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带给我们的最大红利:时间自由

发布时间:2025-10-06 15:51  浏览量:1

**1、财富与自由**

之前,学习过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明白“财富自由”就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也就是说,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我们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掌控自己的人生,这就算是财富自由了。

说到底,财富自由的本质,并不是财富的自由,而是时间的自由。就如李笑来所说:我们要的自由,最根本的不是财富,财富只是工具,我们要的自由,本质是时间的自主权。

可能有人会说,没钱难倒英雄汉,没钱就没有自由。

这里有两个思维极端,也是人类的共病:要么极度厌恶贫穷,要么极度渴望富有,就是不知道“取乎其中”,知足常乐,小富即安,在欲望的世界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最后舍本逐末,身心疲惫,虽然辛苦但不幸福快乐,虽然物质丰裕,但精神世界贫瘠。

最近我又读了《金钱心理学》,书中更是阐明了“财富与自由”的简单关系:时间自由是财富能带给你的最大红利。

这句话也正好对应了最近网上比较好的一个大众认知觉醒:钱最大的作用,并不是用来买各种东西,而是用来买清闲和自由的。

是啊,基本物质需求满足后,人就自然而然地寻找更高的需求——精神满足,而精神都不是简单地用金钱和物质可以满足的。精神满足,最需要的就是自由,需要自己对自己生活的全面掌控,而不是像牛马一样整日疲于奔波、早出晚归、996/007、熬夜加班,把自己活成了“工具人”。

每个人的幸福观都不同,但如果幸福的分数有一个公分母——一种普遍的快乐源泉——那就是对生活的全面掌控。

**2、爱与工作**

如何理解对生活的全面掌控呢?

时间自由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整天游手好闲,而是在自己喜欢的任何时候和自己喜欢的对象做想做的事,而且想做多久就做多久,这样的自由是极其珍贵的,而这就是金钱能带给我们的最大红利。

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能够以此养活家人,这种简单的生活方法就是哲学家周国平所倡导的幸福人生模式。

只可惜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如此?

很多人找个不喜欢的人结婚生子、凑合过日子,然后经常貌合神离、吵架冷战,互相折磨又不分开。

很多人为了短期利益或者工资薪酬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然后每天一身疲惫地下班,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赚钱的机器。

没有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没有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或许就是现代人虽然有家庭有工作、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小康,但已经心里不开心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得不到发展和自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句经典台词:“任何你不喜欢又离不开的地方,任何一种不喜欢又摆脱不了的生活,就是监狱。”

其实,和一个不合适的人在一起,没有爱的温暖,也像是坐牢,非常折磨人。这也是许多已婚人士把婚姻当成“围墙”,拼命想逃出去的原因。

随着年龄和困惑的增长,很多人开始变得迷茫,不知道生活的意义,陷入了虚无主义。

其实,最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人生本身”意义的两件事就是:爱和工作。

为什么是爱和工作呢?

1、人是群居性超强的生物,若是没有朋友,没有安全的依恋,我们不可能快乐起来。

心理学家做过研究,他们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人类幸福的最关键因素。所以说,不管是和喜欢的朋友在一起,还是与喜欢的爱人在一起,甚至是与相亲相爱的家人在一起,只要我们可以寄托自身的感情,便会感觉幸福。

2、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让自己体验到那种心流与投入的感觉,而从工作中体验到这份酣畅淋漓的感受正是人类所渴望追求的。因为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们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可以提升自身效能感与自信心,可以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及获得社会地位与尊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告诉大家:人的生理需求一旦满足之后(如食物及安全感)就会转而追求爱,最后则是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后者大多是通过工作来达到。

爱与工作就像阳光及水对植物那般重要!

托尔斯泰更是直言:“只要人知道如何工作,如何爱人,人就可以在这世上活得更精彩,我们要为自己所爱的人工作,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突然想起了某位有过些许交集的贵妇人,她的命很好,老公是身价千万的大老板,自己每个月零花钱几万块,家里的活儿都是保姆干;她自己也不用上班,每天就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像个金丝雀一样活着。

但是她某天哀叹:我非常渴望出去找份工作,哪怕是一个月赚一两万,自己也愿意,但是老公不允许,也觉得没有必要。虽然这位贵妇人锦衣玉食,和自己喜欢的老公在一起生活,但是他没有工作,做不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那份心流体验,感觉不到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因此她也注定与真正的幸福和自由无缘。

可见,真正幸福又自由的人,是需要工作的,而且是自己热爱的工作或事业。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怀特发现:人类及许多其他哺乳类动物都有一种“让事情发生”的基本冲动,他称此为“效能动机”——人内心想通过与环境互动,进而控制自己的环境,以发展能力的一种需求及冲动。

效能几乎跟食物和水一样,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怀特认为效能需求一直持续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面对环境,意味着我们得逐渐改变自己与环境间的关系。因为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高潮,所以我们只能在一连串互动关系中通过行为来寻求满足,而不是以达到目标来满足自己。正如莎士比亚所言:“做中乐,乐无穷。”

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自己所干的事情是不是自己热爱的呢?

