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伉俪周保中与王一知

发布时间:2025-09-19 09:07  浏览量:1

1939年,周保中与战友王一知结成革命伴侣。东北抗联密营

□ 寸丽香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有一对14年坚持在抗日战争前线的夫妻值得我们隆重纪念:他们就是周保中与妻子王一知。

周保中(1902—1964年)又名奚李元、奚绍黄,云南大理湾桥人。白族乡贤根据《诗经》及其父姓奚、母姓李,以及白族民间有元戎神能降妖(黑龙)之说,为其取名奚李元。周保中参加革命的道路异常艰辛。

革命道路

1917年2月,未满15岁的周保中就随白族马帮从大理步行至昆明,后入滇军参加护法战争。随部队挺进贵州,转战川黔,直插鄂西,抵达陕南,升任上尉副官,但对旧军阀较为痛恨,不肯与之为伍,便从重庆乘船经上海投奔驻粤滇军第六军,后不屑与当地乱粤滇军军阀为伍,便于1919年9月动身从广州返回大理,之后,再回昆明暂入滇军靖国军部任副营长。1922年1月,周保中入云南讲武堂学习,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靖国军时,仍不能容忍旧军队习气,便辞职回大理,暂与白族商帮结伴经保山和腾越到缅甸、印度、锡兰等地考察。1925年,周保中在科伦坡获知孙中山逝世,便毅然回革命大本营广东,准备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5月,周保中在广州结识大理剑川籍白族同乡张伯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在驻粤滇军某部稍作停留后,周保中便离开滇军至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第三军,留在军部参谋处候差。1926年7月,周保中结识另一位在第三军任参谋长的著名军事战略家杨杰,两人谈到国家和民族及军政大事时极为投缘,遂成忘年交。后经杨杰推荐,周保中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九师五十六团任上尉参谋、第二军工兵营连长、营长。随部队参加北伐,因战功卓著升任少校副团长、代理团长。

1927年3月,周保中任国民革命军程潜部第六军五十六团团长,在南京追击号称“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残部时,他率部强攻牛头山、奇袭雨花台,为北伐军占领南京立下战功。周保中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十八师参谋长兼52团团长,在武汉外围率部集结讨伐川陕豫方向叛军,极力挽救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中国革命。“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周保中在武汉前线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指示,继续留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做秘密工作。1927年12月,周保中在湘、浙、豫等省从事兵运和联络工作。后因发动长沙暴动未果,遭到软禁。就在周保中无计可施之时,杨杰又冒险前往程潜部,说服程潜念在周保中在北伐战争中的赫赫战功及对程潜的救命之恩,让周保中借到南昌出席国民革命军北伐阵亡将士善后会议之机逃脱。

1928年4月,周保中奉命赴上海白区从事地下工作。后来,组织上考虑到他单身进行活动易引起敌人密探关注,准备为他安排与一位革命女同志扮作伴侣,周保中便立即向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将结发妻子金阿喜接到身边,帮助其从事革命活动。征得组织同意后,周保中便致信回乡,委托五弟奚名兆携带周中保妻儿从云南大理至上海团聚。这期间,周保中受周恩来指派前往湖南醴陵、河南开封巡视。他在上海接到妻儿和弟弟后立即乘火车由上海赶往南京。安顿好家人后又立即受命赴湘赣豫冀鲁等地从事兵运和巡视工作。直至1928年10月,周保中才回上海与家人团聚。不久,周保中从上海乘船经海参崴赴苏联莫斯科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周保中历经千辛万苦,经西伯利亚从天津到上海,周恩来前来迎接周保中,并把到东北敌后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重任交给周保中。1932年2月,周保中到哈尔滨与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接洽。随后,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周保中到吉东地区开展工作。此后,他深入黑龙江和吉林的珠河(尚志县)、依兰、宁安、安图、绥宁、延吉、佳木斯、方正县、饶河、宝清等地发动群众,改编和创建当地抗日武装。

在白山黑水间

1932年4月,周保中从哈尔滨来到宁安,指导建立反日游击队和抗日救国会;1936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8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1940年被迫率部撤入苏联整训,抗联全体整编为教导旅,即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步兵88旅,出任旅长。

抗战14年间,周保中作为东北抗联著名领导人,率部成百上千次地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实践了他的诺言:“哪管饥饿疲乏,断指裂肤,不顾暴风烈日,雷电雪雨,捐躯轻鸿毛,荡寇志不渝。” 这期间,周保中与其抗联战友不仅要与奇寒异冷和莽莽雪原及猛兽、伤病作斗争,还要与侵华日军、汉奸、土匪等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更要在极其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下,维护党内、军内和各种抗日力量之间的团结,处理好涉及中、苏、日、朝等多个国家间多方面关系,团结蒙、满、汉、朝鲜等多民族人民并肩战斗。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难倒周保中,反而使他在斗争中赢得各方抗日力量敬重。随着抗联武装的壮大和其战果的扩大,侵华日伪军对周保中日益痛恨,甚至曾扬言用他身上一两肉换取一两黄金来悬赏缉拿他。二战末期,在苏联、日本等多方力量在东北的较量中,周保中抢在国民党军队之前,将与苏军一起接受日伪投降时收缴的武器弹药和其他装备物资交给八路军或运往解放区,为东北民主联军夺取东北战场胜利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后来,周保中任中共吉东省委书记,中共东北委员会委员、书记,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等职。1945年9月,周保中率88旅,与苏联红军联合痛击日军,收复进驻东北三省57城,阻止国民党反动军队狂妄抢占抗战胜利果实行为,用辉煌战果迎接八路军。周保中后来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兼吉辽、吉林军区司令员。1945年12月27日,在第一届吉林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

