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方顶级美女:林黛玉就是绝对标杆,肺痨病苍白纤细才最美

发布时间:2025-08-26 15:20  浏览量:3

《红楼梦》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在17-18世纪。书中女主角林黛玉的美,就是一种病态美。通过书中的各种描述,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林黛玉的病就是肺结核。例如黛玉初到贾府时,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股风流态度……经常懒洋洋的,香腮带赤。后面林黛玉重病时经常咳血。实际这些都是肺结核的症状。其实女性的病态美,不但在中国受欢迎,而且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也成为了西方的主流时尚。

从18世纪末开始,以英国为主导,苍白、纤细、敏感的女性美开始成为时尚主流。同时患上肺结核的女性,恰恰会导致其拥有纤细的体型、苍白和近乎透明的皮肤以及明亮的双眼而获得超凡脱俗的美感。

首先肺结核会导致体重严重下降,而这带来的结果就是纤细、瘦削、精致、苗条的身体,腰部狭窄,锁骨和肩胛骨突出,给人以天使翅膀般的外观。这种躯干伴随着纤细的四肢和平坦的腹部,最适合当时的欧洲的紧身胸衣,突出纤细的腰肢和曲线优美的肩膀,让整个女性看上去就像一个精致的洋娃娃。

十八世纪上半叶,西方普遍认为女性美丽依赖于纤弱的外表,能激发爱慕的属性。纤弱是女性美的构成要素,而强壮和健壮则与之相反,不会在男人心中唤起美的感觉。甚至有人认为女性处于痛苦中的美是最能打动人的美。当时还有人称肺结核专门侵袭年轻和最美丽的女性,因为这类人由于其天生的纤弱体格,易受恶性力量的影响。

其次肺结核会导致皮肤苍白。女患者一般拥有清晰、光滑、柔软、近乎透明的细腻精致皮肤,拥有近乎耀眼的洁白,同时这种洁白又伴随着皮下静脉的蓝色和脸上以及嘴唇玫瑰般的红润。这种玫瑰般的潮红,是肺结核病人长期低烧导致的。

在十九世纪,过于健康和红润的肤色,被认为是粗俗,玫瑰般的红润只是病态苍白皮肤的点缀,本质还是要文雅的苍白和倦怠,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平静的慵懒,这是与粗俗的清晰分界线。当时的女性社交圈,最完美的就是肺结核病人的雪花膏一样的苍白肤色,而如果显示出像挤奶女工一样的劳动者的健康红色,那就是一场社死灾难。

除了体型和肤色,当时医学还认为肺结核病人眼睛还有着放大的瞳孔,这导致“肺结核美女”都拥有大而富有表情的眼睛,这提供了通往情感的窗口。这和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描写是非常一致的。1824年的英国一本书籍认为:融合了理智与甜美的大瞳孔眼睛,是美的最高标准之一,也痨病体质的可靠标志。

因此,十九世纪西方的理想美人是:面色苍白,血管清晰可见。嘴唇、眼睛和脸颊都表明她一直在低烧。她的牙齿洁白如雪,几乎和皮肤一样透明。至于她的身材,因疾病和随之而来的慢性腹泻而精致纤细。如果她晕倒,与其说是束身衣的紧绷,不如说是血液缺氧。她越病越美丽,直至早早离世,而在她死去的那一天,就是她最美的时候,这种凋零的美丽才更加令人动容。

如果当时女性没有得肺结核,那就只能通过等待得病和模仿来解决。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对肺结核的致病机理和传播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患病率很高,甚至能达到25%的感染率。如果还不能被传染上肺结核,可以通过食用少量砷、涂抹含铅粉底以及停止进食等更危险的方法来实现肺结核患者的苍白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