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 精美与奢华背后 隐藏着令人唏嘘的繁华落幕

发布时间:2025-09-05 14:37  浏览量:4

留园,是富贵和奢华的代名词。

留园,不仅因为她建筑的精美,假山湖石的名贵,更因为她主人的身份而声名在外。

留园的主人,究竟都是什么人呢?

她的第一任园主,是明朝的徐泰时。

徐泰时是万历八年间的进士,官做到太仆寺少卿。

他可是建筑的行家,他在工部时,曾负责修缮被烧毁的慈宁宫,因此得万历皇帝青眼,被擢拔为营缮郎中。而后受到委任,总理兴建十三陵中的定陵。

徐泰时归隐苏州后,修建了留园。修建园林,对他而言,专业对口,营造起来自然信手拈来。

正是徐泰时将天赋和在皇家平台历练来的才干经验凝结,无保留地泼洒于这座江南园林上。我们现在才有机会,欣赏到这个天下闻名的园林。

当年徐泰时一共建造了两座园林,东园和西园。东园,也就是现在的留园。西园呢,便是离她不远的“西园寺“。

东园,便成为留园的第一个名字。

到了清代,留园迎来了她的第二代园主—刘恕。

刘恕为留园取名“寒碧山庄”,这也是留园的第二个名字。

留园的“涵碧山房“,应该为第二代园主刘恕所建。

刘恕,字“蓉峰”。他半花半石,即他一半心意用在种植花木上;另一半心意,用在为寒碧山庄收集奇峰名石上。

五峰仙馆旁边的石林小院,便在此时建成。

除花与石外,刘恕在园内长廊上刻帖,即今日所见书条石,其中“二王法帖”尤为珍贵。

最后拥有留园的主人,便是晚晴显赫一时的——常州盛康家族。

盛康在浙江做官时,经同僚顾文彬介绍(顾文彬也是苏州怡园的园主),购得昔年的寒碧山庄。

盛康对此进行修葺打理,又增辟不少土地,并将冠云峰重新纳入园中。

冠云峰,传说是当年宋徽宗遗落的花石纲,极为珍贵,它也是留园的镇园之宝。

留园的名字,也是盛康定下的。

因留园的前一任主人姓刘,而苏州当地百姓不大使用“寒碧山庄”之名,反倒取了俗名“刘园”。

盛康见状,便取用谐音,改“刘”为“留”。

他的好友俞樾对“留园”这个名字极为赞和,写下“但留风月伴烟萝”这一情思缠绵的文字。

于是,“留园”这个名字,便一直保留下来。

盛康的儿子盛宣怀,是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

他在同治九年入李鸿章幕府,随后开创了很多中国第一。

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航运业——轮船招商局。

中国第一家电信企业——天津电报局。

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

国内第一条南北干线——卢汉铁路。

第一家国人自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第一个理工科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等。

盛宣怀通过办洋务大事而成为全国首富,有人估称他的财产达白银2000万两。

就连为盛家服务的人员,有两个女人都是国人所熟知的。

一位英文教师叫倪桂珍,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宋氏三姐妹的母亲。

一是女管家叫吕葆贞,她是张学良的红颜赵四小姐的母亲。

可惜的是,盛宣怀的儿子盛恩颐骄奢无度,上海滩第一部进口奔驰就是他买的。因为他排行老四,车牌号得是四个“4”。

盛恩颐先后有11位太太,每位太太都“标配”洋房、豪车及大批佣人。

盛家在最辉煌时期,仅在上海就有上千栋豪宅。

令人痛心的是,盛恩颐和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豪赌,一晚上就输掉上海一整条街100多栋房子。

当你来到留园这普普通通的大门前,你一定会充满疑问:“这就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留园吗?这就是当年显赫一时的盛氏家族的家吗?”