大部分人对工作所秉持的态度可分为以下三种:把工作当做一份“差事”,视工作为一份职业,或把工作当做一种事业。

1、如果你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份差事,单单只为了赚钱才做这份工作,你就会感觉度日如年,总是看着时间下班,一心想逃离这份工作。

2、如果你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份职业,你就会为自己订下目标,希望自己能从工作中得到升迁及名声。你是看在金钱的份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算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竞争而竞争,偶尔你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简直就像老鼠赛跑一样,正可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3、如果你把工作当做一种事业,那么你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在实现自己的抱负——你不是为了其他目的才做这份工作。你会时常在工作时体验到那股心流,你会在全身心工作中忘记时间,甚至是废寝忘食,把自己工作当成天职一般。

一般来说,蓝领阶层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份差事,职业经理人员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事业,而受人尊敬的专业人士(医生、教师、公务员、军人、科学家)则把自己的工作当做天职。

其实,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只要是你自己喜欢的,并且能够全身心投入做好的工作,你都可以把他当成天职来做。

比如说,把自己视为医疗团队的一员的清洁工,尽心尽责地把病房打理得明亮洁净,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需求,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份天职,也可以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以及受人尊敬。

还比如,你开个寿司店,你也喜欢做寿司,因此你把店铺收拾得干干净净、用心做出高品质的健康美食,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份天职,从中汲取幸福、快乐、成就感以及受人尊敬。

其实,只要你能做自己所爱,就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你就能从工作中得到更多满足,你的工作心态就会变得更积极、更愿意面对问题;一旦有这种心态,你就更会有愿景——为大我做出贡献。这时,你的工作就变成一份天职。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回顾一下:

首先,财富自由的本质是时间自由,因为时间自由是财富能带给你的最大红利。

时间自由了,我们才能全方面掌控自己的生活,而对自己的生活拥有强烈的掌控感是和幸福感受最为关系密切的一项指标。

所以说,财富自由,可以带来时间自由,时间自由可以带来生活的掌控感,生活的掌控感给人以幸福和快乐。

自由掌控了生活,我们可以干什么呢?

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爱和工作这两大人类核心需求填满我们的生活,我们便会从精神层面感觉到幸福与知足。

其实,幸福很简单,它并不是取决于工资多少,房子大小,车子贵贱,工作好坏,而是取决于你对自己想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谁一起做,拥有全面自主的掌控能力。而这些才是生活中决定我们幸福感的通用变量。

金钱最大的内在价值是它能赋予你掌控自己时间的能力,所以你需要从财富积累过程中逐步获得一定程度的独立和自主。

**3、有钱和富有**

这里又要延申到另一个话题:有钱和富有!

如果你一发工资,就花钱买各种东西,那么你最终只会拥有这些东西,当然不会有钱了。但因为你占用或享受了这些东西——苹果手机、汽车、房子、名牌包包、四处旅游、各种美食等等,在别人眼中显得你很有钱,实际上你的存款可能很少,甚至是负债。此时的你并不富有,因此你并不能独立自由地全面掌控自己的时间,而且你需要更加努力赚钱,就像转轮上的小老鼠,欲望无止境,奔波疲劳无止境。

现代人深陷消费主义陷阱,一方面拼命努力工作赚钱,然后为了犒劳自己拼命花钱消费,把很多钱花在买更大、更好的商品上,与此同时他们也就放弃了对自己时间的更多控制,因为钱花出去了,自由也拱手交出去了。

但一个人的富有却是看不见的,因为没有被花掉的收入才会成为财富。财富存在于你尚未做出购物决定的时候,它的价值在于它为你提供的选择、灵活度和成长空间,在于能让你在将来的某一天购买比现在能买的更多的东西,以及你可以独立自主地觉得自己在自己喜欢的任何时候和自己喜欢的对象做想做的事,而且想做多久就做多久。

而这种自由就是我们在文章中所说的:金钱能带给我们的最大红利!

