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汇壮志 | 对话八院戚晓冬:倾心接力再援滇、赋丽时代山海情
发布时间:2025-08-08 20:17 浏览量:3
今年的8月8日,是国家的第十七个全民健身日,她源于北京兴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即此后公共卫生事业就催生了国家健康战略。由于我国各地卫生事业和医疗技术,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交流需求,因此沪滇结对共建总体背景下,徐汇区和红河州结对多年同时两地干部、群众间的友谊每年都会谱写佳话和风采。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对口云阳县人民医院,其中八院骨科已经连续两届向云阳派出自己的当打骨干,进入八月后,我就对此议题进行调研。
八院援滇医疗干部再出征,左二为八院胡强院长、左三为副书记兼副院长蒲画华。
我就向自己熟悉的八院骨科负责人、区域名医和上海好医生荣誉获得者孙平教授打听具体的情况,快人快语的他立即就告诉我:“最近刚刚做了新老交替,上一批戚晓冬医生刚刚回来两周,新的援滇医生是毕懿康医生!”接着就因孙平教授提议,戚晓冬医生直接进行了一番回顾。戚医生告知:“能够去帮扶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人民医院,是我今生难忘的珍贵人生历程。初到边疆就感受到祖国的强大,高速公路像一条条巨龙穿山越岭,像血脉连通到祖国的每个边疆县城,沪滇情深,情似家人。云南的少数民族热情好客,身处异乡的我没有了预期的孤独感,能让我更好地投入到工作。我努力着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当地骨科开展了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帮助当地多年执业医师考试未通过的年轻医生拿到了执业资格证,帮助当地老百姓认识到该如何合理外用中草药,帮助乡村基层医生提升处理创伤急症的能力。”
作者和八院宣传科长陈晨在骨科科普主题活动中的合影留念。
左起:骨科兰生辉、孙平、普外科医生周强(援滇)、骨科医生毕懿康(援滇)、八院副院长曹军合影留念。
全民健身日:凯旋归来的戚晓冬医生和孙平教授(右)在八院的留影。
那么这些新技术和新项目,有哪些专业方面的突破性贡献呢?这自然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戚医生的进一步说明则是:“共同努力下,在新技术方面有明显的突破,如一是载药人工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二是弹性钉微创治疗儿童桡骨小头骨折;三是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治疗小儿髁上骨折;四是内外侧联合入路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我随后通过在云南的行家还了解到:在八院的倾情支援下,云阳县人民医院在红河州已经具有良好的口碑,附近屏边县等同区域群众,也会来元阳寻找上海的八院医生求诊和问询。因此在当地举办的义诊活动中,八院戚晓冬医生摊位前总是热闹不凡。
戚晓冬医生在云南红河州元阳县人民医院的手术中留影。
云南当地义诊服务主题活动中的戚晓冬医生。
戚晓冬医生在当地的十八个月时间,每天都很忙碌、都在辛勤地为当地群众服务,好多次不顾山高路远坑深,得和当地的同事们一起深入乡村、面对面地和多民族群众沟通,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乡村卫生所的治疗水平。换言之,八院和上海医生的口碑抵达了元阳县的每一个崎岖的山村和每一条没有航标的河岸居民点。这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这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切体会,曾经三次到云南参与发展战略课题调研,每天都翻山越岭!
徐汇医疗队在红河州屏边烈士陵园主题活动中合影留念。
也正是因为每天的翻山越岭,我知道了该如何规划公路、该如何选择建设水电站,本世纪初,我在云南调研时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选择水电站核心位置、以解决电灯照亮每一个山村的美好愿望。而日复一日的翻山越岭,当年我和当地少数民族干部接下了深厚友谊。所以如今的我询问戚医生印象最深刻的民族有哪两个?他坦陈是:哈尼族和彝族,这和我的感觉是完全一致的。戚医生还说有幸参与到民族节日,如彝族火把节和哈尼族矻扎扎节等。我很开心、当年我也受邀请而直接表演歌舞。彝族火把节大家比较熟悉,介绍下哈尼族矻扎扎节:
这个哈尼族重要的民族节日,如今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元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矻扎扎节,也叫六月年或苦扎扎,在每年农历六月中旬举行, 是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矻扎扎”,其含义是迎接“俄咀”(一位仙人)到哈尼人间巡访,为哈尼人驱害降魔,祈求“俄咀”保佑山寨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矻扎扎节历时三至五天,我了解的具体元素如下:届时,哈尼山寨到处喜气洋洋,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相聚到磨秋场上,以打磨秋的方式来欢庆节日。按照传统习惯,节日的第一天,各村寨的人们要到高山顶上砍回一棵标直的青松,在寨边的磨球场上支起磨秋,还要用栗木和藤条架起转秋和秋千。接着,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开秋”,只有在他们象征性的甩了几圈后,其它人方可以开始。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时期,磨秋场上人山人海,骑磨秋,荡秋千跳舞,宴请亲戚及其他民族的好友。磨秋时而飞速旋转,时而升降起伏,甩秋人的速度越快,围观的人越开心。那些艺高胆大,生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们爱慕的对象。这种欢快的场面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的下午。此时各家当家的男子用小筛子抬看自家制作的酒肉佳肴来到磨秋场,人们围坐在磨秋的周围,相互敬酒,预祝吉祥和丰收。傍晚家家户户都要点燃一把用九片松明扎成的火把,在房内行驱邪除恶的仪式,然后将火把送至村外路旁以先来后到为序,齐齐地放在地上。也有将火把送至村头的一座小山丘上集中燃烧,祈求幸福和安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项目哈尼族矻扎扎节的快乐场景一览。
因为接受了多民族文化的滋养,戚医生的感受就是:“沪滇情真的是山海情,我在东海的这边,你在哀牢山的那头,虽然间隔了两千多公里,心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像石榴籽般紧紧抱拥在一起。我和我的后续队员必将摩肩接踵地完成帮扶边疆的伟大事业!”而孙平教授告知我:“当地求诊者都知道上海、最先部分知道黄浦江、少数知道徐汇区。而随着徐汇帮扶力度逐步加大加深,建立了不少沪滇协作项目,老百姓对徐汇对八院知道的就越来越多了!”
我把戚医生的事迹和八院在元阳的相关工作,告知了自己当年在复旦大学的同宿舍同学王家喜。他是我结识的第一位云南籍朋友,如今已有四十年交情了。他大学毕业后,就回家乡参加建设、有过在博物馆工作和开发农庄等丰富的履历,如今是当地一家昆明头部体育公司高管,他更是一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诗人。他说山海情总能结出佳话之硕果,他很赞赏我记录八院白衣天使在其家乡的新佳话、之前就注意到我的八院主题报道。这回他就赋诗:
作者的复旦大学同班同学、云南诗人王家喜近影。
《户外云踏,快乐老家》
王家喜(复旦大学一九八五级)
山风叩响 鞋跟轻踏
步履叠加 向着云巅攀爬
如候鸟逐光 奔赴热爱呀
那片山野 是心之所画
跟我走吧 趁晨光初洒
梦已抽枝桠 莫惧路崎岖啊
快乐的老家 藏在眼眸下
心之所向 却漫过天涯
我奔赴的印迹 只为拥抱它
任汗水浸透 斑驳脸颊
纵然越过 千重嶙峋的坡洼
终点处 是抵达
快乐老家... 心之所向...
永恒的...家...
编辑:师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