是的,留园的大门十分普通,和寻常巷陌中普通人家的大门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但就一个看似普通的门里,有着无比的豪华和精美。

进入留园的大门,便看见相传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为第三代园主盛康题写的“吴下名园”匾额。

在匾额的下方,是由2500片玉拼成的留园全景图。

这图是1986年苏州建城2500年时制作的,2500片玉,代表苏州2500年的历史。

走进弯曲的腰廊,光影明暗交替,曲廊回环曲折,三收三放。像极了桃花源中的描写“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在曲廊中间,有一个蟹眼天井。日光从天井投下,幽暗的曲廊变得明亮起来。

回廊小天井里,有铜钱样式地漏,意为“流出积水,留下钱财”。我不禁感叹,这里的设计,连细节也如此用心!

曲廊中间,有一个“长留天地间”的匾额,相传是刘伯温的字。

这个匾额,是第二代园主—刘恕,从土里挖掘出来的。

穿过曲廊,来到一个敞厅。房梁匾额“留园”二字,这是光绪年间金石家吴光题写,边款的小记记录的是盛康修复留园经过。

敞厅前面有一个小庭院,这里种植着金桂、玉兰,寓意“金玉满堂”。

这些植物,与粉墙山石构成一幅山水写意画卷。

庭院高高白墙上,爬山虎攀延的枯藤,增添一番古朴秋韵。

绕过庭院,左手边靠墙的明式花台内,原来种植的是古柏与女贞。它们交柯连理,乃祥瑞征兆。

可惜原来的老树枯死,补植了翠柏和山茶。

春天的季节,这棵百年山茶枝繁叶茂,山茶花如瀑盛开,煞是美丽!

粉墙正中嵌“古木交柯”砖匾,树枝交错,疏朗淡雅。

粉墙、漏窗、砖匾,一台二树,组成一幅简洁明了又寓意为喜结连理、百年好合的写意立体画。

“古木交柯”对面,是六扇不同图案的花窗。

透过花窗,留园如同一个奢华雅致的美女,朦朦胧胧展示着她的局部。

这六扇花窗,各有寓意。

第一扇花窗是龟背纹(又称六合纹),代表着长寿、扫清六合,又代表和和美美。

第二扇花窗是万字纹,代表福气。它与龟背纹合成福寿绵延的寓意。

第三扇花窗是柿蒂纹,寓意家业江山稳固、世事清白、世世平安、四海升平、柿柿如意。

它以简洁的造型传达出人们对安定祥和生活的向往,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

第四扇花窗是灵芝海棠花纹,代表着健康与美丽。

第五扇花窗是向日葵花纹,向日葵以其向阳的特性,被赋予了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等美好寓意。