所以,我们要想真正获得自由,就要首先学会克制消费,更不要超前消费,要习惯性地学会存钱(但不是守财奴)。因为当你存钱越多,财富能带给你的时间自由红利越大。

**4、金钱与快乐**

但,赚钱钱越多越好,存钱越多越好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现在人应该比过去的人更加快乐,因为现在的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

可惜实事并非如此,因为现代人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的人数和占比要远远多于过去。

如果你去随机采访路人,你会发现很少人真正感到幸福快乐,他们似乎被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压着,被各种欲望牵着鼻子走,身不由己地活着。

其实,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特别是对于在经济阶层底层的人来说,确实是钱越多就越快乐。但是金钱带给人的快乐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这个限度是多少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写道:当某位住在高消费地区的人的家庭收入约为7.5万美元时,他的经验自我的幸福的满足水平就不会再提升。经验自我的幸福感也会随着收入增加,但超过那个标准后,也就不会再提升了。

他的解释是:高收入无疑能使人们获得更多快乐,包括可以在有趣的地方度假、听歌剧、改善生活环境等,但更高的收入同样也会削弱人们享受生活中小乐趣的能力。

其实,享受生活中小乐趣的能力,就是感受并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那些一心只想赚钱、搞事业的人们经常忽略也很难体验到的人间烟火以及世间温情。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诺亚·赫拉利说: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得重要。那些家庭关系紧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帮助的人,明显比较快乐。而那些家庭机能失调(单身或婚姻不幸)、一直无法融入某个社群的人,则明显比较不快乐。

因此我们会发现:就算是贫穷且有病在身的人,如果身边有爱他的另一半、爱他的家人、愿意支持他的社群关系,那他就可能比一个孤单无伴的亿万富翁感觉更幸福快乐。

搜狐公司老板张朝阳身家几十亿,至今单身,但他多次公开表示:“我什么都有了,但是我很痛苦”,就是因为他缺少了像普通人那样的生活——爱自己的另一半、家人的支持以及亲密的社群关系。

如果你现在有份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家庭年收入7到8万,不盲目攀比消费,老婆孩子热炕头,夫唱妇随,和父母兄弟姐妹关系和谐、亲密,也有七大姑八大姨等大家族的呵护,平时约上三五个好友经常聚聚,那么你真实的幸福感受,其实不比那些大富翁差,甚至是超过了他们。

难怪国家提倡小康生活,就是因为人们在满足一定的物质需求后,就要转而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和快乐,而不是一味追求更多财富、更大房子、更好汽车,以及与人攀比。

5、**豪车悖论**

很多人努力工作赚钱,然后挥霍财富,只为人前炫耀与攀比,想以此来获得周围人尊重、爱慕与敬仰,但事与愿违,因为这里存在一个“豪车悖论”。

所谓“豪车悖论”就是:当你看见有人开着一辆漂亮的车子时,你几乎从来没有注意到是谁坐在这些豪车的驾驶座上;相反,你只会想“哇,如果那辆车是我的,别人一定会觉得我很酷”。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通过财富(豪车、豪宅、奢侈品)来告诉其他人,自己应该受到他们的爱慕与敬仰。但事实上,其他人常常会跳过敬仰你这一步,他们会把你的财富当作标尺,转而表达自己渴望被爱慕与敬仰的愿望。

这就很尴尬了,明明你想通过财富获得大家尊重和敬仰,但大家尊重、敬仰的是你的财富,而不是你这个人。一旦你身上的光环没了,众人马上“树倒猢狲散”,真是应了那一句老话——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虽然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羡慕,但通过用炫富从而获得的尊重和羡慕可能远比你想象中少。

《金钱心理学》作者摩根·豪泽尔告诉大家:“比起豪车,谦虚、善良和同情心等人格特质才能帮你获得更多尊重”,我觉得还是蛮有道理的。

可见,你辛苦挣来的钱,三两分钟就花掉,然后拿去人前炫耀和显摆一番,是一件很肤浅和愚蠢的事情。

记住,你要与内心炫耀的本能抗争,不要与人攀比,不要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因为当你不再关心别人怎么看你,你的欲望与攀比自然就会减少。当你的欲望减少,开支自然就会减少;当开支减少,储蓄率自然就提高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存钱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财富可以带给我们时间和选择的自由,让我们在自己喜欢的任何时候和自己喜欢的对象做想做的事,而且想做多久就做多久。

结语: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告诉大家:成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塔勒布也说:“真正的成功,在于以追求内心平静为目标,理性调节自身行为,从而远离无谓的激烈竞争。”

其实,生命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一个高于其他所有目标的总目标。因为幸福才是终极财富,才是衡量生命的最高标准,而非金钱或声望。

人要想幸福,就要精神富有,就要全面掌控自己的生活,就要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时间自由。

如何时间自由?

首先我们要劳动、要工作,要学会储蓄,让自己能够积累些许财富;随着财富积累,我们逐步获得一定程度的独立和自主,然后一步步掌握生活的控制和支配自己时间的自由。

金钱本质上是抽象的幸福,不在于它能买到什么,而在于它能带来自由。

就如我在文章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所讲:金钱能带给你的最大红利就是时间自由。

幸福、财富、自由、爱、工作,这些都是人类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我们汲汲于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追求的,但只有理清关系,主次分明,我们才能真正收获通透、充实的人生。

希望通过文字在网络上遇见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欢迎大家留言互动,并产生思想交流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