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博古与家人最后合影,妻子短发很干练,三个孩子活泼可爱

发布时间:2025-08-02 05:40  浏览量:1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45年,延安的一处院落里,博古与家人拍下最后一张全家福,镜头中,博古身着白西裤、衬衫,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气质尽显;妻子张越霞留着短发,干练利落。

三个孩子活泼地站在前方,一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画面温馨美好,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不久后博古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这张全家福成为了珍贵而永恒的回忆,承载着一个家庭最后的团聚时光。

其实,博古这个名字知晓的人不算多,大家更熟悉的是他原名秦邦宪,1907 年,博古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知识分子家庭。

这样的成长环境就像肥沃的土壤,滋养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非凡才华,年仅17岁,别的少年或许还在懵懂探索未来,博古却已凭借着出众的才情,在家乡的一家报社谋得编辑一职,就此开启了与文字相伴的精彩生涯。

加入我党后,博古继续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积极投身编辑工作,1930年,他担任全国总工部的宣传干事,凭借出色的表现,24岁那年,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就被委以重任,挑起了临时中央总负责人的大梁。

但是年轻人成长的路上难免会有波折,博古也不例外,他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给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他直面错误,毅然决然地主动交出了手中的权力。

事实证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就是克己、奉公。组织让自己去干,就甩开膀子去干;事实证明自己不行,该下那就果断的大大方方让贤;下了以后不抱怨不躺平,适合干什么就兢兢业业干。

中国的历史长河浩瀚,能够如秦邦宪这样年纪轻轻即走上人生巅峰,却又能在离开权力枢纽后安之若素,非常不容易。

博古共有两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叫刘群先,两人婚后感情深厚,刘群先还为博古生下了五个可爱的孩子,后来,刘群先前往苏联,这一去,两人便分隔两地,那段婚姻也逐渐成为了回忆。

而张越霞的人生,同样充满了波折与坎坷,她出生在一个传统观念浓厚的家庭,父母早早地就打算将她许配给人家做童养媳。

可张越霞性格倔强,哪肯接受这样的安排,她哭闹着坚决反抗,父母无奈之下,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看到别的孩子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张越霞满心羡慕,哭闹着也要读书,在哥哥的资助下,她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启文女子学校,小学毕业后不久,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浦江县桑蚕讲习所当上了教员。

1924 年,全国多地工人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那场面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火,势不可挡,张越霞生活在那个时代,从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中,真切地体会到了工人和学生们生活的艰难困苦。

她打心底里支持党组织发起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觉得这是为大家谋出路、争权益的好事,于是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这些运动当中。

可她的这一正义之举,却触动了某些势力的利益,浦江县桑蚕讲习所因此将她解雇了,但张越霞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没有被这小小的挫折打倒,在大哥的鼓励和帮助下,她重新振作起来,凭借自身的努力考入了浦江县高等学校。

在学校里,张越霞就像一团热情的火焰,积极活跃在各种活动中,还热心参与公益事务,她的这份热情和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快就被选为学生代表。

当时,高班的学生代表郭怀庆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看张越霞有革命的热情,但缺乏斗争的经验,就经常耐心地告诫她,革命不能光靠一时的热血,还得讲究策略和方法,懂得如何去斗争。

在郭怀庆的引导和影响下,张越霞的思想逐渐变得成熟稳重起来,三年后,张越霞凭借自己的进步和坚定信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 年,她来到繁华又危险的上海,被安排到中共中央秘书处文书科油印室工作,负责文印和内部交通等重要任务。

尽管当时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着整个城市,共产党员随时都有被抓捕的风险,但张越霞毫不退缩,总是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灵活,出色地完成党交给她的每一项任务。

1940 年,组织上有了新的安排,张越霞被调往南方局工作,担任组织部干事一职,巧的是,南方局的组织部长正是博古。

此前在长江局时,他们便有过接触,如今到了南方局,相处的时间更多,交流也愈发深入,在日复一日的共事中,两人感情日益升温,彼此欣赏,爱慕之情在心底悄然滋长。

不久后,经过组织的批准,他们喜结连理,携手步入婚姻殿堂,而这场幸福婚礼的证婚人,正是备受尊敬的董必武。

同年 11 月,张越霞跟随博古一同前往延安,他们在清凉山上安了家,从此延安便成了他们温暖的港湾。

在延安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张越霞积极投身各项工作,踊跃参加干部培训,在整风运动中认真反思、积极进步,后来,她还勇敢地参与到保卫延安的伟大斗争以及土地改革运动中,为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当时,博古肩负着新闻工作的重任,工作紧张又繁忙,在延安整风那段时间,博古面临着不小的思想压力。

