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新作】蛇豆

发布时间:2025-07-24 03:20  浏览量:1

“秋天/我们去喜欢的山谷/看醉红的果子/看风中/满地的落叶风中/有一支笛子/吹奏怀念童年的曲子/而牧童老去/蓑衣挂在岁月的墙上/穿越时空到遥远的未来/那时的童谣/是都市里的山水谣……” (海地《童谣》)

——代题记

蛇豆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十一岁时的事儿了。

在新乐二中原址,曾经驻扎过一支十来个人组成的省级地质勘探队。连带其随队在此工作和生活的家属,少说也有40余口人。在二中周围方圆60平方千米的地方,鲜蘑一样散布着100来个大小不一的村庄。我们西五楼村就是其中又大又穷的一个。

说它大,光村庄面积就有8平方千米,4000多口人,拥有农田2300亩;说它穷,单是有点姿色的女子都想着往村外跑,而大部分则只得安分守己,甘认穷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随便找个人家就把自己给嫁出去了。

我们村子,位于二中的正东方,相距只有三里远的路。如果步行的话,只需要20分钟就到了。自1978至1983年,我的三年初中和二年高中生活,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大概是1972年罢,文革还没有结束,二中停办,还没有恢复教学。

所以,唯有勘探队员的家属们居住着。国家管吃管住,对他们非常重视,施以特别的“最惠国待遇”,时不时地演场电影,丰富一下他们的文化生活。如此一来,便磁铁一般,极大地吸引了周围村庄的年轻人,趋之若鹜,纷纷前去“沾光”观看。

那时候,电影种类单一,不像现在政治、军事、武打、科幻等丰富多彩,大多是《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我最喜欢看打仗的抗战和解放题材的战争片了。如流行甚广的《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南征北战》等,都看了一遍又一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情节曲折,直观刺激,鼓荡人心。

每每结尾,聊以满足的,总是以我们中国大获全胜而告终!

这年的夏天,是一个一天暑热尚未褪尽的傍晚,据可靠消息说,二中又要演电影了。我串联起一群铁哥儿们,在年龄较长的铁头、国栓老哥带领下,早早地吃了晚饭,便沿着通往二中的平原土路,出发“长征”了。

晚霞消褪,黄昏降临。远看去,灯光黄晕,影影绰绰;帷幕一样的青纱帐,青墙绿壁似的,密不透风。耳闻四野的虫声,唧唧复唧唧地鸣唱起来。熟悉的田园风光,一帧一帧叠现于目前,别有一番浪漫的诗情画意了。

我们的心有些自失起来;并随着踢踏踢踏前行的脚步声,而剧烈地颤栗起来。因为今晚的影片都是难得的好片,是一部战斗片和一部间谍片。这些片子,都是我所爱慕已久的题材。

当时的二中校园破破烂烂的,除了北边的正门比较正规和气派之外,其它东、南、西三面及其周遭一带,都没有正儿八经的砖墙。尤其是东、北两面,和大沙河和一望无边的庄稼地并无隔断,大体相连——校墙有的地方随高就低,均为人工打造的泥土坯矮墙;稍微隆起的地方,扎起来的是稀稀疏疏的竹篱笆。或红或蓝的牵牛花、深红深红的扁豆花、鹅黄鹅黄的丝瓜花们,密密匝匝地环绕着篱笆,“无论魏晋”地怒放着。

一到冬天,在天色冷峻中,我站在房顶上向西边眺望,只见远山如黛,二中的火神庙顶上,覆盖着的是一些皑皑白雪。翠柏郁郁,瓦片杏黄,足以显示出独有的安谧、神秘、肃穆而又庄严。

到了!到了!

最先临近的是校园东南角。为了抄近道起见,我们打算不再从北门绕行。

颇有经验的四喜哥便率领我们浩浩荡荡一行十来人,直接从近处进入。

夜色暗涌,人畜无害。只有一两只夜鸟在发出恋爱求偶的叫声。

“蛇!”忽然,是前头的毛栓失声大叫起来。

“嘘,小声点儿!”四喜哥低声闷喝,“鼠胆么?怎么回事?”

