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姐弟街头落难,男子心善相助,姐姐说注意你的师兄

发布时间:2025-08-04 13:00  浏览量:1

第一章 落魄少年入药行

明朝永乐年间,苏州府的烟雨巷深处,藏着一家不起眼的药铺,名曰“回春堂”。铺主姓陈名松,是位年过五旬的老郎中,一手针灸推拿的功夫在当地颇有声名。这年深秋,陈松在药铺后门发现了一个蜷缩在柴草堆里的少年,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气息奄奄。

少年名叫林墨,父母早亡,一路从乡下来到苏州府寻亲,却得知亲戚早已搬离,盘缠用尽,只得流落街头。陈松看着他那双清澈却透着倔强的眼睛,想起了自己早逝的儿子,心下一软,便将他收留在药铺做了学徒。

林墨知恩图报,干活格外勤快。每日天不亮就起身打扫药铺、捣药碾药,白天跟着陈松学习辨识药材、煎制汤药,晚上则在灯下抄写医书。他虽不善言辞,却心思细腻,陈松看在眼里,对他愈发器重,不仅教他药理知识,还时常带着他外出问诊。

药铺里还有一个学徒,名叫赵奎,比林墨早来两年。此人油嘴滑舌,看似活络,实则心胸狭隘,见陈松对林墨另眼相看,心中暗自嫉恨,常在背后做些小动作。比如故意打翻林墨配好的药材,或是在陈松面前说林墨的坏话,但林墨从不与他计较,只是默默将事情做好。

陈松有个独女,名叫陈月娥,年方十六,生得眉清目秀,跟着父亲学过几年医术,平日里也在药铺帮忙抓药。赵奎对陈月娥心存爱慕,多次明示暗示,都被陈月娥冷淡回绝,这让他更是将怨气撒到了林墨身上,认为是林墨碍了他的好事。

第二章 街头偶遇患难女

寒来暑往,三年光阴转瞬即逝。林墨已从一个懵懂少年长成了挺拔青年,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药材的特性和用法,还能独立处理一些常见病症。陈松对他十分满意,常说:“林墨这孩子,虽不善言辞,却有一颗仁心,将来必成大器。”

这年夏日,苏州府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城中疫病横行。回春堂的生意异常繁忙,林墨和陈松整日奔波于病患之间,几乎没有喘息之机。一日傍晚,林墨送药归来,路过城南的破庙时,听到里面传来微弱的哭泣声。

他循声走去,只见庙角蜷缩着一对姐弟。姐姐约莫十五六岁,衣衫破旧,脸上沾着污泥,双眼紧闭,似乎看不见东西;弟弟只有七八岁,躺在姐姐怀里,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显然是得了重病。

“姑娘,这是怎么了?”林墨轻声问道。

那盲女听到声音,警惕地将弟弟搂得更紧:“你是谁?我们姐弟二人路过此地,弟弟突然病倒,还请公子行行好,不要打扰我们。”

林墨看着那孩子难受的模样,心中不忍:“姑娘,我是回春堂的学徒,略通医术,让我看看你弟弟的病情吧。”

盲女犹豫了片刻,感受到林墨语气中的真诚,便点了点头:“那就多谢公子了。”

林墨上前仔细查看,发现那孩子是感染了时疫,高烧不退。他从药箱里取出随身携带的药材,又找来些清水,小心翼翼地喂给孩子。忙活了好一阵子,孩子的烧才渐渐退了些。

“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子柳云,这是我弟弟柳石。”盲女感激地说道,“只是我们身无分文,实在无法报答公子……”

“姑娘不必客气,治病救人本就是分内之事。”林墨摆了摆手,“此地不宜久留,你弟弟的病还需要好好调理,不如先随我回药铺暂住几日吧。”

柳云闻言,面色闪过一丝犹豫,但看着怀中仍在昏睡的弟弟,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就叨扰公子了。”

林墨背起柳石,搀扶着柳云,慢慢向回春堂走去。一路上,柳云凭借着敏锐的听觉和嗅觉,不断提醒林墨避开路上的障碍,林墨心中暗暗称奇,这盲女虽看不见,感知能力却比常人敏锐得多。

第三章 药铺风波起嫌隙

回到回春堂,林墨将柳云姐弟安顿在药铺后院的柴房里,又找来些干净的衣物和食物。陈松得知情况后,也没有责怪林墨,只是嘱咐他好生照看姐弟二人。

柳石的病情时好时坏,林墨每日都亲自为他诊治、熬药,柳云则在一旁帮忙,虽然看不见,却能凭着记忆和嗅觉,将药铺里的一些杂活打理得井井有条。陈月娥见柳云虽盲却聪慧能干,对她也颇为友善,时常与她聊天解闷。

赵奎见林墨对柳云姐弟如此上心,心中的嫉妒之火愈发旺盛。他不仅嫉妒林墨得到陈松的器重,更嫉妒柳云姐弟能得到林墨的悉心照料。于是,他开始在陈松面前搬弄是非,说柳云姐弟来历不明,恐有不妥,又说林墨因女色而耽误了药铺的生意。

