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玫:与金庸相伴23年被抛弃,长子自杀后,她报复第三者终身不孕
发布时间:2025-07-24 16:44 浏览量:1
“这个事情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他,所以自己心里很内疚、很懊悔的,后来我把离婚协议书撕了,不想要离婚了,但是她也不接受了。我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因为我离过婚,跟我离婚的太太有一位,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她现在过世了,我很难过。”
—— 金庸
金庸在书中虽然写尽了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但他现实中的感情世界却并不完美。
他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而最令他感到刻骨铭心的便是朱玫的爱恨往事。
朱玫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她的一生对金庸又爱又恨,可谓是因爱改变了人生。
当年金庸事业最低谷的时候,是朱玫在背后默默帮他撑起了一片天。
然而原本相濡以沫的两人,最后却分道扬镳,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令人感慨万千。
更加令人感到唏嘘的是,朱玫的人生结局也并不如意,甚至有些唏嘘。
如今回首那段往事,朱玫的人生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悲情的?
金庸在遇到朱玫之前,曾有过一段婚姻。
23岁那年,金庸在杭州《东南日报》工作,当时他还是一个不知名的记者。
有一次,金庸在栏目中回答了一个问题,“买鸭子时需要什么特征才好吃?”
结果金庸的答复遭到了一个女读者的反驳,金庸不但没生气,反而觉得此人甚是有趣。
于是,好奇心使然的金庸便主动约见这位女读者,想和她交个朋友,这个人就是杜冶秋。
当金庸来到杜冶秋家里的的时候,他却意外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段爱情故事。
杜冶秋有个姐姐叫杜冶芬,长相靓丽又是千金小姐,金庸瞬间对其一见钟情。
之后的日子里,金庸开始主动追求起了杜冶芬,并买戏票带她去看郭沫若的话剧《孔雀胆》。
就这样,金庸如愿抱得美人归,和小自己7岁的杜冶芬相恋。
两人相恋后不久,金庸便在1948年10月和杜冶芬结了婚,开启了第一段婚姻。
婚后不久,金庸便因工作原因,被《大公报》派去了香港工作。
所谓夫唱妇随,杜冶芬也随金庸一同去了香港生活,这也成了两人日后婚姻走向破裂的重要原因。
起初,杜冶芬并不愿意去香港,但为了爱情她还是选择了妥协。
刚到香港时,金庸和杜冶芬的婚姻生活倒也幸福稳定,两人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当时金庸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林欢”。
这是从两人的姓中各取了一个“木”字组成“林”(金庸原名查良镛),“欢”字则寓意两人的婚姻欢乐无忧。
由此可见,当时金庸对杜冶芬是充满着深深的爱意的。
可这份爱意并没有牢牢锁住杜冶芬的心,两人的婚姻还是出现了裂缝。
当时金庸一心忙着事业,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陪伴杜冶芬,这也让杜冶芬感到十分不满。
再加上当时金庸的收入不高,杜冶芬在香港又人生地不熟,而且不会粤语,所以日子过得十分苦闷。
最终,杜冶芬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选择了离开香港,离开了金庸。
后来谈及和杜冶芬的这段失败婚姻时,金庸则说:“她背叛了我们的爱情。”
殊不知,后来的金庸也同样背叛了爱情,他和第二任妻子朱玫的爱恨故事也即将开始。
同杜冶芬离婚那一年,金庸29岁,婚姻仅仅维持了3年。
第一段婚姻失败后,金庸经历了一段失意的时光,开始将重心都放在了事业上。
之后,金庸对梦中女神夏梦痴爱不已,并开始主动靠近和追求她。
夏梦当时是长城电影公司一颗耀眼的明星,更是无数人心中的女神,金庸更是对其痴迷不已。
为了追求夏梦,金庸离开了大公报,去了长城电影公司当起了编剧,不仅薪水翻番,而且还能更近距离的接近夏梦。
对此金庸曾开玩笑说自己和唐伯虎相比差远了。(唐伯虎为了追求秋香,去了华府当仆人)
那时候,金庸专门为夏梦写了几个电影剧本,只为博得美人一笑。
可尽管金庸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无法打动女神夏梦,原因是她早已嫁作了人妇,对金庸的爱意无动于衷。