“哥,好怕!太吓人了!”毛栓抖抖索索,脸色肯定早已吓得惨白。

四喜哥压低声音,安慰并提醒道:“都小心!别出声,让学校的保卫听到了,是要把我们撵出去的。”

二毛拉着毛栓的手,忙不迭跑到四喜哥近前,惊慌失措变声道:“是蛇!在撘满丝瓜蔓的架子上倒挂着。不过,也不大像是……蛇!”

“别吊死鬼照镜子——自个吓唬自个儿好不好。”四喜哥经多识广,见惯了世面,这方面的经验比我们多得多。“到底在哪儿?带我瞧瞧去!”

“在那儿呢。”毛栓用手胡乱一指。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副早已吓傻了的模样。

“在哪儿?别怕!有我呢!”四喜哥镇定自若地安慰着,“夜晚,这时候是不会有蛇出来活动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擦燃两根火柴,抵近“侦查”。

就在通红的光线中,大家都看得真真切切:那根本不是什么蛇,而是一根和蛇体一样弯弯曲曲的豆菜,缠绕在菜园里面的青藤上。

然而,乍看起来,可不活像是一条条神秘兮兮的“大青蛇”呀!据说,这种罕见的“蛇”菜,一般最长能够长到1.3米,摘上几根就能炒上一锅香喷喷的菜哩!在乡下,鲜闻寡见,更别提有种植与食用的人了。

近旁的歪嘴儿恍然大悟起来:“俺爹是闯荡江湖、周游四海的药贩子。我听爹说过,这种豆子跟变戏法似的,越种越多。前头刚摘过了,后头的蛇豆又结出来了。前“摘”后长,直到秋风扫落叶,地面上下起了霜雪,才肯住手。”

他痴痴念念地说:所以,毛栓你也无需害怕。这根本不是“蛇”,而是蛇豆。蛇豆不仅长得异常壮实,而且就单个来说,竟有一根手指那么粗细!

“天啊!要不是因为歪嘴儿知道这是蛇豆,恐怕大家伙儿真的会被这外表凌厉的家伙给吓出病来的。”四喜哥大彻大悟起来。

“这下,毛栓儿,你该不用哭了吧!”

毛栓儿心有余悸地点了点头:“不怕了。不怕了。知道这是蛇豆,不是蛇。”

一场虚惊,就此别过。

从此事中,大家一致得出来一条经验教训:遇事不慌,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及时求助。

蛇豆

恢复高考那一年,我考上了二中,开始了读初中,接着是高中。初中副科中,有一门课程就是《生理卫生》,后续是《生物学》。

教我们生物学的,是校卫生室的一名胖乎乎的女医生。她姓啥?名谁?可惜,我全然忘却了。她个头矮胖,年轻貌美,富态得很。其顶头上司是一位60来岁的高而瘦的老头儿(人称打枣杆子),许是附近新街铺村的退休返聘的吧。

这女老师很乖巧,声音甜美,她说出口来的每一个字,像是从小巧玲珑的口中吐出来的一粒粒圆圆的紫葡萄。她在老头儿面前听话得很,近乎于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十分尊重他的父辈级别的这个瘦老头儿。

有一回,轮到讲解《生理卫生》中“青春期卫生”一章,她大大方方之余,似乎又有些羞羞答答的难为情成分,以至于讲到男女生殖器及其结构功用时,她请我们自己主动阅读文字内容,慢慢去理解和体会;同时,参考着黑板上悬挂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若还是不懂,就下课再去寻她,给你必开“小灶”给予特殊待遇的。反正是挺有意思的一个老师。

——课上,我走上讲台,问她蛇豆菜是怎么一回事。她一五一十地讲解开了:

“蛇豆这种菜么,之所以被称为蛇豆,是因为它长得特别像蛇,尤其是那些外表已经变老、变干了的蛇豆,更是让人一眼不忘。大家还不晓得这种蔬菜的钾含量吧,告诉你,它甚至超过了钾王香蕉呢!”

