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原著,梅长苏最爱的女人不是霓凰,而且她一直都知道

发布时间:2025-07-26 03:15  浏览量:1

当年《琅琊榜》刚上映,不少观众就因为梅长苏和霓凰郡主那段旧情鼻酸。太后误认梅长苏是林殊,把两人的手按在一起,他下意识攥紧霓凰,那一刻谁都看得出,他们心里一直没放下彼此。

但在原著中,霓凰其实爱上了他人,而梅长苏此生最深切的爱意,早已悄然转向了那个默默守护在他身后的女子——宫羽。

当年林殊是全城最出风头的少年:家世、本事样样拔尖,母亲是长公主,父亲是赤焰主帅,皇帝把他当亲侄子,太后把他当心肝。大家默认,他娶的必定是穆王府的霓凰。

梅岭一把火,把这一切烧得干净。林殊死了,婚事也散了。

而霓凰郡主同样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与不幸。

就因为她是林殊的未婚妻,她父亲遭到皇帝猜忌,在带兵打仗时处处被限制,最终出师不利,带着遗憾离世。那时,年仅17岁的霓凰郡主,还在为父亲守孝,却不得不临危受命,挑起领兵出战的重担,而且这一打就是十多年。

林殊为了给赤焰军沉冤昭雪,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磨炼,默默隐忍、精心筹谋了十三年。之后,他以江左盟盟主梅长苏、客卿苏哲这两个身份,重新回到了金陵城。

他凭借超乎常人的顽强意志,成功瞒过了所有人,可在面对霓凰郡主时,却没能再伪装下去,最终在她面前露出了真实的一面。

赤焰案后,霓凰虽以“未亡人”身份苦守十年,但这份执念更多源于对林殊人格的敬仰,而非刻骨铭心的男女之爱。

原著明确写道,霓凰在南楚水战中邂逅聂铎(聂锋之弟)后,迅速被其才华与温情打动,甚至主动向梅长苏请求解除婚约。

梅长苏回金陵前,霓凰在云南守边。敌军借水势冲营,穆家军不善水战,眼看要吃亏。

来了个陌生年轻人,自称会水战。霓凰让他试,结果半月就把敌军打退。

她上折请赏,他却不要,只说留下练兵。

年轻人干练爽快,两人天天碰头,心就动了。

半年后,他只留下一句“盟里催我回去”,连夜走了。

霓凰把信撕了,叫人不许追。弟弟穆青还是偷偷派人,追到江左界口,人影全无。

一年过去,皇帝要给霓凰摆擂招亲。她本不屑,却点了头,心里只想再见那人。

回金陵后,听说江左盟的梅长苏到了,她直接请旨:文试由梅长苏来主考。

而她这么做只是想借梅长苏之手找到聂铎。

话到嘴边,她没问,聂铎也没出现。

可一眼对视,她就认出梅长苏是林殊。

一边是从小护她的林殊,一边是并肩半年的聂铎。

而聂铎又是赤焰旧部,林殊的兵,因差事逃过梅岭之劫,后随江左盟。

林殊派他去帮霓凰,算准胜局,没算到情生。

结果三个人都被这段情绊住,进退两难。

聂铎喜欢上了曾经是少帅林殊未婚妻的霓凰郡主,一开始他心里特别自责,觉得自己对不起林殊。

所以,他一直没敢向郡主表白心意,到最后甚至选择逃避,宁愿辜负郡主,强行压抑自己的感情,不让它发展下去。

后来,聂铎爱上郡主这件事被同为赤焰旧人的卫峥知道了,卫峥狠狠揍了他一顿。

可这段感情,对聂铎来说,又能有什么错呢?

他俩一个没娶,一个没嫁,没做出什么不检点的事,也没干伤天害理的勾当,不过是因为在一起相处久了,互相扶持,这才产生了感情,而且爱得还很深。这样的爱情,难道不该得到大家的成全和祝福吗?

但在聂铎这样的战士心里,和军中的袍泽之情比起来,爱情永远都得往后排。

要是非要说有什么阻碍他们在一起,除了聂铎重情重义,还有就是他赤焰逆犯的身份,因为这个身份,他没法和霓凰郡主堂堂正正地携手走过一生。

爱而不得,大概是这世上最让人难受的事了。

再来说说霓凰郡主。

她到底爱谁呢?