陈松起初并未在意,但架不住赵奎天天念叨,心中也渐渐有了些想法。一日,他找到林墨,语重心长地说:“林墨啊,柳云姐弟虽可怜,但毕竟来历不明,如今疫病横行,药铺本就繁忙,你还是将他们送走吧,给些盘缠便是。”

林墨闻言,急道:“师父,柳石的病还没好利索,此时让他们离开,无异于将他们推向绝路啊。柳姑娘虽是盲人,却心思纯良,绝非歹人,还请师父再容他们住些时日。”

陈松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就依你吧,但你也要多加留意,莫要出了什么岔子。”

林墨连忙道谢,心中却对赵奎多了几分警惕。

几日后,柳石的病终于痊愈了。柳云便向林墨辞行:“林公子,大恩不言谢,如今弟弟病已好,我们也该离开了,不能再叨扰药铺了。”

林墨看着姐弟二人,心中有些不舍:“姑娘打算去哪里?”

柳云摇了摇头:“我们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林墨想了想,说道:“姑娘若是不嫌弃,不如就在药铺帮忙吧。柳姑娘心灵手巧,可帮忙整理药材;柳石年纪虽小,也能做些杂活,我会跟师父说的,每月给你们些工钱。”

柳云闻言,心中感动不已,对着林墨深深一揖:“公子大恩,柳云无以为报,唯有尽心竭力,报答公子和药铺的恩情。”

就这样,柳云姐弟便留在了回春堂。柳云果然不负所望,将药材整理得井井有条,每种药材的位置和特性都记得一清二楚,甚至比林墨和赵奎还要熟练。柳石也十分懂事,每日里打扫卫生、跑腿送信,很是勤快。

赵奎见柳云姐弟留在了药铺,心中更是不满,时常故意刁难他们。一次,他故意将一味珍贵的药材藏了起来,然后诬陷是柳云偷了去。柳云虽看不见,却能从赵奎的语气中听出恶意,她平静地说:“赵师兄,我虽看不见,但药材的气味我都记得,你藏起来的那味药材,气味还在你身上未散呢。”

赵奎没想到柳云如此敏锐,顿时面红耳赤,在陈松和林墨的注视下,只得悻悻地将药材拿了出来。经此一事,陈松对柳云更是多了几分信任,对赵奎则愈发不满。

第四章 盲女慧眼识阴谋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过去。林墨的医术日益精进,已经能够独立坐堂问诊,深得病患的信赖。陈松见他已能独当一面,便将药铺的许多事务都交给他打理。

赵奎见林墨权势日重,心中的嫉妒和怨恨也到了极点。他深知自己在医术和品行上都远不如林墨,想要取而代之,唯有铤而走险。他暗中联络了城中的一个泼皮无赖,打算设计陷害林墨。

这日,陈松要去乡下为一位老员外看病,需离家三日。他嘱咐林墨好生照看药铺,林墨点头应下。陈松走后,赵奎便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他先是买通了一个病患,让其在药铺抓药后,声称吃了林墨开的药后病情加重,然后让那泼皮无赖带着一群人来药铺闹事,污蔑林墨医术不精,草菅人命,要求赔偿巨额钱财。

柳云虽然看不见,但她的听觉和嗅觉异常敏锐,察觉到赵奎近日行踪诡秘,且身上时常带着一股陌生的酒气和劣质香料的味道,心中隐隐觉得不安。她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林墨,林墨虽也觉得赵奎有些不对劲,但并未想到他会做出如此恶毒之事。

果然,第二日午后,那泼皮无赖便带着一群人气势汹汹地来到回春堂闹事。他们砸毁药铺的柜台,打翻药材,口中还不断咒骂着林墨。林墨试图与他们理论,却被他们推搡辱骂,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柳云站在一旁,冷静地听着众人的话语,从他们的语气和言辞中,听出了破绽。她悄悄对林墨说:“林公子,这些人虽然来势汹汹,但话语间漏洞百出,不像是真正的病患家属,倒像是受人指使来闹事的。那个领头的无赖身上,有和赵师兄身上一样的劣质香料味。”

林墨闻言,心中一动,仔细观察那些闹事的人,果然发现他们眼神闪烁,并不像是真心为病患讨公道的样子。他心中大致有了数,便不再与他们纠缠,而是说道:“诸位若是觉得我医术不精,可以去官府告我,何必在此闹事?若是再敢毁坏药铺财物,我便报官处理了。”

那泼皮无赖本就是受人指使,见林墨态度强硬,又提到报官,心中有些发虚,犹豫了片刻,便带着人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林墨看着一片狼藉的药铺,心中怒火中烧,他知道这一定是赵奎搞的鬼。柳云安慰道:“林公子,别太生气了,赵师兄如此行事,迟早会露出马脚的。我们还是先收拾一下,想想对策吧。”

林墨点了点头,与柳云、柳石一起收拾起药铺。他知道,赵奎既然敢做出这种事,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恐怕还会有更恶毒的阴谋。

第五章 患难与共见真情

果不其然,几日后,赵奎又想出了一个毒计。他趁着林墨外出送药的机会,偷偷在一味给城中富商王老爷抓的药里下了泻药,想让林墨因耽误了富商的病情而身败名裂。

柳云在整理药材时,闻到那味药里有一丝异样的气味,她虽不知道是什么,但直觉告诉她不对劲。她连忙找到正在算账的赵奎,问道:“赵师兄,这味药是给王老爷抓的吗?怎么气味有些不对?”

