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自律,是走出“失序区”
发布时间:2025-09-21 17:26 浏览量:1
你见过这样的人吗?
为了跨越阶层,妄想通过走捷径逆转人生,却不知捷径里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为了渡过难关,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却不知失去底线只会让自己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样的人缺乏远见,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以至于生活总是在失序区里打转。
英国作家哈代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里,就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苔丝。
苔丝年少时为了金钱,牺牲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如果说,这是她少不更事犯下的错,那只要吸取经验教训,完全可以开启新生活。
可她在之后的人生重大选择时依旧一错再错,最后在逐渐堕落中失控杀人,被判绞刑……
初读这本书时,觉得是那个时代对女性太刻薄;再读才发现,苔丝的悲剧来源于自己的选择。
人生经不起频繁试错,及时止损,才能更好地生活。
作者用苔丝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的自律,是走出失序区。
越功利,越容易陷入失序的旋涡
苔丝的父亲是一名小贩,母亲是一名洗衣工,一家人生活虽清贫,但也算安稳。
有一天,父亲偶然从牧师口中得知自己是贵族德伯维尔家的后代,便一门心思想与贵族攀上关系。
爱慕虚荣的父母,从此变得异常懒惰。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决定让15岁的长女苔丝去认亲。
天真懵懂的苔丝听父母说了去认亲的种种好处,打扮一番后欣然来到德伯维尔庄园。
此时的庄园事务由贵族青年亚历克打理。
亚历克是一个纨绔子弟,向来风流多情,漂亮的苔丝让他顿时眼前一亮。
得知苔丝的来意,亚历克心中暗喜:家境贫寒的人来攀亲无非是为了利益,那么只要自己多付出点金钱,就可以成功将苔丝留在身边。
随即,亚力克慷慨地表示,既然都是“本家”,自己可以给苔丝提供一份高薪工作,为表诚意,他又买来一堆礼物送到苔丝家里。
见苔丝犹豫不决,母亲提醒她,亚历克家财万贯,只要你顺从他、讨好他,不仅可以得到一份好工作,还可以帮助整个家庭跻身上流社会。
一边是荣华富贵,一边是夹缝求生,单纯的苔丝经不起名利的诱惑,最终选择了前者。
然而,天不遂人愿。
一天傍晚,苔丝因琐事受到女伴们的刁难,亚历克“恰巧”于此时出现,帮她解了围。
为表谢意,苔丝答应了亚历克“一起去骑马散心”的提议。
可行至半路,一向彬彬有礼的亚历克竟色胆包天,强行侵犯了苔丝……
苔丝对亚历克虽无爱意,但为了一家人的利益,表示愿意牺牲自己,只希望亚历克以后能善待她。
可久经情场的亚历克只是把苔丝当成红颜过客,压根不想对她负责。
尽管苔丝羞愤不已,却无可奈何,她只能悄悄回到家里,试图忘掉这段耻辱的经历。
然而,命运似乎不准备放过她,怀孕、生子、孩子夭折等一系列事件彻底让苔丝的人生陷入失序之中。
《围炉夜话》中讲: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
也就是说,靠走捷径得来的名利,早晚会引来祸端。
因为急功近利之人,不仅发心就不纯粹,还缺乏必要的洞察力,看不透完美表象背后隐藏的危机。
最后,只能在失序的旋涡里,被迫承担各种后果。
屏蔽外界的诱惑,在脚踏实地中过力所能及的生活,才不会失去自我。
给大脑安个过滤器,别过度内耗自己
那个时代,女性地位很低,苔丝未婚生子,更是遭人唾弃。
她在家乡待不下去,只能通过朋友介绍,来到离家很远的一家奶牛场工作。
这里没人知道她的过去,在奶牛场实习的同事克莱尔很快就喜欢上美丽温柔的苔丝,想要娶她为妻。
克莱尔虽是牧师的儿子,但并不像父辈那般呆板,他讨厌陈腐的观念,向往自由的生活。
苔丝对帅气且才华横溢的克莱尔亦是倾心不已,可想到自己的过去,只得忍痛拒绝对方的爱意。
俗话说: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有一种致命的诱惑力。
克莱尔对美貌的苔丝愈发着迷,不仅闲暇时围着苔丝说甜言蜜语,还承诺以后带她去一个闲静的地方生活。
这番话彻底打动了苔丝的心,她答应了克莱尔的求婚。
然而,就在新婚之夜,当苔丝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的过往时,对方的态度彻底转变了。
本以为用情至深的克莱尔会怜惜自己,却不料对方竟十分恼怒,直言是苔丝隐藏过往欺骗自己。
克莱尔非但没有怜悯苔丝,反而觉得是苔丝不检点才导致这样的后果。
最终,恼羞成怒的克莱尔抛下苔丝,独自去了遥远的巴西。
这一刻,苔丝从天堂坠入地狱。
为了让克莱尔回心转意,她不停反省自己的过去,甚至大半夜穿着睡衣赤脚走在街上,像个幽灵一样喃喃自语:
“倘若当初不去攀那门亲,自己现在会不会过得更好?
