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驿站”第五期图书推荐】大学生情感心理辅导

发布时间:2025-09-25 10:31  浏览量:1

【“心理驿站”第五期图书推荐】大学生情感心理辅导

金风送爽,秋意渐浓。

9月23日晚6时,由图书馆、心理发展中心、高艳玲心理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心理驿站”系列活动,在江宁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办了第五场讲座。此次讲座邀请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杨雪花主任,讲座主题为“幸福就在你手里——大学生情感心理辅导”,全校近500名师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图书与信息党委书记黄艳主持。

本次讲座聚焦大学生常见情感问题。杨主任以生动的青年学生的情感案例讲述了爱情的内涵,以及如何在恋爱过程中彼此磨合、妥协并最终走向幸福。杨主任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恋爱中如何正确地表达爱意,如何正确处理分手和失恋给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杨雪花主任精彩开讲

现场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对自己遇到的感情困惑以及对婚姻观、恋爱观的疑惑一一提问,杨主任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专业分析和解答。

现场互动环节

最后,杨主任指出,恋爱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是人生的一部分。有了美好的感情,生活固然添彩;没有,人生同样可以精彩。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独立与完整,不将幸福完全寄托于他人身上。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充实与平静。当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能活出生命的丰盛。幸福就在你手里,不在别处。

大学生情感心理辅导图书推荐

《爱的艺术》

作者:(美)艾里希·弗洛姆

馆藏:江宁校区图书馆第三图书借阅室(社科)

索书号:C91-51/123:3

图书简介:《爱的艺术》是美籍德国哲学家、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56年 。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需要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能力,并非简单的本能。人们想要获得真正的爱,就需要像学习其他艺术(如音乐、绘画)一样,去了解爱的理论,并通过不断实践来提升爱的能力。

爱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或被爱,而是主动给予。在给予的过程中,人们能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富足和能力,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得到了升华。同时,真正的爱包含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等要素。书中探讨了多种爱的形式,包括父母之爱、情侣之爱、兄弟之爱等。比如父母之爱,弗洛姆指出,母爱是无条件的,代表着自然和接纳;父爱是有条件的,象征着法律、秩序和原则 。

《爱的艺术》出版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它打破了人们对爱的传统认知,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自己在爱情、亲情和友情中的角色与行为方式,帮助人们理解爱的本质,掌握爱的技巧,提升爱的能力,进而建立健康、成熟的人际关系,获得幸福的生活。 至今,该书仍是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也是众多读者探索爱与人生的经典读物。

《幸福实验室》

作者:《幸福实验室》节目组

索书号:C91-51/127:4

图书简介:《幸福实验室:爱是难题,爱是答案》是“亲密关系与家庭治疗系列 ”图书,由《幸福实验室》节目组创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聚焦当下大众关心的情感议题和社会现象,比如恋爱中的沟通问题、亲密关系里的信任危机等,以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发读者共鸣。

书中通过重现经典心理学实验,像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等相关衍生在亲密关系领域的应用实验,从科学的角度剖析爱情、婚姻、亲情等关系中的心理机制,让读者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彭凯平、王勇、陈海贤等专家对实验结果和相关情感现象进行全程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亲密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本书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将专业心理学知识与有趣的实验、真实案例相结合,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学习到专业知识,提升对亲密关系的认知。为读者提供了在 “实验 + 观察 ”中寻找幸福生活密码的途径,帮助读者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感困惑,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幸福感。 适合对心理学、亲密关系感兴趣,以及想要提升自己情感经营能力的读者阅读。

《如何成为般配的一对》

作者:(美) 斯特凡妮·巴伦·霍尔(Stephanie Baron Hall)

索书号:C91-51/127:3

图书简介:《如何成为般配的一对:亲密关系中的九型人格 》属于“亲密关系与家庭治疗系列”,由美国的斯特凡妮 ·巴伦·霍尔(Stephanie Baron Hall) 著,段鑫星、张亚琼 、刘弛等人翻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引入九型人格理论,详细介绍九种人格类型(如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等)在亲密关系中的特点、需求和行为模式。帮助读者清晰认识自己和伴侣的人格类型,理解彼此在相处中的思维、情感及行为差异的根源。深入剖析45种人格伴侣组合情况,分析不同人格类型搭配的伴侣在亲密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冲突点,以及各自的优势和相处之道。比如,阐述成就型和浪漫型伴侣在沟通方式、价值观侧重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如何互相理解与支持。并且本书针对不同人格组合的特点,提供具体、实用的沟通技巧、冲突解决方法和关系维护策略,帮助伴侣打破亲密关系困扰,增进彼此的理解、信任与亲密感 ,提升关系质量,让双方在亲密关系中都能感受到幸福与满足。这本书适合处于恋爱、婚姻关系中的人士阅读,无论是正处于感情初期相互了解阶段,还是在长期亲密关系中面临挑战的伴侣,都能借助书中的九型人格知识,更好地认识自我与对方,掌握相处技巧,营造更加和谐、美满的亲密关系。