赵奎心中一惊,强作镇定地说:“没错啊,就是给王老爷抓的,可能是你闻错了吧。”

柳云摇了摇头:“不会的,这气味很特别,我从未在这味药里闻到过。赵师兄,你是不是在药里加了什么东西?”

赵奎见柳云追问不休,心中恼羞成怒:“你一个瞎眼的丫头,懂什么?少在这里胡说八道!”说完,便拿起药包,匆匆向外走去,想要尽快将药送出去,以免夜长梦多。

柳云见状,知道事情不妙,连忙让柳石去通知林墨,自己则悄悄跟在赵奎后面。赵奎来到王老爷家,将药交给了管家,转身正要离开,却被赶回来的林墨拦住了。

“赵奎,你在药里加了什么?”林墨厉声问道。

赵奎脸色一白,嘴硬道:“我……我什么都没加啊,林墨你别血口喷人!”

“是吗?”林墨看向一旁的柳云,“柳姑娘,你来说说。”

柳云说道:“我闻到药里有一股异样的气味,像是泻药的味道。”

王老爷的管家闻言,顿时怒不可遏:“好啊,你们回春堂竟敢在药里下泻药,是想害死我家老爷吗?我这就去报官!”

赵奎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林墨,我错了,我不该一时糊涂害你啊,求你饶了我这一次吧!”

林墨看着跪在地上的赵奎,心中五味杂陈。他没想到赵奎竟会恶毒至此,为了陷害自己,不惜损害病患的健康。但念在同门一场的份上,他还是叹了口气:“罢了,念你是初犯,我就不追究了。但你必须向王老爷道歉,并赔偿所有损失,然后离开回春堂,永远不得再行医。”

赵奎连忙点头答应,向王老爷赔了罪,赔偿了损失后,灰溜溜地离开了苏州府。

经此一事,林墨和柳云的关系愈发亲近。林墨感激柳云多次识破赵奎的阴谋,救了自己和药铺;柳云则敬佩林墨的仁心和正直。陈松回来后,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对柳云更是赞赏有加,也对林墨的处理方式十分满意。

一日,陈松把林墨叫到跟前,说道:“林墨啊,你如今也老大不小了,我看你和柳姑娘情投意合,不如我就为你们做媒,让你们结为夫妻吧。”

林墨闻言,脸上一红,看向正在整理药材的柳云,眼中满是温柔。柳云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脸颊泛起红晕,嘴角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

林墨对着陈松深深一揖:“多谢师父成全。”

不久后,林墨和柳云便在回春堂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陈月娥为柳云梳妆打扮,柳石则在一旁跑来跑去,十分开心。虽然没有奢华的排场,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第六章 柳暗花明重见天日

婚后,林墨和柳云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十分甜蜜。林墨依旧在药铺坐堂问诊,柳云则在一旁帮忙,夫妻二人配合默契,药铺的生意越来越好。柳石也渐渐长大,跟着林墨学习医术,颇有天赋。

然而,柳云的眼疾始终是林墨心中的一块心病。他遍访名医,搜集各种秘方,只为能治好柳云的眼睛。柳云虽然看不见,但心中明白林墨的苦心,时常安慰他说:“夫君,我虽然看不见,但有你和弟弟在身边,我已经很幸福了,你不必为我的眼睛太过操劳。”

林墨握着柳云的手,坚定地说:“娘子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治好你的眼睛,让你看看这世间的美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林墨偶然得到一本失传的医书,书中记载了一种治疗眼盲的方法。他按照书中的记载,精心调配药材,为柳云治疗。经过半年的调理,柳云的眼睛渐渐有了起色,能够模糊地看到一些光影。

又过了半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柳云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能够清晰地看到眼前的一切了。她激动地抱住林墨,泪水夺眶而出:“夫君,我看见了,我真的看见了!”

林墨看着柳云明亮的眼眸,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地抱着她。柳石听到动静跑了进来,看到姐姐重见光明,高兴得跳了起来。

陈松得知柳云的眼睛好了,也是喜不自胜,感叹道:“真是苍天有眼啊,好人终有好报。”

柳云重见光明后,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她跟着陈月娥学习女红,将药铺打理得更加井井有条。她还时常和林墨一起外出,感受这世间的美好。

这年冬天,苏州府再次遭遇疫病,林墨和柳云携手抗疫,救治了无数病患。他们的善举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回春堂也成了苏州府最有名望的药铺。

多年后,林墨继承了回春堂,成为了苏州府有名的郎中。柳云则为他生下了一双儿女,一家人其乐融融。柳石也学有所成,成为了林墨的得力助手。

回望过往,林墨感慨万千。若非当年在破庙中救下柳云姐弟,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他始终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要心怀仁心,多行好事,终会得到命运的眷顾。而柳云也常常庆幸,自己在最艰难的时候遇到了林墨,是他的善良和正直,照亮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