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赵季平:发妻肺癌离世后再婚,儿子、孙女都吃音乐这碗饭

发布时间:2025-05-20 17:31  浏览量:6

赵季平是蜚声海内外的作曲家,为《黄土地》《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大话西游》《水浒传》《大宅门》等影视剧创作的音乐作品,影响了几代观众。

他创作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好汉歌》《想起老妈妈》《陕北是个好地方》等歌曲,被歌迷广为传唱。

赵季平与结发妻子孙玲的婚恋感人催泪,2002年孙玲不幸因肺癌离世,赵季平心碎地抱着妻子的骨灰回西安下葬。

赵季平丧妻后,沉浸在痛苦和悲痛中。一年后,一个叫张宁佳的离异女子主动走进了他的生活……

“细品名人”在全国一家知名媒体做编辑记者时,在北京面对面采访过作曲大师赵季平老师。后来,“细品名人”还在昌平区面对面采访了赵季平的儿子赵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父子俩低调谦和,人品艺品俱佳,给“细品名人”留下了良好印象。

赵季平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1945年出生于甘肃平凉,家里共有兄弟姐妹6人,他在家排行第四。

赵季平的父亲赵望云有过两次婚姻,发妻权氏病逝后,赵望云与赵季平的母亲再婚。

(赵望云与4个儿子合影)

(赵望云国画作品)

赵望云是陕西长安画派的奠基人,擅长创作山水、人物、原野风光,与徐悲鸿、齐白石齐名。赵望云多才多艺,酷爱京剧、豫剧、秦腔,并拉得一手好京胡。耳濡目染中,赵季平迷上了音乐。

1957年,赵望云被打成“右派”,被下放到农村摘棉花。同年,12岁的赵季平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因为有个右派父亲,赵季平没有被录取,只得进入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中。

初一时,赵季平就创作了一首反映校园生活的组歌,被同学们传唱。

1961年,赵季平初中毕业后,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属高中。三年后,赵季平又考入西安音乐学院读本科,学习作曲、演奏二胡、打击乐。

大学期间,赵季平爱上了大提琴专业的孙玲。她身世凄苦,一出生就没见过父亲。

孙玲1949年8月3日出生于成都,比赵季平小4岁。孙玲的父亲在国民党部队当过政治教官,解放前夕投诚了,后被判死缓。

孙玲还在母亲肚子里时,父亲就被押解到青海德令哈劳改农场,1974年病逝。

孙玲的父亲是西安人,母亲是医生。父亲去青海后,孙玲跟着母亲来西安投奔奶奶。

孙玲是“黑五类”,在学校备受歧视,但赵季平尊重她爱慕她,主动与她接触。

(孙玲)

孙玲觉得自己没前途,没想过谈恋爱。赵季平告诉她:我的处境并不比你好,我爸以前被打成“右派”,现在又被扣上了“封资修”“黑画家”的帽子呢。

相同的身世,让孙玲对赵季平有了几分热情,大三时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特殊年代里,学校经常停课,学生们还出去串联,因此赵季平与孙玲一直拖到1970年才大学毕业。

赵季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戏剧研究院工作,孙玲被分配到偏远的宜川县文化馆。在这里大提琴根本用不上,好心的县革委会主任对孙玲说:你到我们这里是屈才了,你如果能找到接受单位,我们不会阻拦你调走。