倘若那天晚上自己心生警惕,是不是就不会让亚历克得逞,现在也就不会被克莱尔嫌弃?”
苔丝终日躲在家里,即便出门也把头垂得很低,总觉得别人在议论自己。
她在不断内耗中,变得神经兮兮,人生再次跌入谷底。
其实,克莱尔对苔丝的爱不仅肤浅,还充满偏见,假如苔丝能看透这一点,快刀斩孽缘,也不至于越活越惨。
心理学家于德说: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挑战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因为内耗不仅改变不了既定的结局,还会让自己陷入痛苦与焦虑之中。
时间久了,困扰自己的难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至把人压垮。
与其沉溺过去,不如给大脑安个过滤器,过滤掉错误的人和事,用行动治愈自己。
不在失序区打转,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克莱尔走之前,留给苔丝一笔钱,每个月也定时给她寄些生活费。
此时的苔丝完全有资本重新规划人生,重建生活秩序,比如她可以用这些钱学门手艺,或者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可经历了这么多磨难,苔丝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
她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婚后过得很好,刻意隐瞒当下的处境,把克莱尔给自己的钱都补贴给了家里。
父母见她出手如此阔绰,更加得寸进尺。自此,父母经常写信跟苔丝要钱,不是修缮房屋,就是买御寒衣物,名目繁多,开销极大......
无奈之下,生性懦弱的苔丝只能节衣缩食,以满足父母的需求。
苔丝一直没有看清,亲情于她,不是温馨的港湾,而是沉重的负担。
她为了赚钱忙得团团转,却一心想着满足家人的贪念,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始终在失序中转圈。
而随着父亲去世,家中房子租契到期,一家人的处境更加艰难,即将面临流落街头的命运。
此时,亚历克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个消息,殷勤地跑来,说可以帮助苔丝一家渡过难关,前提是苔丝给自己当情妇。
往日的痛苦历历在目,苔丝本应坚定地拒绝亚历克,可为了逃避接下来要面临的养家重担,她居然答应了这荒谬的交换条件。
虽然苔丝无需再做繁重的体力活儿,可这种见不得光的关系,让她再次失去尊严。
当丈夫克莱尔找到苔丝想重修旧好时,才发现两人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眼看心爱之人黯然离去,苔丝悔恨交加,竟拿刀将睡梦中的亚历克杀死,自己也被判绞刑。
苔丝的结局让人可悲又可气,明明可以重新过上有序的生活,却偏偏像没头苍蝇般在失序区里乱转。
有人说:总在失序区打转,是一个人不幸的根源。
那些缺乏远见,看问题极其肤浅的人,大都活得很惨。
因为他们宁肯在稀里糊涂中被外物裹挟,被他人操控,也不愿挣脱无形的锁链,赢回对生活的掌控。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最诱惑的选择,往往不是上帝给你的机会,而是恶魔给你的考题。”
正如苔丝,在命运的分叉口,看不清人性,经不起诱惑,本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过有尊严的生活,却总是重蹈覆辙,使脚下的路越走越坎坷。
人生不易,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及时走出失序区:
不执着于过去,把痛苦的经历当做向上的阶梯;
不在乎外界评价,及时摆脱负面的想法;
不依附他人,积极寻求属于自己的出路。
性格决定命运,而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不轻易向命运妥协,是一个人最大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