没有抱得美人归的金庸,黯然神伤,只好将对夏梦的爱意永远埋藏心中,后来也写在了书里。
虽然没能俘获夏梦的芳心,但有一个叫朱玫的靓丽佳人闯进了他的心里。
朱玫也不是一般的姑娘,不仅家世好,而且非常有才华,妥妥的才女一枚。
她原名叫朱露茜,在英国出生,所以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是一位有独立思想的时代女性。
回到了香港后,朱玫去了《大公报》当记者,和金庸相识。
金庸有才,这让朱玫对其充满了爱慕,情投意合的两人如愿走到了一起。
相恋后,金庸为其取名“朱玫”,寓意她“以文为王”。
不过,朱玫的父母并不同意她嫁给金庸,他们觉得金庸离过婚又没钱,所以极力反对。
作为有着自由恋爱思想的朱玫来说,父母的建议她并不认同,并铁了心要嫁给金庸,甚至不惜和家人闹矛盾。
1956年,不顾一切的朱玫嫁给了大自己11岁的金庸,婚礼也十分简单。
而父母怕朱玫生活过得苦,还是忍不住给了她一笔丰厚的嫁妆,后来为金庸创业派上了大用场。
婚后,朱玫一心照顾家庭和帮助金庸的事业,还生下了大儿子査传侠。
此时,金庸因为写了武侠小说而开始有了名气,并且有了想要自己创立报刊的想法。
对于金庸的创业决定,朱玫给予了全力的支持,日后也成为了一个无可挑剔的贤内助。
1959年,金庸和朋友合作创办了《明报》,但这条路十分艰难,也充满了苦头。
《明报》创立之初并没有取得巨大成功,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举步维艰。
在《明报》最困难的时候,朱玫则挺身而出,把自己的嫁妆全部典当了拿给金庸创业。
除此之外,新闻记者出身的朱玫,还成为了当时《明报》的唯一一个记者,采编写都是她一个人负责,成了金庸最得力的搭档。
金庸回忆说:“我这个太太很好,办报纸她也支持,也不要薪水,来我报馆帮忙采访新闻,做记者这个工作。”
朱玫有多能干呢?
《明报》入不敷出的时候,朱玫不仅每天要照顾四个孩子(两儿两女),还要买菜做饭,然后坐轮渡从九龙送饭给金庸吃。
金庸回忆说:“我妻朱玫每天从九龙家里煮了饭,送来给我吃。”
除了不辞辛苦地照顾家庭,聪明能干的朱玫还经常会和金庸一起熬夜加班写稿,两人齐心协力又患难与共。
那时候的两人,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始终相濡以沫。
她紧紧将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那段同患难的日子也成了两人最恩爱的美好时光。
后来,金庸在《明报》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而爆红,事业终于迎来了巨大转机,公司开始迅速腾飞。
事业和日子虽然好了,但两人的婚姻却渐渐出现了裂缝。
朱玫虽然聪慧能干,但性格比较强势,经常和金庸因为工作和家庭上的事情产生分歧和争执。
创业初期的时候,朱玫强势能干的性格是金庸非常需要和欣赏的,也帮助他的事业走向了成功。
金庸说:“我自己的性格更接近张无忌,过于温和优柔。而朱玫的强势,恰好弥补了我的不足。”
当事业成功后,金庸开始对朱玫强势的性格有些厌倦,甚至让其对家庭生活充满了苦闷与乏味。
为了躲避和朱玫的争吵,金庸也变得很少愿意回家,经常一个人在报馆加班工作。
每次工作累了,金庸都会去北角丽池的一家餐厅喝咖啡。
有一天,金庸和往常一样去餐厅喝咖啡,结果遇到了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女人——林乐怡。
林乐怡是餐厅的一名普通服务生,见金庸一个人在角落苦闷喝咖啡,便主动给他点了一客火腿扒。
让林乐怡没想到的是,这个微小的善意,瞬间点燃了金庸原本压抑的内心,并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金庸对当时只有16岁的林乐怡充满了好感,在临走时给了她10元小费,但却被拒绝了。
林乐怡觉得自己请金庸吃火腿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还称金庸写稿赚钱也很辛苦,所以小费就不用了。
看着眼前年轻漂亮又善解人意的林乐怡,金庸好像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内心充满了光亮与涟漪。
想起和朱玫整日无休止的争吵生活,金庸开始对普通的服务生林乐怡彻底动了心。
之后,金庸开始经常找林乐怡谈心聊天,还送了她一些贵重的礼物,比如手表、首饰和包包等等。
除此之外,金庸为了让林乐怡能够融入自己的文化圈子,还送她去了澳洲留学,甚至还在跑马地买了一套房子作为两人约会居住的地方。
而对于金庸所做的这一切,朱玫都被蒙在鼓里。
就这样,金庸和林乐怡的婚外之情整整隐藏了13年之久,但纸终究包不住火。