孙玲的姐姐是贵州遵义文工团的钢琴演奏员,孙玲给姐姐写了一封信,问那边要不要人。

姐姐向领导请示后,在信里告诉孙玲:我们这边需要一个拉大提琴的,你可以考虑过来。

不久,孙玲办好了调动手续,进入贵州遵义文工团担任大提琴演奏员。

赵季平在西安,女友孙玲远在贵州,两地路途遥远,想见一面很难。赵季平四处奔走,想将孙玲调回西安,可始终找不到门路。

1971年,孙玲患上了肺结核,瘦得不到70斤。赵季平坐火车赶赴遵义,将孙玲接回西安治病。

孙玲的心情很糟糕,含泪对赵季平说:你在西安条件好,我在偏僻的遵义,身体又不好,会拖累你的,你应该在西安找一个更适合你的女朋友。

赵季平哽咽着说:今生我就认你,接受不了其他女孩。孙玲在西安治疗半个月后,赵季平将她送回遵义。分别时,两人抱头痛哭。

赵季平替孙玲檫干眼泪:答应我,你别找其他人好吗?孙玲点了点头。

赵季平的父母和姐姐不赞助他找一个患肺结核的女朋友,姐姐给赵季平介绍了一位音乐老师,安排他去相亲。赵季平说:我有女朋友了,不会与其他人见面。

赵望云(1906年-1977年03月29日)作画照片

赵季平找到省文化小组的领导,要求将孙玲调到西安来,否则他就去遵义文工团。

陕西戏剧研究院还指望赵季平将样板戏移植入秦腔,领导害怕他走,同意接受孙玲。

赵季平连忙坐火车赶赴遵义,将喜讯告知孙玲。赵季平的痴情和执着打动了孙玲,她哭得不能自已。

当时很多情侣一方分配在大城市,另一方分配去边远地方,前者就会提出分手。而赵季平始终不离不弃,这份真情难能可贵。

1972年初,在赵季平的努力下,孙玲被调入陕西省歌舞剧院,任大提琴演奏员。

1972年5月24日,赵季平与孙玲在西安组建家庭。单位给赵季平分了一间婚房,只有10来平米。

新婚第二天,孙玲就悄悄买回一板车蜂窝煤,然后又一块块码在了门口。

赵季平下班回来后,见到这一切特别感动,觉得妻子是过日子的好女人。

1973年正月初七,赵季平与孙玲的儿子赵麟在西安降生。那时还没有推行计划生育,他们可以生二胎甚至三胎。但赵季平不忍让妻子吃太多的苦,便只生了赵麟这一个儿子。

1978年,赵季平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孙玲将工作、儿子、家庭三副担子一肩挑。

赵季平全家福(摄于上世纪70年代末)

求学期间,单位只给赵季平发点生活费,他经常不够用。孙玲还要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些钱寄给丈夫。

1980年,赵季平学成归来,继续在陕西戏剧研究院工作。此后,赵季平的事业进入黄金期,相继为《黄土地》《红高粱》《大阅兵》《野狼谷》《菊豆》等一系列影片创作音乐,引起巨大的反响。

他创作的歌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红遍全国。

1991年,赵季平担任陕西歌舞剧院院长,成了孙玲的直接领导。为了避嫌,一些重大演出孙玲主动不参加,将机会让给同事。

赵季平经常出去采风,一走后就是半个月,孙玲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面临着困难,她独自面对。

赵季平一回家,孙玲会提前将丈夫爱吃的牛肉炖好,将面擀好,给他做美食。享受着妻子细腻的爱,赵季平很知足。

儿子赵麟遗传了父母优良的艺术基因,从小学钢琴,都是孙玲风里雨里接送儿子。

赵麟去北京、上海等地比赛,也是孙玲陪同前往。其实孙玲也有很多发展的机会,她可以去音乐学院深造,也有商演找她。为了支持丈夫,培养儿子,孙玲将机会放弃了。

1992年,赵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他留在北京工作,在北京昌平区创办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

2001年,孙玲经常咳嗽、胸闷,还伴随着低烧。赵季平陪着她去北京做检查,孙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赵季平觉得天塌了,含泪四处为妻子联系医院。他带妻子在北京、山东等地都治疗过,但没能阻止癌细胞在孙玲体内恶化。

孙玲在山东一家医院接受了病灶切除手术,身体状况有所好转,赵季平四处给妻子买新药。

倪萍是赵季平的好朋友,也给孙玲买过新药。2002年,癌细胞扩散到孙玲的骨头里,赵季平将妻子送到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接受治疗。

孙玲全身都疼,大夫给她注射杜冷丁止痛。赵季平一直在医院里守护妻子,看着妻子备受折磨,他心如刀割。

2002年8月19日,孙玲不幸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年仅53岁。

8月24日,孙玲的遗体在北京火化后,赵季平心碎地抱着妻子的骨灰回西安下葬。

曾经孙玲是赵季平最坚强的后盾,妻子走了,赵季平的生活变得杂乱无序。他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经常失眠,一个多月就瘦了10多斤。