三年解放战争中,在东北民主联军数次大攻势中,周保中作为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数百次战役或战斗中均有出色表现。

周保中晚年在困境中坚持写下的数百万字东北抗联资料,为人们研究东北抗联史和反法西斯战争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女英雄王一知

王一知,原名郭维轩,1916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马家沟。

王一知9岁时进依兰县女子小学读书。读书期间,学校进步教师常常讲起近代历史上中国任人欺凌宰割的一件件史实,逐渐使她对外国侵略者产生痛恨之感,对腐败当局产生不满。九一八事变后,吉林高等学府的学生步行来到依兰县宣传抗日救国、抵抗日本侵略。依兰人民动员起来,上街游行示威,不满15岁的王一知也参加了这一活动,并参与写标语、在街头讲演。

1932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依兰。这时,王一知从高小毕业后,考入依兰县中学女子班。1934年她由葛宝云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她担任班级的党支部组织委员,葛宝云任书记。她们曾秘密组织过抗日救国会,发动农村妇女、菜农、渔民抗日。在对敌斗争中,她们想出不少办法。有时,表面上是组织妇女绣花,或者教妇女识字,实际是向妇女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有时,她们还以为小孩裁剪衣服为名集会。

1936年底,王一知考入吉林省立师范学校,后转到三江省师范学院简师班学习,并在学生中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1937年5月,王一知被中共佳木斯市委派往东北抗联第五军。王一知到第五军后,曾任军部文化教员,后又任中共吉东省委秘书处秘书。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她经常冒着风雪严寒和男同志一样行军,与日伪军进行过无数次战斗。

9月,王一知奉命来到设在依兰县克上克沟里的省委秘书处。秘书处主要编辑省委机关刊物《前哨》和《救国周报》,编写战士们用的《识字课本》《政治常识课本》《歌本》以及刻印传单,还要定期到抗联第二路军后方医院、修械所、被服厂等处去作时事报告。

1938年11月,敌人在依兰、刁翎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冬季讨伐”。省委秘书处奉命合并到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王一知继续担任省委秘书,兼任第五军妇女团第二大队指导员。

1939年2月初,王一知跟随部队在周保中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来到方正县陈家亮子,并于2月9日凌晨奇袭了驻有700余名日伪军的伐木场。在这次战斗中,王一知带领妇女团参加了没收组的行动。战斗于凌晨1时打响,激战近两个小时的时候,敌人火力渐渐不支,王一知立即率领女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迅速冲进仓库和牲口棚,用人背,用马驮,向外抢运粮食、物资。

在第二路军总部,王一知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战时机智勇敢,平时热情勤快,除秘书工作外,凡军中之勤务、炊事、洗浣、缝纫……她都抢着去做。在跟随周保中南征北战的斗争生活中,她对周保中由敬仰发展到爱慕,周保中也打心眼里喜欢她的意志坚强、豪爽奔放、举止大方、聪慧漂亮,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1939年10月6日晚,在宝清县兰捧山区京石泉第二路军总部临时驻地,王一知与周保中举行了简朴而又隆重的婚礼。1939年秋,她被调到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任秘书,随军转战于密山、虎林一带。10月中旬,第二路军总部及直属部队来到虎林县土顶子。此时,天气渐冷,部队还没有御寒的棉衣,给养也快要断绝了。总部命令王一知火速去宝石河第五军三师密营联络,解决部队的给养和冬装。新婚不久的王一知立即奉命出发了。

宝石河密营共有5个人:王亚东、刘华两名男同志和李英淑、冯淑艳、吴玉清3名女同志。王一知于天黑前顺利到达密营,战友们久别重逢。王一知详细地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通报了部队的困难,传达了总部的指示。这期间,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她夜以继日,协助周保中做了大量工作,为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和中共吉东省委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0年12月以后,东北抗日联军部队大部转入苏联,并于1942年8月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王一知任无线电营政治副营长。教导旅中成立了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王一知被选为候补委员。在抗联教导旅期间,她率领无线电营人员,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顽强训练,很快掌握了无线电、跳伞等技能。抗战胜利后,王一知回国积极投身接收东北敌伪政权、建党、建军、建政、土改等伟大斗争,创造性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晚年的王一知,不顾年迈和战争年代留给她的创伤,多次从北京回到周保中故乡大理,为搜集整理周保中事迹,特别是积极为出版《周保中传》和《周保中抗日游击日记》等奔走。她还多次回到东北,重走抗联路,撰写回忆资料20余万字,为宣传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了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