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飞虎队陈纳德和宋美龄的合影,面容憔悴,几天后去世
发布时间:2025-09-20 15:30 浏览量:1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美国飞行员,他曾荣获中华民国授予的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还获得了中国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他就是声名远扬的飞虎将军陈纳德。
大家可能会好奇,一个美国人,为啥要跑到中国来抗日呢?他又立下了哪些战功呢?
1937年,在云南昆明,宋美龄和一位身材魁梧的外国男士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位男士,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他曾在美军中服役,军衔是上尉。
照片里,宋美龄举止优雅大方,和陈纳德亲切地靠在一起拍照,两人有说有笑,心情看起来格外愉悦,陈纳德微微低头,专注地看着宋美龄,仿佛正全神贯注地聆听她说话。
陈纳德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他打小就对冒险活动痴迷得不行,常常一个人偷偷跑到那些少有人去的橡树林和沼泽地里探险。
他十分太享受这种在户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子,也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中,慢慢养成了他那率真又洒脱的性子。
成年之后的陈纳德,顺利考入了路易斯安那州的一所师范学校,完成学业从学校毕业后,他前往一所乡村学校,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过了几年,陈纳德心里有了参军的想法,他顺利通过了士官学校的考核,穿上军装,成了一名陆军中尉。
陈纳德小时候就爱冒险,那些经历让他心里头总揣着一股子不安分的劲儿,压根儿不是那种能老老实实待着的人,他一直拼命努力,后来终于考上了飞行员,还被陆军航空队看中,当上了空军军官,就这样,他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飞行人生。
陈纳德性格直爽,说话不绕弯子,上司们对他其实没抱多大期望,毕竟就算他才华横溢,可哪个领导能喜欢一个脾气火爆、动不动就跟自己顶嘴的下属呢?
所以在他工作的二十多年里,虽说陈纳德飞行技术那叫一个厉害,可军衔却一直升不上去,始终只是个上尉。
因为理念不同,陈纳德和上级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军队直接让他强制退役了。
陈纳德对自己所在的军队失望透顶,就在他不知道接下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侄子毛邦初,向宋美龄推荐了陈纳德。
陈纳德初次见到宋美龄,就被她优雅的姿态和出众的谈吐深深吸引,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仿佛是阔别多年的老友重逢。
特别是宋美龄那一口带着美国南方口音的英语,让同样来自美国南方的陈纳德倍感亲切,就像回到了家乡一般。
后来,陈纳德到洛阳考察航空学校,就在这期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当即表明:“如有需要,愿意尽力为中国服务。”
当时,中国士兵在空中作战领域经验匮乏,训练时间又极为有限,而且战机设备也存在不少缺陷,经过几场战斗,中国的战机只剩下十几架,陈纳德一时间陷入了艰难的处境。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宋美龄兴高采烈地找到陈纳德,给他带来了好消息:美国刚刚正式通过了租借法案,按照这个法案的规定,中国可以向美国申请租借飞机了。
那时候,中国具备成熟飞行经验的飞行员不多,人手实在紧张,宋美龄便跟陈纳德商量,希望他能回美国一趟,招募些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飞行员,然后带着他们来中国,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
陈纳德听从了宋美龄的建议,回到美国后,四处奔走,成功招募了一百多名有过实战经验的飞行员,并带着他们回到了中国。
后来,陈纳德组建了一支作战队伍,这支队伍就是后来声名远扬的飞虎队,而且他还亲自挑起队长重担,带领队员们并肩作战。
飞虎队的队员们可都是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老兵了,经验特别丰富,再加上陈纳德将军精心制定了作战计划,而且他领导能力也超强,因此,在每次与日本军队的交锋中,飞虎队总能屡获胜利,战绩斐然,极大地挫伤了日本空军的嚣张气焰。
1944年,陈纳德遇到了牵绊他一生的人,那时中华大地依旧被战火所笼罩,年仅19岁的陈香梅已是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的一名战地记者。
她心中满是对国家的赤诚,又对事实真相有着强烈的渴望,总是不知疲倦地在各个新闻报道点之间来回奔波。
她年纪虽小,却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眼神里既有对工作的执着,又不失少女的活泼,一头浓密的黑发随风飘动,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香梅得到了采访陈纳德的契机,采访地点布置得十分简单,谈话间里气氛起初有些沉闷。
陈香梅心里既紧张忐忑,又难掩兴奋之情,而陈纳德则始终面带微笑,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初出茅庐的女记者,想让她放松下来,别那么拘谨。
采访开始后,陈香梅原本的慌乱渐渐消散,她被眼前这位将军独特的风度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
陈纳德被眼前这个聪明的中国姑娘深深触动了,她给他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那时候的他,怎么也料不到,这个初次碰面的年轻女孩,未来会成为他生命里最不可或缺的那个人。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陈香梅专门负责采访飞虎队,随着对陈纳德了解的加深,她越发觉得这个人不一般。
他远渡重洋,从美国来到中国,帮助咱们打日本人,指挥飞虎队把日军打得节节败退,这样的大英雄,谁能不心生敬佩呢?
