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千金女爱上穷马夫:谁料马夫是真龙
发布时间:2025-09-18 13:01 浏览量:1
【禹州小山村与一位皇后娘娘的故事(上)】
禹州千金女爱上穷马夫:谁料马夫是真龙 ‖老家许昌
文·图‖张延伟 田晓业
但凡上些年龄的人,大都看过《李三娘》《咬脐郎》《白兔记》等传统戏剧,对剧中所演绎的后汉皇帝刘知远与皇后李三娘的爱情故事印象深刻。(想看看本文作者张延伟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70后的你,可曾记得这难以割舍的家乡美味;2.正月初十是石头生日。蒋介石本名郑合成,祖上是煅磨匠)
而被誉为“后汉皇后故里”的禹州市浅井镇麻地川村,是李三娘入宫前长期生活过的地方以及其寝陵所在地,除了后人为纪念李三娘所建“黑虎庙”和“李三娘寨遗址公园”,更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代代相传。
9月7日,笔者和浅井镇宣传办的田晓业应邀来到这座位于群山环抱中的神奇村落,探访它与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及皇后李三娘的深厚渊源。
神秘莫测高后陵
据《禹县民国志·陵墓志》载:
后汉高祖睿陵,乾隆《邵志》云:州西北五十里,柏嘴山下。基址岿然,翁仲石兽俱列如故。
高后陵,高祖后李氏,在县北三十里麻地川,翁仲尚存。
隐帝颍陵,道光《朱志》云,《五代史》周广顺元年,葬帝于许州阳翟县,号颍陵,在玉桥东。
另据《禹县民国志·山志》载:
(龙山)其阳,明诰封御史马安墓在焉。有塚岿然临其前,则后汉高祖李后陵也,二翁仲左右峙,麻地川东西二源交汇于此,其南二里小阜,世传为李后弟李鸿信堡……
志书中所载后汉高祖睿陵,及汉高祖刘志远墓;高后陵,即李三娘墓;而隐帝颍陵,则李三娘与刘知远子刘承祐墓,也即俗称的“咬脐郎墓”。
刘知远、李三娘、刘承祐死后全都葬在禹州,形成了较为壮观的后汉陵墓群。只是令人称奇的是,睿陵、颍陵的“庐山真面目”早已被后人所识,而高后陵只见志书记载,其具体位置迄今仍是个迷,更不见被盗掘的消息。
前几年文管部门曾组织过探查,却未见有结果公布。
村民们猜测,李三娘墓之所以未被发现和盗掘,很可能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陵墓建在地下深处、属于特殊设计的“流沙墓”,盗掘难度大,动辄性命不保;二是陵墓地表建筑尽失,所处位置又被村庄包围,人员活动频繁,不具备反复探查、盗采的机会。
另外,村民们结合多年前残留有石人、石羊等翁仲的神道方位估计,李三娘墓的大体位置就在今李三娘寨遗址公园西侧一带。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充满怀惋惜地说,早些年因为缺乏文物保护意识,那些翁仲石兽大多被人盗走或毁坏,只剩下一个残缺的石羊被抬进原村小学院内保存下来。
村民李贯中家的院子就在李三娘寨遗址公园西南侧,其老宅迄今仍保留着一道在民间风水习俗中起“影壁”作用的院墙。
据李贯中80岁的母亲前仙妮介绍,她18岁嫁到麻地川时就发现:
村民们自南向北呈“一条线”依次建房,房子朝向坐北朝南,却都要在宅子西侧垒一道“影壁墙”,而并不像其他地方把影壁墙建在正对大门里(外)的地方。据说这是上辈子形成的惯例,目的是为了避开李三娘墓及神道范围内的“煞气”。
接下来,一提及李三娘和刘知远的话题,前仙妮等老人顿时打开了话匣子,更加津津乐道起来。
千金女爱上穷马夫
