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身份竟成诈骗新“马甲”?汉川已有多人中招

发布时间:2025-09-03 20:43  浏览量:1

汉川反诈周通报

(2025年8月25日至8月31日)

本周全市共立电诈案件22起

同比去年⬆69.2%

环比上周

⬆46.7%

案件高发乡镇场

经济开发区

7起

仙女山街道(城北辖区)

6起

仙女山街道(城关辖区)

4起

马口镇

2起

麻河镇1起,南河乡1起,杨林沟镇1起。

高发诈骗类型

涉诈案件类型:刷单返利6起,冒充其他身份4起,其他非接触性诈骗3起,冒充公检法2起,虚假购物2起,虚假贷款2起,虚假网络投资理财1起,其他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1起,虚假服务1起。

受骗群体性别分布

受骗群体性别分布:男性12人,女性10人。

受骗群体年龄分布

受骗群体年龄分布:这周受骗群体年龄50-60岁偏多。

重点提示

警惕!“退伍军人”身份

竟成诈骗“马甲”?

“我曾是XX师XX团的一名老兵

立过战功、拿过奖章

以XX军衔转业回乡

还曾获得‘战斗英雄’的荣誉……”

当这样一位经历耀眼、语气铿锵的“退伍军人”突然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表达欣赏与爱慕。

——你是否会觉得缘分降临、心动不已?

请先冷静!!!

这或许并非浪漫的缘分,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英雄陷阱”。

近年来,不法分子冒充军人、退伍英雄实施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他们利用人们对军人的尊敬与信任,伪造身份、编造功绩,通过感情接近、英雄光环引诱受害人上钩,最终骗取钱财甚至更多。

典型案例1

2025年8月受害人孙某收到一条短信,对方自称是军人身份目前在北京市工作,退休后回武汉市养老,然后要求受害人孙某下载“另可”软件并注册账号加好友聊天。

嫌疑人与受害人孙某聊了几天后,称与受害人孙某很聊的来,想在一起生活,随后又称自己系军人身份不方便在网上投资理财,要求受害人孙某帮忙其在网上操作投资理财。

之后受害人孙某按照对方的要求通过微信转账向对方嫌疑人转账62000元钱。受害人孙某提现时发现平台余额里面的钱提不出来,受害人孙某发现被诈骗后报警。

典型案例2

2025年7月至今,赵某在汉川市仙女山街道办事处金湖湾家中通过微博认识了一名自称是军人的男性。

对方称他的一个老班长是“某大荒”集团高管,以有内幕消息带其买基金赚钱为由,让其多次通过网银转账共计347000元,之后发现被骗。

套路解析

1. 身份伪装:诈骗者冒充军人或警察,利用这些职业的高信任度获取受害者信任,使用虚假证件和制服照片,甚至伪造社交媒体账号,增强可信度。

2. 情感操控:通过频繁联系和甜言蜜语迅速拉近与受害者的距离。编造各种理由,如项目资金、购买军需品、共同理财投资等,要求受害者转账。

3. 经济诈骗:初期以小额借款试探,逐步增加金额。一旦受害者信任加深,便以各种理由要求大额转账。

4. 心理操控:利用受害者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迫使其不断提供资金。部分诈骗者会威胁曝光关系或采取法律行动,迫使受害者继续转账。

警方提醒

随着诈骗分子的骗术不断“升级换代”,“退伍军人”这一承载着特殊意义的身份标识很容易成为博取信任的工具。不法分子借用“军旅事迹”精心打造可靠人设,以交友、恋爱等名义“广撒网”,在建立信任基础后便编织花样理由来骗取财物。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到自称“军人”“退伍军人”等特殊身份的人主动搭讪,尤其是涉及借钱、推销物资等经济往来时,请务必提高警惕,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谨防诈骗。如遇到类似诈骗行为,要保留好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求助。

愿每一位真心致敬英雄的人

都不被虚假的“光环”所欺骗。

也请转发提醒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