渐渐地,这份敬佩之情在陈香梅心中转变成了爱慕,而此时的陈纳德同样也被这个中国姑娘深深迷住了,她不仅聪明漂亮,还有着一颗赤诚热烈的心。
然而,这段感情的道路却并不平坦,陈纳德比陈香梅大了三十二岁,在那个传统观念较重的年代,如此大的年龄差距让很多人觉得他们难以走到一起。
陈香梅的家人们对这段感情强烈反对,他们满心忧虑女儿的未来,生怕她会在这段感情里受到伤害。
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特意从海外匆匆赶回,一心想要劝说女儿放下这段感情,陈香梅的母亲也在一旁,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苦口婆心地劝她要慎重考虑。
面对重重压力,陈香梅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她骨子里那股向来不按常理出牌的叛逆劲儿,在这一刻又一次展现了出来。
1945年,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可陈纳德却要返回美国了,在临别之际,他鼓起勇气向陈香梅求婚,还郑重承诺,等处理好离婚的相关事宜,就会立刻回到她身边。
这一等,便是漫长的两年多时光,陈纳德在美国办理离婚手续时,遭遇了诸多棘手的麻烦,进程并不顺利。
而陈香梅则在上海痴痴地守候着,满心期待着爱人的归来,身边的朋友们都纷纷劝她,别再这么傻傻地等下去了,可陈香梅始终坚信,陈纳德一定会遵守诺言回来的。
好在,真心终究没有被辜负,两年后,陈纳德真的带着离婚证书回到了上海,这一次,面对他们的结合,陈家人再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了。
1947年12月21日,美华村5号热闹非凡,到处张灯结彩,这栋三层的小洋楼,平日里就透着股不凡的气派,今天更是装扮得如同童话中的梦幻城堡一般。
婚礼算不上奢华铺张,但到场的宾客却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当54岁的陈纳德挽着22岁的陈香梅缓缓步入会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惊叹,被这跨越年龄的深情一幕深深震撼。
照片中,陈纳德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陈香梅则身披洁白的婚纱,笑得如花儿般灿烂,那种从心底流露出的喜悦,即便是隔着照片,也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
次日,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都被他们的婚礼照片占据,有人称赞这是真爱的见证,也有人质疑这是刻意的炒作,但无论如何,关于他们的议论声,始终都没有停歇过。
新婚之后,夫妻二人前往美国,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篇章,陈纳德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创办了一家民航公司,陈香梅则担任公关经理一职。
别看她年纪轻轻,处理起事务来却十分老练,能力出众,没过多久,一家人在美国便站稳了脚跟。
1949年和1951年,他们的两个宝贝女儿陈美华、陈美丽先后降临人世,这两个名字可是蒋介石亲自取的,宋美龄还热情地认下她们做干女儿,足见这一家在当时受到的关注与喜爱。
1950年,他们拍的一张全家福格外温馨,照片里,陈香梅明媚动人、落落大方,两个女儿生得粉雕玉琢、可爱极了,只是陈纳德看上去比之前苍老了一些,毕竟岁月不饶人,他的年纪摆在那儿呢。
他们的家庭生活十分幸福美满,陈纳德喜欢听陈香梅讲述中国的故事,那些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让他着迷,陈香梅则爱听陈纳德分享飞行的经历,每一次惊险刺激的冒险都让她听得入神。
虽然偶尔也会因为中美文化差异产生一些小摩擦,但这些小插曲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
1957年,陈纳德被查出患上了肺癌,宋美龄还特意赶到医院看望他,病榻前,两人都已不再年轻,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拍下了一张合影,将这温情的一刻永远定格,然而,仅仅9天后,飞虎将军陈纳德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陈纳德离世后,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曾经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国际友人,在南京、台湾等地,都为他树立了雕像,以此表达对他的感激与缅怀之情。
澎湃新闻——释新闻|这3名美国人或其遗属为何能获颁中国抗战纪念章?2015-09-02
新华网——陈香梅:陈纳德将军非常爱中国 2023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