向日葵纹花窗则将这些情感具象化,让人们在欣赏花窗的同时,也感受到向日葵所传递的积极向上的力量。

第六扇花窗是如意灯锦纹,寓意为生活顺意、如意美满。

这些花窗,也形成漏景。如同少女的雷斯花边,给人以若隐若现的美感。

从花窗前走过,透过花窗,山石树木、池塘、廊桥、小亭一一在眼前闪过。

一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在这里得以真实体现。

这里,是留园主人的世外桃源,是他们心灵皈依的世界。

走在园中,寻找着他们曾经的繁华。

抬眼间,几个苍劲的大字“花步小筑”映入眼帘。

正前方,是菱形窗框,远处的湖石亭台,定格在窗框中。

来到旁边的“绿荫轩”,凭栏而望。留园的秀美景致,完全展现在眼前。

转头右看,一个八角形的洞门上,有砖刻匾额“曲溪”二字,落款是“文徵明”,

这些题字,其实是第二代园主刘恕,从苏州一带搜集文徵明所题的字,移入园里的。

留园中的“静中观”、“鹤所”等砖雕门额文字,都是这样得来的。

在绿荫轩里,可以赏花、听风、看月、观鱼。

春有紫藤,夏有荷花,秋来银杏金黄、红枫火红,冬有青松苍翠、白雪飘飞。

四季风景,都在这一方山水之间。

对面的湖石假山上,种植着古老的银杏、枫树、白皮松。还有园主搜集而来的太湖石,其中以“断霞峰”最为出名。

在黄石假山制高点,是一只半亭的“闻木樨香轩”,它的周围都是桂花。桂花,苏州人称木樨花。

所以,闻木樨香轩,是秋天赏桂花的最佳地方。

可亭,则是冬天赏雪的好去处。

在绿荫轩向左看,一艘画舫凌波迎面而来,这便是“明瑟楼”。

明瑟楼的窗户,用贝壳做成,称为“明瓦”。这种明瓦透光性好,在阳光的照射下,室内生辉。

明瑟楼,是二层半间的建筑,近水而筑,体态轻盈,造型精巧。它的名字,取《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有鲜明洁净之意。

明瑟楼楼梯外,是太湖石堆砌成的假山。上二楼的阶梯,隐藏在山腹之中,被称“一梯云”。

“一梯云”名字取自唐诗“上楼僧踏一梯云”。明瑟楼的东墙上,还有董其昌题写“饱云”砖匾。以云为梯,当真是飘然欲仙了。

楼下方厅匾额上的“恰航”二字,出自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诗意。

“恰航”三面都设有美人靠,休憩其中,如置身舟中。

这里,与依山而建的远翠阁,形成南北遥望都是避暑胜地。

涵碧山房为一层门堂,是留园中部主要建筑,俗称“荷花厅”。

在清嘉庆和同治时,这里分别为“卷石山房”和“待云山房”。后因建筑前面是水池。根据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而取名涵碧山房。

涵碧山房大厅宽敞古朴,周围风亭月榭逶迤相连,浓阴倒影自成画幅。

明瑟楼与涵碧山房,这两幢结构完全不同的建筑连在一起,是留园的一大特色。

明瑟楼灵巧,涵碧山房庄重,两座建筑集萃成画舫型建筑。

二层建筑的明瑟楼为前舱,略低的涵碧山房是中舱,真是奇妙的建筑。

在“涵碧山房“宽敞的厅堂,推开大门,对面的假山亭台一一在望。。

从走出大厅,来到荷花台往前看:黄石大假山古拙雄浑,曲折的爬山廊、可亭,闻木樨香轩等尽在眼底。

这围成一片相通的水院,赏荷观鱼,听风赏桂。

假山西北一溪涧上有一座平板石桥贴水而架,两侧是嶙峋悬崖,走过小桥又觉野趣而生。不远高处山石林间有座六角形小亭名“可亭”,谐音“可停”,亭中六角形石桌桌面是灵璧石制成的。过可亭下假山是二层楼阁的远翠阁。

楼上远翠阁,取方千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楼下“自在处”是佛教语言心得自在之地!

从回廊另一边穿过曲溪门,眼前是一方池塘。

池塘上的廊桥蜿蜒,廊桥上种植着紫藤花。

廊桥有一小亭,内置石、桌石凳,可供人休憩。

这个廊桥,有着美丽的名字“小蓬莱”。

北院三面曲廊的墙上,也镶嵌“留园法帖”,院中几处湖石最为显眼的是留园十二名峰之一的猕猴峰,假山池水漂浮落叶,锦鲤游戏。

靠近五峰仙馆西侧,有一个敞亮的书房,梁上悬挂匾额“汲古得修绠”。

它的意思是将知识比作古井,自身修为比作井绳呀,要得到更高深的学问就须提高自身修为。

在留园,有着精美的铺层和奢华。

这就体现在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被誉为江南第一厅堂。厅堂的大梁全部用金丝楠木建成,又称为“楠木厅”。

令人痛心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成为日本人养马的地方。不仅厅堂里堆积了厚厚的马粪,连楠木柱被马啃得坑坑洼洼。后来修复楠木柱时往里面灌水泥,并用黑漆粉刷保护。

