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货郎行商,身上有鸟粪,道士说:快回家,记得悄悄进门

发布时间:2025-10-09 19:01  浏览量:2

明朝嘉靖年间,河南开封府有个杏花村,村里住着个年轻货郎名叫赵明远。他年方二十,父母早逝,与妹妹秀云相依为命。为了养活妹妹,他十六岁就挑起货担,走街串巷,方圆百里没有不熟悉的地方。

这年春天,赵明远接了一桩大生意,要去三百里外的汝宁府送一批货。临行前,他特意将妹妹托付给邻居王婶照看。

“哥哥早去早回,”秀云将连夜赶制的布鞋塞进行囊,“路上小心。”

赵明远笑着摸摸妹妹的头:“放心,这趟回来,哥哥给你扯块好布料做新衣裳。”

此行颇为顺利,不到半月,赵明远就办完了事,揣着丰厚的酬金踏上归途。想到妹妹见到礼物时的笑脸,他不禁加快了脚步。

这日行至黄昏,来到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赵明远正发愁住宿问题,忽见路旁林中隐约有座道观。

近前一看,道观门匾上书“清虚观”三字,虽有些破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个青衣小道士正在院中扫地。

“小道长,小生是过路的货郎,天色已晚,可否在贵观借宿一宿?”赵明远拱手问道。

小道士还礼:“施主稍等,容我禀报师父。”

不多时,一位白发老道士走出,仙风道骨,目光炯炯。他打量赵明远片刻,点头道:“施主请进。”

道观不大,却清幽雅致。老道士自称清虚道长,亲自为赵明远安排了客房。

晚斋后,清虚道长与赵明远在院中闲谈。得知赵明远的身世,道长叹道:“施主年纪轻轻,挑起家庭重担,实在不易。”

赵明远笑道:“有妹妹在身边,再苦也值得。”

正说着,忽听空中鸟鸣。赵明远抬头望去,一群麻雀飞过,不偏不倚,一泡鸟粪正好落在他肩头。

“晦气!”赵明远忙要擦拭。

“且慢!”清虚道长突然神色凝重,仔细查看那鸟粪,又掐指算了算,面色大变。

“施主,贫道有一言,望你谨记。”清虚道长严肃道,“明日速速回家,记得悄悄进门,莫要声张。切记切记!”

赵明远疑惑:“道长,这是何故?”

清虚道长摇头:“天机不可泄露。施主只需记住,悄悄进门,或许能救你一命。”

赵明远虽满腹疑团,但见道长神色郑重,便点头应下。

次日一早,赵明远辞别道长,匆匆上路。清虚道长送他到观外,又叮嘱道:“记住,悄悄进门!”

归心似箭,赵明远日夜兼程,原本三天的路程,两天就走完了。这日傍晚,他终于回到了杏花村。

远远望见自家炊烟,赵明远心中欢喜,正要高声呼唤,忽然想起道长的叮嘱,便放轻脚步,悄悄走向家门。

院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蹑手蹑脚走进院子。正要进屋,忽听屋内传来妹妹的哭声。

“李公子,求求你放过我吧...”秀云的声音带着哭腔。

一个陌生男声笑道:“小娘子何必固执?跟了我李某人,保你吃香喝辣,强过跟你那穷货郎哥哥受苦!”

赵明远心中一惊,悄悄捅破窗纸往里看。只见一个锦衣公子正拉扯秀云,旁边还站着两个家仆模样的汉子。秀云衣衫不整,泪流满面。

“你哥哥这会儿怕是还在三百里外呢,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李公子淫笑道。

赵明远怒火中烧,正要冲进去,忽然想起肩头的鸟粪。他心念一动,悄悄退到院外,故意大声喊道:“秀云,哥哥回来了!”

屋内顿时一阵慌乱。赵明远装作不知,推门进屋,只见秀云独自坐在桌旁,头发有些凌乱,强装笑脸:“哥哥回来了?”

赵明远假装疲惫:“累死了,先给我倒碗水吧。”

秀云忙去倒水,手却抖得厉害。赵明远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当晚,兄妹二人吃饭时,秀云神色恍惚,几乎没动筷子。赵明远也不点破,只道:“明日我去镇上把账结了,给你买些好吃的。”

夜深人静,赵明远悄悄起身,来到邻居王婶家。王婶见他深夜造访,吓了一跳:“明远,你不是明天才回来吗?”

赵明远将今日所见说了,王婶拍腿叹道:“造孽啊!那李公子是镇上李员外家的少爷,前日来村里收租,看见秀云就起了歹心。这两日天天来纠缠,秀云怕你担心,不让告诉你。”

赵明远咬牙道:“好个李公子,我定不与他干休!”

王婶忙劝:“明远啊,李家有钱有势,咱们惹不起。不如早点给秀云找个婆家,断了那厮的念想。”

赵明远沉吟片刻:“王婶说的是。”

回家后,赵明远辗转难眠,想起清虚道长的叮嘱,心中感激不已。若非道长提醒悄悄进门,他哪能发现妹妹受辱?

次日,赵明远假装出门,实则躲在附近。果然,不到晌午,李公子又带着家仆来了。

“小娘子,考虑得如何了?”李公子嬉皮笑脸地凑近秀云。

赵明远再也按捺不住,冲进院中:“光天化日,强闯民宅,调戏民女,该当何罪!”