林殊还在的时候,霓凰郡主爱的是那个把她当成小女孩一样宠着的林殊哥哥。

后来以为林殊不在了,这十多年里,霓凰心里还是一直爱着她的林殊哥哥,为了他坚守着婚约,不肯嫁人。

可聂铎出现后,鲜活的爱情就摆在眼前。霓凰17岁就失去了最爱的亲人,独自带着十万大军镇守边疆,这么多年一直坚强又孤独地撑着,她也需要有人给她温暖和关怀啊。

爱情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没道理,处着处着就产生感情了。

然而,当霓凰郡主再次认出梅长苏就是林殊后,她哭着说“对不起”。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移情别恋”是错了。

她一遍又一遍地跟失而复得的林殊哥哥说,以后再也不离开他了。从这能看出来,她心里还是把林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但感情这东西,一旦动了心,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很难再回到原来的状态。

一个人的心里,也不可能同时装下两个自己爱的人。

一边是旧日的婚约,还有这几十年的思念;一边是感情越来越深、近在眼前的依恋。对霓凰来说,这选择太难做了。

其次是梅长苏,也就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林殊。

不管是作为林殊,还是化身为梅长苏,在原著里,他和霓凰终究没能走到一起。

他原本对霓凰用情至深,可当他知晓霓凰心里有了别人时,梅长苏给出的反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你若心有所属,我必成全。”

这一情节暴露了两人关系的本质:梅长苏对霓凰的守护,是兄长对妹妹的责任,而非恋人的占有。他亲手为霓凰挑选聂铎作为终身伴侣,甚至在聂铎因身份自卑退缩时,以宗主之威逼其接受这份感情。这种“大爱”背后,何尝不是对自身情感的彻底割舍?

最后还有一个容易被观众和读者忽视的一条感情线就是宫羽对梅长苏的爱慕。

与霓凰的“光明正大”相比,宫羽的爱意始终藏在暗处。作为江左盟密探,她精通音律、武艺超群,却甘愿以“妙音坊头牌”的身份为梅长苏收集情报。

原著中,宫羽对梅长苏的痴情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她冒死混入禁军替换夏冬,只为替梅长苏分忧;她精心准备的手炉与药膳,承载着无声的关怀;甚至在梅长苏拒绝她的陪伴时,她仍选择以“下属”身份默默守候。

梅长苏对宫羽的情感同样复杂。他深知宫羽的心意,却因火寒之毒的寿命限制而刻意疏离。蔺晨曾怒斥他“心如磐石”,实则梅长苏的克制背后是更深沉的怜惜——他不愿宫羽承受“守寡”之痛,更不愿她因自己而陷入政治漩涡。

原著中,梅长苏唯一一次对宫羽流露温情,是在九安山叛乱后,他默许宫羽以“侍女”身份随行北境。这一细节,暴露了他潜意识里对宫羽的依赖。

宫羽的聪慧,让她早早看透了梅长苏的矛盾。她知道梅长苏对霓凰的“成全”是责任,而非爱情;她更知道,梅长苏对她的回避,是出于保护而非厌恶。原著中,宫羽从未像电视剧那样直白表露心迹,但她用行动诠释了一切:

当霓凰因聂铎之事吃醋时,宫羽主动退让,将梅长苏的关怀归为“宗主对下属的照拂”;当梅长苏为保护她而将她支开时,她选择在远处默默注视,而非追问“为何”;甚至在梅长苏临终前,她仍以“密探”身份执行任务,将悲痛深埋心底。

这种“知道”的智慧,让宫羽的爱超越了世俗的占有欲。她明白,梅长苏的使命是昭雪赤焰冤案、扶持明君,而非沉溺于儿女情长。因此,她选择成为他背后的影子,用沉默守护他的理想。

相较于电视剧的“圆满幻想”,原著的结局更贴近人性真实。梅长苏最终战死北境,霓凰与聂铎携手隐退,而宫羽则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安排,恰恰印证了宫羽的“知道”——她从未奢求过名分,只愿梅长苏能以“林殊”的身份活过短暂的一生。

原著中,梅长苏曾对霓凰说:“这世间有些事,比情爱更重要。”而宫羽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她的爱,是深夜为梅长苏温好的药,是危险时刻挡在身前的剑,是明知无望却依然坚守的信仰。这种爱,或许不够轰轰烈烈,却如细水长流,浸润了梅长苏短暂而璀璨的一生。

《琅琊榜》原著的伟大,在于它撕碎了“非你不可”的浪漫滤镜,展现了爱的多种形态。梅长苏对霓凰是责任,对景琰是理想,而对宫羽,则是灵魂深处的共鸣与怜惜。宫羽的“知道”,让这份爱超越了生死与名分,成为原著中最动人的“隐秘史诗”。

或许,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占有,而是“我愿你此生,得偿所愿”。正如宫羽对梅长苏,正如梅长苏对这片他深爱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