五峰仙馆设计精巧,布置奢华。它与周围的建筑、假山、花木构建成和谐、完美的景致,是苏州园林中厅堂的精品。

五峰仙馆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

纱隔屏风,采用的是红木银杏纱隔屏风,它的透光性非常好,

从后厅可以看到正厅庭院前的石峰。

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别设几、椅。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割成成明间、次间和稍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

五峰仙馆南面。是一排由苏州香山帮工匠制作的雕花精美的落地长窗,这十几扇一模一样的隔扇门,简单的重复让人觉得整齐统一。

这里,也是拍照打卡的绝佳位置。

五峰仙馆本身就是留园三宝之一,在馆里还藏有一件宝贝——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

这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它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其天然纹路形成一幅天然水墨图画。

这块大理石直径1.4米,厚15厘米。

五峰仙馆正厅的前面,是一片太湖石,堆成黄山五老峰形状。

假山所在的庭院地面铺设成冰裂纹,代表水。在这里,有山又有有水。

五峰仙馆的台阶如同浪花翻卷,这就是有名的涩浪。

石林小院奇石置峰,石笋相衬,绿树错落,曲廊围绕,把小院分成形状不一格调相异的院中院。一路卵石铺成各种图形花鸟图案,细节之美也在于这样的匠心之作。

在石林小院,有一块太湖石,叫做晚翠峰,它的形状如同一只老鹰。旁边还有一块太湖石形状如犬,便形成了生动的鹰斗犬。

这一片湖石背后的窗框,如同一面镜子。窗框里的那快石头,仿佛就是晚翠峰的影子。

这里,便是有名的对景。

走过两面借壁的“静中观”,来到“揖峰轩”,院中一石峰名“独秀峰”。

留园里的这些太湖石,大多是第二代园主刘恕搜集而来的。如果你了解“米芾拜石”的典故,就自然领会刘恕大有米芾爱石成癖的遗风。

穿过回廊和石库门,里面是一个大园子,这里原是盛氏住宅。里面还有一座光绪年间建造的大型戏厅,门上砖雕门额“东山丝竹”。

过“不二法门”,通往“待云庵”和“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耆硕之馆”是一座四面厅鸳鸯厅,南北厅被屏风和雕刻精美的月拱门分开。

南厅正中屏风是清末的《冠云峰图》,匾额“奇石寿太古”。从北厅往外望去,可见“留园三宝”之首的“冠云峰”。

留园的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美。在这里,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冠云峰是北宋“花石纲”遗物,采自太湖西山,完全体现太湖石瘦、皱、漏、透的特点。它凝重而又轻盈,外刚而又内柔。

冠云峰的左右,有“瑞云峰”和“岫云峰”陪伴,形成“留园三峰”。

冠云峰前面是一个小池塘,名“浣云沼”。它的旁边有一座六角亭“冠云亭”。

“浣云沼“的东面,是“待云庵”,这是是园主参禅礼佛的地方。园主盛康,别号待云,“待云庵”的名字因此而来。

盛宣怀的三个孙女,也分别取名 冠云、岫云、瑞云。

相传为了迎接康熙,原留园的瑞云峰,被移到苏州织造署(现苏州第十中学)。现在留园的瑞云是假的,且中部折断过。

盛宣怀的孙女瑞云,后来也夭折了。

在留园西部,有土石堆积的假山。假山上种植着红枫。春夏之际,假山葱郁苍翠,绿荫蔽日。

深秋时节,层林尽染,假山的小亭掩映在火红的枫叶中。

假山的南面,有溪水蜿蜒,石桥拱立,杨柳婆娑,各种花木四季不绝。

留园,是拙朴中的奢华,是富贵中的秀丽。

留园,在这精美和奢华中隐藏着一个家族繁华的落幕。

在留园,你欣赏的不仅是建筑和风景,更有着让人叹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