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3岁为国牺牲,初恋为她守墓终生未娶,弟弟苦寻64年在墓地痛哭
发布时间:2025-07-22 23:46 浏览量:1
文|一只筷子
编辑|小茴香
漯河烈士陵园内,一位七旬老人跪倒在一座墓碑前,颤抖的手抚摸着上面“景宝玲”三个字,泪如雨下。
“六十四年了,整整六十四年了姐姐,我终于找到你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名叫景宝龙,是烈士景宝玲的亲弟弟
另外在他漫长的寻找时光里,一个人静静地在这墓碑边守了六十多年,没离开过,他就是景宝玲生前的初恋情人张辉
“爱别离,求不得”,这是佛家所言人生八苦之一,可这世间有些情感,跨越生死,穿越时空,依然炽热如初
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在2019年这个特殊的相聚中,被重新唤醒。景宝龙生在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他比姐姐景宝玲小了有十一岁
在他小时候的记忆里,姐姐一直是温柔贤惠的样子,每次放学回家都会给他带很多零食点心,虽然家里不富裕,父母还是省吃俭用送景宝玲去上学。
这个聪慧的女孩没有辜负父母期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乡亲们都说景家这闺女将来必成大器。
抗日战争的时候,小时候的景宝玲心里就种下了从医救国的想法,她偷偷发誓要考上医学院,以后去前线救治伤员。
每当景宝玲回家,景宝龙就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她,在弟弟眼中,姐姐是智慧与美丽的化身。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喜悦还没过去,朝鲜战争就爆发了,大批中国军人来到前线保家卫国
这时的景宝玲顺利考上了西北军医大学,在校园里还结识了同样有志向的张辉,他俩相互了解且相互爱慕,对彼此都非常有好感。
当景宝玲表达了想去前线当军医的心愿时,张辉虽有担忧,却给予了全力支持。景宝玲回乡探亲,向父母透露了自己的决定和恋情。
面对父母的忧虑,她豪情满怀地说:“爸妈你们放心,我福大命大!等战争结束,我就把景家的姑爷带回来给你们瞧瞧”!
小小的景宝龙不明白战场的残酷,只知道姐姐要成为“大英雄”了,整天逢人便夸。没多久景宝玲达成心愿,成了第一五七野战医院的护理人员,奔赴前线,那里条件艰苦,被蚊虫叮咬是常有的事,还缺少基本生活设施。
可景宝玲从不抱怨,还主动鼓励其他护士,随着受伤的人不断被送到野战医院,她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经常忙的不吃不喝,给受伤的人清洗伤口、包扎、帮忙做手术。
面对牺牲的战士,她也会默默流泪,有空的时候,思乡的情绪涌上心头,她就给家人和张辉写信,讲前线的事情,没说环境多艰难,信中全是对理想实现的高兴。
1954年,景宝玲终于被允许休假回乡下探亲,她出现在家门口时,景宝龙兴奋得不行,一家人团聚的快乐时光很短,但很珍贵,分别的时候,父母流着泪送女儿走,谁能想到那竟是永别。
1955年5月14日,几名穿军装的年轻人来到景家,带来了噩耗——景宝玲在一次医疗救治任务中遭敌袭击,年仅23岁牺牲了。
因为当时战事紧张,据说是她的遗体就在当地埋葬了,具体位置不清楚,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击垮了景家人。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女儿的墓地,去祭拜她,和她说说话。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心愿,他们花了六十四年,景宝玲的父母到处找女儿,一直没找到,时光荏苒,最终带着遗憾走了,弟弟景宝龙继承了父母的遗愿,执着地寻找着姐姐的埋骨之地。
张辉知道爱人牺牲的消息后,也受到很大打击,他曾向组织申请和景宝玲结婚,获准后却永远失去了她。
在接下来的六十多年里,张辉始终保持单身,在他心中,那个专属于景宝玲的位置,再也无人可以填补。
根据他一个战友提供的线索,他听说景宝玲可能埋在河南漯河,就马上过去核实,找到墓地后,他开始了长达六十多年像一天那样的守墓生活,从精神饱满的青年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者
2019年的时候,78岁的景宝龙还没打算放弃找寻,他儿子把姑妈年轻时候的照片上传到网上,就盼着借助网络的力量找到些线索。
没想到漯河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很快就和他们取得了联系说:“陵园里有位符合描述的女烈士”。
9月的一天,景家人坐上了去往河南的列车。在陵园内,景宝龙终于跪倒在姐姐的墓前,六十四年的思念与泪水一朝倾泻而出。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守候墓地六十余年的张辉也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以前那个精神抖擞的青年,现在成了老人,但一直守着对爱人的承诺
景宝龙看着这位从未与姐姐举办过婚礼,却用一生践行爱情的老人,喊出了一声“姐夫”,这简单的称呼让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接着他摆出了父母的遗照,对着姐姐的墓碑说:“爸妈,我们终于找到姐姐了,你们都好好看看,该瞑目了”!
此故事发生在战火纷飞之时,景宝玲生于1932年,那会儿刚好是中国抗日战争之际,那时候的中国战火飞纷,老百姓生活很惨,新中国成立后,紧接着就有了抗美援朝的战争。
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很多像景宝玲这样的年轻人,怀着理想,参与到国家建设和守护的事情中
跟其他战争年代的英烈不太一样,景宝玲是个军医,她没在战场上端着枪去杀敌,反而是凭借自己的医术还有一颗热心肠救治伤员,同样也给国家出了力。
景宝玲的故事,也体现出那时候普通家庭的生活情况,她的父母是普通农民,为了让她上学,省吃俭用;她自己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还发誓要为国家做事
那时候青年们都有这种家国情怀,这也是他们能直面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动力,张辉六十四年如一日的守候,景宝龙六十四年执着的寻找,都诠释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厚情感。
在物资匮乏的日子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反而更纯粹、更牢固,这样的情感,穿越了半个多世纪,依然鲜活如初。
生命有长有短,爱的力量却能穿越时空。景宝玲短暂的二十三年人生,因为张辉六十四年的守候与景宝龙六十四年的寻找而被赋予了永恒的意义。
漯河烈士陵园里静静立着的那块墓碑,见证了一个平凡女孩的非凡人生,也见证了爱与怀想的永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