她顿了顿,清情嗓子:“这蛇豆,神奇得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保护心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特异功效。它可是夏日里不可多得的美食佳品哟!”

说罢,她半开玩笑似地面向全体同学,警告说:“你们大家给我听好了,这要是晚上不小心被你们看到了,估计能吓死一大片的!”

妈耶!我听得醉了,呆了。我早已听得灵魂出了窍!她懂得的知识这么多,大有少年迅哥儿听少年闰土讲乡下瓜地里猹出没咬瓜的故事一样。她讲的,不正是我们前些年亦真亦幻的经历么!

……一个不小的蛇豆惊吓小插曲,至于严重影响了我那夜看电影故事时的兴趣与效果。电影中的各个情节,像列宁的讲演内容是什么,像女特务为什么刺杀列宁,像其下场是被谁赶上擒获,像这场谋杀对苏俄社会主义事业有何巨大损失,我脑子里全然懵圈儿,几欲荡然无存,没有剩下来哪怕是一根豆腐丝大小的印象了!

唯有在春风中飘洒的万千条杨柳枝一样的蛇豆,又如美女窈窕的腰身一般的蛇豆,令我牵牵挂挂难以忘情的蛇豆,总是美女蛇似地,死死地缠绕在我的脑海中、十指相扣在心弦之间!

《生理卫生》课

由于当时种植的人比较稀少,所以,见怪则怪,杯弓蛇影,自相惊扰,出现对着镜子挥拳头的事儿,也就不鲜见了。

如今,“蛇豆”(有的地方叫“蛇瓜”)也并不是市场上常见急需的蔬菜,因此,一般人也是很少能见到的,更不知道它还可以做汤,做馅,炒着吃呢!

一天,我查了查百度百科,更是全面了解了蛇豆的属性与功用了:蛇豆,俗名儿蛇瓜,又称蛇丝瓜、大豆角等,是葫芦科栝楼属中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其果实长圆柱形,通常扭曲,形状似蛇,故而得名。蛇瓜的肉质松软,有一种轻微的臭味,但是煮熟后则味清香微甜,口感鲜嫩,别有一番风味。蛇瓜的钾含量更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补钾第一名。”

“青山不墨千秋画,江海不言万古琴。”蛇豆无言,虽不会说话,却如古琴,情意绵绵,给人们带来满口沁腹的物质清香和美轮美奂的精神享受!

大清早,大本毕业的妻子一边炒菜,一边慢条斯理地打开了话匣子:“老公,你要乖乖的听话,多吃蛇豆对你的身体大有好处呢!蛇瓜除了高钾含量外,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钙、镁等。这些营养素对于保护心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突出而重要的意义。你记住啦?”

妻子深情款款地瞥了我一眼,又埋头动其手来。她可不是一个“君子动口不动手”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为了验证自己所言非虚,她拉着我,一道亲自下得厨房,把备好的清炒蛇豆所需的材料,一一指教与我:看准喽!这是蛇瓜1根、大蒜3瓣、生姜1小块、食盐适量、食用油适量。然后呢,将蛇瓜洗净,去皮,切成薄片,备用。再把大蒜和生姜分别切沫,也备用……”

这天早餐,炒菜特香。蛇豆吃到嘴里,简直是爽歪歪,乐哒哒,美爆了!这清炒的蛇豆一族,甭提有多好吃啦!

时光足印

啊,时光荏苒,岁月悠悠。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依旧怀念那个“蛇豆倭瓜嫩绿黄,葡萄葫芦蔓漫墙”的神奇夜晚,怀念蛇豆一样“藤蔓缠绵攀高处,硕果柔情满枝挂”的黄金童年、蛇豆一样“疑似小青下凡来,不辞秋夏住农家”的曼妙青春、蛇豆一样“独秀剁椒蛇豆菜,邀朋把酒醉秋风”的殷殷情愫!

哦,别了,蛇豆!

啊,蛇豆,永在!

蛇豆炒菜

2025,7,22作于北京墨香斋