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上北大,25岁自S,他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如今人人都会背
发布时间:2025-09-30 08:59 浏览量:1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文丨小橘子
编辑丨老鸽OLDGE
“天才和疯子,没什么区别,都是不被世人理解”
他性格偏执、敏感,最后选择卧轨自S。
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他怎么会想不开?
看了他才明白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天才少年,北大三剑客之一
都说贫穷人家孩子的终点有时都比不上有钱人家的起点。
而海子就是出生在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
海子原名查海生,家中兄弟四人,能保证温饱已经很不容易。
所以海子并没有什么条件去学习。
不过他自小就十分聪明。
在当时举办的毛主席语录背诵比赛中,年仅四岁的海子拔得头筹。
当时,大家都说他是天才,还有人断言他未来会很有出息。
也是这时他的父母才发现儿子的独特之处。
此后海子就开始了传奇的人生。
他总是一年就能学会其他人好几年的知识。
在他十岁的时候就读了初中。
在十五岁别人准备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参加高考,并考入了北京大学。
现在的他不但是全村人的希望,更是全村人的骄傲。
不过海子走上诗歌之路也是后来的事情。
所以海子在大学读的是法律系。
别说以前,就连现在法律系都不是什么好上的专业。
去到学校之后,他遇到了一生中的挚友骆一禾和西川。
他们虽然家世悬殊,但有着共同的爱好。
也是在骆一禾的带领下,海子才感受到了文学的美好。
虽然他早早就表现出了很强的文学天赋,但他还是未能如愿进入中文系。
不出意外,毕业后的他被分配到了政法大学当老师。
这样的工作就算放到现在都是香饽饽。
可生性爱自由的海子不愿受到体制内的限制。
于是他向家人说出了自己想离职的想法。
不过想都不用想,绝对会被拒绝,毕竟这样的一份工作是绝对可以让他们家“脱贫”的。
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放弃创作,在工作期间足足创作了200万字的作品,十分惊人。
可在他25岁的时候传来“自S”的噩耗。
那一天,海子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身边放着最爱的四本书籍。
在一阵火车的鸣笛声中,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时间,所有人都难以接受。
即使他在离开之前写了“遗书”,但还是让众人发现“疑点”。
要知道在他自S之前的两个月,海子写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
读着诗中的句子,感受着他笔下的美好生活,这是多么开阔的心境啊!
所以,大家都觉得另有原因。
其实他一共留下五封信,只有最后一封说自己是“自S”。
而其他几封信都将问题投向了另外两个人。
他直言,自己若是自S,这两个人应该为海子负责。
但最终的原因表明,他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精神分裂症”。
不过,在之前的很多事中早有预兆。
多段感情,疑是自S原因
在海子的诗歌中,多处都能看到“自S”的影子。
而他的好友也说,海子离世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感情的不顺。
他曾经有过多段感情,但最终都没什么结果。
在他准备上北大之前,就已经有一位“未婚妻”。
这个女孩是一早就定下的娃娃亲,但谁也没有想到他能走出大山。
而他与这位女孩的感情也很不错,但大好前程摆在眼前,他选什么一目了然。
最后二人取消婚约。
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难以忘怀,在诗歌中总能感受到一丝忧伤。
直到在大学的时候遇到另一个女孩,她温柔美丽。
两人是校友,女孩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女孩。
受到爱情滋润的他,文思如泉涌,创作了很多作品。
不过二人之间还是有障碍。
女孩本就生长在大城市,他却来自农村,这也使得女方家中不太乐意。
后来二人不得已才分手。
那段时间海子时常感到孤独,后来为了散心去了新疆、西藏等地散心。
旅途中的自由令他自由又洒脱。
可这短暂的自由又有什么用呢?
那时候的海子也说过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
据好友回忆,在他离世前两天,海子特意去见了上学时的初恋女友。
令他没想到的是,再次见面对方已经是一位母亲。
二人见面时也没有了当初的熟悉,剩下的只有尴尬和局促。
这件事给他打击很大,从不喝酒的他将自己灌得大醉。
醒来后也一直询问同事自己有没有说什么不合适的话。
即使同事说什么都没有发生,但他还是觉得自己说了伤害初恋的话。
他始终无法原谅自己,所以也被大家认为是原因之一。
总之有各种猜测,不过好友的一句话还是道出真相。
天才的世界,我们普通人总是不能理解。
虽然海子十分有才,但他的性格还是成了最大的缺憾。
他在对待事情时总会显得偏执,还经常陷在痛苦中难以走出来。
尤其上学后,他天性被解放。
他会因为农村变得与之前不同而感到感伤。
很多因发展而消亡的东西他都难以接受。
而当时的社会对世人很不信任,很长一段时间海子的诗歌都被批判,这也令他十分困扰。
当然,有才之人身边不乏爱慕者,他也谈过几段感情。
每当对方想要与他结婚的时候,都会被他拒绝。
理由都是觉得她们身上缺少什么,大概是缺少初恋女友的感觉吧!
就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他经常将自己封闭起来,就连家人都难以进入他的世界。
所以他很孤独,还很爱钻牛角尖。
结语
有人说的不错,自S虽然是自己的“意愿”,但让他们有自S念头的绝对有别的原因。
而他的大部分作品也在死后才变得更有“价值”,究竟是“福”还是“孽”?
信息来源:
东方今报:“诗人海子去世25周年纪念”
人民网:纪念海子:想象他还活着的N种人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