李公子先是一惊,见只有赵明远一人,又嚣张起来:“我当是谁,原来是小货郎回来了。实话告诉你,我看上你妹妹了,今日就要带她走!”

赵明远抄起扁担:“你敢!”

两个家仆扑上来,赵明远常年走南闯北,有些力气,一扁担扫倒一个。另一个见状不敢上前。

李公子冷笑:“好个不知死活的东西!给我等着!”说罢带着家仆悻悻而去。

秀云扑到哥哥怀中大哭:“哥哥,怎么办?李家势大,不会善罢甘休的。”

赵明远安慰妹妹:“别怕,哥哥有办法。”

他想起清虚道长,决定再去道观求助。将秀云托付给王婶后,赵明远连夜赶往清虚观。

清虚道长见他到来,丝毫不意外:“施主来了。”

赵明远跪拜道:“多谢道长救命之恩!如今那恶少不肯罢休,求道长指点迷津。”

道长扶起他:“贫道早已算到你有此一劫。那李公子作恶多端,气数将尽。你且回去,三日内必有转机。”

赵明远将信将疑,但见道长言之凿凿,便告辞回家。

却说李公子回去后,越想越气,决定硬抢秀云。这日深夜,他带着十多个家奴,手持棍棒,悄悄摸向赵家。

此时赵明远尚未睡下,忽听院外有动静,心知不妙,忙叫醒秀云,准备从后门逃走。

刚出后门,就被李公子带人堵个正着。

“想跑?没那么容易!”李公子狞笑,“给我拿下!”

正在危急时刻,忽听一声大喝:“住手!”

但见一队官兵举着火把赶来,为首的是个年轻官员。李公子见状,吓得面如土色。

年轻官员厉声道:“李俊!你强抢民女,欺压乡里,本官已查实你的罪证!来人,拿下!”

官兵一拥而上,将李公子及其爪牙全部拿下。

赵明远定睛一看,那年轻官员竟是幼时同窗周文远!

“文远兄!”赵明远又惊又喜。

周文远笑道:“明远,多年不见!我新任本县知县,昨日刚到任就接到多份状告李俊的诉状。特来拿人,不想正巧救了你。”

原来周文远今年科举高中,授官回乡。上任伊始,就着手查办地方恶霸,李公子正是头号目标。

李公子被革去功名,家产充公,人也被发配边疆。李家势力一夕崩塌,百姓拍手称快。

赵明远感激不尽,邀周文远到家中小坐。秀云备茶待客,周文远见她温婉贤淑,不禁多看了几眼。

事后,赵明远备了厚礼,再上清虚观答谢道长。

清虚道长笑道:“施主不必客气。其实那日见你身沾鸟粪,贫道便知你有血光之灾。鸟粪污衣,主凶险临门;然飞鸟属阳,又主贵人相助。故而让你悄悄进门,避过正面冲突,等待转机。”

赵明远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道长又道:“令妹的姻缘也已近了。”

赵明远一愣:“道长何出此言?”

道长笑而不答。

果然,不出半月,周文远托媒人前来提亲。原来那日一见,他对秀云心生爱慕,欲娶为妻。

赵明远询问妹妹心意,秀云红着脸点头。原来那日危难中得周文远相救,她已暗生情愫。

半年后,周文远与秀云喜结连理。婚礼上,清虚道长不请自来,赠新人一对玉佩:“此玉可保平安,愿你们白首偕老。”

周文远勤政爱民,秀云相夫教子,夫妻恩爱,传为佳话。赵明远的货郎生意也越做越大,后来在县城开了杂货铺,娶了周文远的表妹为妻。

多年后,赵明远已成赵掌柜,儿女双全。他常对子女讲起这段往事,告诫他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年一泡鸟粪,看似晦气,实则救了为父一命啊!”

清虚观因此香火鼎盛,百姓有难常去求签问卦。而“鸟粪救姻缘”的故事也在开封府广为流传。

每逢春来,杏花村的百姓总能看到赵明远带着子女在道观前栽树种花。他说这是报答道长当年指点之恩。

而周文远官至知府,始终清正廉明。秀云为他生下二子一女,个个成才。长子后来官至巡抚,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晚年时,赵明远与周文远常在院中对弈,秀云在一旁烹茶。三个老人回忆起年轻时的那段奇遇,都不禁感慨万千。

“若非那泡鸟粪,我也不会悄悄进门;若非悄悄进门,就不会及时发现秀云受辱;若非及时发现,只怕...”赵明远每每说到此处,便哽咽难言。

周文远拍拍他的肩:“冥冥中自有天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天道啊。”

清虚道长活过百岁,无疾而终。临终前,他将赵明远和周文远叫到床前:“贫道一生窥探天机,深知因果不虚。你二人一生行善,福泽绵长。望后世子孙,莫忘初心。”

道长仙逝后,赵周两家为他修建塔墓,四时祭拜。而“鸟粪救姻缘”的故事,也随着清虚观的香火,代代相传。

如今杏花村依旧杏花遍野,清虚观依然香火鼎盛。观前那棵老杏树,据说就是赵明远当年亲手所植,每逢花开时节,繁花似锦,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动人的往事。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