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领风骚如夏花(二)—盘点民国文坛名人的14件逸闻趣事

发布时间:2025-08-06 23:27  浏览量:1

1.在北大红楼内的校史展览室中,陈列过那时教职员工的工资表原件。刘文典那时的月薪是160元大洋,蔡元培是校长,月薪最高:300元大洋。鲁迅不过是60元的讲师月薪。胡适这位洋博士也只有一百挂零。李大钊教授兼图书馆长,在名册上是第四名,月薪为130元大洋。红色教授陈独秀在名册上排第三,月薪150元大洋。

2.1931年,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当时清华的师生是很牛的,看哪个校长和教授不顺眼就把他赶回家去,今天倒个段教授,明天赶个朱校长,相当“民主”。可是梅贻琦当了校长,好长时间过去了,却没人赶他走。有的人就纳闷了,去问老梅有什么秘诀,老梅的回答很精辟:“大家喜欢倒‘梅(霉)’吗?不会吧?”那人恍然大悟。

3.1927年“宁汉合流”后,不入流的政府开始大肆捕杀革命人士。沈雁冰为了安全不得不从武汉到上海避难。没有工作的他只好写小说赚点生活费来糊口,可人家又不要他的小说,眼看自己连买菜钱都没有了,于是很矛盾。就把“矛盾”当成了自己的笔名,一来二去又往头上戴了顶草帽,变成了“茅盾”。

4.钱穆和胡适曾经为了在学术问题上到底是老子牛还是孔子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唾沫大战。胡适觉得孔子曾经为了学老子的家底端过茶送过水,所以老子应该是第一。而钱穆觉得老子写书写得晚,根据时间来说孔子才是老大。到最后,两头驴谁也没有倔过谁,骂得口干舌燥渴得不行,回家喝水去了。

胡适

5.善有善报。民国初年,上海有许多名妓迁到北京,其中有一个叫做花元春的,刚到北京就生病死了,没人给她收殓,北大美术系教授叶浩吾表示既然那些嫖娼的人那么无情,那我这个不相识的给她安葬好了。几个月后叶浩吾也死在了北京,也没人给他买棺材,这时八大胡同的妓女每人凑了点钱给他办了丧事。

6.曹聚仁喜欢阅读,每次都订好多报纸刊物。一个文学青年去他家做客,看到那么多书,心里不免痒痒,想跟曹聚仁借点书看看,回去好大饱眼福。老曹说不行,那位青年问:“为什么啊?”曹聚仁一指书房侧贴的小纸条:“书与老婆不借。”那人由衷赞叹,现在的人真是越来越狠了。

7.张竹君在广州很有名望,陈璧君也把张竹君当成自己的偶像。马君武对张竹君很是爱慕,就用法文给她写了一封求婚书。女人家都喜欢矜持,连追都没追就直接求婚,人家答应了那不就太不矜持了?于是张竹君虽然很感动,但还是婉转地回绝了。谁知马君武在恋爱上还是个处男,受到这种打击就追随孙中山革命去了。

8.民国时候历史资料都很不值钱,还不如一卷卫生纸。顾颉刚先生曾经在《古史辨》当中这样写道:“十几年前,北平的历史博物馆嫌明清内阁大库的档案堆积得太多了,又占房屋,又费功夫,觉得讨厌,所以就把其中不整齐的装了八千麻袋,卖给纸厂,作为造还魂纸的材料……”总之用途都很广泛,包糖果什么的都有。

9.地质学家李春昱到东北去转悠,见到了日本人给溥仪建造的伪皇宫,就进去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文物古董之类的没见到,就发现了一本账本,账本上连溥仪皇后买旗袍料子一块两毛钱,溥仪赏给车夫两毛钱这种账都记载得清清楚楚。由此可见,溥仪在日本人的傀儡胁迫下,生活得很不咋地。

10.张季鸾在民国是位骂人的高手,骂死人不偿命。其标志性骂人有三个,1926年骂吴佩孚“吴佩孚这个人啊,我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他:光有劲,没文化。现在呢,什么都没了,就只剩喘气了”;1927年骂汪精卫:“汪精卫天天想骑在别人脖子上,其实只有儿子会这么做”;蒋介石结个婚,他还骂:“结了婚再离,离了再娶,跟种猪一个追求。”

11.林公铎是个古怪的家伙,说话极损,而且嗜酒如命。有一次,他喝得猛了点,晕晕乎乎地就去上课了,到班里就开始破口大骂,无论是新派旧派,大佬新秀,没一个跑得掉的,骂到兴奋处,把胡适也给拖了出来,说小屁孩都懂的古文,胡适看不懂就算了,非要充什么文学大师,非要用个蝌蚪一样的东西隔在中间,还美名曰:新式标点!

12.张恨水是个奇人,曾写《金粉世家》。当时他同时给六家不同的报社写六部长篇小说连载,而且六部小说的人物、情节、进程都不一样。故事精彩绝伦,小说中的一个女主人公命在旦夕,读者竟然给报社写信,为她请命。张恨水从不拖稿,有一天,他打麻将上了瘾,报馆来催稿,他左手打麻将,右手就写完了。

13.傅斯年是个有抱负的人,他的理想很远大。一次傅斯年在蔡元培家喝酒,几个人都喝得不成样子。傅斯年搂着蔡元培的脖子说:“鹤卿兄,等我们国家强大了,不仅要把小日本给灭了,就是西洋的鬼子,我也要把他们赶到苏伊士运河西边,从北冰洋到南冰洋,我都要把他们给‘郡县之’,你说好不好?”蔡元培惊讶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14,傅斯年和李济以及裘善元三个人去参加重庆的一个宴会,结束后宴会主人给他们喊了滑竿。六个滑竿工人兴奋地等在门前,第一个是裘善元出来了,由于比较胖,众工人一番推辞有两个倒霉的抬着走了;第二个是李济更胖,只好有两个自认倒霉;到傅斯年出来,工人一看,是前两个的终极加强版,抬起滑竿,人也不抬了一溜烟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