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被贬之后,写下的一首五律,竟成《唐诗三百首》开卷之作!
发布时间:2025-09-30 06:16 浏览量:1
我们都知道一本书的开卷和压轴都是极其重要的,那么问题来了,唐诗如璀璨星河,名篇佳作数不胜数,为何张九龄的诗作能脱颖而出,成为蘅塘退士选编时的 “开卷之作”?
张九龄算是初唐到盛唐的诗人,而他的这首诗是五言古诗,所以放在篇首算是合理。
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毕竟初唐盛唐的五言古诗并不少。最重要的是这首诗他表达出了当时很多文人的心声。
古代的文人大多是抑郁不得志的,但是他们又有着一种清高纯洁的精神。在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之后,历朝历代以花草来明志的诗人不在少数。
张九龄诗中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将这份清高志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蘅塘退士也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这句话正好击中了他的内心,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他选取这首诗作为开卷之作也是合情的。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唐代〕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的大意是:
春天里的兰花枝叶翠绿茂盛,秋天里的月桂皎洁盈枝。好一派生机勃勃,好一个佳节良时。
谁曾想到山林隐士闻到了幽香心生喜悦爱慕,草木的幽香来源于自然天性,没有必要人来采佩才显风华。
这是诗人遭受奸党李林甫、牛仙客的迫害,罢相被贬之后所作的 《感遇》组诗,凡十二首。“感遇” 者,有感于遭遇之谓也。“之一” 选自组诗的第一首。
此诗以春兰、秋桂自比,以喻“本心”,表达自己立身修德,恶邪守正之高尚品德。
首联以春兰秋桂起兴,描绘了兰叶在春日里枝叶繁茂、桂花在秋夜中皎洁清新的景象。
“葳蕤”形容兰叶茂盛而纷披,“皎洁”则点出了秋桂的清雅特征。两种意象既象征了季节的特性,又暗喻了诗人不同流俗的品格。
颔联进一步阐释了草木顺应时令、生机盎然的自然规律,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才华的思想。
颈联笔锋一转,引出了山林隐士闻香而至的想象,暗示了才德自会吸引知音。
“林栖者”象征隐逸之士,他们因闻到兰桂的芬芳而满怀喜悦。
这里既暗示了才德自会吸引知音,又为下文的反诘做了铺垫。
尾联以反诘收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兰桂自况,表明草木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欣赏,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
“何求”二字则斩截有力地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
这首诗借 “香草美人” 传统,将个人际遇与精神追求熔铸于兰桂意象中,既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更彰显出文人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崇高气节,无怪乎能引发历代失意文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唐诗开卷的传世经典 。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