《依恋效应》

作者:(美)彼得·洛文海姆 (Peter Lovenheim)

索书号:C91-51/127:5

图书简介:《依恋效应: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受挫》是“亲密关系与家庭治疗系列”图书,由美国的彼得·洛文海姆 (Peter Lovenheim)所著,刘元、陈武 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提供10项依恋功课和实用的方法技巧,帮助读者打破不良的依恋模式,实现从根源上改变生活中糟糕的关系状态。还分享了11则真实故事,让读者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启发,更好地应对自己在关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书中设有36道亲密关系体验测试 ,便于读者评估自己的关系状态。

这本书适合对人际关系感到困惑、想要改善自己在亲密关系或其他人际关系中状态的人群阅读,无论是心理学爱好者,还是正在经历关系难题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洞察和有效的解决办法。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

作者:苏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

馆藏:江宁校区图书馆第三图书借阅室(社科)

索书号:C91-51/129:1

图书简介:《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是由美国的苏珊·福沃德、琼·托雷斯所著,王国平 、王家琪 翻译的一本关于情感心理的书籍。

书中通过大量真实且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在亲密关系中一方爱得卑微的种种表现,像过度迎合对方需求、无底线地容忍对方的不良行为、在关系中丧失自我等,让读者对这种不健康的情感模式有直观且清晰的认识。深入挖掘在亲密关系中爱得卑微的根源,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原生家庭对个人情感模式的塑造作用,比如童年时期父母的情感忽视、过度严厉的教养方式等,如何影响个体成年后在恋爱关系中的姿态和行为。同时,也探讨了个人性格特质、过往情感创伤经历等因素,在导致爱得卑微这一现象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针对爱得卑微的情感困境,为读者提供一系列实用且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自我成长方法。包括如何重新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尊体系,明确自身在亲密关系中的价值;怎样设定合理的情感边界,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沟通技巧,改善与伴侣之间的互动模式,从而摆脱爱得卑微的状态,建立起平等、健康且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

这本书适合那些在恋爱关系中感到迷茫、自我价值感降低,怀疑自己爱得过于卑微的读者阅读。无论是正在经历此类情感困境的人,还是希望深入了解情感心理、预防陷入不良恋爱模式的人,都能从书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和切实可行的指导,助力自己拥有更健康、幸福的亲密关系。

《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

作者:苏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

馆藏:江宁校区图书馆第三图书借阅室(社科)

索书号:C91-51/129:2

图书简介:《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是由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合著,赵越翻译的一本关于情感心理的书籍。

书中深入剖析了执迷型爱恋这种不健康的情感模式,详细列举了执迷爱恋的种种表现,比如对爱慕对象过度痴迷、强烈的占有欲、难以自拔的情感依赖等。通过大量真实案例,让读者能够清晰认识到执迷爱恋在生活中的具体呈现,帮助读者判断自己或身边人是否陷入了这种不健康的情感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探寻执迷爱恋产生的根源,分析原生家庭对个人情感模式的影响,例如童年时期缺乏关爱、经历过情感创伤等,如何导致个体在成年后更容易陷入执迷的爱恋关系中。还探讨了个人性格特质、潜意识需求等因素在执迷爱恋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本书为陷入执迷爱恋的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且实用的应对策略和自我疗愈方法。包括如何认清自己在情感关系中的需求和边界,学会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信;如何打破执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理智地处理情感问题;以及在必要时,如何借助外界力量(如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来摆脱执迷爱恋的困扰,走向健康、正常的爱与被爱的状态。

这本书适合那些在恋爱关系中感到迷茫、痛苦,怀疑自己陷入不健康爱恋模式的读者阅读。无论是正在经历执迷爱恋的人,还是希望了解情感心理、预防陷入不良情感关系的人,都能从书中获得深刻的洞察和切实可行的指导,从而建立起健康、平等、成熟的恋爱观。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