张越霞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主动与博古分担压力,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让博古在疲惫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拥有一个坚实的后盾。

但是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46 年 4 月 8 日,博古与王若飞、叶挺、邓发等同志一起,乘坐飞机从重庆飞往延安,准备向党中央汇报工作。

不幸的是,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张越霞在延安得知这一噩耗后,如遭雷击,悲痛欲绝,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现实是残酷的,博古真的永远离开了她。

在博古的追悼会上,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张越霞站在那里,强忍着内心如潮水般翻涌的巨大悲痛,代表家属缓缓发言。

照片里的她,表情麻木得让人心疼,可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坚定,旁人见了,都不禁在心里暗自思忖:失去了最亲近的爱人,往后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该如何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走下去。

博古牺牲后,张越霞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她先后在华北、东北等地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和妇女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越霞和博古仅育有一个儿子,可博古与前妻却留下了五个孩子,这六个孩子的抚养重担,毫无预兆地全落在了张越霞柔弱的肩上,彼时,她一面要应对繁重如山的工作,一面要悉心照料博古的遗孤,承受着双倍甚至更多的压力。

但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默默独自扛下所有,无论是在陕北那艰苦卓绝、物资匮乏的环境里,还是全国解放后国家面临经济困难时期,她都倾尽全力抚育这些孩子。

可抚养六个孩子谈何容易,仅靠她那微薄的工资收入远远不够,组织上得知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每月发放补助,这才让这一大家子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得以安稳度日。

在张越霞悉心教导与关爱下,博古的六个孩子都成长得十分优秀,长子秦刚是博古与刘群先所生,他出生后便被奶奶带回无锡抚养,后来又跟着叔叔秦邦礼四处辗转,在广州、香港等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1949 年后,张越霞把他接到自己家中,让他在北京安心上大学,可惜命运弄人,秦刚不幸染上肺病,尽管全力医治,还是在 1954 年早早离开了人世,让人不禁为之扼腕叹息。

次子秦刚,家人都亲切地叫他小秦刚,同样是博古与刘群先的儿子,他是博古儿子里学习成绩最为出众的,先是在哈军工刻苦学习,之后又前往莫斯科航空学院,专攻飞行器机械设备专业。

学成回国后,他在北京航空学院大展身手,他在编书和写作方面也颇有建树,多次获得奖项与表扬,然而,命运再次展现出了残酷的一面,秦刚腹内长了动脉瘤,虽开刀顺利切除,可不久后又长出一个。

他说“我明天不去切,后天要去游泳”,没想到在游泳时动脉瘤突然破裂,他一句话都没留下,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令人痛心不已。

小儿子秦铁是博古与张越霞的儿子,1946 年博古牺牲时,年幼的秦铁还不太懂事,心里只惦记着爸爸答应从重庆回来给他买的礼品,这下怕是拿不到了,妈妈张越霞让他在爸爸坟前磕头,他倔强地不肯,最后才勉强跪了一下。

不过,长大后的秦铁和儿时大不一样,他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程,走访了许多博古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

2007 年 6 月,在纪念博古诞辰百周年之际,秦铁把自己保存的博古笔记里《我要说明的十个问题》交给了父亲在《解放日报》的同事,后被编入《博古,39 岁的辉煌与悲壮》,可惜的是,2012 年 9 月 18 日,秦铁在北京家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大女儿凭借自身努力成功考上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启了教书育人的生涯,在三尺讲台上绽放光彩。

二女儿秦新华在政治领域一路奋进,成就斐然,她曾在卫生部担任科技教育司副司长,一路拼搏官至副部级,还主导创作了母婴保健法,造福无数家庭,她的丈夫李铁映也十分优秀,曾出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官至副国级。

小女儿秦吉玛进入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深造,毕业后任职于人大常委会,专注于东欧苏联等地区的法律问题研究,能力备受认可。

在那个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张越霞以无私的大爱,将老公与前妻的孩子悉心养大,还培养得如此优秀,实在令人由衷敬佩!

1979 年,张越霞因病在北京逝世。在她的遗嘱中,要求将自己的骨灰与博古的骨灰合葬在一起,她用这种方式,实现了与博古 “生同衾,死同穴” 的愿望。

浦江发布——百年初心路 浦江新征程|张越霞:历尽坎坷终不悔 耿耿丹心照千秋202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