赵季平不敢进卧室,一看见墙上妻子的遗照他就会流泪。

2003年春天,赵季平创作的民族交响乐《和平颂》,在南京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引起巨大的反响。赵季平坐在观众席上听,想起天堂里的妻子,泪如泉涌。

赵季平的好朋友张坚来南京欣赏赵季平的作品,他见赵季平情绪低落,说要给他介绍一个女朋友。

张坚也是作曲家,在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担任领导。他认识一位名叫张宁佳的川剧演员,她性格和人品都很好,张坚准备将两人撮合到一起。

赵季平并没有将此当一回事,觉得两人相隔这么远不现实。哪知2003年秋天,赵季平正在西安家中听音乐,有人敲他的家门。

赵季平拉开门一看,是一位模样俊俏的陌生女子。他纳闷中,对方自报家门:我叫张宁佳,是张坚给你介绍的女朋友。

赵季平赶紧将张宁佳迎进家门。交谈中,赵季平得知张宁佳比自己小18岁,离过婚,身边有一个女儿。

赵季平觉得两人年龄相差太大,不合适。张宁佳很直接:我会照顾好你的生活,让你一心一意创作音乐。

再婚是大事,赵季平说要考虑一段时间。张宁佳返回成都后,赵季平给儿子儿媳打电话,征求他们的意见。

儿子儿媳很孝顺,表示赵季平做什么决定他们都支持。

尽管如此,赵季平还是有顾虑,担心女方动机不纯,没有与张宁佳联系。张宁佳崇拜爱慕赵季平,多次从成都给他打电话。

2004年,张宁佳再次赶到西安,给赵季平做饭,帮他收拾家务。单身的赵季平确实需要一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便与张宁佳谈起了恋爱。

2005年,张宁佳从成都新都川剧团调入西安音乐学院任教,她的女儿婷儿也来到西安读中学。

赵季平思想传统,一直要等妻子去世三年才肯领证结婚。张宁佳尊重他的决定,直到2006年,赵季平才与张宁佳领取了结婚证。

张宁佳虽然比赵季平小18岁,但从不以小妻子的身份,向赵季平要温暖要关怀。她很能干,承包了家务,变着法子给赵季平做美食。

赵季平在痛失结发妻子后,又在再婚中找到了幸福。这时赵季平已经是享誉海内外的作曲家,除担任西安歌舞剧院院长外,他还担任陕西省文联主席等多种社会职务。

但赵季平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没有津贴,比他的司机工资还低。赵季平是在省文联拿工资,应该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他从没去查。

赵季平再婚后,张宁佳替他处理这件麻烦事,她在家里写好申诉材料,然后去相关部门找人。经过一年多奔波,赵季平的工资调上去了,并将次前几年的工资也补发了。

赵季平与孙玲的儿子赵麟也是小有名气的作曲家,为《芳华》《三枪拍案惊奇》《和你在一起》《一声叹息》《人间四月天》等一系列影视剧创作音乐作品。

赵麟的女儿赵珈婧云2005年出生,5岁学钢琴,8岁改学竖琴。小学毕业后,赵珈婧云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竖琴专业。

毕业后,赵珈婧云又进入美国胡桃山艺术高中学习竖琴与戏剧表演。期间,她为电影《白鹿原》演唱的《片头曲·童谣》,深受欢迎。

赵珈婧云还多次参加央视的演出,并在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扮演“朱丽叶”。

2022年,赵珈婧云考入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爷爷赵季平和父亲赵麟为她设计好未来:毕业后当一名当专业歌手。

(赵珈婧云)

(祖孙三代同吃音乐饭)

赵季平是儿子和孙女的骄傲,儿子和孙女也是赵季平的骄傲,一家三代都吃音乐这碗饭,且各自辉煌,在音乐圈传为美谈。

2025年5月,赵季平已经80岁了,进入耄耋之年。而他的二婚妻子张宁佳才62岁,夫妻俩年龄差距很大。张宁佳没有嫌弃赵季平,在她的心目中,赵季平不仅是她的丈夫,还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艺术家,张宁佳发自内心地要把赵季平的晚年生活照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