直到1976年的一天, 朱玫才发现了金庸和林乐怡的婚外秘恋,内心如同遭遇了晴天霹雳。
愤怒而绝望的朱玫和金庸大吵了一番,并直接提出了离婚。
面对离婚的诉求,金庸有些不知所措,甚至让好友倪匡去说情,结果被朱玫用扫帚赶了出去。
而朱玫和金庸离婚的事情,也传到了长子査传侠的耳中,令其倍感痛苦和苦恼。
长子査传侠是所有子女中最优秀的一个,并远赴美国留学,前程一片大好。
听说父母要离婚,査传侠便主动劝说他们,但并没有得到a满意的结果,令他心生怨恨。
除此之外,査传侠自小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内心极度渴望一个美满的爱情,但此时的他正好和女友分了手。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让査传侠彻底心灰意冷,最终让他走向了悲剧的人生。
之后,长子査传侠自杀结束了生命,年仅19岁。
长子査传侠的噩耗传来,令朱玫和金庸倍感震惊和悲痛,两人陷入了深深自责之中。
而朱玫因为丧子之痛,更加坚定了要和金庸离婚,不再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并对决绝而死心地对金庸说:“我们没有回头路了!”
本不愿离婚的金庸,甚至撕毁了离婚协议书,但也已经没有了挽回的余地。
而承受了巨大伤害的朱玫,也并没有好好让金庸和林乐怡顺心如意的在一起。
离婚时,朱玫对金庸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得到一部分财产,二是林乐怡必须要扎输卵管才能与金庸结婚。
本以为第二个极度苛刻的条件金庸不会答应,没想到他全都应允了下来。
或许是因觉得亏欠朱玫,所以金庸才会选择答应她的所有要求。
而朱玫要林乐怡必须扎输卵管,一是为了以后自己的孩子不会被冷落,二是她对心中愤怒的一种宣泄,也是对两人的惩罚。
金庸与朱玫离婚后,便转身娶了小自己29岁的林乐怡,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段婚姻。
而朱玫则一直没有再婚,后来的生活也过得并不如意,而且她也一直没有原谅过金庸。
子女们长大后也一直和金庸走的很近,这让朱玫内心充满了不甘与埋怨。
子女们希望朱玫放下以前的爱恨情仇,一家人抽个空聚一聚,但也被朱玫一口拒绝。
有一次,朱玫和金庸在朋友的婚宴中相遇,宴会结束后金庸主动提出送朱玫回家,结果也被朱玫直接拒绝。
此后的日子里,朱玫甚至和子女们也变得渐行渐远,成了一个形单影只的孤独之人,晚景凄凉寂寞。
除此之外,朱玫的经济生活也大不如前,据说有人曾看到她在铜锣湾摆摊卖手提袋。
金庸听闻后不相信此事,但因为心里一直充满了愧疚之意,所以决定伸手帮助朱玫,但同样遭到了果断的拒绝。
朱玫性格强势又充满了固执,骨子里是一个不愿服输的女人,所以她对金庸的爱早已变成了无法原谅的恨,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也是如此。
而金庸则一直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人便是朱玫,曾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
“这个事情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他,所以自己心里很内疚、很懊悔的,后来我把离婚协议书撕了,不想要离婚了,但是她也不接受了。我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因为我离过婚,跟我离婚的太太有一位,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她现在过世了,我很难过。我一直想接近她,想帮助她,她拒绝,她不愿意见我,我通过叫儿子去照顾她,她也不愿意见到,她情愿独立,她去世之后还有相当多的财产都分给了三个子女。”
1998年11月8日,朱玫因病在香港去世,终年63岁。
令人唏嘘的是,朱玫去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连子女都不在身边,死亡证明还是医生替她拿的。
而相比较朱玫后半生的孤独与凄凉,金庸则无比顺遂美满,和林乐怡一直相伴到了人生最后一刻。
金庸去世后,将几乎90%的财产都留给了林乐怡。
虽然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但林乐怡也未必是最后的人生赢家,她一生无儿无女,晚年也是孤独一人。
如今所有的恩怨往事早已随风飘零,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声叹息和种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