作者:(美)约翰·格雷博士

馆藏:江宁校区图书馆第三图书借阅室(社科)

索书号:C91/1431:2

图书简介:《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2:恋爱篇 》是美国作家约翰·格雷博士所著的情感心理类书籍,由白 涩翻译,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独特视角阐述了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式、情感需求和沟通模式上的巨大差异,将男人比作来自火星,女人比作来自金星,形象地说明男女就像不同星球的生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语言”。比如在面对压力时,男性倾向于自我封闭、独自解决问题,而女性更渴望通过倾诉来缓解情绪 。

本书详细剖析恋爱过程中各个阶段男女双方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帮助读者理解在不同阶段如何应对感情中的问题。例如在相识初期,如何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对方发出的情感信号等。针对恋爱中常见的矛盾冲突,如争吵、信任危机等,提供具体且实用的解决策略和沟通技巧。教导读者如何尊重彼此的差异,满足对方的情感需求,建立和谐、美满的恋爱关系。比如书中会教男性如何倾听女性的感受,女性如何给予男性足够的空间和理解等。

这本书是恋爱中的男女不可多得的情感指南,能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异性思维,有效解决恋爱中的矛盾,提升恋爱质量,让恋爱关系更加甜蜜长久。无论是正在寻找爱情的单身人士,还是处于恋爱中的情侣,都能从书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实用的建议 。

《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韦炜

馆藏:江宁校区图书馆第三图书借阅室

索书号:G44/191=2

图书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由韦炜主编的一本聚焦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书籍。

系统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标准和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建立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知,理解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学业发展以及社会适应的重要性 。

本书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深入剖析其在大学阶段面临的心理发展任务,以及在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压力应对、人际关系处理、自我认知探索、恋爱与性等方面呈现出的心理特点和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 。并详细阐述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等情绪障碍,以及适应障碍、社交恐惧等心理困扰。并结合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具体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干预方法,包括心理调适技巧、情绪管理方法、行为改变策略等,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维护心理健康 。不仅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还注重其心理的成长与发展,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自信、乐观、坚韧等,提升心理韧性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这本书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同时也适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以及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长。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专业、实用的心理健康指导,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应对心理挑战,塑造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亲情 友情 爱情》

作者:龙妮妮、郭凌辉

馆藏:江宁校区图书馆第三图书借阅室

索书号:G64-51/46:2

图书简介:《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亲情 友情 爱情》是“大学生热读丛书”之一,由龙妮妮、郭凌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

该书旨在助力大学生深入认识和妥善处理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问题,为处于情感探索期的大学生提供指引,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情感观念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目标读者为广大在校大学生群体。探讨大学生步入大学,独立生活后,与家人关系的转变。包括如何应对因生活环境变化、观念差异引发的亲子沟通难题,引导大学生理解父母的情感需求,以更成熟的方式维系亲情。比如,分析大学生在面对父母催婚、职业选择干涉等问题时,该如何沟通协调。

该书剖析大学生在校园社交中,从结识新朋友、建立友谊到处理朋友间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分享交友技巧,如如何拓展社交圈、如何在团队活动中增进友谊,以及在友情出现裂痕时如何修复关系等,助力大学生收获真挚长久的友情。围绕大学生恋爱,阐述恋爱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如暗恋、表白、恋爱相处、分手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学会分辨健康与不健康的恋爱关系,掌握恋爱中的沟通技巧,应对恋爱挫折,实现自我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耿璐 陈彤

馆藏:江宁校区图书馆第三图书借阅室

索书号:G44/124

图书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本聚焦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书籍,旨在助力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心理状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

该书系统阐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标准和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对心理健康科学、全面的认知。例如,清晰界定心理健康的内涵,说明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深入剖析大学生在这一特定人生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涵盖认知、情感、人格等多个方面。如在认知发展上,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不断提升,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仍存在片面性 ;在情感方面,他们情感丰富但波动性较大。并且详细介绍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业压力导致的焦虑、人际交往困难引发的抑郁、自我认知偏差造成的迷茫等,并结合实际案例提供具体、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干预方法。比如,针对考试焦虑,介绍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调节技巧。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情绪管理技巧(合理宣泄、积极暗示等)、压力应对策略(时间管理、任务分解等)、人际交往技能(倾听技巧、沟通原则等),助力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韧性,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紧密围绕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所探讨的问题和提供的方法都高度贴合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书中不仅有理论知识,更有大量可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扰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促进其在学业、社交、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的未来人生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