李三娘祖籍山西晋阳(今晋中市榆次区)鸣李村,其祖上自南北朝时迁至颍川郡北、具茨山南的扒村李家寨定居。到后唐李员外这一代时,因为李员外为善有道,经营有方,很快发展成为方圆数十里数一数二的大户,家里骡马成群,田产遍布周边村寨。
李员外夫妇生育有一双儿女,儿子为长,取名李鸿信;女儿叫作李三娘。李鸿信自小娇生惯养,游手好闲,后来娶了为人刁钻刻薄的田氏为妻,日常受到田氏教唆挑拨,慢慢也变得心胸狭窄、奸诈贪婪起来。
而李三娘作为大户千金,不但模样长得俊俏,而且脾性颇似李员外,知书达理、温柔孝悌,平时对丫环仆佣亲如家人,从不颐指气使,深受大家敬重和喜爱。
且说有年冬天,鹅毛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李家仆人早上清除积雪,刚一打开院门,突然从门外滚进一个人来。那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看样子是个要饭的。
下人赶紧报于李员外。李员外过来,伸出指头在那人鼻下试试,发现还有一丝气息,赶紧吩咐下人将这人抬进屋里,又是生火取暖,又是熬姜汤喂饮,过了好大一会儿,那人才慢慢苏醒过来。
原来,这人叫刘知远,家住山西太原府,属沙陀部族,因家道中落,一贫如洗,平时给人打短工又常受欺侮,只得靠四处乞讨度日,昨夜路过这里在门楼下避雪,在饥寒交迫中晕了过去。
李员外原本心善,看这刘知远实在可怜,就留下他在家里做长工,主要负责照看和放牧骡马。
刘知远相貌堂堂,干活非常勤快。平时放牧回来,时常采些山花、摘些野果什么的送给李三娘,十分讨李三娘欢心。
有一天半夜里,睡梦中的李三娘被一片耀眼的红光惊醒,她隔窗一瞅,发现红光来自刘知远住的马棚方向,好似失火一般。李三娘担心刘知远安危,赶紧带着丫环去查看究竟。
等她们慌慌张张来到马棚,眼前的景象却令人吃惊:刘知远正躺在草铺上呼呼大睡,周围笼罩着一圈红光。再一细看更不得了,只见一条筷子粗细的小蛇正从刘知远的左鼻孔钻入,又从他右鼻孔钻出……
民间盛传:“蛇钻七窍是真龙。”李三娘知道刘知远绝非凡人,心里对他更加爱慕。
第二天,李三娘将自己的发现暗暗告知二老爹娘,还说此生非刘知远不嫁。李员外本来就对刘知远怀有好感,听女儿这样一说,当即顺水推舟,应下这门婚事,算是将刘知远招赘上门。
下图:前仙妮老人。
刘知远本是真命天子身,在婚礼上叩拜高堂,结果李员外夫妇承受不住他这一拜,在李三娘新婚次日竟双双无疾而终。
刘知远别妻投军
李鸿信夫妇本来就对刘知远招赘上门怀恨在心,一来顾忌自家妹子屈身下嫁穷马夫惹人耻笑,二来担心李三娘和刘知远将来与他们平分家产。
李员外夫妇刚一下世,李鸿信夫妻俩就急着掌家立事,更将刘知远、李三娘视作肉中刺、眼中钉,整天指桑骂槐,硬把脏水往李三娘、刘知远身上泼。
今天骂李三娘是不知廉耻败坏家风的“扫帚星”,明天咒刘知远是妨死岳父岳母的“七杀星”,想方设法要将他们扫地出门,最好是死无葬身之地。
当时扒村东北部有个山口叫“不过崖”,不过崖附近有李家的十几亩地。
不知从啥时候起,不过崖北坡出了一匹怪兽,时不时地现身咬死并吞食行人,原本的交通要道变得路断人稀,人们一提起来都心有余悸。
为了既能除掉刘知远又不落下故意害人的嫌疑,李鸿信夫妇就叫刘知远到不过崖山下的那块地里去种瓜。
【未完,明天请继续欣赏“禹州小山村与一位皇后娘娘的故事(下)”的精彩内容】
另: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张延伟,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文史研究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