱情这次的确有点难堪?那年林徽因还太小,懂得离开,但那一别,徐志摩就晃到了骨子里。转身离开,是真离开吗?

回国后,北京的春天清冷。林徽因刚回到国内,见的人倒也是新鲜。梁思成,家里是书香门第,林家和梁家关系扑朔迷离。梁思成年长她三岁,第一次登门拜访,有种慢性子的紧张。他并不如徐志摩那般洋气,却踏实得让人心安。两家人心照不宣地互动,谁都觉得合适。林徽因有天真也有防备,梁思成七年如一日,陪她跑图书馆,逛校门口,甚至有时候干脆傻站在宿舍门口等,只为多说。

林徽因到底还是答应了梁思成。倒不是爱情有多狂热,但梁思成认定她“聪明灵气”,每日见面无比踏实。两人间的感情线不像小总有点细水流长里耐人寻味。梁思成出车祸那回,林徽因寸步不离守着。说是陪伴,实际上也是软硬兼施的拉近。他们后来的结合,是顺理成章吗?这种问题没谁能说得清。

到1923年,两人一同去到了美国宾大读书,选择了建筑设计。这事儿有点让长辈意外,父亲们担心女儿“干男儿事业”累着,梁思成反倒只要她喜欢,就试试呗。他不像别的男人拦阻,还帮着联系教授。两人在那个满是砖石、测量和梁柱参数的世界里,分工配合,偶尔争吵,更多的时候互相搀扶。白天上课、晚上查阅资料,谁病了谁端水端药。倒像一对踏实的同窗。可到底,爱情和事业缠结一起,会不会有一天分不清彼此的起落?

1928年春,他们在加拿大大使馆办了婚礼。婚礼那晚,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选我?林徽因只眨了一下眼,答案太长了,我要用一辈子回答,你有耐心听吗?梁思成一愣就笑了。他的温吞像北京张扬出来的晨光,散不开却渗得很深。

夫妻回国后,那几年像盛开的春天。他们在四合院里设立“太太客厅”,每周聚集一帮文化人,书画诗词,话里句外都是豪气。林徽因能聊国际局势也能讲苏东坡的词。梁思成骄傲于她的才华,但不一定明白她内心的锋利。有时屋里徐志摩与金岳霖也来,客人喧闹时,林徽因安静地微笑,梁思成坐在一旁,心头有点自负,这种感觉像久而不散的旧印记。幸福也许很多时候是别人感知到的,她自己可能并未觉得如外人想象里那般均衡。

抗战爆发,四合院一夜之间冷清下来。林徽因要照顾一双儿女还得迁徙陪夫复查古建筑,长年累月奔波劳碌,药品短缺,使原来就有的旧疾愈发严重。那几年,所有的光鲜都褪去了。美国回来的留学生夫妻,也和身边成批的普通人一样,为了生计和一点点理想耗光了力气和时间。但林徽因嘴硬,说这些吃苦没啥大不了。可后来想,她也会觉得累。倒是梁思成,夜里有时写论文,白天专研图纸,妻子咳嗽得厉害时,他的心慌乱得连字都写不好。

新中国成立,他们参与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才算是将心头的执念落了地。林徽因夜里清醒着想,这一生经历了多少,这点荣光还是像水快流光了。1955年春天,病魔没有一点起色。林徽因于四月一日去世,终年51岁。几年间四处奔波,她用才华和美貌点燃别人的仰慕,也付出了所有健康。如果说是红颜薄命,有点虚伪,更多只是命运里苦乐参半。

梁思成在她去世后变得沉默硬邦。做学问依旧认真,但四合院的热闹一去不返。他出版《中国建筑史》时写,林徽因的合作和灵感,是成就他全部学术的源头。只是写这些话的梁思成,已经与早年的热情彻底告别。后来,他娶了比自己小二十七岁的林洙,金岳霖说不难过,那是骗人的。

再说回徐志摩,他和林徽因那场“有缘无分”早已终结。可这事总归弯弯绕绕。林徽因婚后,徐志摩还守着那点温存。情诗、书信,写了十几年也没再收回应答。甚至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离世时,林徽因还让人把飞机残骸留作纪念。后来林徽因说你若能护我周全,哪怕蒙着眼睛都甘愿。徐志摩如果地下有知,或许未必再留恋人间。

金岳霖出现得晚一些。跟徐志摩是哥们,自己也是大才子,大学教授里少有风趣幽默。他和林徽因第一次见面,大约没什么戏剧化桥段。就是个戴着眼镜的哲学学者,话语间偶尔讥诮。后来梁思成外出做田野调查,留下林徽因独守空房,金岳霖就常来帮忙,花生米、书、本、茶,什么都能聊,但亲密里从不僭越。林徽因说自己不知为何喜欢上了两个男人,这话让梁思成低头沉思了一夜。梁思成自认理性,第二天还温和地鼓励林徽因跟随心意,倒是金岳霖自己选择了退出。他怕爱也毁,怕林徽因得寸进尺的苦恼。他们说好做永远的朋友,这友情有时候和爱情只隔一根青筋。

林徽因去世七年后,梁思成续弦,金岳霖知情后当天只拿了瓶酒和一盘花生米,独自坐林徽因墓前呆了一天一夜。大概这一生都没能真的放下吧。他活到90岁,一生未娶,再聪明的人也终究为情所困。外人他更像一棵树,深深扎根,不问风起叶落。

林徽因被很多人奉为女神。说她美貌、才华、气质都占全了。可这样真有点敷衍。林徽因无非也是个普通女人、有点聪明、多点情感,她的生活从没那么整齐划一。这几个男人有人死心塌地,有人默默守候,有人选择离开。外人觉得她幸福,林徽因自己也许并不全然如此。爱情、理想、信仰、家庭,有得必有失。生活里所有的“如痴如醉”,也就那么回事。

她在生命的尽头什么都没有带走。荣誉、爱慕、成就、朋友,全放下了。可回头她的文字、建筑、诗歌依旧还在。

后人还记得林徽因的样子,记得她清亮的眼神,记得她和那些男人爱得坦荡,没有遮掩。那些故事,到现在还在被人追问。盛大也罢,孤独也罢——

林徽因的美丽和复杂,有时候没什么理由,就是恰好活成了别人做不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